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皇太極的打算

損失了四千多人馬,祖大壽自然有些鬱悶,沒有想到韃子居然用僞裝援軍的誘敵策略,讓他陷入重圍幾乎不能生還。現在回頭想想,確實有些後怕。他並非怕死,而是擔心大淩河城內的兩萬多將士。失去了主帥,城內士氣低弱,那樣還能指望誰人來堅守。這一次能夠活着回城也是運氣,如果不是劉定遼早些發現中計,拼死斷後,又如果不是城內開炮轟開一個缺口,那即使再多一倍的人出去也是枉死。

對於城內明軍發炮轟敵的經過他已知悉,當時是吳三桂提出這一辦法的,並且親自帶頭操炮轟炸。這一點,就是祖大壽後來也很佩服他的果敢。換一個位置來想,如果是袁督師在城外被圍,他無論如何也下不了這麼快的決心,也把握不住野外明軍失去戰鬥力前的時機。可以想像得出當時吳三桂所面臨一搏的壓力,救得出自然皆大歡喜,否則反將明軍炸死,那麼他要面對的則是祖家子弟殺父的仇恨。祖大壽很慶幸自己沒有看走眼這個外甥,如果城內只有自己的子侄,他們即使想到也是無論如何都不敢發炮的。

運氣,看來自己的運氣實在不壞!

祖大壽這般想,心情又好了起來,能活着自然是一件好事。勝敗乃兵家常事,還沒到最後誰知鹿死誰手,大淩河城還有一戰之力。

吃過早飯,祖大壽穿上了新的盔甲,舊的那一副已經在昨天被砍裂了幾處無法再用。他今日必須去巡城,雖然肩胛骨還隱隱作痛,雖然身上的傷口也還沒有癒合,但是大敗之後,城內無可避免的會士氣低落,巡城就是一個鼓舞士氣的好辦法,他必須讓手下的士兵們看到他們的主帥沒有失去鬥志。

果然,當城內的士兵跟百姓看到祖大壽如往昔般威武身姿的時候,眼中都重新放出了光彩。士兵們高聲歡呼,民婦們則嘴中囔囔不知在念叨着什麼。可以看得出,祖大壽就是他們守城的主心骨,只要主帥不倒,他們便有守住的希望。祖大壽在滿城士兵的注目下一步一步的往城樓走去,後邊的親兵想扶又不敢扶,只好緊緊跟在後邊。

祖澤溥他們老遠看到祖大壽來,慌忙下城迎接。

“總兵大人,您怎麼來了?”祖澤溥看着心裡一陣心疼,昨天父親力戰脫力,回來的時候右肩膀中了一箭。今日還穿着重甲巡城,豈不是傷上加傷!

“昨天那點小傷而已,今日怎麼樣?韃子沒有來攻城吧?!”祖大壽裝作滿不在乎,一揚手直接上了城樓。

祖澤溥忙跟在後頭,邊走邊回答道:“今日韃子沒來進攻,張副將已經下令全城戒備。”

“嗯!”祖大壽應了一聲,他從城樓往外望去,東門外的兩白旗並沒有調動兵馬,營地裡飄起了炊煙,更有些士兵在營前嬉戲,看來韃子確無攻打的跡象。

“總兵大人,還是到城樓中休息會?”祖澤溥就在祖大壽身邊,對於祖大壽的反應自然瞭如指掌。雖然從外表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但是近距離細看,就會發現祖大壽的手在不停的顫抖,這是脫力後沒有恢復的表現。而且披着重甲這麼久,說不定傷口已經迸裂。祖澤溥身爲人子,自然婉轉的提醒父親。

祖大壽站在跺口看了一會纔出聲道:“好吧!”

昨日力戰後雖然睡了一覺,但他的身體並沒有恢復過來。揹着幾十斤的重甲步行了這麼久,確實覺得有些勞累。畢竟自己已經不再年輕,體力無法象年輕人般容易恢復。祖大壽打算在城樓休息一會,等體力恢復一點後再去回去,他可不希望自己給人扶着回府。

但他剛一轉身,旁邊的一個將領跪下道:“末將參見總兵大人!”

