第35章 來信

和護士長的交流,讓田路對純粹從書本上學來的知識產生了一些質疑。一整天的時間,他都泡在血液淨化室的病房內,看着一波波的病人上機,治療,下機,然後下一波病人踩着點兒進入透析室,護士們重複着一樣的工作:給機器消毒,上機,治療,下機。。。。。。

整整一天,讓田路發現了許多不合理,或者說不合乎規範的地方。

就拿田路覺得最重要的無菌操作來說,護士門很多時候操作的隨意性都比較大,基本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嚴格的按照規範來執行,對她們來說,似乎更多的是考慮方便、快捷,能夠儘快的完成一個病人的操作流程。但是按照田路的計算,如果真正的嚴格操作的話,每個護士最多也就只能負責一到兩名病人,像現在這樣的工作量,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

越觀察到後來,田路就越茫然了:嚴格的規範操作,還是按照實際情況來完成治療,這兩者之間到底哪一個纔是最重要的呢?

書上的規範和現實的隨意,田路本能的認爲書上纔是正確的,但是臨牀中沉重的工作壓力,卻又讓他覺得如果嚴格按照規範來操作的話,以現有的人手是不可能完成所有病人的治療的,這讓指責這些勤勞的護士成爲了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

缺少閱歷的田路,很難明白問題的根源所在,他只能把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簡單的歸結於醫院沒有給配上足夠數量的護士,但是他卻怎麼都想不通,現在每年護理學院畢業的人那麼多,爲什麼就不能多招聘一些護士來幫忙呢?

護士長的一番話,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他在臨牀工作若干年後纔會恍然大悟,但是至少在目前,他只能把這個疑問深深的埋在了心底了。

雖然有着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田路卻還是在這短短的一天中就喜歡上了這個血液透析室。

一個個的病人來到這裡,就像到了家裡一樣隨意,而護士們對待病人的態度也和醫生們不同,尤其是那幾個歲數比較大護士,操作時和病人隨意的聊着天,互相打趣,就像來的是一個個老朋友一樣,盡心盡力的照顧着這些病人。

這種溫馨而有平和的氣氛,讓剛剛經歷了急診科的緊張與淡漠的田路,格外的喜歡!

大多數病人都上了一定的歲數,五十歲以上的佔了絕大多數,但是也有一些是很年輕的,有的甚至只有三十歲左右。田路也是在問了護士長之後才知道,這些年輕的基本都是剛剛透析不久,最多也就一兩年,但是那些歲數大的,很多是透析了六七年的,甚至有十年之久的!

越是年輕,透析時間越短的病人,來的時候就越是沉默,除了和護士必要的溝通之外,長達數個小時的治療期間就是一個人默默的躺在牀上,目光呆滯的看着天花板。而越是年紀大,透析時間長的病人,表現的就越是輕鬆,和護士們說笑,和病友們交流,或者一個人看書看報,哼着誰也聽不清楚的小曲兒,就像在家裡一樣。

田路想不明白,每週兩三次的透析,每次數個小時,這些病人奔波於家和醫院之間,他們怎麼就能做到如此的怡然自得?

對於田路的疑問,護士長的回答也是異常的簡單:“這些病人基本都需要腎移植才能脫離苦海,不過能夠等到腎源的,畢竟是少數。很多剛開始透析的時候,憂心工作,憂心家庭,憂心腎源,天天都黑着一張臉,但是熬過了幾年之後,發現怎麼熬都是熬的時候,也就習慣了,放開了,人自然也就輕鬆了。”

“用他們的話說,也就是認命了!”

護士長最後淡淡一句話,給田路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接連實習的兩個科室,急診科和腎內科的透析室完全是兩個概念,一個是突發傷害和突發疾病,往往最注重的是搶救的及時和正確的應對,只要符合了這兩點,很多病人都是能夠救回的。但是這個透析室裡的病人,卻基本都是些慢性病,很多除了腎移植之外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只能靠常年的透析維持下去。

而這種維持,在田路看來就是一種煎熬!

