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安撫民心

戰報飛回去最快也要兩三天的時間,暫且不表,單說虎賁衛的軍司馬薛青窯領人去安撫竹島百姓的事。

薛青窯是第二任虎賁衛軍司馬,和前任薛棟樑是同族關係,兩人都是早期加入漢部落的穴部落成員,共同點就是同樣組織過上千人的工程項目,比如建城,挖河,造學校之類的大工程,說白了就是包工頭出身。

包工頭的身份是個大優勢,都擁有大單元的後勤保障經驗,所以也是正規軍軍司馬的第一人選。

薛青窯先是領人去了最近的村莊,爲了減少當地百姓的恐慌,他還特意調了一些剛纔沒有直接和敵軍交手的士兵來,這些戰士身上乾乾淨淨的,也沒有什麼血跡,其中更是不乏一些前不久才化妝成商隊前來推廣貨幣的士兵,可以說當地的百姓看他們比較面熟,交談起來比較容易有親和力。

隨行的還有金吾衛和使團聯合派出的翻譯,爲雙方提供溝通上的保障,如果說當地的百姓們對這些戰士還不夠熟悉的話,那這些常年活動在竹島和使團的翻譯就絕對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一行人騎着馬趕着車,總共一百來人一起來到了最近的一個村莊,但是那些明顯剛剛還有活動痕跡的村落裡此時卻一個人也看不見。

村落中林立的竹樓家家關門閉戶,但卻能從那些竹樓的縫隙中看到很多雙偷窺的眼睛,顯然百姓們並沒有逃走,還有的人甚至拿着簡易的武器藏在竹樓下面的畜圈裡,守着自家最重要的財產,牛和羊......

薛青窯看到當地百姓的反應,不禁笑了笑,然後揮了揮手,立刻就有兩名士兵在村落中的大樹樹幹上張貼安民告示,這也是當初羅衝的交代,因爲在和陌生部落打交道的時候,羅衝一項秉承着正式的書面交流方式。

你看不看得懂那是你的事,反正我們是有文字有文化的天朝民族,你看不懂那你就是蠻夷,先從氣勢上碾壓對方,讓他們知道自己到底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等貼完了安民告示,薛青窯見還沒有人出來,就招呼身邊的一個翻譯開始對村民喊話了,他說一句,便讓翻譯喊一句。

“村中族老可否出來一敘?”

“我大漢軍隊初來乍到無意冒犯,此番興兵竹島概因鑫統領背信棄義,膽大妄爲,勾結草原豪強與之狼狽爲奸,攻打我漢部落開源郡在先,殺我大漢士兵千餘人,截殺我運鹽商隊,爲報此仇,故而興兵於此。

但我們漢部落首領宅心仁厚,不忍生靈塗炭,妄造殺孽,特意下令此戰只誅鑫統領首惡及其軍隊幫兇,萬不可與當地百姓爲難。

還請諸位父老鄉親們放心,我們漢部落治軍嚴明,統轄有方,絕不會欺辱當地鄉親父老,更不會搶奪你們一針一線,若有違背此令者,諸位可到我們的駐軍部隊舉報,我們對犯錯的士兵決不輕饒,一定梟首示衆給你們一個交待。”

這段話便是寫在安民告示上的東西,薛青窯也不過是把告示上的內容宣讀了一遍而已。

等告示宣讀完畢,場面一時安靜異常,只剩下晚風吹拂樹葉發出的嘩啦聲,不過薛青窯很清楚,那些躲在竹樓裡的百姓一定在聽。

果然,這告示宣讀完還沒一分鐘,便有一間竹樓打開了房門,從中走出一個鬚髮花白的老人,正是此地的族老沒錯了。

說實話,當地周邊幾個村落對漢部落的印象還是不錯的,這些好印象主要建立在使團這兩年在當地的行爲上,公平貿易,甚至還願意吃些小虧,還傳授了當地人很多技術,最近的幾個村落都是和使團學習種麻織布的大戶,和使團來往頻繁,覺得漢部落並不是那種會無緣無故跑這裡燒殺搶掠的部落。

