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種 出死期

世人每多惜財,不肯施濟積德。殊不知,大限到來,財可能帶去否?安得神人預示死期指點而延促壽耶?早速省悟,勿再昏迷。

或有說我這出死期之事,乃是造語以勸世的。若有此意者,真大沒見識之人也。試看從古至今,夭促因積德而至長壽者極多,又有該長壽因損德而致夭亡者亦復不少,載不勝載。即如裴度面上,螣蛇鎖口,不獨夭壽,且主餓死。只因還帶一事,短命改爲長命,復又貴登宰相,死期豈不可出乎?袁了凡因積德而延壽命,死期豈不可出乎?大數雖已註定,轉移權柄在人。凡心中若起善念,當愈進於善;若起不善之念,即時消除。世上出劫長壽之法,無過於此。況錢廣生系現在實事,又何疑乎?

順治末年,小東門有個錢廣生,開茶葉鋪。每年從霍山等處置茶葉,販與各鋪零賣。爲人性極刻薄,積得現銀五、六千兩。他生得相貌胖厚魁梧,皆以大富翁稱之。

其時有個相士,名喚“餘鬼眼”,生得兩目碧綠。自淮上來,寓在府東旌忠寺內。風鑑決斷如神,遠近趨教者極多。廣生自己倚着相貌甚好,亦備貲往看。到了寺寓,只見先有一人在內談相,乃是平昔識認的趙朋友,見禮坐下。只得相士向趙友愁眉說道:“尊相生得頭皮寬厚,山根高直,原是福壽之相。但嫌黑氣侵入天庭,不知目今做了何等壞事?只在一月內,壽數難逃,且主凶死。”其人大惱而去。

隨挨這廣生即向前請教。相士將相貌細細觀看,道:“尊相身體敦厚,準頭豐大,一生積財富餘。只是人中短縮,兩眼露神,更加麪皮虛薄。訣雲:‘麪皮虛薄,雖人中長而壽亦虧。’又云:‘麪皮急如鼓,壽只三十五。’請問多大年紀?”廣生答道:“今年正是三十五歲。”相士又道:“莫怪我直說,壽算只在百日內歸天,身後之事,須要早爲料理。”

廣生送了相金,回家着實煩惱。自想:“先相的趙朋友,說他只在一月內必死,我尚遠有百日,且細細詢問趙朋友應與不應。”

原來,這趙某系江都縣書吏。其年旱荒,奉上發賑米賑濟,是他經管,自己就虛捏多戶,侵蝕賑米五十餘石肥己,本官察出處死,果在一月之內。廣生見趙某已經神驗,更加憂慮。

一日,坐在茶葉店後半間屋內納悶。忽見已故某僕來說道:“奴因生平忠直,城隍尊神收奴充差役,專勾拘人犯赴冥。今見票上人犯四名,內有主人名字,特來報知。我先往丹陽等處拘人,挨拘到一同前往,可速些料理家務。我三日後必到,一到刻不能緩。”說完,不見了。

廣生聽得明切,且在白晝,非同夢寐可比。自想:“夫妻恩愛,難割難捨;兒女幼小,不曾成立。許多未了事件,不知料理那一件。”心緒如麻,只是嚎陶痛哭,聲驚鄰舍。旁有老翁來問知因,說道:“生死大事,無法可作,痛哭苦惱,俱有何益?聞得天寧寺巨渤大和尚,是個得道高僧,你急速去求他指點,或有可生之路,亦不可知。”

廣生依言,即往天寧寺方丈,尋見渤師,說相士、故僕原委,痛哭跪求。渤師道:“人之死生定數,何能脫逃?”廣生更又哭求不已,渤師道:“要依僧人兩件,或可迴天保護。”廣生道:“若能不死,無不遵從。”渤師道:“第一先要焚香,對佛發誓,將平日刻毒盡改爲仁慈。格語云:

仁是長生法,寬爲大寶箴。

不惟憐救人之危難,即禽獸蟲蟻,俱不可損傷。格語云:

天本好生,當行放生;

人慾長生,須戒殺生。

人慾長生須放生,此是循環真道理。

物命死時你救他,你命死時天救你。”

渤師又說道:“第二要將所積現銀,分一半做實在救濟人的功德,只留一半遺與子孫。格語云:

人生世間,方便第一。

力到便行,錯過可惜。”

廣生聽完,滿口依從。渤師問道:“汝積銀若干,須要實說。”廣生道:“實有現鈔六千餘兩,今蒙吩咐,情願將三千兩積德。”渤師甚喜,又說道:“此二件系德行以爲□主,又要二件功夫爲之助。所謂功夫,並無多法,今傳與汝,須當力行。只有一句曰:‘堅持正覺’。若能精悟此句,則西方蓮座,續添汝矣。又塵世妙法,惺齋現刻有《三神咒》最簡捷,最靈驗,我俱查交與汝。雖遇俗事極忙,每日亦要三遍、七遍,只不間斷,福壽必然全備。又‘十錠金’心法,一同傳汝。若能體行,一生安樂有餘。”因將訣法交與,廣生信心喜授。

