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章 改良

其實如今的大漢,政治格局,還是在延續東漢的那一套,稍微有所不同的地方,大概是如今的中央朝堂牢牢的掌握着軍權,藉助軍權,壓制住了內部矛盾而已。

這樣的政治格局,在朝廷還能掌握住兵權的情況下,當然可以勉力維持下去,如果再有幾代還算過得去的君主當政,或者朝堂內部還有諸如諸葛亮,張溪,徐庶,龐統這樣的賢明之士來維持政局的話,那麼維繫個百來年也許還有可能。

但再長久下去,隨着世家慾望的不斷成長,隨着土地兼併的越演越烈,最終,還是會回到軍閥混戰的局面中去的。

諸葛亮是這個時代認知最清醒的人,他知道東漢前期是什麼樣,東漢中期又是什麼樣,到了東漢末年又會變成什麼樣。

諸葛亮也是一個聰明人,他也知道,世間不存在萬年的王朝,他如今都已經六十多了,自己都不知道還能活幾年,他死後,大漢會走向何方,其實並不在他的責任範圍內。

但可惜,諸葛亮是個重感情的人,他依然還記得當年先帝是怎麼三顧茅廬把他請出山,也記得在入仕後,先帝是怎麼給與他最高規格的信任和權柄的。

因此,諸葛亮還是希望,能夠儘可能的把事情做到最好.哪怕不能讓大漢延續萬年,至少也得讓大漢不至於走上東漢的老路。

這,是諸葛亮現在最後的一個牽掛了。

只是,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就像諸葛亮在很早以前,跟張溪說過的那樣,不管是科舉制,還是印刷術推廣,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能是需要幾十年,甚至是幾代人去做的事情現如今,諸葛亮想要改變政治格局,削弱世家力量,同樣也是這樣,沒有幾代人的努力,恐怕會出大事兒。

再加上北伐的過程中,大漢從益州崛起,到現在的橫掃天下大半,中間也少不了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和出力。

尤其是在兗州之戰和河東之戰這兩場戰役裡,諸葛亮深刻體會到了,在這個時代,如果世家站在你這邊的話,平定天下,到底能輕鬆多少。

世家大族,已經是這個時代繞不過去的坎了.只能限制,卻無法根除。

所以,你讓諸葛亮在如今的政治格局下,尋求更加出色的政治體系,來保證大漢能走的更加長遠諸葛亮是真的有心而無力。

因此,諸葛亮在荊州呆了足足三個月,跟張溪也談了足足三個月。

期間,諸葛亮和張溪也商議過,是否有更加合適的改良方式,也就是在現有的政治格局和政治體系的基礎上,儘可能的修修補補但,都沒有更好的辦法。

至於變法這個諸葛亮和張溪還真的都沒有想過。

一來,兩個人都不是那種衝動做事的個性,兩人都生性謹慎,做事不會瞻前不顧後,都喜歡謀定而後動。

變法這種變數太大的做法,從來都不是兩人的第一選擇。

二來嘛.兩人的年紀都不小了。

人要是一上了年紀啊,經歷的事情多了,難免的會對一些改變有些顧慮。

是的,顧慮,不是牴觸。

經歷的事情多了,好處是經驗豐富,對既有事務的發生和變化充滿了應對經驗,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纔是最好的。

可一旦變法,就意味着要推翻已有的秩序,去尋求建立另一種秩序.可誰能知道,這個新秩序對朝廷,對百姓,到底是好是壞?!

在前途無法預估的情況下,年紀大的人,往往就會變成“保守派”。

再加上所謂的變法派裡,也不見得都是做事周全的人,有些變法根本就是急於求成而不顧造成的影響,這就更加讓保守派看不過眼去了。

這,也是歷來變法,爲什麼會有變法派和保守派爭鬥的原因.一開始也許大家都是爲了國家好,對改革變法的爭議,不過是在不止應該邁多大的問題。

但時間久了,很多事情的味道就變了,激進派變得越來越激進,保守派變得越來越保守,最後.引發黨爭。

諸葛亮不可能真的後知五百年,但是,張溪知道王安石變法和熙寧黨爭的由來。

因此,兩個人商議了足足三個月,最後還是決定,如今的局勢和政治格局下,恐怕不太適合進行變法,只能進行改良.縫縫補補再三年吧!!!

因此,當延熙十六年秋,諸葛亮離開荊州,返回長安後,立刻上奏天子,爲張溪久鎮荊州,退敵犯境請功。

而天子劉禪在九月下詔,升張溪爲大漢大將軍,假節。

世人都知道,劉禪爲了紀念自己的二叔和三叔,大將軍和車騎將軍這兩個位置一直到現在都是空置的.現在劉禪任命張溪爲大將軍,可見劉禪對張溪的信任和期許。

而緊接着,天子劉禪又在十月,下了一道足以震動大漢朝堂的詔令——明確各州政出刺史,武由將軍。

也就是說,大漢的各州,會形成文武分治的局面。

詔令上說的是比較簡單,但是吧,實際落實起來,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協調了。

比如說,從屬於州行政體系下的督郵職位,是否還要繼續保留他監督郡兵軍紀,覈查軍功的職能?!

