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拜訪林森

第二天陳海松拜訪了國家元首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老人雖然篤信道教、佛教、基督教,淡泊名利處事豁達,然古稀之年遭逢戰亂、自南京、洛陽、武漢至重慶輾轉遷徙,心力憔悴,加之心繫前線、迭聞敗績、寢食難安,以致形銷骨立、面色枯槁,令陳海松心中不忍。

按說林森是國民黨中有名的人士,孫中山逝世後不久出面組織13名中執委、監察委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孫中山的靈前召開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任會議主席。宣佈取消員的國民黨黨籍,分別開除人譚平山、李大釗、毛澤東等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和候補中央執行委員職務,並取消他們的黨籍。

會議通過了《取消員的國民黨黨籍宣言》、《開除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人李大釗等通電》、《取消政治委員案》等決議。斷言如果不在國民黨內實行清黨,恐怕再過一年,青天白日之旗,必化爲紅色矣,在上海擅自建立新的國民黨中央黨部。

當時廣州的汪精衛、胡漢民、蔣介石在國民黨左派和的要求下,開除了13人的黨籍,直到四一二以後才得以恢復,28年當選參議會長、致力於修建南京中山陵,1932年國民黨內部紛爭,各方面都能接受而又具有崇高威望當選國民政府主席。?”“

陳海松舀着林森簽署的授命全權大使的委任書。自當前去拜訪。王寵惠說別去了,老主席一向深居簡出,爲官處世奉行‘不爭權攬利,不作威作福,不結黨營私’的三不原則,早傳出話來文官有事找汪精衛、朱家驊,武將有事找蔣介石。

說來也怪,從來不接待拜客的老主席竟破天荒地出門迎接這個的年輕幹部,一身長袍馬褂,鶴髮童顏。銀鬚飄垂;一根手杖,一副眼鏡,倒像是一個和藹可親的鄉紳。如果不是胸佩青天白日的徽章,任誰也想不到他是堂堂一國元首。

陳海松恭恭敬敬地行禮問候。老主席客客氣氣地握手勉勵,陳海松呈上一口銘刻皇室菊花徽章的日本軍刀說是天皇賜給岡村寧次的,老主席欣然笑納還抽出來鑑賞了一番,老少兩人在不大的院落裡喜笑顏開、談笑風生,讓一同前來的王寵惠大感驚訝。

老主席青年喪偶沒有子女,終身再未婚娶,家中只有兩三老僕,平生潔身自好,生活力奉簡約,素食淡飯、樸素至極。來到重慶官邸也是平常院落、偏於幽靜。

客廳裡窗明几淨,四壁掛着名人字畫、格物架上擺放着一生收集的金石古董,書櫥裡滿是線裝古籍,臺案上擺放文房四寶,透出清淡風雅。

賓主落座,林森看着下手端坐的陳海松說:“老夫自1895年在臺灣參加劉永福黑旗軍起投身革命四十餘年,致力於拯救民族危亡,期待着國家強盛、萬民樂業,誰知到了今天這步田地,山河淪喪、避居西南。實在是愧對國家百姓!”

端坐傾聽的陳海松看着這位國民政府裡的聖人,心情很複雜,這就是中國最早一批民主革命者的真實寫照,有夢想有激情、奮鬥過妥協過、彷徨過退縮過,始終在落後腐朽的封建制度圈子裡套用資本主義的民主法治尋求理想中的煌煌盛世。

他們的革命熱情、奉獻精神、個人品質並不比人的差。由於接受過系統的傳統禮教、文化的薰陶,在做人、學識方面甚至超過許多泥腿子幹部。可他們的奮鬥每每以失敗告終,與其說輸給袁世凱、小日本、,不如說是輸給了自己。…,

他們習慣性地認爲造成中國貧窮落後的根源是滿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異族近三百年的殘酷壓迫湮滅了國人的尊嚴和進取心,天真地以爲依靠精英階層、知識階層推翻了滿清王朝就是革命的勝利,就可以順利推行民族、民權、民生三大政策。

沒有意識到束縛社會生產力進步的是土地的高度集中、阻礙國家統一的是滿腦子成王敗寇封建思想的統兵將領,最有革命願望的是占人口總數九成以上的農民,沒有向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展開鬥爭的勇氣和實際行動。

因爲他們這些精英階層、知識階層就是從這個制度裡走出來的,是這個制度的受益者,他們與這個貌似溫情脈脈的制度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自然努力地去維護他。

西山會議派其實只是最早發現有剷除自己生存的社會基礎的危險的一批老頑固,而兩年以後蔣介石、汪精衛也被愈演愈烈的工農運動所震驚,不惜舉起屠刀砍向並肩北伐的人,固然當初採取了許多過激的行爲,但確實掀起了中國革命的第一次,證明依靠工農、深入工農的策略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

可是國民黨人並沒有從中得到啓發,咬牙切齒地咒罵是動搖國體的洪水猛獸、是數典忘宗的異端邪說,一味的窮追猛打,兩個都不成熟、都很偏執的親兄弟上演了十年的骨肉相殘,其實都忘記了自己的理想,找不到實現理想的正確道路。

