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四章鬼神驚泣

淵水兩岸,營盤連綿起伏,兩方大營涇渭分明,旗幟獵獵當空。

荀少彧一身素衣玉冠,配着金黃玉帶,數十員先天大將矗立左右,各自執着刀兵。

“主君,老太師如此急於班師歸朝,看來鄭、宋二國對邊境的壓力,已經讓老太師沒有心力,繼續插手吾上蔡之事了。”

上陽朝輕輕一笑,道:“失去了老太師的掣肘,吾上蔡壯大之勢,再也不可抑制了。”

這一位老太師的存在,對於荀少彧自身而言,簡直就是如芒在背,一刻都不得放下警惕。

以【黑水銳士】軍容之盛,哪怕經歷連年大戰,兵甲戰卒損傷慘重,也非是一支百戰精銳可以比擬的。

在血腥大戰中,囫圇着存活下來的銳士,每一個人身上都灼燒着令人窒息的煞氣,銳士的煞氣不斷彙集。

荀少彧遙遙望着【黑水銳士】鼎盛軍容,兵甲陣列進退如一,整個兵勢渾然天成,不由欣羨道:“好一支頂尖精銳,也不知吾到何時,才能煉就一支具備如斯兵勢的戰兵啊!”

一支成建制的頂尖戰兵,可謂是諸侯立世之基,除了道兵級數的神話兵甲,一般國與國間的角力,也只是用百戰精銳罷了。而頂尖的精銳之師,都是由【易筋煅骨】級數的武人爲兵,就是武聖人落入頂尖精銳之師的包圍中,一朝不慎也要飲恨當場。

尤其在廣袤的主世界,個人的武力固然重要,但是一支強悍的神話兵甲,更能讓天人大能爲之忌憚。呂國只是憑着一支道兵級數的【飛凰神兵】,就讓鄭、宋二國止步不前,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常雲光嘆息道:“主君,這一頂尖精銳可是由老太師親自編練,足足耗費了十載心血,纔有着如此的迫人之勢。吾上蔡底蘊尚淺,練一支如此的頂尖精銳,所要耗費的心力,就更是難以想象了。”

如今的上蔡,供養一支百戰精銳是綽綽有餘,但若是一支頂尖精銳就未免捉襟見肘了。這不但是底蘊積累上的不足,也是以上蔡的體量,難以供養得起一支頂尖精銳。

要知道,凡是踏入武道之人,簡直個個都是大肚漢,一個【易筋煅骨】級數的武人,就能日啖牛肉五十斤,米稻十二石,何況【伐毛洗髓】的大高手,每日的飯量更是恐怖。沒有一座座面山、米山,休想供應出一支頂尖精銳之師。

荀少彧輕聲道:“難道,吾的【吳回勁卒】沾染了上古大神通者烙印,也不能在短時間內,達到頂尖精銳這一級數?”

以大神通者不可思議之能,只是沾染一絲一毫福澤,就能讓人一生受用。

常雲光搖頭道:“主君,【吳回勁卒】固然潛力巨大,但若要將其潛力全部開拓出來,絕非一時之功!”

“若是不惜潛力,【吳回勁卒】一定能達到頂尖級數,只是在潛力折損之下,道兵級數就是休想了。”

荀少彧頷首,道:“這確實不用急於一時,對於如今的上蔡,【吳回勁卒】已經夠用了。”

“蠻人近來新潰,在上蔡周邊地區,再無一個強有力的威脅,一支精銳之師確實足夠應付眼前的局勢了。”

諸逾行勸諫道:“而且,這一場淵水會戰,咱們已經夠引人注目了,不宜再出鳳頭了。上蔡的力量自保有餘,尚需要緩緩積累。”

荀少彧撫手而立,看着淵水徐徐流動,對岸大軍營盤變動,出神的呢喃道:“這茫茫天地,吾何時才能屹立巔峰?”