看畢,向師說道:“‘觀音咒’、‘準提咒’,容易記誦,惟‘彌陀咒’,少爲難記,弟子愚朦,只會念阿彌陀佛。至於神咒,另日持誦,不知可行得否?”渤師說道:“只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虔誠多念,功亦無量。”又問道:“汝用三千金做功德,意思要做甚的功德呢?”廣生說道:“弟子親見有人冒侵賑米五十餘石,即促壽凶死。目今年歲大荒,米價貴至每石一兩八、九錢,草根樹皮俱盡,饑民遍野。弟子情願將此銀買米賑饑,這功德豈不實在?”渤師大喜道:“如此用心,普救民命,深爲大德。但須即日買米,堆貯呈縣,遲則悔石生而財難捨矣。”

廣生即着人齎銀三千兩,飛往產米處買米送廠,接湊賑饑。渤師一面吩咐廣生:“在僧人方丈法座旁,將我日用的念珠,專心念佛。過十日回家,則難劫去而壽命可保延長矣。”廣生俱皆依從,果然並無災殃。

自後存心寬厚,力行善事,每日誠誦神咒,並不隔間,常依十字心法。後來生子三人,孫七人,曾孫二人。玄孫一人,子孫又體祖父之志,存心慈厚,又持咒不懈。其子同心合力,乃販茶貿易,又增開一大布店,十分興旺。最難得者,夫婦結髮齊眉,廣翁壽至一百零六歲,康健少壯,鶴髮童顏。

過百歲日,予往祝壽,只見滿城內外,人衆幾千,擁擠不開。但他不過是貿易之人,本城府縣、大小各官紳衿,俱親自到門恭賀。又見親友、鼓樂、壽軸、壽禮,迎贈金字對聯二副:

眼見四朝事

身爲百歲人

百年夫女齊眉樂

四代兒孫繞膝歡

又金字匾額二:

熙朝人瑞

期頤全福

又錦屏壽文,冗長不錄。如此榮耀,揚城人民,俱讚揚罕見。

又過了六年,忽一日,廣翁並無病痛,遍呼子孫至前,說道:“我壽命只該三十五歲,遇渤師指教,今已百六歲,可謂增延七十多歲,且又子孫滿堂,財谷饒餘,感念神天祖宗保佑,兼之自己專意栽培,所以致此。今日早晨見故僕某來告:‘向日勾攝之行,爲有功德,中途撤銷,午刻就有西方神聖,長幡寶蓋,接引主人前往極樂世界,永享福果,並不由閻王地府。奴因感主人寬待恩惠,知此消息,特來預報。’說畢而去,是以呼汝等子孫來,當面吩咐,各要依我,常存天良,不可違悖。”說完,唸佛數聲,閉目端坐而逝。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35種 得會銀第5種 倒肥黿第38種 剮淫婦第31種 三錠窟第29種 枉貪贓第13種 說蜣螂第29種 枉貪贓第37種 旌烈妻第12種 狗狀元第23種 斬刑廳第6種 洲老虎第27種 乩仙渴第25種 擲金盃第3種 雙鸞配第30種 空爲惡第4種 四命冤 (1)第11種 牛丞相第9種 官業債第9種 官業債第16種 關外緣第25種 擲金盃第33種 晦氣船第39種 定死期第37種 旌烈妻第6種 洲老虎第5種 倒肥黿第32種 一文碑第13種 說蜣螂第15種 村中俏第26種 還玉佩第24種 埋積賊第8種 人擡人第19種 老作孽第21種 刻薄窮第23種 斬刑廳第11種 牛丞相第10種 錦堂春第24種 埋積賊第7種 自害自第23種 斬刑廳第7種 自害自第36種 失春酒第5種 倒肥黿第17種 假都天第31種 三錠窟第37種 旌烈妻第20種 少知非第27種 乩仙渴第35種 得會銀第34種 魂靈帶第35種 得會銀第17種 假都天第24種 埋積賊第29種 枉貪贓第4種 四命冤 (2)第8種 人擡人第38種 剮淫婦第21種 刻薄窮第22種 寬厚富第31種 三錠窟第17種 假都天第7種 自害自第26種 還玉佩第29種 枉貪贓第24種 埋積賊第35種 得會銀第8種 人擡人第10種 錦堂春第33種 晦氣船第39種 定死期第28種 亦佛歌第9種 官業債第12種 狗狀元第34種 魂靈帶第31種 三錠窟第8種 人擡人第5種 倒肥黿第4種 四命冤 (2)第14種 飛蝴蝶第17種 假都天第23種 斬刑廳第16種 關外緣第19種 老作孽第16種 關外緣第26種 還玉佩第36種 失春酒第9種 官業債第12種 狗狀元第36種 失春酒第12種 狗狀元第22種 寬厚富第28種 亦佛歌第26種 還玉佩第33種 晦氣船第27種 乩仙渴第19種 老作孽第9種 官業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