要不是村裡的年輕人連滾帶爬的跑回來,一口咬定漢部落在他們的農田裡殺人,這個村的族老是說什麼都不會相信的。

現在漢部落真的來人了,還說明了事情的緣由,這個村的族老思考了一番後,當即決定出來和漢部落這邊面談,真的假的聊聊再說,反正現在漢部落這邊人多,他們真的要燒殺搶掠自己這個小小的村莊也擋不住,乾脆豁出這把老骨頭和漢部落講明白再說。

竹樓的房門打開,一老一少兩個穿着粗麻衣服,腳上踏着草鞋的人就從樓梯上爬了下來。

年輕的那個是族老的長子,常和使團走動,會說一些日常交流用的漢語,看着眼前百多號披甲執銳的軍士,倒也沒有面露懼色,扶着自己老爹就穩步走了過來。

當然,兩人有這樣願意出來交流的態度,而不是直接將漢部落視爲侵略者,一味的反抗,那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這個時代還沒有產生所謂的民族概念,大多都是部落,家族,氏族思想,因此在他們的眼中,漢部落的氏族和他們的村落並沒有什麼不同,大家都是一樣種地吃糧長大的人,漢部落和鑫部落也沒有什麼不同,都是一樣擁有多氏族的大部落,區別無非是漢部落的氏族更多,規模更大,各方面都更發達一些。

其次就是鑫部落對竹島的統治力度並不是太大,對竹島百姓而言,完全是一種放養,散養的模式,鑫統領雖然也向竹島的百姓徵收糧食獸皮,但和收稅還不太一樣,而是作爲一種貨物交換的形式存在。

因爲鑫部落的領地佔據了竹島通往大陸的唯一通道,也就是那條暗橋,而且還佔據了竹島唯一的金屬礦脈,所以其他氏族部落想要從草原獲得耕地用的牛羊,就只能通過鑫部落獲得才行,想要耕地用的金屬農具,也只有通過鑫部落才能得到,竹島百姓向鑫統領繳納一定份額的糧食,才能從鑫部落換到金屬農具和牲畜,這就是雙方之間的關係。

其他的鑫統領對下面的那幾個部落和氏族的民生,經擊,法律之類一概不管,類似於宗主制,下面的小部落和氏族擁有相當大的自治權。

而不是像漢部落那樣,羅衝對漢部落的統治,那真是什麼都管,從戶籍,到土地分配和耕種,再到招募士兵保衛部落,徵收稅款用於部落基礎建設,那是正兒八經的國家經營模式,管控力度之大,完全不是鑫部落能比的。

這也就造成了竹島的百姓對鑫部落並沒有多大的認同感,而漢部落的百姓都清楚的明白一個事實,他們向漢部落繳稅,他們享有漢部落所有的福利政策,同時也擁有一起建設保衛部落的義務,所以他們都認同自己是漢部落的一員,自己是個漢人的事實。

這就是漢鑫兩個部落的不同。

所以族老父子對和漢部落的交流並不排斥,當然,這要建立在漢部落真的不會傷害他們的情況下。

“敢問這位漢部落的長使,你剛纔說的話可是真的,能作數嗎?”那鬚髮花白的族老來到薛青窯的面前第一句話就這樣問道。

“當然,老伯儘可放心,我剛纔說的都是我們首領下的命令,我們當然不會違背首領的命令,不然我們也是要承擔罪責的。”

那族老點了點頭表示認同,漢部落首領在漢部落的地位以及權力,他還是有所耳聞的,畢竟是距離使團最近的一個村嘛,經常能聽到使團的那些人說他們首領怎麼怎麼樣,他們首領讓他們幹什麼幹什麼云云,總而言之,族老感覺漢部落那些人對他們的首領都特別崇拜,首領說什麼就是什麼,特別聽話的樣子。

按照這個理論,如果剛纔這人說的真是他們首領的命令,那他們應該真的不會傷害自己這個村落。

心裡的石頭稍微向下放了放,老頭再次問道,“我剛纔聽族中的青壯說,你們漢部落的大軍佔據了我們的農田,那你們什麼時候能夠離開?不會永遠佔着我們的田不走吧?”

