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立足於打

劉六符暫住大名府,以晏殊和富弼爲主,不時有官員請他飲宴遊玩,自得其樂。這種文人活動在契丹很少,劉六符以前就羨慕不已,現在有了機會,頗有些樂不思蜀的意思。

隨着天氣涼爽下來,邊境地區的形勢一天比一天緊張。

八月初,宋朝升定州北平縣爲北平軍,扼太行飛狐陘出口。在北平軍加固城寨,增加駐軍,儲存糧草,爲河東路的忻州駐軍東來河北準備。同時一定程度上邊境軍隊向保州集中,捏出一個進攻集團,對準易州。這兩地是翻越太行山的重要出口,河北戰起,河東路軍隊可以循太行、常山的古道支援河北戰局。

同月,以龍圖閣待制韓綜爲河東、河北路橋道使,大規模整修太行山中道路。

面對宋軍針對太行山道路的軍事佈署,契丹不得不向靈丘、飛狐和易州一帶增兵。有豐勝路在背後威脅西京大同府,契丹山後雲朔等州的軍隊被牽制住,已經失去了戰時增援山前幽州的能力。宋朝位於並、代一線的軍隊,具有戰略機動性,隨時可以東來。

此時宋朝的戰略佈局已經大致清晰。河東路的高大全整合各軍之後,駐於代州和忻州一帶,以後面的幷州爲後勤基地。如果契丹進攻,則出北平軍,斷契丹大軍的後路,把契丹軍隊堵在滹沱河以北、太行山以東。滹沱河南面,是以大名府爲根基,沿永濟渠和漳河佈防的禁軍主力,近三十萬人,契丹無論如何也打不穿。若是真出現這種局面,就真地成了趙禎親征,率宋軍主力正面抵擋,高大全和桑懌從兩面夾擊的局面。如果契丹主力數十萬人被堵在這樣一個狹小地域,面對宋軍三支主力,結局已經註定。

桑懌帶整編過的十幾萬人,以河間府爲基地,在王德用大軍的後面。沿莫州、高陽關一帶佈防,堵死契丹從雄州、霸州方向南犯的道路。契丹從定州南下,則北出雄州,與東來的高大全軍合攻易州。易州一下,對被堵住的契丹軍隊形成合圍之勢。

如果契丹不主動進攻,戰爭不得不打的時候,則由桑懌匯合王德用部,與河東路的高大全一起前出,進攻靈丘、飛狐、易州、范陽一線,把戰線向北推進到淶水。如果能夠做到這一步,宋軍就逼近了幽州城下。而契丹山前山後的聯繫,只剩下了居庸關一路,很容易被從中間切斷。兩個孤立的地域,宋軍可以比較容易攻下。

趙禎開始北巡的時候,宋軍的佈署比較混亂,還是沿續以前防契丹南下,在幾個在關鍵地域布大陣。隨着雙方和談不順利,與各軍到大名府參見皇帝,整訓調動一起,禁軍在河北路的佈署開始出現調動。一個多月的時間,慢慢形成了這種局勢。

到這個時候,誰都可以看出來宋軍的戰略意圖,是立足於打的。不過從態勢上不是一鼓作氣收復幽州,而是先剝掉幽州外圍,使山前地區從戰略上孤立起來。

劉六符接到契丹境內來的公文,看了宋軍的佈置,只覺得胸口堵得慌。從宋軍滅了党項之後,南北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變化,契丹便就處處被動。一開始宋軍佈置沒有明顯的意圖,可以認爲是立足於談。劉六符到了,堅持歲幣,便就轉變爲立足於於打了。

看了看天邊的太陽,劉六符嘆了口氣,招呼隨從,向城南而去。

劉六符此次使宋,受到的招待比上次好了許多,跟去年在青冢的待遇更加是有天壤之別。徐平以下,宋朝官員隔三差五就邀他飲宴,經常有人上門拜訪。就連宰相徐平,也曾經設宴招待過劉六符,在以前這都是不敢想的事。