默默的看着,靜靜的思考着,田路用一雙眼睛和一雙耳朵,觀察着系統中絕對學不到的東西。。。。。。

急診,腎內,傳染病,兒科,呼吸,心內,消化,神內,大五上學期的實習生活,就在這些內科科室中不知不覺的過去了。

每一個科室,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不同的病人,需要醫生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應對。可惜的是,基本上都只是剛剛瞭解一個大概,科室的實習便結束了,而且在老師們對實習生們的不信任下,能夠自己動手的機會很少,田路只能靠一雙眼睛和一雙耳朵去慢慢的積累着經驗。

實際上,就田路個人的感覺而言,除了急診和呼吸之外,其他的科室的主任包括帶教老師們,對五年制的實習生都不太重視,與對八年制的態度有天壤之別,而很多學生爲了考研,逃課、逃班也是家常便飯,包括馮林和葉蘭兩人,就經常的請假或者逃班,在他們看來,實習遠不如去準備考試來得重要。這種現象,就更加讓老師們不信任實習生了。

與其他人不同,對於實習,田路投入了百分之一百的努力!

多看,多聽,多問,田路把這些實習的真言貫徹的淋漓盡致,哪怕是遇到了一個很不耐煩的帶教老師,他也能厚着臉皮找到科室裡的其他醫生,提出一個有一個的問題,爲此,他甚至不惜減少了系統學習的時間,主動的幫醫生們打雜,陪着值夜班,爲的就是能更全方位的瞭解醫生的臨牀工作。

半年的實習,也讓田路生出了很多感觸。

首先,醫生們的工作確實很辛苦,比如神內的門診,田路就去了兩次,給一位副主任做助手,負責叫號,安排病人,並在醫生問診的時候旁聽。往往一個上午的門診下來,到了十二點那位醫生還有好幾個病人沒有看完,只能加班繼續,連飯都吃不上。

但是同樣的,田路對醫生的某些作爲也很難接受:明明應該繼續進一步做檢查的病人,醫生給出的只是輕描淡寫的安慰和一堆藥品;而有些年紀大的病人除了藥物之外,明明更需要詳細的生活方式指導,但是卻同樣只是得到了聊聊的幾句交代。

田路想不明白。

年輕的他,和前面透析室的事情一樣,想不明白。他不懂得醫療資源的缺乏,也不懂得醫療資源分佈的不均衡,所以他不明白爲什麼一個檢查就需要病人等上一個月,甚至數月之久;更不明白爲什麼一個醫生一天要看那麼多的病人,讓他們很多時候只能草草的結束問詢和診斷!他只看到,很多病人千里迢迢的從外地趕來,卻得不到最好的診斷和治療,要麼抱着一線希望繼續花費着金錢,要麼,就只能絕望的回去或者趕往下一家大醫院。

不過,漸漸的,田路終於明白了一位老師在無意中發出的感慨:在國內,往往面臨的是一流的設備,二流的醫生,三流的病人!

作爲嶺南省最好的醫院之一,附一的設備絕對可以算的上是和國際接軌了,各種各樣的先進儀器,往往都是國內最先引進的醫院之一,單論起硬件設備而言,確實稱得上一流!。

但是醫生們的水平,卻很難讓人滿意。

即使是附一,醫生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一些應該規範的診療流程,往往也被醫生習慣性的忽視。就好像在兒科實習的時候,田路就驚訝的看到,對待新生兒黃疸,醫生們並沒有遵循常規的觀察和鑑別,就直接給小寶寶們用上了最好的抗生素!

在這種時候,往往也是田路最感覺迷茫的時候。

一方面,他知道這種治療方案並不正確,至少在確認是病因之前就盲目的治療是不可取的,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有些理解這些醫生們的苦衷。

現實中醫療環境的惡劣,讓醫生們本能的選擇了最保險,也最有利於醫院的策略。就像新生兒黃疸這種問題,有可能是生理性,也有可能是病理性的,但是很多時候是難以確定的,必須要等待,但是往往新生兒家長們是最沒有耐心的家屬,一旦是病理性的黃疸,而醫生爲了確診耽擱了時間,就會遭到非難了。

其他科室也是一樣,在網上,在新聞上,這些年時不時的都能聽到醫生被打,被殺的消息,附一院也經常遇到醫療糾紛,大批的家屬或者醫鬧折騰不休,讓人頭疼無比。所以爲了儘可能的避免醫療糾紛,醫生們很多時候都是抱着小心無大錯的心理,過度醫療現象比比皆是。

但是理解並不等於接受。

小小的實習生心中,對於現在醫療制度和現狀漸漸的產生了一絲懷疑。

至於說三流的病人,這倒不是一句歧視或者嘲笑的話,而是那位老師對於現實的一種感慨。在內科的實習過程中,田路見到了各型各色的病人,有窮的,有富的,有年輕的,有老的,但是到了醫院,大多數病人給田路的印象是:來的實在太晚了!