要不是日本鬼子的咄咄逼人,兩家不知道還要打到什麼時候。直到現在兩大陣營依然缺乏認真反思的舉動,暗地裡相互敵視、厭惡,不是形勢緊迫需要彼此聯合,雙方馬上可以劍拔弩張、刀兵相向,真的是階級立場造成的不可調和的觀念衝突。

陳海松對這個倔強的老人的人格魅力充滿欽佩,卻對他以及他所在的黨派的目光短淺、心胸狹窄、固步自封深感無奈。但他確實不希望兩個中國最大的政黨陷入仇視敵對當中削弱抗日的力量。不希望這些革命一輩子的老人們繼續背井離鄉、晚年悽惶。

他誠懇地寬慰道:“主席何苦自責,您老不謀私利人品高尚、不慕名利萬衆景仰,屢受磨折矢志不渝,爲國奔走操勞一生,不顧年邁體弱依然泛舟四海交聯友邦、克己奉公苦撐危局,德顯能彰惠及天下,堪稱國人之驕傲、我輩之楷模。

國家的不幸非一朝一夕、一人一黨一團體的錯誤,實在是辛亥以來中國民主革命不徹底、封建制度未摧毀、社會未發展、經濟未振興、軍隊未進步、政黨思想未統一之故也,日本的侵略及的失利也是中國社會各種矛盾總爆發的集中體現。

國家遭受了磨難,逼迫着民族開始了覺醒。國共合作就是轉變的開端,我們兩黨軍隊在前方並肩作戰已經初步阻止了侵略者前進的步伐,國民政府也開始有組織的整頓後方、編練軍隊、發展工業,中國革命開始走上了理性的、正確的軌道。

這樣的形勢來之不易。是我們從失敗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內部要團結、自身要強大、民生要發展、戰略要主動。中國的生存、發展的主動權一定要握在自己手裡。

有了這樣的認識,再加上兩黨高層的推動、政策的調整,動員起民衆的力量,中國的強盛將指日可待,您老的畢生追求必將成爲現實。海松請您老珍重貴體,不出十年,不,不出五年,我要帶領中國新式陸軍把小鬼子趕下大海、光復河山!”…,

病病歪歪、情緒沮喪的老主席越聽越興奮。末了一拍茶几,慨然起身讚歎道:“許久沒人說出這麼慷慨激昂的話語了,就是介石、精衛也只是空談志氣難掩頹喪之情,唯有你說的有章法有謀略,老夫倒要好好活着,看那倭寇的可恥下場!

你不該去當大使,你應該留在前線,我雖不問政事,卻也關心戰局,軟弱渙散號令不一。開戰以來敗績連連,好在有你們八路軍從旁相助讓鬼子損兵折將。民間對你們八路軍極爲推崇,我是衝着你抗日英雄的名頭接見你的,你給我說說前方戰事。”

陳海松看老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不再反對國共合作很高興。謙遜地說:“經過一年半的較量,經受了磨練。改變了呆板的戰術、提高了作戰技能、加強了步炮、陸空之間的配合,學會了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的進攻、防禦之策,表現越來越好。

九江、信陽、洛陽幾場作戰我軍傷亡數與殲敵數降到三比一以下,過去總要到五比一以上,彈藥消耗數也降低很多,幾場戰役下來消滅鬼子十二三萬,彈藥消耗不足原來淞滬、太原、南京、徐州的七成,可見部隊戰鬥力有所提高。

這樣再打個兩三年,部隊會越來越靈活機動,後方軍事工業開始發揮作用,新型裝備、自制彈藥會讓部隊火力越來越強,那時我們就可以發起局部反攻。”

“你真的這麼自信!我見介石、精衛總是愁眉不展,一個要說動蘇聯、英美出兵,一個提議展開和談,你怎麼會這麼自信?不會是舀好話逗我老頭子吧!”

王寵惠忙插話說:“海松雖然年輕從來不亂講話,我聽周先生說,當初陳海松建議在平型關全殲第五師團,八路軍高層意見很不統一,幸虧延安毛先生力排衆議放手讓海松施爲結果犧牲不到一萬斃敵兩萬活捉板垣,創造了首個大捷,振奮全國。

九江危如累卵,海松卻要全殲11軍三個師團兩個旅團一個艦隊一個飛行團,簡直成了笑談,好在蔣公豪邁說既然守也是敗攻也可能敗,不如攻一場泄泄火氣。結果只用了10天就把11軍團團包圍,一個月讓八萬日軍灰飛煙滅,成就了中隊的威名。

他舀下北平活捉了寺內笀一,挺進東北幹掉了石原莞爾,炸了馬公島,逼死了21軍司令官古莊幹郎,力主在關中用兵活捉蓮沼蕃。您說這樣戰績是偶然的嗎?沒有寬闊的視野、精密的計算、老道的用兵能做到嗎?連楊傑、白崇禧都自嘆不如,豈會騙你?”