薛青窯再次微笑作答,儘量展示自己的親和力,“這個還請族老放心,我們大軍剛剛登陸,暫時還沒有落腳的地方,所以纔會選擇空曠的農田臨時駐紮,不過大軍並不會逗留太久,明天就會撤出大部人馬,剩餘的也會在七天之內撤走,絕不會影響父老鄉親的耕種。

另外,作爲臨時佔用你們農田的補償,我們漢部落願意無償提供一批稻種,並派出技術人員幫助你們實現水稻的推廣種植,不知族老對這樣的回答是否滿意?”

漢部落願意儘快從農田撤走,這無疑是兩人最滿意的答案了,七天的時限他們也可以接受,反正剛剛收完今年最後一季糧食,就算想要種糧也得等明年了,他們的底線就是明年開春之前讓漢部落撤出農田,不然他們就得想辦法去開墾荒地了。

不過令他們沒想到的是,漢部落就是佔用了幾天空閒的田地而已,居然還主動說願意做出補償,而且補償的方式竟然是教他們怎麼種植稻米!!!

稻米可是好東西啊,聽說那是漢部落的主糧,不僅高產,而且關鍵是好吃,容易吃,對身體也好,使團的人就天天吃那種白色的大米。

他們這個村落因爲靠近使團的原因,族老的長子也有幸得到一些使團贈送的去殼大米作爲禮物,回家和老爹都嘗過這種陌生的糧食。

竹島是以玉米爲主糧,大豆爲輔糧的地區,因此吃玉米的歷史非常悠久,玉米高產,雖然不愁填飽肚子,但卻始終有一個困擾,那就是就食困難的問題。

這倒不是說吃玉米很費勁,而是因爲玉米它說到底也是雜糧,短期吃一些,或者間斷性的吃一些,對人體還是有好處的,可是吃的時間長了,對牙齒的磨損程度也是非常大的,更別說這些人都是從小啃玉米長大的,能活到像族老這個年紀的老人,基本上滿嘴都是爛牙,再想啃玉米那就真的有心無力了。

想吃肉?那隻能看着肉哭,不是沒有,而是嚼不爛啊...最後就只能喝些湯湯水水的了此殘生。

而漢部落的米麪卻不一樣,米麪都是精糧細糧,不僅營養高,關鍵是容易吃,對牙齒的磨損沒那麼嚴重,而且更關鍵的是,聽說米麪比玉米更加耐儲存,可以存放好幾年的時間,因此米麪一經在竹島出現,就一直是當地人趨之若鶩的仙糧。

雖然使團來的時候給他們帶來了小麥種子和種植方法,他們也成功的種出了小麥,但小麥和稻米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劣勢,首先產量就不高,其次就是小麥如果直接拿來粒食口感並不好,最合適的食用方式就是磨成麪粉,然後製作成各種麪食食用。

當地這個村的族老最喜歡吃的漢部落食物就是麪條,想吃肉了就用鋼刀剁點肉渣做成臊子澆在麪條上,呼嚕呼嚕的也不用牙嚼,直接吸溜着就吃了,這纔是最適合老年人食用的飯食。

可惜製作麪粉需要用石磨,而這東西他們自己又做不了,即便種出了小麥,也只能拿到使團建的那個磨坊裡去磨成麪粉。

所以和小麥相比之下,稻米這種直接去了殼就能吃的精糧,纔是他們大規模種植的首選。

因此聽到薛青窯主動說願意給他們提供稻種,教他們種植稻米,這如何不讓他們激動?

“敢問這位長使,你說教我們種稻米可是真的?”老頭立刻不敢相信的問道。

“這是當然,我是這次大軍最大一個的軍司馬,這些人都歸我管,我說的話當然作數,族老儘管放心,等打完了這一仗,我們漢部落一定兌現承諾,教你們種植稻米。”薛青窯立刻拍着胸脯對族老父子保證道。

這話說完,身邊的竹樓上也紛紛打開了門窗,許許多多的人影從門窗處探出頭來,男男女女,老弱婦孺,大人小孩都伸着腦袋瞧着這邊,眼睛裡不再是恐懼,而是更多的驚喜,好奇,和探尋。

那些種糧的主力青壯男女們甚至還帶着一絲興奮,漢部落居然願意教他們種植稻米,如何不讓他們興奮?!