簡單的感冒變成了慢性支氣管炎,可以早期發現的腫瘤硬生生的拖到了晚期,田路甚至見過一些病人,身上的瘤子明顯已經大到讓人驚駭的地步纔來就診!這些情況最開始的時候都讓他驚詫莫名:很多病,只要每年做體檢,或者有了輕微症狀之後立刻就診的話,是可以得到控制的,預後也非常好,甚至可以不影響正常的生活質量,但是病人往往會拖到不能再拖的時候纔會到醫院來就診,造成極爲嚴重的後果。

直到後來,見得多了,聽得多了,田路自然也就慢慢的明白了:貧窮,健康知識的缺乏,醫療體系的不完善,都能成爲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而這些事情,遠遠不是一個人,或者說一家醫院可以解決的了的!

迷茫。

這是田路在實習當中得到最多的感受。

如果說在實習之前他對未來充滿了憧憬的話,在實習過程當中,他所見到,所聽到的,卻讓他對很多東西都產生了懷疑。

就在這不解的迷茫之中,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了。

田路在這學期最後一個實習科室:神經內科實習的時候,從遙遠的大洋彼岸,送來了一封他期待已久的信件。

。。。。。。。。。。。。。。。。。。。。。

想盡快寫完實習對主角的影響,但是沒有控制好,寫的太急了,感覺很差,不過不想斷更,湊合發佈吧。

第324章 挖角第58章 全部開啓第227章 又見錢樂樂第331章 決策支持系統第87章 無題第72章 歸去第516章 登月第49章 錢樂樂第114章 停止操作!第620章 再喝一杯!第238章 我有這麼厲害?第622章 第二天第471章 抵達東京第492章 陽光與陰暗第155章 招兵買馬的標準第399章 再掏一次第196章 碩導和擴軍第251章 轉折第210章 招生考試第120章 拜託你了第550章 做個副院長?第423章 新的加入者第625章 熱鬧第603章 資金缺口第400章 回國的人才第472章 展示“肌肉”第647章 一切第501章 劉秘書長第501章 劉秘書長第115章 解決第495章 三個條件第306章 這股,咱們入不起啊!第305章 婉拒第406章 安排第551章 心動又爲難的誘惑第677章 實驗班地七百零三章 田樂的追求者第74章 禮物第650章 讓我好好想想第274章 我只爲自己代言第629章 照常進行的學術演講第248章 一日之間第395章 洛西斯的消息第368章 兩場會面第327章 拒絕第263章 年輕的和年老的第331章 決策支持系統第729章 歷史的車輪第59章 好醫生的標準第536章 龐大的規劃第644章 四十第411章 應邀而來的編輯們第315章 融合第445章 競標第410章 大幹一場第465章 爭辯第385章 野心第228章 田路的影響力第463章 獎金與分紅第594章 前奏第546章 最年輕的院士第525章 新想法,新公司第五百八十七章第6章 走吧,我餓了第598章 平衡點第578章 計算機技術研究所的回覆第1章 典禮第135章 學生們和他第526章 麻煩事兒多着呢第244章 無題第247章 複試之前第145章 手術的代價第48章 選擇第159章 論文與學生第223章 給我生個孫子第552章 年終盤點第11章 感覺第717章 全面集結!第299章 兩邊的想法第684章 長久的強盛第562章 捨不得第354章 爲難第484章 拒絕與收穫第238章 我有這麼厲害?第111章 此話當真?第741章 再上路!第374章 要開始了第212章 學術贊助第585章 三千四百畝土地第522章 超級計算機第732章 懵懂的孩子們第461章 還早得很呢!第385章 野心第675章 三個提名第684章 長久的強盛第509章 更加輝煌的未來第507章 逼着往前跑第88章 副主任?第610章 軍方代表第704章 全世界最昂貴的實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