“吾登高望遠,觀長河滔滔一日……不遠矣!”

倘若讓上蔡以治蠻三策,徹底的消化了幾十萬蠻人,對於上蔡的戰爭潛力,將會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何況,眼下散佈淵水北岸幾千裡的數十萬蠻人,全部都是寶貴的青壯,還有百萬之衆的普通蠻人,等着他徐徐的教化。

在這一龐大的基數下,上蔡的發展必將會迎來一次巨大的飛躍。

蠻人天性憨愚,只要用心經營,【巨神兵】這一支戰兵未嘗不能成爲精銳之師,乃至於頂尖精銳。

…………

仙道世界,爛柯山福地!

一尊面容清秀的少年道人,盤膝高坐法臺之上,背上一口青峰劍嗡嗡作響。

這一方法臺,經歷了整整五十載的洗練,已然具備了一縷至純至精的劍氣,本身已經化爲一方難得的劍道寶器。

用時五十載的清修打磨,這一尊少年道人並未沾染多少風霜,神態兀自悠然自得,落座于山澗溪流之間,與山景山色渾然一體。

其間叮叮咚咚的山泉流動聲,迴響在太極化身的耳畔,讓他的嘴角微微勾勒一抹弧度。

就在五十載之前,太極化身一步踏入此世人仙絕頂,在潛龍榜上留下姓名,爛柯山福地煊赫一時,藉着大氣運大氣數,讓太極化身一舉證得地仙之道。

然後,這一尊道人閉關苦修,經過了五十載光陰的沉澱,一點一滴的辛苦打磨,讓道人的修爲愈發高深莫測,地仙之道臻達極致絕頂之境,距着道門神仙業位都只差一絲毫釐,本身儼然有了返璞歸真之境。

“大道將成矣!”

驀然,太極化身輕聲吐息,絲絲縷縷的道音,流連於天地自然之間。頂門三道清氣涌現,胸口五道精氣盤踞,道袍呼呼作響。

這是神仙中人,以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之道,將顯未顯時的異象。

只待着三道清氣化爲三花,五道精氣滾滾而來,就是太極化身真正證道之時。

荀少彧壓下胸中意氣,龜縮在山上五十個年華,同輩中人早已名揚一方,而他自身反倒有些聲名不顯,除了一個潛龍榜榜首的名頭,再無其他可以稱道的事蹟。

“然而五十載的清修,不死神仙大道在望,吾若踏入神仙之道,性命兼顧之下,幾可與羅天之數相比。”他明心見性在先,又有五十載的辛苦搓磨,一身道骨已然天成。渾身二百零六枚骨骼經絡貫通,本身性命兼顧之下,法力神通更是一日千里,肉身神通之道的推演,臻入了神仙級數的極致,差了一絲就能邁入天仙大道。

在性命兼顧之下,一旦他證得神仙大道,就是古仙人中都難有與他交鋒者。

“所謂肉、筋、皮膜、骨、臟腑、髓、血,爲肉身七大境界,一旦七大境界圓滿,可謂是人仙道業有成。故而人身有神藏,所謂人仙道業之上,則是力極神藏、精血神藏、元氣神藏三重的修行,貫通人身三百六十五道大竅,以周天大竅溫養人身三大神藏,強橫體魄筋骨,做到斷頭不死,血肉衍生。”

這三重神藏之道,是他以着石鏡偉力,深度刨析此方世界人身的奧秘,耗費了大量的源力,測繪己身一寸一釐,所開拓出來的武道之路。

若非主世界與虛空諸天的宙光時差不一,主世界的一日可能就是諸天世界的數日數月。讓這一尊太極化身有着時間積累,憑着石境推演肉身神通之道,可以兩相印證大道,否則這一尊太極化身難有今時的恢宏氣象。

以此時此刻,這一尊太極化身的法力神通,在荀少彧的先天五太化身中,可是僅次於身爲東嶽帝君的太易化身,位居五大化身中的第二位。

一旦太極化身證道神仙位業,怕是頃刻就能追上神道太易,與太易這一尊神道帝君相若。不枉他辛辛苦苦打下了如此深厚根基,此時也該是到了收穫的時候了。

“肉身神藏之道,三大步驟已然清晰明瞭,至此此世性命之道全矣!”