劉六符心知肚明,現在宋朝佔了上風,纔會如此大度。如果還是時時受到契丹騎兵南下的威脅,是斷然不會如此的。風度禮儀,有了實力纔有底氣,不然可讓人看不起。

今天是明鎬請客,邀他到城南的狄仁傑祠堂作客。一是憑弔先賢,再一個乘天氣晴好的日子,飲宴遊玩,談論文學。去的地方讓劉六符心裡堵得慌。作爲大唐名臣,狄仁傑在契丹也很受尊敬,宋朝更是在前幾年,訪求狄仁傑之後封官守祀。但問題就是,狄仁傑在大名,即唐時的魏州,最大的功績就是打退了契丹的進攻。作爲簽署樞密院事的明鎬,請自己到那裡去,是不是有什麼暗示?一路上劉六符都在考慮這個問題,心神不寧。

晏殊爲留守,修茸皇宮的時候,順便重修了狄仁傑祠堂,此時煥然一新。劉六符到了門外,早有兵士等在那裡,牽了他的馬去拴好,引入門裡。

徐平、杜衍、明鎬和丁度幾位宰執,及隨趙禎北巡的幾位文官,早已到了,正圍着狄仁傑祠堂碑銘觀看。見到劉六符來,雙方敘禮,就在亭子外面擺下酒案,各自坐了。

寒喧畢,明鎬對劉六符道:“狄樑公唐時名臣,武后當政,獨臨於朝,終保李唐社稷不失。此真賢者,不知北境也祀此等忠良否?”

劉六符拱手:“賢良之士,天下皆仰慕之,何分南北。本國一如南朝,對前朝賢臣之後厚加撫卹,以勸世人。”

隨着契丹的政治慢慢成熟,頗以中華自居,並不認爲自己是蠻夷。宋朝把契丹跟蠻夷並列,是會引起外交糾紛的。學着中原王朝的習慣,契丹同樣對治下的前朝賢臣之後,封官賜爵,以守其祀。不過燕地的資源少,他們求也求不到幾個就是了。這個時候,契丹人就只能嘆息一聲,到底文脈在南,位於苦寒之地的契丹在文治上還是差得遠。

議論了一會狄仁傑的事蹟,丁度道:“數年之前,豐勝路範經略過狄樑公祠,曾新作狄樑公碑文。此文甚佳,我等正商議,隔日銘其文於此碑之側。”

劉六符拱手:“範經略是一時大儒,文學一時之選,必然是極好的。”

見在座的幾人都神色怪異,徐平笑道:“大丈夫於世間,無事不可對人言,不必學婦人女子行事暗搓搓。範經略碑文中記狄樑公守魏,有寇來吾自當之一語,於今日事合,故欲刻碑而記。今日天子北巡,與北朝誓約未立,看看烽煙又起,大家心有所感而已。”

見劉六符神色尷尬,徐平又道:“學士爲國南來,以求通好,此爲天下蒼生謀,成與不成,功德自在人心。所謂盡人事,聽天命,無非如此。身當其位,必受其累,竭盡心力於國事,此有何不可對人言。狄仁傑所御之寇,實爲貴國,可以明言相告。只是今日請學士來,非關國事,只是憶先賢,飲美酒,不必爲國事累心。”

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20章 早朝第48章 風波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168章 田園風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22章 三司集議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25章 官身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8章 交接第111章 李覯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55章 晏殊之論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27章 大捷第17章 自己的路第81章 臭味相投第59章 掃雪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72章 夜襲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8章 交接第62章 這有何難?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96章 移風易俗第97章 試探第11章 治術(二)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67章 獵犬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52章 橫死第161章 開課第17章 盼盼第288章 分岐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210章 狄青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83章 炸城門第76章 稅改第35章 我有三策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187章 包拯第15章 擺攤第18章 春忙第15章 理政(一)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155章 接風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0章 野味第102章 首告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