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 遷都之議

諸葛亮要回成都,目的只有一個——遷都。

不能再讓天子在成都呆着了,再呆下去,將來就算大漢真的三次中興,以天子如今的威望,也承擔不起中興之主的名聲。

世人都會說,是諸葛亮,張溪等人打下的大漢中興局面.一個不好,有可能會造成君臣嫌隙。

有一說一,如果說天子真的是闇弱無能之人,諸葛亮就算拼着自己的名聲不要,只要能三興漢室,報答先帝的恩情,那也就可以了。

但天子.劉禪在諸葛亮的眼裡,也許不如先帝劉備,但至少也是一個合格的主君。

既然主君全心信任自己,那諸葛亮也得替劉禪謀劃一二,免得將來自己退下來了,劉禪連接管權利的能力都沒有。

所以.遷都勢在必行。

上次讓龐統帶話,諸葛亮已經知道了朝中羣臣對於遷都的態度了,而這次回成都去,諸葛亮就是要盡力促成這件事情。

至於是遷都長安還是遷都洛陽.說實話,諸葛亮也知道遷都洛陽是最合適的,但現在洛陽依然算不上多麼的安全,河東,河內,虎牢關不下的話,讓天子遷都洛陽,跟遷都到前線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所以,諸葛亮的打算,是讓天子先到長安暫住,等到前方戰事推進,洛陽安全後,再考慮遷都洛陽。

只是,這麼做的話,諸葛亮也知道,中間的麻煩和壓力有多大.所以,在回成都之前,諸葛亮需要爭取一些人的支持。

徐庶和趙雲都在洛陽,就地商議也方便。

反正不知道諸葛亮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說服了兩個人,讓兩人同意在諸葛亮的疏奏上聯合署名,一起上奏,贊同遷都。

而有了這兩個人的支持,諸葛亮覺得還有些不夠.他寫信給江陵的張溪,讓他抽空來一趟南陽,在諸葛亮回成都的途中,兩人見上一面。

其實諸葛亮的用意很簡單,就是想借用實權老臣的威望來給遷都背書,強行壓制朝中的反對聲音。

而這裡面,衛將軍,關中都督趙雲,前將軍,荊州牧張溪,就是非常重要的兩個人選。

趙雲是目前先帝的那一班股肱之臣中,目前尚且存世的一位.別提什麼劉琰,那就是個吉祥物而已。

而張溪,不用說,不僅是地方實權鎮守大將,還是託孤重臣之一,沒有他的背書,諸葛亮也不敢強行推動遷都的事情。

趙雲和諸葛亮的關係一向密切,彼此之間也知道對方的人品,當趙雲得知諸葛亮遷都的真正用意後,讓趙雲支持諸葛亮,並不是難事。

可張溪.諸葛亮還是有點犯嘀咕的。

張溪在諸葛亮眼裡,雖然也是自己政治盟友,但張溪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顧慮。

雖然張溪的身後並沒有實際的利益糾葛集團.嗯,至少在潁川郡沒有攻下前,張溪暫時還沒有.但是呢,上次諸葛亮和張溪就遷都的事情也討論過,那時候張溪就明確表示遷都時機不到,不宜輕舉妄動。

因此,想要張溪在自己的奏章上簽字,同意聯名上奏,還是需要諸葛亮親自出面去說服的。

就這樣,張溪在接到了諸葛亮的書信後,把重建江陵的事情暫時交給王基,自己動身北上,前往宛城,去見諸葛亮。

兩人在宛城見面後,諸葛亮也沒有廢話,直接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先遷都長安,後遷都洛陽。

也許現在確實不是直接遷都洛陽的好時機,但出於對天子威望的考慮,對中原和關中地區的掌控,天子繼續呆在成都,肯定也不像話。

“故此,亮以爲,此時遷都,勢在必行也。”

諸葛亮斬釘截鐵的話,試圖讓張溪,能贊同自己的想法。

而張溪嘛張溪想了好久,才問道,“丞相可有萬全之策?!須知益州人士,未必願意天子遷都!!!”

張溪就是問問,諸葛亮打算用什麼方式,去說服那些益州本土派,又或者說,諸葛亮打算付出什麼代價,來換取益州本土派同意遷都。

如果說,諸葛亮只是打算借用地方鎮守大將的兵權威懾,逼迫益州本土派同意的話.那張溪真不能答應諸葛亮。

這是一個很壞的例子,這個頭是不能開的。

開了,很有可能演變成唐朝後期藩鎮節度使的後果。

你真不能怪張溪想到那裡去,主要是諸葛亮給張溪的看的聯名奏章的名單上,第一個是趙雲,第二個是徐庶,第三個是魏延一水的地方實權將軍。

如今諸葛亮又要求張溪在奏章上簽字背書,很容易就讓張溪往歪了去想,以爲諸葛亮是想搞內外勾結,以兵權來控制朝政的做法。

這是張溪絕對不願意接受的。

但考慮到,眼前的人畢竟是諸葛亮,張溪也覺得諸葛亮不是那種爲了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的人.所以,張溪還是主動問了一下諸葛亮的遷都計劃,想看看諸葛亮到底是怎麼打算的。

總之,在搞清楚諸葛亮到底打算怎麼做之前,張溪是不會輕易同意替諸葛亮背書的。

諸葛亮倒是沒想到張溪能想歪這麼多.但對張溪闡述自己的遷都計劃,藉此說服張溪,倒也是在諸葛亮的預料之內的。 “年中時,士元傳來書信,言及孝直病重難愈.八月,孝直病故,天子追諡爲翼侯,葬於錦屏山南麓。”

諸葛亮一邊說,張溪一邊聽這事兒張溪確實也知道,但不是在八月,而是在十一月,江陵戰事結束後。

有一說一啊,張溪真不是沒良心,而是那時候最讓張溪震驚的事情是周瑜的病故。

法正雖然有不錯的交情,但,真沒那麼熟。

而且,現在對張溪來說,他想知道的是,諸葛亮說起這事兒的目的是什麼.總不是要當着張溪的面,給法正弔喪吧?!

