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二章 輪迴

斯蒂芬*霍肯,曾站在基礎科學最前沿的人,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擲地有聲。

但是,方然心中的迷惑、忐忑與不安,卻無法因此而消散,他思索了一會兒,還是提出自己那些或許淺薄、甚至幼稚的看法。

在淨土世界,這樣做,一點也沒什麼不妥:

“霍肯教授,你的話,我大概能梳理出一個輪廓。

但,我們真的很快就會抵達通天塔的盡頭,得見那無法逾越、洞穿的天頂嗎?

不是也有這樣的說法,或者說比喻,將無邊無際的客觀世界比作海洋,人類所知的科學、技術、知識與現象,則是這浩瀚大洋中的一片綠洲;

每當人類在某一領域,前進一步,拓展出‘已知世界’的新疆域,就會發現,這‘已知世界’與浩渺未知之間的邊界——海岸線,也隨之進一步拓寬,更多的未解之謎,就此呈現,激勵着人類繼續向前,邁向那或許永遠無法抵達的天際線。

這比喻,在你這樣的資深專家看來,肯定是很幼稚的罷。”

“那倒不盡然,你說下去。”

“迄今爲止,人類掌握的一切客觀規律,都並非客觀現實、而是客觀現實在人類認知、理解與思維範疇內的映射。

正如科學界反覆強調的那樣,客觀現實,或者說,這世界‘根本的、本來的樣貌’,是人類永遠也無法企及,永遠只能根據一切已有的觀察所得,來歸納、演繹,只能逐漸接近而永遠無法百分之百的貼合現實。

從這一角度,難道不可以認爲,科學的發展,會永無止境?”

“哎,你這樣說,可讓我很爲難啊,

哈哈~!”

勇敢的說出自己所想,聽到這番話,斯蒂芬*霍肯反而一下子放鬆下來,他矯健的跳下馬,向方然擺擺手,

“已經中午十二點了,你在‘混沌’裡也許不會餓,我可是要吃飯的;

來,在這兒等我一會兒吧,邊吃邊談。”

“哦、是這樣,那你這就點餐吧。”

“表世界”,和虛幻的“裡世界”,畢竟一個是現實,一個是虛幻,方然忘記了生活在“芒種”封閉城的霍肯教授,現在是血肉之軀,他也跳下馬來,和教授在幾株有着開闊樹冠的喬木下漫步。

不一會兒,嗡嗡作響的無人機翩然而至,放下物流箱後,輕盈離去。

一切生活起居,都有智能機械組成的體系,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表世界”的運行方式,和“裡世界”很像,這也是淨土民衆早年間的一致意向。

操控生化仿真人,現在,鋼筋鐵骨的身體當然無須吃飯,“替身機器”裡的自己,說白了,也只是一團生物電,方然意念甫動、就消除了飢餓感,正打算繼續和霍肯教授攀談,後者卻端着飯盒,招呼遠處山坡上的一羣半大孩子:

“喂,孩子們,你們是來這兒寫生?

我想一起過去吃飯!”

一邊招呼,一邊端着飯盒離開,教授扭頭向方然咧嘴一笑,讓他“便宜從事”。

方然呢,則有點茫然的看着斯蒂芬*霍肯走到孩子們中間,和少年少女們一起坐下,邊吃邊談,分明還挺享受這野餐的氛圍。

其樂融融,連旁邊的仿真人也一樣,但是哪裡有點怪,

哦,是因爲“兒童”的緣故。

兒童,半大孩子,豆蔻年華的少年少女,這些概念曾在人類世界塵封多年,彈指間,大半個世紀過去,蓋亞表面並未再降生任何真正的“新生命”,但,至少在“表世界”的城市裡,不論身體、還是心智意義上的兒童,

每一天都在新生。

說起來,自從1562年11月7日,“表世界”正式啓用,到現在也不過才十五年,當年最早一批進入封閉城的幼兒,現在也不過才十八歲。

譬如斯蒂芬*霍肯,就是1562年末進入“表世界”,多年來一直在這世界生活、成長。

從小到大,血肉之軀的成長之路,會對當事者的自我意識有怎樣的影響,這是淨土科研機構長期追蹤的課題。

有一點是確鑿無疑的,即便自我意識連接到新的身體,當事者的“自我”,也不會遷移到血肉之軀的腦神經系統中,從這方面講,身體的腦神經系統與“意識模擬器”的關係,是很奇怪,方然也所知有限。

儘管腦神經系統甚少參與意識活動,其仍承擔所謂的“在線記憶”功能。

所以,當一具身體在六十年後,因衰老而“回收”,使用者還是會損失一部分幾十年來的人生經歷與記憶。

以幼兒的形態,來到這世界,經歷一段爲期五十七年、終末年齡正好六十歲的人生,然後切斷與身體的連接,重歸“裡世界”、並自然進入下一個意識遷延的三年週期,這,便是今日淨土民衆的人生軌跡。

爲什麼要這樣設定,一開始,方然也曾考慮過很多方案。

其中的一種,需要永不衰老的軀體——這很困難,但並非完全沒可能;

另一種,則徹底拋棄傳統的“人”之身份,永遠以生物電的形式,在“混沌”構建的虛擬世界中生活。

最後,淨土世界的民衆,選擇了現在這樣一套方案,差不多就是在“永不下車”的大前提下,儘可能保留人類的傳統形態,“表世界”裡的軀體,不僅會成長,也會衰老,到六十歲的預期壽命時,則一概被回收。

這樣的人生軌跡,用列強文裡的詞彙來描述,

差不多就是“輪迴”。

生死寂滅,從此生到來生,不經意間的一次選擇,演繹出舊時代無數教義所描繪的情形。

這並不能證明,教義的囈語竟會如此前瞻,恰恰相反,看上去,淨土文明的民衆,還是延續着舊時代因此而生的念頭:人生苦短,死亡又不可逃,索性就只有期待那莫須有(絕沒有)的來生,纔有勇氣生存。

時至今日,此生,已沒有了任何痛苦,然而“輪迴”的概念卻深入人心,何況要完整的體驗一段人生,從生到死,

本來就是人最習以爲常的一段經歷。

第四十九章 錢財第六八五章 嘶吼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四七九章 替代第一一六章 迭代第七八九章 修復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七二三章 規劃第一五八章 身份第一一八章 懷疑第三八六章 圍棋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二八八章 解僱第七十七章 意願第六八四章 安詳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七五二章 解除第二三二章 消長第五三三章 指揮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八七三章 探討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一二三章 菌羣第七七五章 成長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三六八章 大腦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三十章 痕跡第三八八章 東西第三四八章 離別第五三五章 超越第二四八章 自絕第四二九章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二九四章 封鎖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六九一章 意義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五七七章 回收第十四章 適者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四〇七章 腳步第四十二章 準備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六二九章 代價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七十章 遷徙第四七七章 苦難第七八四章 月面第五一三章 數學第九章 保障第二五七章 奴隸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七七一章 佔地第八四一章 婚姻第一三二章 寂滅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一二三章 菌羣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一六一章 替換第一章 列車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二六〇章 衍生第七六七章 掃雷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五二三章 盤桓第八八六章 聯結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二四七章 車間第八六八章 天頂第七九二章 雙眼第七二〇章 秋分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八〇六章 關聯第八八五章 穹頂第九十九章 先後第五四八章 激戰第四九二章 認知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六〇六章 去向第六五四章 拜託第二七〇章 藉口第三八八章 東西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七四九章 基礎第四〇七章 腳步第七八四章 月面第三三九章 牢房第六八五章 嘶吼第八六〇章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