祖大壽低頭一看,卻是自己的外甥吳三桂。回來之後都沒有單獨跟他聊過,現下見到他倒有分親切的感覺。祖大壽用溫和的眼神看着他,道:“是三桂啊,起來吧!”

“大人,昨日我”吳三桂卻是欲言又止。

祖大壽卻笑着截斷他道:“昨日的事情舅舅已經知道了,多虧你了!來,不要在外頭站着,咱們裡頭說話。”說完祖大壽拉着吳三桂進了城樓裡邊。

吳三桂見舅父沒有誤解自己,心中自然欣喜萬分。昨天祖大壽在城外被圍,隨時可能全軍覆沒。城內的明軍是不可能出戰救援的,否則城門一開,韃子騎兵趁機殺入城中,那根本堵都堵不住。可他們都是祖大壽的子侄後輩,怎好就眼睜睜看着。吳三桂最後靈機一動,決定用火炮解圍。這幾乎是當時唯一救援的辦法,但是危險性極高。爲了讓將士們聽令,他甚至是自己放了第一炮。等祖大壽靠近城牆後,也是他讓士兵們拋射出數百枚震天雷。好在,韃子們被炸後就撤走了,祖大壽他們才得以回城。

在這件事情上,吳三桂冒了很大的險。發炮轟敵也容易傷到自己人,雖然他放炮的時候,祖家子弟沒有阻攔,但是如果祖大壽死了,很難保證祖澤溥幾兄弟會不會衝過來砍了他。即便人救回來後,祖大壽又會不會有別的想法呢?!

幸好,吳三桂擔心的事情都沒有發生。祖大壽慈愛的笑容,讓他覺得自己這一天來所承受的壓力都不算什麼。他不僅得到祖家人的認可,而且也會得到遼東將士的尊敬。更重要一點是,舅父認同他後,意味着他有更多的機會出現在袁督師的面前。

“你們也都坐吧!”祖大壽坐下後,解開了頭盔。

“是!”駐守東門的將領按着官階順序坐了下來,祖家的子弟自成一列,裴國珍帶着吳三桂等屬下也成一列。

祖大壽將盔甲放到桌子上,沉聲道:“韃子耍了個新花樣,搞得我們出去救援反而中了計,看來韃子裡邊也有智計極高的人在籌劃!唉,輸一場也沒有什麼,可惜了劉兄弟,連屍骨本帥也沒有搶回來!”

言罷,祖大壽嘆了一口氣,模樣甚是自責。最靠前的裴國珍忙出言勸慰道:“總兵大人無需介懷!勝敗乃兵家常事!咱們不管韃子再搞什麼花樣,只要敢來攻,咱們就讓他好看。”

祖大壽畢竟是見慣了生死的人,雖然死了個好兄弟讓他有些感傷,但是很快就恢復了過來。他高聲道:“國珍這話我愛聽,只要韃子敢來攻城,我們就要他償命!現在城內還有二萬餘人馬,出城打韃子是不行,但是守城足夠韃子們喝一壺。”祖大壽頓了頓後又露出不解的神色道:“只是韃子今日居然沒有趁機來攻,倒委實有些奇怪!”

衆人一想也是,昨天韃子獲勝,城內士氣低落,他們應該趁機來攻纔是。可是偏偏沒有動靜,反而顯得不尋常起來。吳三桂突然臉色變了變,沒有說出話來。

祖澤遠出聲道:“不會是韃子們又在打什麼主意吧?!”

祖澤溥則接着道:“大人,末將還是一句話,咱們只要守住城牆,韃子什麼花樣也使不轉!”

“澤溥說得對,現在的兵力不管怎麼樣都已經無法出城作戰!即使韃子有什麼花招那也是要到城牆頭上見真章。傳令下去,各城門都要緊守,不管韃子如何挑釁都不得出戰。”想不明白,祖大壽乾脆就不去想了。當初不就是自己亂了陣腳,才跑出去救援策應的。如今就以不變應萬變好了,這幾乎是此時所能行的辦法。

“大人說的我們記下了,大人勞累了這麼久,還是在這休息一會,我們在外頭當值,一有情況再來稟報!”裴國珍看出祖大壽有些倦意,便讓他在城樓休息一會,況且韃子們隨時可能進攻,他們這些將領必須時刻在城頭戒備。

祖大壽自然知道裴國珍的心意,他本是強打精神巡城,現在能安靜休息一會最好了,於是點頭道:“嗯,也好,你們都別在這耽擱了,我休息一會就回府!”

