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章 偏師出兵

石苞和姜維接到張溪的命令後,不帶任何猶豫的,立刻帶領三萬士卒出發,在鍾離牧的水軍接應下,進攻公安。

這一個月,可把兩個在江陵城裡呆着的統兵大將,給憋壞了。

前方戰事進行的如此順利,眼看着就要一路平推了,可他們居然還在江陵城裡呆着多少不是個滋味啊。

爲此,一接到出征的軍令,這兩人憋着一口氣,領兵出發,然後在最短的時間內,直接兵臨公安城下。

東吳的公安守將程諮,聽到自家斥候說蜀軍三萬兵力過江,攻取公安渡口,再回頭看看自己麾下那可憐的三千士卒二話不說,直接撤軍。

這不是臨陣脫逃啊,先聲明。

之前朱然在做出局勢判斷的時候,認爲蜀軍會從武陵郡方向發動進攻,因此呢,朱然不僅給武陵郡派來了援軍,同時也跟呂岱一起,制定了武陵郡的防守戰略。

公安這個地方,對江陵來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屏障,同時也是一把尖刀,就懟在了江陵的面門上.可對於武陵郡來說,公安並沒有多少堅守的價值。

與其在這裡分佈兵力駐防,倒不如在蜀軍大兵壓境的情況下,直接回撤,收縮兵力,退守武陵郡內。

程諮一看現在的情況,蜀軍有三萬兵力,而自己守軍只有三千.十比一的軍力對比,這不是大軍壓境是什麼?!

所以,程諮棄城退守武陵郡內,是在執行武陵郡防守戰略,並不是臨陣脫逃。

順帶的,程諮也給呂岱及時的帶去了蜀軍大軍壓境的消息。

對於程諮的這個行爲,讓呂岱有些哭笑不得。

某種程度上來說,程諮的做法是真的沒錯,十比一的軍力對比,在公安硬抗,毫無意義。

但是吧,你就這麼跑回來,連象徵性的守都不守一下.是不是多少有點太傷自家士氣了?!

好歹也是程德謀的兒子啊.唉,算了,自家兒子都不成器,還怎麼苛求別人家的兒子。

至少程諮還知道趕緊退守回來通知自己,就這份判斷力,比自家兒子強不知道多少倍了。

不管如何吧,三萬蜀軍進攻武陵郡的消息,呂岱是知道了,而呂岱對此做出的第一反應,就是立刻收攏武陵郡北部諸縣的兵力,全力退守武陵縣。

然後,給東吳的荊州牧朱然發出警告——咱們中計了,蜀軍玩的是調虎離山,進攻荊南的突破口,還是武陵郡。

當然,呂岱這麼做的目的,倒不是要求張承的那一萬五千士卒再回來武陵郡。

一方面,呂岱知道現在長沙那邊的戰事也很吃緊,朱然比自己更加需要這一萬五千人的援軍。

另一方面,呂岱覺得,靠自己手裡的兩萬守軍,再加上身後陸凱的一萬的零陵郡兵,自己未必就守不住這個武陵郡。

因此,呂岱只是給朱然示警,並沒有要讓張承回軍救援的意思.這麼來回折騰張承手裡的那一萬五千士卒,未免也太殘忍了點。

別回頭一仗沒打,士卒在趕路的途中反倒是譁變了,那纔是最搞笑的事情呢。

現在的呂岱,依然對守衛武陵郡,有着不小的信心。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呂岱發現,事情好像跟自己想的吧,有點不太一樣。

先是說進攻到武陵縣城下的蜀軍,並不是程諮所言的三萬人,而是隻有兩萬人,領兵大將,也不是呂岱所熟悉的石苞,而是一個叫姜維的將軍。

這個人,呂岱好像聽說過,說是張溪在西涼發現的青年才俊,後來被諸葛亮看重,收爲入室弟子。

雖然背景很嚇人,但不管從哪個角度講,這都是一個沒有多少戰陣經歷的年輕將領吧?!

嗯,反正是名聲不顯。

當然,呂岱倒沒有因此小瞧了姜維,畢竟,這位除了是諸葛亮的入室弟子外,還有個前提條件——是張溪發現的。

張溪發現人才的能力,現在天下皆知了.能被張溪看重的人,能力也許高地不一,但至少起步也是一郡太守之資的人才。

而且呂岱也曾經出兵試探過,這個叫姜維的“小將”,雖然年輕,但是用兵風格頗爲穩健,不急不躁,很難找到他的用兵破綻。

所以,呂岱依然是在武陵縣內堅守,反正大家都是兩萬人的兵力,我還佔據着守城的優勢,別說姜維了,就是讓張溪,諸葛亮親自來,呂岱也有信心能守住。

但是,還有一個讓呂岱相當擔心的人物.石苞到底去哪兒了?!

比起姜維這種穩紮穩打的將軍,呂岱更加擔心石苞這種用兵天馬行空的人不會又跟上次一樣,神出鬼沒的到處破壞,把荊南四郡給攪和的天翻地覆吧?!

畢竟,根據程諮所言,石苞的旗號是出現在蜀軍陣中的,而且現在圍攻武陵縣的兵力,和程諮所言的兵力也有差距.呂岱不相信程諮在這種最簡單的軍務問題上也會出現紕漏,因此,他更加擔心,這個石苞是不是又出幺蛾子了?!

