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 休戰

朱然突圍而去的鍋,看似是石苞的,但實際上,不管是張溪還是龐統,都沒有打算讓石苞去背。

這是他們兩個人一起的判斷失誤造成的,他們直接判斷錯了朱然的突圍方向。

不管是張溪還是龐統,兩個人這點擔當的覺悟還是有的,因此兩人並沒有因此責怪石苞什麼,也沒有因爲這場失敗就減除該給五溪蠻兵的賞賜。

而隨着朱然突圍而去,姜維曾經請示,是不是要沿途追擊.就算朱然能領兵跑到洞庭湖,在水軍的接應下撤退,但只要追的夠快,即使留不下朱然,留下一部分東吳軍士卒還是不成問題的。

但這事兒吧.張溪和龐統稍微商量了一下,決定還是放朱然一馬。

這個決策,不是從軍事角度去考慮的,而是從政治角度去考慮的。

真要把東吳軍這最後的兩萬士卒強行留在荊南,恐怕孫權那邊是真的不會善罷甘休的。

水軍大敗,陸軍全軍覆沒,荊南丟失,江夏丟失大半.這種情況下,孫權不管是爲了東吳的防禦戰略,還是爲了自己帝位的穩固,都不可能跟大漢善罷甘休,必然會進行總動員,在江夏跟大漢再戰一場。

而到了那個時候,勝負可就不可預知了。

這次荊南之戰,大漢能勝,一方面是因爲張溪和龐統制定的謀略,完全把朱然的所有反應都計算到了,而朱然本身在荊南防禦的大戰略上,也出現了非常大的紕漏。

朱然把太多的兵力集中在了正面戰場上,根本沒想到石苞這一路偏師會繞過武陵郡呂岱的防區,直接從零陵郡下手,一路在東吳軍空虛的後方平推,最後攻下長沙,合圍羅縣。

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在開戰之初,江陵水軍和襄陽水軍在兩次水戰中,全部獲勝,短時間內掌握了長江流域的控制權。

這方面,最大的責任,還真的不用朱然來背,是那個諸葛恪瞎浪的結果。

這兩方面因素的加成,才導致了東吳軍在荊南之戰裡打的是一塌糊塗,兵敗如山倒。

可如果再來一次,漢軍就不會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至少在水軍方面,一旦東吳增兵夏口,以襄陽水軍和江陵水軍的戰鬥力,恐怕是很難繼續保持住長江水域的控制權的。

沒有長江水域的控制權,那麼在江夏這個地方跟東吳軍作戰的話,勝負可就不好說了。

水軍方面,東吳肯定是還有一定優勢的,陸軍方面,雖然東吳軍陸戰拉胯,但他們兵多,從江東,淮南等地調兵,再調個十萬人左右過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加上江夏原有的水陸聯軍,又能湊出十五萬左右的軍隊出來。

而張溪這邊,就只有剛剛經歷過荊南之戰的漢軍士卒們,五溪蠻兵自然是不可能再跟着大漢去江夏作戰,而這次荊南戰役中,陸軍傷亡也有小兩萬人了,即使算上毌丘儉和文欽兩支偏師的兵力,水陸聯軍加起來也只有不到九萬人了。

這還只是兵力方面的因素,後勤上的壓力,雙方也是不能比的。

孫權真要是輸急了,他可以動用一國之力,全體向東吳軍提供後勤補給,而張溪這邊,最多也就是用一州之力.後勤壓力明顯是張溪這邊更大。

因此,張溪和龐統商量了一下,這次不僅要放朱然一馬,同時還要下令在江夏北境作戰的毌丘儉和文欽撤兵,撤回江陵郡境內。

目的就是給孫權傳遞一個信號:大漢的目標,只有荊南。

對於東吳來說,荊南事關長江上游防線,那是能不丟儘量不要丟,而江夏,那是江東屏障,是絕對不能丟的以退出江夏安撫孫權,再遣使回覆之前孫權讓周胤傳達的求和要求,從軍事戰爭轉入政治扯皮,就是目前張溪能想到的最好的結果。

爲此,張溪親率三萬軍馬親自留在羅縣坐鎮,派遣姜維率領大漢南軍駐守醴陵縣,防備東吳軍從豫章郡入侵長沙,石苞帶一萬兵回武陵郡去,一方面安置五溪蠻兵,一方面在武陵郡駐防,州泰帶領五千士卒儘快南下,收攏桂陽郡。

剩下的一萬士卒,由龐統率領,退守長江對岸的烏林,跟從江夏撤回的文欽,毌丘儉兩人合軍後,守住烏林道口,防止江夏東吳軍反攻。

水軍方面,襄陽水軍在文聘的指揮下,退守漢津渡,避開東吳軍從長江增援的鋒芒,而羊衜率領江陵水軍進軍陸口,利用東吳水軍遺留下來的水寨,就地佈防,阻擋東吳水軍繼續逆水而上,拱衛荊南側翼。

總而言之,就是擺出一副撤出江夏,就地防守的架勢,等待東吳方面的迴應。

而東吳方面.孫權對這次荊南之戰的結果,氣的在宮內大發雷霆。

沒辦法啊,輸的太慘了些,一戰丟了整個荊南四郡不說,連江夏這個東吳屏障都已經丟了快一半了,能不生氣嘛。

這次孫權終於是不顧什麼面子裡子了,直接傳詔顧雍,步騭,張昭三人入宮議事,同時去信給在壽春的陸遜,詢問陸遜對此戰的意見。

其實真正的用意是詢問陸遜,如果讓陸遜領兵,反攻蜀漢,重奪荊南四郡,到底有沒有足夠的把握。

但是吧.別說陸遜了,就是顧雍,步騭,張昭這三個人,對是否要大動干戈的反攻荊南,都沒有達成一致。

顧雍是支持反攻的畢竟這次輸了確實慘了點,如果不能做出足夠的迴應的話,不僅會讓蜀國小瞧了東吳,同時也會讓東吳內部的一些不安分勢力重新有了朝秦暮楚的心思。

當然,這是表面理由,真正的理由在於——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等地的數萬頃改造良田,那可都是江東世家們投入了大量錢糧搞出來的!!!

