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

“我一行者入此天地,本心已昧。道是你們的道,德是你們的德,經是你們的經,史是你們的史,傳說是你們的傳說,我只通其理而已。”

“過往有沒有行者?我心已昧,不知也。只於你們的傳說中,看到兩位行者,我不明他們與我是不是爲一。天知道的事情,何必去解。經、史、傳說當中,能夠感動無數世人的故事,以我性情而知,一爲赤子,二爲行者。赤子讓你們看到了自己,這一家都是自己人,當舍私爲公,此爲父德。行者讓你們感到可以隨心所欲,不忘本心,此爲母心。”

“你們的經,我讀之心煩,欲通這天下道理,不得不讀。你們的史,我觀之心亂,欲把這理通於人心,不得不讀。你們的傳說讓我心馳神往,讀之不夠,實嚮往之。嚮往那一個山海世界,想看一看山是何山,海是何海,就不得不在這一個道德世界解經通理。”

“人由父母所生,其心有父心,有母心,此爲性情。辨人之性情,有人解之善心、噁心,有人解着本我、真我,有人解之神性、人性,有人解之社會性、個人性,有人解之羣體性、個體性,我不知其是其非,存而不論。我只知此天下有天有地,人有父有母,其心有天心、地心,也是父心、母心。父心天下一心,爲公,母心隨心所欲,爲私。公心、私心便是朝廷欲辨之心,爲學者欲辨之性情。知人有父母,知民有天地,父母不可離,天地不可絕,爲政當公心、私心同存。絕其一心,大道不存,天塌地陷,大人不可見。必有赤子,絕其私慾,登高一呼而天下應,補天裂,挽天傾。有赤子,有行者,行者來此天地告天下赤子之心也。天地之經我不耐煩去讀,經中有多少赤子?我不知,當有智者仁者。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此山爲山海之山,此水爲山海之水。智者、仁者,無非感母心,並無聰明愚蠢,亦無異於常人之處。史中有多少赤子?我隨手而翻,隨眼而覽,知二人其心一片赤誠,當爲赤子。一爲諸葛武侯,其心一片赤誠,其能經天緯地,欲挽天傾,救漢之昭昭天命。一爲岳飛,字鵬舉,其人一片純樸,其心赤之血滴,欲救唐宋天理之命。兩人初諡來自於父命,周之文德於父命爲僞,其諡不足論,終並諡忠武。何爲武?父命文德,母心反之,是以爲武。忠,忠於母心,忠於本心,忠於這天下萬民之心。”

“諸葛武侯星隕五丈原,人心終不能由王莽這一個僞君子,而察漢天命之僞。天下亂世千百年間,有行者稟母意而行,演傳說於天下。此行者性情不肯遵這天下的道理,是以終是猴形,沒個正形。其戰天鬥地,破地府,鬧天宮,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爲父命所演三界,天庭爲父命之必遵天條,地府爲違父命天條之罰。此三界爲父命即是天命之三界,行者以母意破之,告世人天命之僞,不必景從。天理之命絕母心,儒者經典爲全遵父親之經典,只知天命,不知母心,是故要取真經。何爲真經?母心之經也。真經所在即母心所在,母心在西,是故要取西經。”

“母西,德金,色白,象虎。對內慈愛無邊,對己之子女愛而溺之,母親的愛,就是溺愛。對外一片肅殺,犯之則死,顯於外犯漢者雖遠必誅!父東,德木,色青,象龍,對外彬彬有禮,對內一片嚴肅,不容子女玩鬧,違其意則嚴加管教。此東西爲德根本,是故我們說一個人不好,罵之爲不是東西,此人無父母之德。道本父之命、母之心,集於人身爲一體。人以父母之心而生己心,觀上下四方,以父母之德擬之,上爲天,下爲地,爲兩儀。天地的道理,人遵之而行爲禮儀。此時父母漸分,一在天,一在地。是故天命對內肅殺,對外彬彬有禮。擬之於四方,爲四象,以父母之德以己心合。是故玄武、朱雀,皆人自化。天下成德,而知人實居於天下之中也。收己之朱雀、玄武,而爲麒麟。”