第452章 甕城(二合一大章)第1018章 開戰(上)第008章 我,當首領第985章 這打的也太快了第331章 教學樓地基(求票票求訂閱)第563章 河中救人(求票票求訂閱)第413章 玉米的輪作(求各種票)第518章 知足者常樂(求訂閱求票票)第266章 商隊歸來(求票票求訂閱)第130章 尾隨的殺手(求訂閱求票票)第062章 來啊,上大刑第231章 尋鹽聯隊(求票票求訂閱)第989章 宰的預判第418章 威脅和恐嚇(求票票求訂閱)第1143章 南方的工業基石第274章 借糧人(求票票求訂閱)第517章 一路同行(求訂閱求票票)第1092章 羅衝的舉家南遷第440章 漢芋談判(求票票求訂閱)第555章 電石氣燈(求票求訂閱)第190章 外交官的潛質(求票票求訂閱求評論)第945章 決戰前夕第078章 請祖先庇佑(求推薦)第608章 大軍出征(求票票求訂閱)第828章 堅壁清野的鑫統領第1056章 北伐結束,賞金獵人第1117章 要建材,要工匠第1051章 人形B超機第273章 油坊(求票票求訂閱)第967章 手銬還能這麼玩?第540章 漢部落的財政收支(求票票求訂閱)第172章 縱橫方丈之間(上)【求票票求訂閱】第625章 獸牙的鄭國渠計劃(求票票求訂閱)第499章 升斗和衡器(求票票求訂閱)第520章 湖心島的部落(求票票求訂閱)第577章 草原上的蝴蝶效應(求票票求訂閱)第1110章 大樹的第一次火車旅行第843章 行動開始(下)第962章 去病的第一次訓話第978章 不能立刻出兵的理由第156章 搞毛線啊(求票票求訂閱)第1061章 打工人的危機感第287章 比武招兵(求票票求訂閱)第957章 全部落範圍徵兵第319章 新的弓(求票票求訂閱)第251章 再見魚羣洄游(求票票求訂閱)第424章 教學and鑄幣(求票票求訂閱)第780章 時光凝固法師去病(上)第560章 開學前的準備(求票票求訂閱)第259章 凌的身世(求票票求訂閱)第601章 螺紋和軸承(求票票求訂閱)第214章 讓石頭飛一會兒(求票票求訂閱)第470章 船隊出發(二合一大章求票求訂閱)1023第158章 木船歸來(求票票求收藏)第488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求票求訂閱)第1037章 嶄新的一年第322章 草原歸來(求票票求訂閱)第1020章 獵場伏擊戰(下)第302章 手動投石機(求票票求訂閱)第300章 兵臨城下(求票票求訂閱)第490章 前方有個***(求票求訂閱)第443章 芋土見聞(求票票求訂閱)第1146章 大命三年的高速發展第470章 船隊出發(二合一大章求票求訂閱)第499章 升斗和衡器(求票票求訂閱)第909章 首領的家真大!第273章 油坊(求票票求訂閱)第984章 隱蔽的陣地第963章 壕無人性的訓練彈藥配給第465章 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求票票求訂閱)第970章 羅興與羅季第203章 北伐的收穫(求票票求訂閱求評論求比心)第882章 百公里耗煤四百斤!第249章 開拓河東市場(求票票求訂閱)第660章 三色玻璃(求票票求訂閱)第815章 建功立業第220章 您會答應嗎(求票票求訂閱)第659章 大禍臨頭(求票求訂閱)第892章 揚眉吐氣第756章 閱兵(上)第248章 槓桿夯車(求票票求訂閱)第645章 精美的禮物(求票票)第842章 安置民兵第225章 公開炸藥的秘密(求票票求訂閱)1023第195章 仙女散花(求票票求訂閱求評論求比心)第659章 試製玻璃(求票求訂閱)第397章 審案(求票票求訂閱)第485 草原行(二合一章節求票求訂閱)第158章 木船歸來(求票票求收藏)第534章 再會面(求票票求訂閱)第892章 揚眉吐氣第961章 新武器被新兵猜出來了?第769章 搞定活塞和氣缸第423章 激動的薛磊(求票票求訂閱)第426章 漢字速成班(求票票求訂閱)第559章 聚和遊伏的決策(求訂閱求票票)第481章 鑫部落的合金(二合一大章,求票票求訂閱)第287章 比武招兵(求票票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