衆人知道祖大壽還沒恢復,都紛紛起身行禮退了出去。吳三桂剛剛想到一個問題,衆人出去後,走在後頭的他忍不住回頭問道:

“舅父,您說袁督師現在會怎麼辦?”

坐在正中的祖大壽沒有想到吳三桂會問到這個問題,實際上,這也是吃敗仗後,他一直在想的事情。袁督師如何採取行動將關係到這滿城將士的生死,是憑城堅守還是集結兵力跟女真人決戰呢?!祖大壽自己也拿捏不準,自然就回答不了吳三桂的問題。他緩緩道:

“不管袁督師怎麼決定,我們都要跟韃子死戰到底,我祖大壽這條命是袁督師救的,這次還回給他也算了卻個心願。”

“是是嗎!”吳三桂結結巴巴的應着:“那末將告退了!”

“嗯!”

待吳三桂走了後,祖大壽整個人都靠回到了椅子裡。他悠悠的嘆了一口氣,慢慢的閉上了眼睛。

女真人大營,

皇太極皺起眉頭望着下邊的將領,長長吸了一口氣才平靜下來。

下邊的將領卻完全沒有注意到皇太極的神色,他們因爲打了勝戰,各個都興高采烈。這一次大淩河跟錦州兩番用計誘敵,使得明軍損失了一萬四千來人,他們自身卻只損失了四千多,這樣的戰果即使放到努爾哈赤時代也是值得慶賀的。最重要的當然不是消滅了多少明軍,而是滅了一萬騎兵後,他們俘獲到大量的馬匹武器。

但皇太極所想要的卻不單是如此!

祖大壽之所以能夠逃走,不完全是多鐸跟豪格的過失。而是在他最開始的佈置上,皇太極沒有全部投入兵力作戰。他原本打算以正白、鑲黃對付祖大壽的援軍,自己正黃跟鑲白對付大淩河再次出援的明軍,而錦州方向上,正藍跟正紅對付錦州出戰的明軍,但是在周圍卻集結了鑲藍跟鑲紅兩旗,連紅衣大炮也調了上去。只要錦州的人馬一再出戰救援關寧鐵騎,他們便趁機攻城,正白、鑲黃也可以迅速抽調到錦州。

但是,兩城的明軍都沒有再次派出援軍,而是選擇了堅守城池。皇太極的計劃自然給破壞掉了。相比之前,多爾袞進言誘敵之策的時候,曾建議先吃掉出城明軍,然後再考慮攻城事宜的觀點似乎更加正確,這讓皇太極覺得很不痛快!

“大汗,我們什麼時候攻城啊?”正藍旗固山額真覺羅塞勒因爲打了勝戰已經叫嚷開了。

“就是!只要轟開城門,明軍就無處可逃了!”

“應該象打廣寧一樣,先把他們這些縮頭烏龜給炸蒙了,咱們再衝進去!”

下邊的將領你一言我一句的,正說得沒可開交,阿濟格突然跑了進帳。衆人一下子就靜了下來,所有的目光都盯向阿濟格。之所以這樣,當然不是阿濟格如何引人注目,而是因爲他不是一個人進來的,在他後邊還有一個人,卻是明軍武將裝扮。昨日錦州那一戰打的極爲慘烈,雖然明軍騎兵全員覆滅,但是各級別的將官們都力戰至死,他們能捉到的都是些受傷落馬的俘虜。

但阿濟格卻捉到了一個高級別俘虜!