爲了以防萬一,呂岱還是趕緊的通知零陵郡的陸凱,讓他做好提防的準備,儘快組織兵力靠近武陵郡,不要給石苞在武陵郡內大肆破壞的機會。

自己現在被蜀軍圍城,肯定是隻能堅守拖時間了,武陵郡南部的諸縣安危,只能交給陸凱去負責。而陸凱也沒有讓呂岱失望,他在開戰之初,就已經早早的集結好了零陵郡郡兵,隨時準備應戰。

一接到呂岱的出兵協防要求,陸凱立刻出兵北上,在零陵郡和武陵郡交界處的夫夷縣駐紮,協防武陵郡南部。

一方面,可以防止石苞跟上次作戰一樣,在武陵郡附近神出鬼沒,到處掠奪縣城糧草,另一方面,一旦武陵縣守衛吃緊的話,陸凱也可以快速增援武陵縣,幫助呂岱守城。

可以說,呂岱和陸凱的應對,都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他們唯一沒有想到的是,石苞這次沒有在武陵郡範圍內的山區打轉,而是從零陵郡都樑縣附近的山區裡鑽了出來。

都樑縣,可是在陸凱駐紮的夫夷縣更加南方的位置也就是說,石苞這次,直接鑽到了陸凱的身後。

而更要命的是,隨着石苞一起從都樑縣山區鑽出來的,除了一萬漢軍之外,還有兩萬五溪蠻兵,以及,潘濬。

自從兵不血刃的攻下公安後,石苞和姜維一起進兵,一直到佔領了零陽縣後,石苞才按照戰略,跟姜維分兵作戰。

姜維率領大漢南軍繼續南下,朝着武陵縣的方向進軍,做出一副進攻武陵郡的架勢。

而石苞則帶着潘濬,以及一萬大漢北軍一起,一頭鑽入了武陵郡的羣山之內。

五溪蠻對於石苞的到來,頗爲疑慮.沒辦法,這次石苞是帶着一萬漢軍而來的,跟上次就帶着兩千多漢軍逃亡進來,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石苞也知道這幫五溪蠻的顧慮是什麼,所以,他先是認真的解釋了一下自己的來意,表示這次自己回來,就是帶着漢軍殺回了武陵郡,要驅逐吳狗,給五溪蠻一個好日子。

但效果不是很好.帶着這麼多士卒闖入了五溪蠻的地盤,你說是來送溫暖的,誰能輕易相信你啊。

無奈之下,石苞只好請出了潘濬。

而潘濬出場,只是微微一笑,然後對着五溪蠻的首領說了一句,“可還記得老夫?!”

然後這幫五溪蠻的首領們幾乎毫無例外的,納頭便拜.都把石苞給看傻了。

特麼這老頭,在五溪蠻裡,居然有這麼大的威望?!

潘濬本身就是武陵人,他們家族以前跟武陵的五溪蠻各部首領就沒少打交道,而潘濬又在零陵郡紮根這麼多年,跟這幫五溪蠻的現任首領,也大多交情不錯。

一看潘濬回來了,這些五溪蠻的首領這才相信,大漢是真的殺回了荊南。

石苞一看氣氛都這樣了,那就順勢提出,要從五溪蠻的地盤借道,南下零陵郡的要求.這個要求不是什麼苛刻的要求,武陵郡的五溪蠻首領當場就同意了。

順帶的,五溪蠻首領反過來詢問了一下石苞,這次回來,兵力夠不夠石苞也是咱們五溪蠻的女婿嘛,如果兵力不夠儘管說。

石苞那個鬱悶的.我一開始進山的時候,你們怎麼就不記得我是五溪蠻的女婿,現在纔想起來?!

但不管怎麼說吧,石苞本來也有這個心,畢竟手頭兵力確實不太夠。

雖然潘濬曾經豪言,只要自己回到了零陵郡,振臂一呼,零陵郡各縣必然不戰而降但萬一呢?!

就一萬兵力,多少有點不夠用的,而武陵郡的五溪蠻兵雖然只能算是烏合之衆吧,可好歹人多啊,也能壯壯聲勢。

就這樣,石苞非常輕易的,在五溪蠻裡,招募到了兩萬五溪蠻兵這數量,連潘濬都給嚇到了。

自己靠着家族數百年的積累,以及自己在零陵郡紮根的十幾年不停的耕耘,纔在五溪蠻內有這麼大的威望.但有威望是一回事,能借到兵,那可就是另一個層次的概念了。

這個石仲容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兩年前那次大戰中,石苞帶着這幫五溪蠻兵劫掠到的糧食,到現在這幫五溪蠻都沒有吃完而已還有什麼比糧食更有說服力的?!

就這樣,石苞帶着三萬魚龍混雜的漢蠻聯軍,在武陵郡和零陵郡附近的大山裡鑽了大概二十多天,終於是在都樑縣附近的山裡,鑽了出來。

而都樑縣,在突然遇到漢軍大軍圍城的情況下,甚至連一個示警都沒有發出去。

倒不是石苞打的夠快,而是潘濬真的沒有吹牛。

兵臨都樑城下後,潘濬要求都樑縣令出城一見.結果都樑縣令一看到是潘濬,二話沒說,直接開城投降了。

連勸降都不用。

第840章 潰逃第227章 和談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204章 名分第609章 到來第495章 柳隱第15章 兄長第156章 曲轅犁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567章 五丈原撤軍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251章 調人第43章 輸了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57章 三顧茅廬第1053章 水戰(一)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46章 家內瑣事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940章 大變故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807章 夜戰第927章 收徒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180章 迎親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957章 天意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989章 戰備第697章 私宴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10章 新年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1111章 劃紅線第398章 出兵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130章 攻城(一)第52章 軍中嬉戲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47章 曹仁第37章 一顧茅廬第479章 看不慣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437章 街亭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547章 逃命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940章 大變故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173章 人才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502章 重想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456章 反攻第737章 爭(二)第411章 冀縣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