“太極、兩儀、四象、五德,皆是人以心中父母而擬於心外世界,法天象地。人外是自然,自然而然的世界,強擬之不合於己心,認識不清,不必糾纏。當格物而致知,去認識人外之自然。道之理爲一二三,是故認識自然當遵此理,一分爲二,合二爲一,此爲學之階梯。別人家的理是一二一,認識自然,通出來的理我們也能用,三大於二,二容於三中。試着用自家一二三的道理去認識自然,可能會有另一個科學之理。再去觀察自然,說不定世界是另一番面目。理當合於心中,自然之理合於人心,以己心探索自然。”

“何故於歸義軍舊地建佛國?強立佛主耶?母西,德金,色白,張承奉舍歸義軍之義字,而稱白衣天子,於西域建金山國,以承大唐。西域爲母之西,漢以母心,犯漢者雖遠必誅而取之,當稟母意。其白衣爲母之白,其金爲母之金,其山當爲山海經世界的山。此山爲父耶?此山爲母耶?還是其在那裡佔山爲王?我不明,存而不論,不去強解。去義則離,歸義軍已舍父而隨母,子可滅母之國?父命要遵,母意要稟。其國爲佛國,則知母心在西域爲佛,當以天下道理徐徐教化而平之。不稟母意,西域終不能平。以其地民心在母意,稟母意而行,契嵩法師得一指而點化佛主。我來這世間只從道理,理不解,做事便憑本心。至今日明德知道欲通理,始知當日點化,實稟母意而行。憑我本心何以如此?只因我之心,猶記後世,天地之民到了異域,猶稱唐人,建唐人街而爲金山。其與這天下已經離心離德之人,視其家爲金山,金山便是那個母親世界的家鄉,在心中。”

“西域立佛國,稟母意,我故知母心中並無真經,只有性情。合了母的心意,則取來的經她就當真經。老子化胡爲佛,行者護師傅去西天取佛經,世間信以爲這經是真經,我知其爲僞經。是以知母心中並無道理,無真經,真經還當從自己中去取,世上並無西天。”

“我此一世爲假,前一世爲真,真假合僞。我前世的來歷,傳說自青州王家,而遷去遠方。何以遷離?其族大,我祖窮,祭祀之禮無財具辦,不得不離。人所宗者爲祖,一羣人都認這個祖,就是宗。我家遷離青州,離開青州王家,則遷的那一家之主爲祖。祖當承祀不絕,絕祀則不爲其後,強認不得。”

“何爲分家?不是不住在一起就是分家,而是不共祭其祖,不承祀。不然,骨血縱然相連,心卻不知其祖,強認之爲迷信。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後不只傳下自己的骨血,而且心與祖相連。骨血之祖爲父之天命裡的祖,心中之祖爲母意的祖,兩者相合,纔是真祖。”

“此爲正名,名不正,言不順,理不通。我但通理,名汝等自正,心之內外合一。”

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160章 呂公綽第227章 超市第196章 神針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21章 黃白朮第238章 做事難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99章 前奏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8章 種士衡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93章 王師北來第26章 峰迴路轉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113章 教閱第93章 王師北來第5章 公路第35章 衆說紛紜第47章 生意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87章 地方耆老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102章 首告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52章 童七郎第60章 新的門路第40章 軍令之外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142章 配合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102章 幫一把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58章 桃花運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99章 搞事情第30章 端午(中)第99章 搞事情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27章 辨司馬光第165章 試探第120章 破陣子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40章 出人意料第60章 致太平(二)第31章 造紙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80章 伏羌寨前第22章 清路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179章 意外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68章 田園風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53章 甘谷歸附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14章 治術(五)第138章 憤怒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60章 陽光明媚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5章 報恩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82章 水淹三軍第174章 春光第2章 黯然離去第49章 天津曉月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30章 約定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