荀少彧目光似乎看向天地冥冥之間,幾尊渺然不可測度的身影,那是天仙祖師們駐留世間的天心烙印,寄託世界本源之上,俯瞰天地芸芸衆生。

就在荀少彧推演最後一着,補全肉身大道的最後一刻,觸動了世界本源,茫茫天地之間驟然風雲捲動,風雲滾滾而動之下,數十萬裡地動山搖,一道道雷霆自天外劈下,炸裂起山石無數。

轟!

轟!

轟!

無數的雷霆交織於蒼穹之上,驚動了各方的神仙中人,一尊尊度盡劫波都羅天之數,也都不由得心驚肉跳,看着天地蒼茫的大變。

“這一方天地,到底是怎麼了?”

“無端的風雷呼嘯,地殼震動,萬里山搖,是出了何事?”一尊尊稱尊做祖的神仙中人,在這天地之變中,心神不寧惶恐難安。

“這是……”

也有某些古老的仙家,看着天地間的異象,面上流露出詫然的回憶。

這些古老的存在,有些壽數還在天仙人物之上,修爲可能不如後輩中人。但是他們經歷上古修行,自身見識極爲廣闊,非是幾多後輩可比,以他們的閱歷之多,眼前這一番景象,也只見着寥寥幾次。

天地間各方神仙揣測着:“莫非,是有大妖大魔出世,禍亂一方天地。”

“天地既有此異兆,世間必會有所變化,也不知是好是壞,是吉是兇啊!”一位位神仙、地仙面露愁緒,將目光看向無盡蒼穹。

連這些道門神仙都如此慌亂,換做神仙之下的修行人,就更是惶惶不可終日了。天地一朝生變,諸般氣機沸然蒸騰,感受最深的還是這些修爲淺薄的修行中人。

…………

小有清虛天!

仙境渺渺,宮樓玉宇,殿閣高堂,微微顫動着。

這是天地之力,撼動了洞天福地的地基,餘波震動洞天。

若非是一股莫名大法力,鎮壓了整個洞天福地,整個小有清虛天的存世根基都要被動搖。

“嗯?”

王君祖師緩緩睜開雙目,龍虎如意似有龍虎咆哮,金黃神光流轉間,將這一方宮室,渲染的金碧輝煌。

“驚天地,泣鬼神!”

天仙祖師法眼燭照,將天地間發生的異變,都一一的看在眼中。

至剛至陽的天地雷霆,幾如匯聚成一道雷海,雷海涌動之下,宏大的剛陽氣息,讓世間陰鬼邪祟如同置身熔爐一樣,癲狂的向着四處奔逃着。

這一股宏大的氣機降落世間,將天地間滯留的孽魂,生生雷殛了三四成之多。

“師尊,這天地不知生了何事,竟然能撼動洞天,着實不可思議。”

黃山道人掐指一算,只覺天機渺茫,一片渾濁不堪,難以往前看清前路。

一旁的明愚道人驚詫道:“連師兄的道行,難道也不看清?”

以黃山道人的修爲,羅天之數的易道造詣,能讓他看不清、算不清的事情,在這世上已然屈指可數了。

每一件都是震動天下的大事,每一件都與某位天仙祖師牽扯非淺。非是羅天之數可以插手的。

王君祖師面色沉肅,道:“驚天地,泣鬼神,這是有人做了某些大事,讓天地都不得不給予承認。或爲善,或爲惡,都非是尋常之人所爲。”

說到此處,祖師悵然若失道:“上古人道微末之時,就有幾位先賢大惡,得了天地承認,都是上古之世赫赫有名的人物。”

“所謂造字始祖倉皇氏、火德天下遂皇氏,治煉刀兵大尤氏,都是得天地承認,有着驚天地泣鬼神之行。”

“您是說……”

宮中衆弟子豁然色變,道:“是今世的哪一位人物,作出瞭如此驚天地之行?”

