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種 乩仙渴

唸佛貴乎念念無間,純一不雜,自能作主。譬如獅子哮吼,象王蹴踏,有何妖狐怪獸,能當其聲勢而不消滅乎?人若不爲妄想所遷,則神純臻化,自然速成三昧矣。我佛設教多方,或小大始終,漸頓偏圓之不同。獨此唸佛,不涉地位,不落階梯,一起直入如來實相法門,所謂“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只護法身”也。

禪宗雲:餘門學道,如螻蟻上於高山;唸佛往生,如風帆行於順水。要知妄想起時,不須別作除滅。但舉阿彌陀佛一句,盡力挨拶便是攝心妙法。時節到來,自然忽悟。昔永明壽禪師初出家,不知從何法修行。因寫三鬮,一參禪,一念佛,一焚修,乃焚香拜佛祈禱。“弟子愚昧,何門修持,求佛明示。”

以三鬮入香筒內,三拈三得唸佛,因而專心念佛,果成正果。覺道人有鑑於此,所以信之不疑,力行而得大功也。揚州有一個覺道人。這道人言行敦厚,雖生於塵凡,卻時時有出世之志。雖茹葷腥,每月到有二十餘日齋蔬。雖好飲酒,奈酒量甚小,只三、四杯便自酣然。有妻、有子孫,薄田數畝,耕讀營生,治家勤儉,安分樂道。日常專喜唸佛,手持數珠,時刻不懈。

康熙某年,同兩個朋友往蘇州有事,順便到虎丘山遊玩。是時夏末秋初,進得山門,至千人石、可中亭、劍池、大殿前後,各處玩賞。又到山頂,登寶塔向太湖一望,茫茫白亮,真是奇觀。

續又到後天門,但見鬆陰樹色,蔽日張空,幽闢至境。有一靜室,進內觀看,上供呂祖聖像。屋樑正中,釘有鐵圈,用線懸掛木筆一技,乃是木條刻成,不是兔毫製造的。下邊方几上,列有沙盤一面。旁有老翁,蒲團坐功,與之行禮茶畢。因問:“設此木筆何爲?”翁曰:“世人但有疑事,只虔誠焚香跪拜,心內默禱。我用符咒代爲啓請,祖師即降乩,親自判斷。”

道人聽說,甚是驚異,欲試其奇,奈心中並無一事。乃暗想:“何不以唸佛請示?”因向翁道:“我是行路人,偶來遊山,不曾多帶銀錢,只有銀六分,奉爲香貲,乞代召請。”

於是,點燭焚香,翁燒符持咒,道人虔誠叩首,心中默祝:“弟子愚昧,時常喜歡唸佛,不知有無功效。特求大仙明白指示。”禱祝完,同去兩個朋友並代請老翁,總不知心中所問何事。少頃一刻,只見懸空木筆,不用人扶,果然自己運動。先在沙盤內三個大圈,隨即判八句,雲:

唸佛虔誠便是丹,念珠百八轉循環。

念成舍利超生死,念結菩提了聖凡。

念意不隨流水去,念心常伴白雲閒。

念開妙竅通靈慧,念偈今留與汝參。

乩筆寫完,末後又寫:“純陽子贈與揚州某人佩悟。”但見木筆迅運不停,頃刻而就。八句律詩,各以念字起首,語語深通禪理,且竟知覺道人姓名心事,尤爲神奇。信是真仙幸遇,孰謂釋、道二教,授各不同也耶?乃敬拜服,叩謝祖師之後,復謝老翁。回至寓所,道人同兩友將抄偈細讀,共加珍愛,不忍釋手。後來回到揚州,愈加信心,晝夜虔誠唸佛,惟恐世人執着,因撰十條:

何必胡思亂想,只要一心念佛。

何必高聲朗誦。只要微和唸佛。

何必成羣做會,只要閉門唸佛。

何必談禪說偈,只要老實唸佛。

何必奇異神通,只要正信念佛。

何必棄業離俗,只要止觀念佛。

何必知書識字,只要虔誠唸佛。

何必許願祈禱,只要悔過唸佛。

何必寺院披剃,只要坐家唸佛。

何必敲魚擊鼓,只要安靜唸佛。

又述唸佛要法,雲:

一句彌陀無別念,不須彈指到西方。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

任你富貴榮華,難免生老病死。

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一句阿彌陀佛,真是宗門功券。

不拘大衆人等,信持都有奇驗。

行住坐臥莫離,直要不念自念。

若能念念不空,管取念成一片。

當念認得念人,彌陀與我同現。

從此永出娑婆,圓成極樂心願。

覺道人又將“十何必”、“同唸佛”要法,刊成斗方,印刷數十萬張,遍於城鄉各處送人,普勸唸佛。

這道人生於萬曆,經崇禎、順治、康熙,至雍正年。此人已百餘歲,尚康健猶壯,不欲人知姓名,真當代之奇人也。

往生奇逝傳志誠唸佛,確定往生極樂。歷有明驗,亦未有予妻周氏之奇逝而速應也。昔年,鄉里遍傳,以篤周翁之女,生而敏異。六歲入塾師,過目成誦。及至十三、四歲,有類成人,談笑不苟。女紅之外,經文書算,無不精通。出口佳句,人俱以“才女”稱許。