這不僅衆人覺得驚訝,就連皇太極也眼睛亮了起來。阿濟格大大咧咧的將那明將往帳中一推,便坐到多爾袞身旁,神色卻極爲自滿。一個勁的盯着阿巴泰跟豪格,大有第一頭功捨我其誰的意味。

皇太極知道自己這個十一弟是在向他炫耀,但他畢竟立了大功,皇太極也不追究他的無禮,呵呵笑道:“這次阿濟格果然立了大功,頭功當屬阿濟格,嗯,就賞賜白銀三千兩,綢緞五十匹。”

聽到有大量賞賜,阿濟格起身行了個禮道:“那就多謝大汗了!”

皇太極沒有管他,而是把目光轉向了那個俘虜。只見他衣甲破爛,身上更有幾個傷痕,披頭散髮弄得好不狼狽。

“你叫什麼名字?”皇太極用不太標準的漢語問道。

“老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老子叫做祖大樂,你有種就殺了我!”祖大樂雖手被捆綁,但是仍舊不屈服,搞得帳外的兩個兵士忙進來按住他。

祖大樂並不想作俘虜,讓他選擇,他更想跟他的二哥一起戰死。他們私自出戰,不僅連累了一萬關寧鐵騎覆滅,還丟了遼東祖家的臉面。最好的結局就是戰死,一了百了!但是,他在混戰中因爲力竭落馬,被撞暈過去後給阿濟格擒獲。

“哦,原來是祖將軍,不知大淩河城的祖大壽將軍是你何人?”

“那是我大哥!韃子,要殺要剮由你,老子決不皺半點眉頭,你要拿我去威脅我大哥,哼,那是門都沒有!”祖大樂也不含糊,知道韃子可能會拿自己做些什麼事情。

突然,皇太極旁邊的范文程開口道:“祖將軍,這一次你們兄弟兩人出戰中計,按着以往的成例,你就是活着回去也是要被斬頭。還有你的大哥,祖大壽將軍估計也會受到牽連。朱家的皇帝殺武人何嘗心軟過,硃筆一揮,你們祖家幾百口就人頭落地了。我家大汗最賞識英雄,祖將軍,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仕,何不投降我大金,即可保你身家性命又可再享榮華富貴。”

“老子中計被砍頭,老子認了。想我投降,我呸,我堂堂漢人豈會做這種遺臭萬年的事!別看你現在得意,老子聽人說,京師裡有人向禮部建言,要將你們這些投降韃子的奸賊寫入漢奸傳,雕成石人在良知社裡跪着,你就等着跟秦檜那奸賊一樣遺臭萬年吧!哈哈~”

祖大樂現在一心求死,自然將惹惱他們的話都說了出來。良知社的事情,范文程略有風聞,但是給祖大樂當堂講出來,帳內外的漢人都變了臉色。饒是范文程養氣的功夫極佳,也是面上一陣紅一陣白的。他只好強說道:

“你們祖家死到臨頭還不自知,我家大汗率二十萬騎兵圍困大淩河,你大哥能支持多久?!大汗一聲令下,你大哥便是城破人亡。識趣的就早早投降!”

“哼!”祖大樂乾脆整個轉了過來,背對着他們!

“殺了他!”帳內的女真將領雖然不知道祖大樂說什麼,但是這麼無禮的行爲激怒了他們。一個俘虜居然也敢這麼拽,不殺要來做什麼!

“好了,安靜!來人,帶他下去好生看着。”皇太極又轉頭對范文程道:“範先生,此人倒不怕死,勸降的事你盡力而爲吧!想不到祖家除了祖大壽,他這個弟弟倒也過得去。”

“是!”范文程知道皇太極是爲了以後留有餘地纔沒殺祖大樂,但凡有點才華的人,皇太極都想其爲自己所用。以後要是捉到了祖大壽,估計也會竭力勸降。所以他不想因爲祖大樂,而將關係弄得無法迴旋。

士兵們將祖大樂押下去後,啪啪,皇太極拍了兩下手掌後道:“現在來說說我們下一步的行動。明軍吃了敗仗後,估計是不會出來了。再這樣守着他們也不是辦法,所以本汗決定分兵輪流圍城,其餘人馬先回盛京。”

撤兵?!所有的旗主跟固山額真沒有想到皇太極提出的方案是撤軍。

“具體的分配是,正藍,鑲藍兩旗留守大淩河外圍。正藍由阿巴泰率領,鑲藍就由費揚武(濟而哈朗的弟弟)任固山額真,兩藍旗在此期間聽從阿巴泰調遣,鑲藍旗主濟而哈朗隨本汗回京另有派用。阿巴泰!”