上述的那些古人先賢們,哪一個都非是一般的羅天之數可以小覷的,就是天仙大道中人都要高看三分。

甚至,在當世的六尊天仙祖師中,也不乏有那些人物的歷劫轉世。只有如他們一般,經歷了無數的劫數,方有資格問鼎天仙大道,證得與天同存的大功果。

王君祖師頷首道:“正是如此,想必是今人中,有人得大功業、獲大功果,引得天道虛空震動。”

“哎……只期望這人,並非出自佛、魔二道,否則觀此氣象,天下自此多事矣!”

此世天仙之道,一顆天心寄託於世界虛空,與三千道法相合,近乎於全知之道。但是世界本源震動,諸般氣機擾亂了天仙的視線。哪怕自詡天道化身的天仙,也不能輕易理清其中的千頭萬緒,找到異變的源頭所在。

第一八六章紫日現世第六三五章斬仙飛刀第一四四章討一公道第四一九章上元真王第五三四章了斷因果第四三二章鐵馬冰河第一一七章紛至沓來第一零一章白虎(上)第九章真形五嶽第五四五章天地同壽第三二零章天心不測第三二八章漁翁之利早睡,早起,第六六三章地獄生變第二七九章兵鋒所指第三二八章漁翁之利第四二一章東極金舟第三四二章武威昭彰第四二一章東極金舟第二十八章放下屠刀第七十五章風聲鶴唳(中)第五四三章大教法統第二十五章頭角猙獰第一九五章揉鍊金骨第三六九章太乙道果第三三二章五品神兵第二零零章共氏血裔第五七四章萬天之天第一三零章涼薄至斯第三一六章伐逆討賊第二三三章五雷天心第一九八章徵兵重安第四六四章殺機蟄伏第二一三章舍吾其誰第三六一章教主演劫第四零九章人王道果第九十七章投鞭斷流第二九七章金蟬脫殼第四九六章精神之爭第二十九章老屋陰風第四四八章機遇臨門第四零一章披甲百萬第四六七章人榜第一第二一二章自投羅網第一四六章山君厚禮第八十三章不器(上)第一零一章崩殂(下)第四三二章鐵馬冰河第六六六章域外體系第二四五章天仙無法第二五一章屍有餘氣第四九一章脫繭化蝶第四六四章殺機蟄伏第二三九章四果羅漢第六六七章各揣心計第三四二章武威昭彰第三零九章天人五衰第二五九章爭名幾時第四零一章披甲百萬第三零四章會盟衆籌第五九八章殺劫端倪第二五五章不死丹朱第一一三章人雄少傷第二四八章睚呲必報第二八一章半口神兵第九十七章投鞭斷流第二七零章共氏陰霾第三七九章生於憂患第一五六章一刀難得第二零六章人存地存第二六八章名分之諾第二十章元神法力第一七六章舊時餘毒第五六八章博浪驚濤第四五三章世界之外第四十七章囊中之錐(下)第五七零章帝劍太阿第四一三章蛟龍覆海第一零五章社稷(下)第六三三章中央大日第五二四章清算因果第六七七章俱焚(上)第三零零章南陽風雲第三九八章大荒屠龍第一四九章雷霆雨露第五七五章神劍易主第五二零章羣魔阻道第三一八章勢猛如虎第一〖境界劃分〗第三六二章心魔玄都第四五四章打破虛空第四五八章瓜熟蒂落第五五二章後天因果第四八八章誰是贏家第五三三章麒麟崖石第三六四章天外道境第六二八章洞玄天帝第二零五章蠻亂神州第三三五章君臣心跡第一三六章金骨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