那可都是足以傳家的基業啊,就這麼讓朱然給浪沒了.顧雍沒有第一時間彈劾朱然,都已經算是爲國分憂了。 不管如何,這些基業的損失,放到不管哪個江東世家那邊都得肉疼個半天的,哪能說放棄就放棄的。

可步騭卻是堅決反對繼續對蜀漢用兵的。

其實,嚴格意義上講,步騭也不是反對對蜀漢用兵,是反對在現在的情況下,跟蜀漢進行大決戰。

朱然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敗,丟失了整個荊南,如今前線軍中戰事不順,士氣低落,並不具備反攻的條件。

而後續的援兵也可以說是倉促召集,應對一時變故還可以,但要打一場持久的大戰,東吳並沒有做好足夠的後勤準備。

再者,如果要反攻荊南,不僅要抽調江東之兵,恐怕連淮南之兵都要抽調,勢必會造成淮南兵力不足。

跟曹魏方面雖然簽訂了盟約,但這年月,盟約這東西能不能得到落實,全靠雙方的節操你能保證曹魏方面會這麼有節操的遵守這個盟約,不對淮南下手麼?!

要知道,曹魏經歷了兩次河洛之戰後,現在也是急需補血的時候,淮南兵力空虛,曹魏真的能不動心?!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咱們在荊州跟蜀賊打的你死我活,動員了淮南和江東兵力,就算能再次奪回荊南四郡,付出的代價,咱們能承受麼?!

蜀漢方面一旦戰敗,了不起損失半個荊州,至少東吳還沒有實力可以威脅到荊州北部的襄陽和南陽。

可咱們東吳就算勝了,把荊南重新奪回來了.如果把江東和淮南的郡兵打的兵力大損的話,那也是得不償失。

真要是直接把蜀漢集團給打急了,恐怕到時候就不是曹魏願不願意遵守盟約的問題了,而是東吳會不會受到蜀漢和曹魏兩面夾擊的問題了。

因此,步騭認爲,現在不是跟蜀漢打一場大戰的好時候,而是應該堅守江夏,先保住江夏這個江東屏障,保存實力等到時機,等到時機成熟,再抽點精銳兵力,重奪荊南四郡,甚至是江陵。

兩個人,兩種言辭,聽起來似乎都有道理。

孫權一時間難以抉擇,不得不詢問老丞相張昭。

而張昭,閉着眼睛,不說話。

看似是老態龍鍾,但其實,張昭已經給了孫權自己的答案。

顧雍和步騭兩個人的說辭,其實在張昭看來,已經很容易做出抉擇了。

顧雍所有的說辭,不過是一些面子問題而已,而咱們東吳自長沙桓王立業以來,內部就從來不缺少所謂“朝秦暮楚”之人.說到底,就是孫權願不願意承認這次失敗,承擔這次失敗的後果而已。

而步騭的說辭,卻是從實際情況出發,分析了現在國情以及天下局勢,對孫權做出了勸諫。

一個是面子問題,一個是實際情況,但凡孫權能冷靜一點思考,他都知道應該選哪個。

可這種情況下,孫權依然還要詢問張昭的意見這其實就是說明,孫權還是有點放不下自己的面子。

那張昭能說啥呢?!

孫權已經不是以前的孫權了,他現在是一國之主,大吳至尊張昭馬上就要入土的年紀了,何必再跟孫權起什麼衝突呢。

不說話,其實就是一種態度,就是告訴孫權,我的意見,說了,你也不會聽的,那還不如不說,省的咱們君臣再彼此難看。

而孫權顯然也看懂了張昭不說話的含義——張昭也是反對繼續出兵,跟蜀軍打一場大決戰的。

好吧,從理性角度分析,孫權也知道,現在跟蜀軍打大決戰,最後便宜的還是曹魏可這次真的輸的太慘了,咽不下這口氣啊。

而且,荊南四郡丟失,導致了長江中上游防線的缺失,這對東吳的防禦,也是極其不利的。

孫權還是無法做出最後的決斷,依然猶豫不決。

孫權在等,等淮南陸遜的回信如果陸遜有把握能重奪荊南,那麼打一場,也不是不可以。

然後孫權就等到了陸遜的回信。

“君上有令,遜自當奉從,當親提淮南之兵,赴江夏,與賊決死爾。”

嗯.算了,罷兵遣使吧!!!

第4章 主僕第1212章 考試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767章 安撫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620章 潰敗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579章 調整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437章 街亭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474章 魏諷謀反案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931章 勸說第996章 試探第187章 治病第430章 任免第227章 和談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934章 誘敵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626章 敗退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651章 退兵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88章 被圍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563章 圍堵第290章 戰報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86章 攻城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52章 軍中嬉戲第658章 投誠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1120章 秦朗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251章 調人第702章 託孤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208章 雒城第83章 議策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511章 曹丕的謀劃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1100章 撤軍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905章 同行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