予聞而聘之,十六歲于歸予門,果與傳聞不異。香奩唱和,詩歌現在,予深自幸喜。且事公婆至孝,生二子三女,治家寬嚴互用,眷屬二十餘人,內外從無問言。予有小莊數處,凡夏秋麥稻收支,以及錢糧費納,統掌無訛。予因得閒逸,怡然樂道,乃著書九十二部,不啻數十萬言,流傳天下。而其間凡涉閨閫女訓,俱與氏講論評定,予深服從。

氏之生性崇信佛法,若見聞經典禪語,如同輕車熟路,每每跪諷《金剛尊經》,時常唸佛,不離於其口,數珠不離於其手,乃在家而有出家之行也。惟是最奇者,於雍正十年五月十四日午飧之餘,在架上偶撤唐朝綱鑑,執書坐向諸媳女,講論明皇事典兩三張。忽以手自抹眼雲:“我時常虔誠唸佛,今日果有西天童幡來迎接,我當隨去。”

說完,即拋書閉目坐逝。予急奔至,和手掩兒口鼻,孰知已屏氣不息矣。要知氏之專信佛法,其堅固不二之志,以及其聰慧過人之才,非一世之偶然,由多生厚植善根,而始得天地毓靈所致。因是臨去之時,毫無病苦,亦不受惡境纏累,怡然自在,了無愁慘之容,非其平昔篤信篤行之力,何能如是乎?

氏今年五十九歲,與予夫婦四十餘年。雖雲確定往生極樂,但氏倏爾長離,令予頓少內助而兼失良伴,時刻悲慟慘傷,何能已也。惟予年已衰老,雖同氏有唸佛之誠,氏之念珠,現存予手,因失此佳偶,諸病叢生,棺衾齊備,不久當會氏於極樂蓮世,永住淨士,遂我心願而矣。

凡予此述,皆鄉里親族,人所共知,並無妄褒假飾。今刻此以告十方,普勸世人,專心念佛,同臻至善,共樂蓮域云爾。

第15種 村中俏第33種 晦氣船第27種 乩仙渴第6種 洲老虎第26種 還玉佩第11種 牛丞相第2種 鐵菱角第14種 飛蝴蝶第3種 雙鸞配第12種 狗狀元第31種 三錠窟第13種 說蜣螂第13種 說蜣螂第28種 亦佛歌第3種 雙鸞配第6種 洲老虎第21種 刻薄窮第29種 枉貪贓第36種 失春酒第18種 真菩薩第10種 錦堂春第14種 飛蝴蝶第11種 牛丞相第15種 村中俏第4種 四命冤 (1)第7種 自害自第31種 三錠窟第28種 亦佛歌第35種 得會銀第29種 枉貪贓第37種 旌烈妻第31種 三錠窟第19種 老作孽第6種 洲老虎第9種 官業債第33種 晦氣船第27種 乩仙渴第24種 埋積賊第28種 亦佛歌第28種 亦佛歌第38種 剮淫婦第12種 狗狀元第11種 牛丞相第19種 老作孽第12種 狗狀元第30種 空爲惡第8種 人擡人第10種 錦堂春第1種 今覺樓第25種 擲金盃第35種 得會銀第1種 今覺樓第18種 真菩薩第8種 人擡人第27種 乩仙渴第35種 得會銀第26種 還玉佩第36種 失春酒第15種 村中俏第35種 得會銀第25種 擲金盃第31種 三錠窟第12種 狗狀元第4種 四命冤 (2)第7種 自害自第31種 三錠窟第33種 晦氣船第14種 飛蝴蝶第24種 埋積賊第13種 說蜣螂第16種 關外緣第22種 寬厚富第6種 洲老虎第32種 一文碑第2種 鐵菱角第27種 乩仙渴第34種 魂靈帶第36種 失春酒第23種 斬刑廳第37種 旌烈妻第28種 亦佛歌第21種 刻薄窮第18種 真菩薩第1種 今覺樓第29種 枉貪贓第17種 假都天第10種 錦堂春第28種 亦佛歌第26種 還玉佩第39種 定死期第17種 假都天第7種 自害自第38種 剮淫婦第19種 老作孽第31種 三錠窟第6種 洲老虎第4種 四命冤 (1)第5種 倒肥黿第35種 得會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