“臣在!”

皇太極點了點頭囑託道:“七哥英勇善戰,我就放心將這重則託付給你。大淩河的祖大壽是不會再出戰了,你要小心的是明朝派出來的援軍。如果有援軍來,你千萬別跟他們交戰。敢來的,必然是袁崇煥親率援軍。明人奸詐,他們必會想到些法子來剋制我八旗騎兵。你立刻派人傳信到京師,本汗將親率精銳來跟其作戰。至於平日防守,只需多布疑兵就可。”

“臣明白了!”

多爾袞三兄弟則面面相覷,不知道皇太極搞什麼鬼。按着往常的慣例,這樣的苦差應該是他們兩白旗纔是,怎麼會讓親近他的兩藍旗做呢?!但皇太極並沒有作出解釋,而是繼續下令道:

“豪格,”

豪格跨上前一步道:“兒臣在!”

“昨日你雖犯有過錯,但本汗給你機會補過。察哈爾部進攻我蒙古兄弟部落,此番出兵絕不能姑息。本汗派你前去救援,收集散亂的部衆,同時襲擾朵顏跟察哈爾,年底前再回盛京。”

“是!”豪格知道這是父汗給自己壯大鑲黃旗的機會,那些散落的部衆自然劃歸他自己這一旗了。想着自己的牛錄又可增加,頓時滿面放光。

一切都事情都是皇太極跟范文程商量好的,他們雖然作戰勝了,但是並沒有達到他們出兵的戰略目標。明軍龜縮不出來,這個時候再圍大淩河已經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當然,要攻打的話,無論是大淩河還是錦州,有紅衣火炮的協助他們都可以攻打得下。但是所付出的代價卻也是極大的,明軍最有利便是能夠較快速的補充兵力,死了一萬還有兩萬補上。但是女真不行,一共才四十來萬人口,人員遠遠補充不及。所以,皇太極跟范文程商定放棄攻城。

ωωω ▪ттκan ▪CO

吩咐完,皇太極站起身道:“既然各位旗主貝勒不反對,那就其餘各旗自行準備,明日回軍盛京。”

第80章 喜事第132章 兼職說客第212章 奪氣第302章 手段(上)第64章 煩事一堆第11章 應對計策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215章 整軍再戰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190章 最後的對話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127章 不經意之間第160章 強硬政策第15章 兩方責難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66章 出發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41章 會戰第103章 再建二軍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116章 最後人選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282章 問題(下)第88章 等待歸來第71章 兩位巡撫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308章 猶豫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82章 殺懲第6章 額哲歸國第151章 將軍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251章 會師第41章 遼西大雪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290章 難處第46章 宗族第145章 簡單任務第145章 圍困第64章 暫時的寧靜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110章 訓練京營第99章 難以兼顧第95章 平沈戰前第86章 援手第50章 會兵城下第197章 屠戮(中)第221章 升空第303章 手段(下)第299章 應勢(下)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79章 朝議第161章 遷移第117章 熱鬧詩會(上)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313章 觀望第212章 奪氣第222章 驚秫第118章 騎兵之戰第49章 王京大火第98章 愈演愈烈第279章 決裂(下)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228章 善後處理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59章 損兵折將(中)第118章 騎兵之戰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15章 兩方責難第75章 逼迫第11章 應對計策第181章 會盟之行第261章 駐兵第248章 怠慢第9章 改革開始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120章 紅顏似知己第311章 亂子第262章 軍數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75章 逼迫第25章 廷訓第255章 探視第4章 巡視三營(下)第112章 演習開始(上)第53章 血戰遵化第69章 京察(中)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163章 困擾第24章 朝鮮局勢第169章 後宮聽政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37章 學生,老師第314章 提審第21章 勇者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