“.孝直臨終之時,曾推薦李正方代理尚書令一職,元長以爲,可行否?!”

你堂堂丞相,對朝中的人事任命,來問一個邊關大將可不可行.多少有點多此一舉了哈。

當然,其實張溪也明白,諸葛亮的那句“可行否”,問的不是李嚴能不能擔任尚書令一職,而是想問張溪,用扶正李嚴這個尚書令的職位,來換取東州派對遷都的支持,這麼做,可不可行。

法正是東州派的領袖人物之一,官居尚書令。

雖然在法正的頭上還有一個總攝朝政的諸葛亮,但在這些年,諸葛亮外出坐鎮關中,現在坐鎮洛陽的情況下,法正這個尚書令,在成都就是實際上處理大部分朝政的實權人物,同時也是這些年東州派重振勢力的關鍵。

如今法正病故,東州派損失了一個領軍人物的同時,自然也非常希望依然由東州派的首領李嚴,來接管法正的權利。

畢竟,不出意外的話,諸葛亮是會繼續自我外放,呆在洛陽的,這麼一來的話,朝中的大小事務,大部分還是尚書令說了算。

因此,法正在臨終前,推薦了李嚴接任尚書令,而諸葛亮也希望通過同意李嚴接任尚書令,來獲取東州派對遷都的支持。

而李嚴這個人能力是足夠接任尚書令的了,可他的人品實在是.

“李正方雖能力出衆,然此人私慾過重,若其仗尚書檯”張溪不算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

而諸葛亮卻是笑笑,說道,“有士元執掌門下省,元長不必多慮嗯,若元長實在不放心,亮有意舉薦蔣公琰爲中書侍郎,董公允爲尚書僕射,如此,如何?!”

懂了,一個荊州人,一個益州人,分權,制衡東州派的李嚴老一套了。

這麼一來的話,李嚴確實做不到在朝中一家獨大,獨掌朝政爲自己謀私利了,但同時,依然也能滿足東州派對發展壯大自己利益集團的要求。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種利益交換,並沒有離開朝廷體系的利益分配,不算是內外勾結,壞了規矩。

真的,只要不搞內外勾結,用兵權壓制這一套,其實張溪就不會對這個事情有多大的反感他最擔心的,就是諸葛亮爲了急於求成,去破壞規矩做事。

這樣遺患無窮。

聽到這裡,其實張溪已經大概明白諸葛亮的做法了,也沒啥反對不過,爲了保險起見,張溪還是多問了一句。

“若此,益州民情,丞相當如何應對。”

簡單來說,那幫益州本土派,你諸葛亮打算怎麼利益交換?!

諸葛亮想了一下,說道,“亮以爲,益州自漢中至南中,地域廣袤,不利久治.亮有意一分爲二,以犍爲,江州兩郡爲界,以北爲益州刺史部,以南爲雲州刺史部,分而治之。”

好嘛,這話一說,張溪就明白了。

憑白多出一個州的官位出來,用來安撫益州本土派,同時等於是朝廷讓出了一部分益州本地的治理權出來。

所謂的益州刺史部倒是沒什麼大不了的,那就是益州本土派的傳統勢力範圍。

但多出來的雲州刺史部,如果也交給益州人去管理的話南中那一片,現在又是出鐵,又是產銅,甚至還有一個天下獨一份的皇家水泥廠!

這裡面的利益,可是大了去了。

諸葛亮的這代價,給的有點太大了。

“如此,恐日久勢大難制。”張溪這次還是不算太委婉的,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

而諸葛亮依然微微一笑,說道,“可表馬忠爲雲州刺史,譙周爲益州刺史如此,足以。”

馬忠雖然是益州人,但他出身寒門,跟世家大族沒有什麼瓜葛,而且本人更是老早以前就被劉備收入囊中,是鐵桿的皇權派。

有這馬忠看住南中這塊地方,掌握好這裡的銅鐵產出,那麼就算讓益州人得利,也不會因此失去對地方的掌控。

而譙周.這就是給益州本土派的一個定心丸和安慰劑,告訴益州人,益州還是你們自己人說了算。

又是老一套,制衡,安撫,然後利益交換。

由此可見,諸葛亮已經思考的很全面了,而且一切的利益交換,都是在朝廷現有框架內的,諸葛亮並沒有打算突破現有框架,去冒險乾點什麼。

至於希望張溪贊成大概是想借趙雲,張溪等人的兵權,威懾朝中的益州本土派,省的他們狗急跳牆吧?!

嗯,大概

第939章 相持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315章 退敵第1092章 共議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71章 博弈第1048章 戰備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1253章 拖時間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77章 練兵衝突第149章 約定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782章 敗退第1035章 攪混水第753章 餿主意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459章 變故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123章 聯軍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738章 青儲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167章 攤牌第700章 收尾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457章 換將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26章 找原因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1087章 應對第173章 人才第831章 議策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208章 雒城第64章 博望之戰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883章 嚇退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1018章 陸凱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74章 密謀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498章 原因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151章 趙累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614章 亂戰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1188章 兵出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