陳海松忙說:“說到軍事理論造詣我比起那些老將軍差遠了,只是善於把集團敵人分散開來、戰前消耗掉他的火力優勢、捕捉鬼子的弱點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殲滅而已,屬於毫無章法的游擊戰、運動戰,鬼子不適應、也不太習慣。”

林森很不解地問:“要說的高級將領們也都不俗,全是保定陸軍學校、雲南講武學堂、日本士官學校出來的,師旅兩級也多是黃埔畢業的,他們怎麼就做不到呢?”

“海松通過實際指揮感到,中隊戰術落後,體質、單兵技能相差懸殊,在鬼子的優勢火力面前普遍缺乏自信,不敢組織迂迴穿插和後方襲擾,只好單純靠人數的優勢組織陣地防禦,然而防禦中陣前阻礙不足、縱深不夠、工事簡陋,導致失利。…,

更主要的是系統混亂、編制龐雜、軍隊私有、互不統屬,將領們靠軍隊起家、靠軍隊立身,臨陣多有私心、力求自保、作戰敷衍,像王銘章、饒國華這樣的拼命將軍太少了,誰也不肯拼光自己的家底,往往缺乏韌性,甚至於臨陣脫逃。

再一個也是政府賞罰不公、歧視雜牌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陳明仁指揮預備二師當初在九江打得很英勇,傷亡過半不但沒有受到褒獎補充,反而因爲是黔軍雜牌被撤銷編制,試想這樣的結局下誰還敢去拼命,誰還敢受領有一定危險的任務。

所以,海松以爲,目前正在轉型期,如果利用好這一段平穩期加大整編力度,嚴格訓練單兵技術、重點演練寬正面大縱深的彈性防禦戰術、加強炮兵機動支援和空中掩護,就有可能在防禦作戰中立於不敗之地,如果能有一到兩個精銳兵團側翼出擊甚至於可以重創敵人進攻集團,順勢收復部分國土,與敵人進入僵持階段。”

“你的這些想法沒和介石說嗎?我看很有道理值得部隊照此行事。”

“我已經把這些建議寫成報告遞交給白總長,請他轉交軍委會,我想蔣先生應該已經看到這份報告了。”

“你覺得需要多久才能達到你說的程度?”

“這要看軍委會的決心了,系統太多,很難說都聽軍委會的,不過中央軍系統應該可以率先進行這種編練,我聽說蔣先生已經在武漢組織師以上幹部進行戰役培訓,想來會有明顯改觀的。只要把注意力盯着鬼子、心裡想着失去的國土,就會主動改變還是有希望的。就怕他們缺乏進取心、滿足於偏安一隅,那就沒救了。”

林森聽出來陳海松的擔心,倔強地說:“不會的,是國家軍隊,沒有理由放棄職責,老夫會敦促介石抓緊整訓補充,不能這樣一直潰敗下去!”

第82章 比拼技術第130章 陳明仁的計策第194章 歷史舊帳第394章 援兵來了第75章 戰爭開始了第174章 收攏散兵第21章 繁忙的一天5第12章 期待輝煌第416章 國軍也要地雷第253章 激戰潼關第226章 戛然而止第32章 繼續北上第165章 後方建設委員會第475章 以我爲主第199章 嫁禍於人第488章 中國宣戰第276章 日軍的檢討第73章 敵人你也敢要第214章 煞神託生第292章 又壓又擡第83章 暫別華北第579章 冷卻的豪情第494章 法國的天真第570章 無奈回撤第276章 日軍的檢討第606章 有點想不通第475章 以我爲主第588章 踏上征途第131章 再戰山地恆第598章 成功可期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285章 激動的外交官第56章 展望未來第456章 冤家路窄第213章 新來的指揮官第225章 燃燒的澎湖第384章 奇恥大辱第24章 迎接考驗第622章 慶祝大會第三百五十部六章 小野部隊第503章 些許遺憾第89章 迎接點驗第57章 不一樣的陽明堡第38章 帝國浪人第395章 談判放人第431章 《光復三竈島》第95章 天津38師第178章 戰場重逢第417章 大義凜然第491章 何須憂愁第175章 山地作戰第75章 陳獨秀的嫉妒第480章 戰場比武第631章 屠殺海盜第556章 陳安寶犧牲第533章 藉機勒索第28章 牽牛進山第646章 焦頭爛額第395章 談判放人第610章 焦土政策第330章 陸上雄獅第495章 只是個擺設第175章 山地作戰第665章 據理力爭第90章 換裝第443章 陽西自衛團第370章 國籍問題第217章 南澳島第101章 神兵天降第17章 表裡山河第82章 張掖城裡第166章 委座耍賴第318章 利益交換第344章 甦醒第462章 川軍接戰第82章 比拼技術第632章 海上游擊縱隊第128章 國葬哀榮第586章 天大的笑話第21章 壽一來了第412章 委員長的誓言第416章 國軍也要地雷第487章 緊急備戰第239章 安藤利吉第12章 期待輝煌第564章 頑強第一軍第67章 反思歷史1第168章 轟炸南京第35章 飛機就是用來炸的第627章 山城永安第571章 東緊西松第278章 山本五十六的目標第40章 21旅團覆滅第78章 慘烈的攻防二百零二章 土肥原的怒火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79章 自己的軍工第623章 平民官員第64章 蒙古自治大會第14章 進入張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