畢竟,這一項只能,跟軍隊體系中的軍司馬的功能重疊了。

又比如說,刺史是否要有制約郡兵的權利,如果任由武將治理軍隊,是否會造成擁兵自重等等。

這些事情,雖然在荊州的時候,諸葛亮已經跟張溪商議了一個大概,但在回到長安後,諸葛亮也需要跟朝臣們商議,做出細節修改後,再明令地方執行。

不過在那之前,很多人的心思,都不在這邊,他們更加關心的是荊州會不會有所異動。一旦州郡真的實行文武分治的話,那麼張溪這個荊州牧的職位,就太過於顯眼了。

州牧,是一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職位。

而張溪在荊州已經呆了十幾年了,州牧也當了十幾年了,甚至說的直白一點,如今的荊州,從上到下,幾乎都是張溪的親信。

荊州刺史王基是張溪推薦入仕的,這幾年兩人搭檔治理荊州,可以說好的跟穿一條褲子一樣。

江陵水軍統領羊衜和襄陽水軍統領鍾離牧,也是張溪一手招攬提拔的,如果沒有張溪,他們現在恐怕連個小人物都算不上。

而如今張溪又是大漢大將軍,他天生對軍隊擁有指揮權,在法理上,他甚至可以不僅朝廷允許,直接下令軍隊集結。

至於荊州上下大小官員,世家大族,跟張溪之間大多有點香火情,甚至張溪背後還有一個嶽麓書院負責擺平輿論問題.說難聽點,張溪如果真的起兵造反的話,說不定嶽麓書院還能給張溪找出一堆“順天應人”的理由來。

可以說,這個時候張溪的反應,完全決定着這次州郡文武分治的成敗。

張溪順從,那麼文武分治就會變成必然。

而張溪一旦反對,或者索性直接造反,那麼文武分治就會變成一場笑話。

而張溪對此的反應是.完全沒反應。

開玩笑了,也不想想諸葛亮爲什麼會在江陵呆上足足三個月這事兒,本身就是諸葛亮和張溪聯合起來做的一個局。

既可以保證這項政令的完整推行,同時,也可以藉此試探一下,朝中到底有多少沒腦子卻還有野心的蠢蛋,就等着這幫人自己跳出來,然後諸葛亮一起收拾了!!!

聰明人當然不會想不通這點.但可惜,這個世界上,聰明人終究不是多數。

爲此,中央朝堂,又經歷了一次官員替換,不過嘛,在諸葛亮的直接掌控下,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動盪。

隨着荊州方面職權分割的逐漸清晰,各州文武分治的情況,也開始慢慢落實了起來。

涼州刺史王渾,鎮守將軍馬岱。

秦州刺史姜敘,鎮守將軍龐德。

雍州刺史柳隱,鎮守將軍霍弋。

益州刺史王連,鎮守將軍傅肜。

雲州刺史馬忠,鎮守將軍張表。

司隸校尉龐統,鎮守將軍張嶷。

兗州刺史徐庶,鎮守將軍魏延。

冀州刺史陳泰,鎮守將軍鄧艾。

幽州刺史杜恕,鎮守將軍姜維。

幷州刺史王昶,鎮守將軍張翼。

荊州刺史王基,鎮守將軍張溪。

這就是大漢目前十一州的各大刺史和鎮守將軍們。

其中除了魏延和張溪是以高職鎮守地方外,其他都是平職關係.沒辦法,兗州和荊州,是如今徵吳的橋頭堡,再怎麼改良,也有他的特殊性。

至於幽州刺史杜恕這位曾經曹魏燕王府長史,是被張溪推薦,諸葛亮破格提拔成爲幽州刺史的。

一方面,是因爲杜恕的身世背景.丫是中原大世家杜氏出身。

另一方面,杜恕有個好兒子,叫杜預。

這位如今才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現在已經是新任的丞相府長史,跟着諸葛亮學習政務了。

甚至有傳言,諸葛亮有意讓杜預成爲姜維的師弟,不過和姜維不同的是,姜維是走的武將路線,而杜預,走的是文官路線。

而這兩人,再加上張溪的兩個好徒弟鄧艾和羊祜,就是諸葛亮和張溪留給大漢的後手。

張溪和諸葛亮兩人已經沒有勇氣去進行什麼變法改革了,但是,這些年輕人們,有這個魄力。

 

第940章 大變故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640章 再見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914章 壓力第1027章 一箭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1158章 背鍋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429章 搶時間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813章 撤軍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1016章 意外的變數第666章 敗退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49章 大勝第331章 燒營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1097章 壞消息第902章 折中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614章 亂戰第1153章 撤軍第580章 接應第1071章 重整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1212章 考試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44章 二顧茅廬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144章 張機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194章 示範區第391章 調人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13章 吹牛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213章 “謹慎”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1207章 退路第705章 女兒事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1120章 秦朗第661章 潼關路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32章 江夏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450章 主力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