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九章 替代

評價一個羣體的文明程度,科學技術,從來都是重要的指標,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在人類歷史上,卻不乏悲劇般的案例,技術上更先進、更發達的文明,卻無力抵擋野蠻落後文明的進攻,最終與其創造出的燦爛輝煌一起灰飛煙滅。

這樣的情形,是如此多見,很直白的證明,漫長矇昧時代的科學技術,還太弱小,羣體中掌握這一武器的人太少,掌握的程度也太淺顯,憑藉這樣的科學技術,並不足以在人類羣體的內戰中取得足夠大的優勢。

這一情形,直到近現代的第一次工業變革,才被徹底終結。

科學技術的作用,正是在發源於西方國家的第一次工業變革中,嶄露頭角,以蒸汽機爲動力的工業體系逐步建立起來,賦予人類強大到前所未有的生產力。

在這其中,最關鍵的無疑是動力,是燃料通過熱功轉換,代替人力、畜力的巨大變革。

思考進行到這裡,方然的關注點,集中在“蒸汽機”的力量之上。

不僅如此,也順便將氣候的第二次工業變革、甚至第三次工業變革中的基本要素一起考慮進來,從蒸汽機,到內燃機,再到電動機,這些生產領域的動力之變革,最直觀的體現,便是越來越廣泛而深入的替代人力。

如果說,工業變革早期的蒸汽機,還只是效率低下、靈活性更低下的龐然大物,只能在一些粗陋的場景中發揮作用。

那麼內燃機,就是更靈活的裝置,可以在從汽車、到割草機的諸多場合應用。

待到電動機被髮明,其結構與原理的限制更少,可以做的更加精密,時至今日,在“全產機”的各單元、模組中,已經有數不清的大小、規格不一之電動設備在工作,這些設備的動力,驅使其可動部分的力量,都完全來自於精巧而精確的電動機。

不論蒸汽機,還是電動機,倘若一下子從蓋亞消失,那麼,其所有應用場合都必須用人力、至多用畜力或傳統的水力等裝置去代替,這是不言自明的事實。

而從高爐、到精密組裝等應用場合,人力原則上,或實際上根本就無法替代。

從工業變革一直梳理到當今時代,事實,是確鑿無疑的,方然的觀察和思考卻自有其獨特性,他將這一過程定義爲“科學技術的成果,取代了人的肌肉”。

科技的發展取代了人,這樣的陳述,不能說錯,但也有一點以偏概全。

單純觀察蒸汽機、內燃機或電動機,乃至一切現代科技催生出的運動機械,其真正取代的並非完整的人,而是人類的一整套運動系統,用“肌肉”來指代,還算恰如其分,這些機械在絕大多數場合的應用,都是如此這般的情形。

藉助機械,去做人力做不到的工作,是科學技術在生產領域的一大作用。

從這一角度,倘若不拘泥於“第N次工業變革”的分劃,而着眼於事實本身,從第一次到第三次、乃至於第四次工業變革,其一大表現,始終是科技對人力的替代。

方式各有不同,替代的手段越來越先進、且精細,但本質並沒有變。

機械對肌肉的替代,是科學技術的一大關鍵作用,正是從那時起,擁有科技優勢的羣體,國家,逐漸變得強大起來,繼而有能力輕易擊敗幅員、人口、財富都勝過自己,科技水平卻相對落後的的敵對一方。

在那之後,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又導致了一些什麼樣的變化呢。

思考進行到這裡,目之所及,已十分接近於現實世界,梳理浩如煙海的現象、數據與結論,方然逐漸意識到,人類經歷的若干次工業變革,不論其核心要素——動力如何演變,也不論其他要素如何變化,其實,根本上講一直都只有兩種效應:

一種效應,是科技替代肌肉,各種機械替代了人的體力,這已經分析過。

另外一種效應,則是從第二次工業變革開始,在第三、四次工業變革中極大推進的,科技替代小腦的重大作用。

“替代小腦”,表述略顯晦澀,方然想要表達的是一種取代關係。

蒸汽機,內燃機,乃至電動機,能夠替代人的體力,這固然是事實,但,過去若干年的社會現實也清楚的表明,並非一切人類活動,建立在體力之上的人體行爲,都能夠被這些機械所替代。

用不着舉一些高深莫測的例子,當今時代,僅僅在若干年前,就連空氣開關這樣常見的東西,都只能依賴人的雙手去組裝。

在這裡,並非機械無法取代人力,單論力量,前者顯然遠勝後者。

而是機械的靈活性、準確性與協調性,相差太遠,在IT領域的大發展之前,任何精妙的機械,都無法取代人類的一雙手,去完成從精密加工到外科手術的各種操作。

這一狀態,直到IT技術突飛猛進,現代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取得重大進展後,才逐漸被打破,傳統的動力機械,在計算機、AI與微電子等領域成就的加持下,逐漸具備了可以與人比擬、甚至在一些指標上更優的精密活動能力。

在崛起的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化體系支援下,這些精密而靈活的機械,開始大踏步的取代了人,繼動力機械將一部分人逐出生產迴圈後,又利用智能機械的靈活性、持久性與精密性,將更多的人逐出生產迴圈。

一言蔽之,在智能機械面前,人類仰賴小腦而進行的精密、靈巧運動,已優勢不再。

從“替代肌肉”到“替代小腦”,又一次替代的大變革,對人類社會造成了空前激烈的衝擊,其程度前所未有。

早在很多年前,機械動力嶄露頭角、人力逐漸被邊緣化,這一變革就極大的衝擊了人類世界。

但也還好,畢竟除單純的體能外,大多數人都有性能中規中矩的小腦,經過短時間的訓練,便可以掌握當時之機械無法勝任的複雜、精密、靈活操作,從而在機械的陰影之下,繼續從事需要這些特質的工作。

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七十五章 動向第三九二章 備份第三〇八章 更替第八九三章 交往第二二七章 價格第八三九章 差異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七五一章 智能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五八八章 接觸第二四八章 自絕第三十九章 合流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五一九章 四戰第三八二章 主控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一〇二章 猜想第三十章 痕跡第一七四章 相似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八五八章 嘗試第二一五章 夏洛第二〇〇章 核武第七三三章 服務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七〇九章 南下第七八八章 殘疾第二十六章 窺探第二五〇章 大勢第七九一章 改良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五七六章 草芥第七八六章 急救第十一章 中學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十章 升學第四五九章 漸凍第八八二章 落成第七〇九章 南下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三一七章 埋葬第六四二章 貨物第四三五章 比例第五章 希望第六三九章 破竹第七六七章 掃雷第七一八章 分辨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六四一章 觸碰第四九九章 存儲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六三七章 罐頭第五三四章 效率第二四七章 車間第四三八章 科研第九五五章 宣泄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五九二章 答案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八一七章 散熱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九五九章 傳送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七〇九章 南下第二〇二章 職責第五六二章 永續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二三一章 鼓勵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八十五章 避難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四十六章 替代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二六五章 金融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四一六章 價值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十九章 起源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七九三章 綁定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三九五章 攔截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二三一章 鼓勵第二〇〇章 核武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五二五章 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