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 繼往開來

大漢景耀二年。

長安郊外。

正值春暖花開之際,長安郊外人影綽綽,男男女女出遊的馬車逐漸多了起來。

而長安郊外,也充滿了迎來送往的人羣,有的人走,自然也有的人來。

如今是大漢滅吳的第三年。

就在大漢滅吳的當年,天子劉禪下詔,來年改元景耀,以慶大一統的盛世。

同時,劉禪又下詔,在景耀二年秋收過後,進行第二次科舉大試,爲國求賢。

如今長安城外來來往往的人羣,除了天下初定後來往的商賈外,最多的,就是前來長安趕考的學子們。

而長安郊外的十里亭內,有四個老者,正在一邊喝茶,一邊看着這一幕幕的迎來送往。

有一說一啊,張溪其實是很抗拒跟這三個老傢伙坐在一起的感覺憑白的又老了幾歲。

但是吧.沒辦法,這三個老傢伙每次商量事兒,都得帶上自己,推都推不掉。

張溪也煩。

“老夫欲再次上書,請求天子准許,覈查天下田畝,統計天下丁口。”其中一名老者,開口言道。

看吧,一開口就是這麼麻煩的事情,張溪能不煩嘛。

“元直三思.此事關係重大,今天下初定,萬不可再生事端!!!”另一名老者趕緊開口勸誡。

嗯嗯,看吧,不用幾句又得吵吵起來。

“士元之言卻是無理。正因此時天下初定,方可行此之事若遷延時日,世家大族皆行隱匿之舉,再查不易也!!!”

“元直,非是老夫維護世家,實在是世家之利,於國有功,世家之弊,非一朝一夕可革除。若貿然行事,天下生變。”

“士元身爲世家子弟,自爲世家張目罷了,此事老夫自奏天子便是。”

“元直何出此言?!就事論事罷了,爲何又提及老夫家世?!”

“你”

“我”

看吧,看吧,又吵起來了吧六十多歲的人了,當街吵架,也不嫌寒磣。

“.元長何故一言不發?!”

“.元長素來深知世家之弊,如今朝中土地政令又出自元長之手,何不出言?!”

得,怎麼火還燒到自己身上了?!

張溪無語的看了眼在爭論的徐庶和龐統,微微搖頭,不理這兩個老傢伙。

怎麼年紀越大,反而感覺這兩人越來越幼稚了呢!!!

張溪表示,他不想跟幼稚鬼說話。

這時候,諸葛亮終於是站出來,說話了。

“元直,士元,切勿傷了和氣.此事,不可不做,但又不能急於一時,何不平心靜氣,共商大計?!”諸葛亮笑眯眯的勸說道。

徐庶和龐統對視一眼,彼此不服,但還是坐下了。

不過嘛,坐下沒多久,徐庶就有點忍不住的轉頭,看向諸葛亮,說道,“孔明倒是清閒恐怕就等着你的莊園建好,好搬進去頤養天年了吧!!!”

這事兒說的吧,是最近長安城內最大的談資——諸葛亮上書請求告老還鄉。

事實上,這是從景耀元年開始就發生的事情,諸葛亮連續三次上書請求辭官,而按照古禮,三次請辭,不管天子如何挽留,諸葛亮都可以辭官歸鄉。

所以啊,最後劉禪跟諸葛亮談了一次,彼此做出了妥協。

劉禪同意諸葛亮辭官,但諸葛亮不歸鄉.在長安郊外,劉禪劃撥了一塊地方給諸葛亮建立莊園,供諸葛亮一家居住。

順帶的,劉禪封諸葛亮爲武侯,食邑五萬戶,加十錫.這事兒最終還是被劉禪知道了,但劉禪一點猶豫都沒有的給諸葛亮破例,加了十錫。

現在諸葛亮就是一個等待退休的狀態,因此徐庶格外的不滿。如今的大漢,雖然完成了一統天下,但問題依然不少,很多事情沒有解決,世家力量依然強大,影響這大漢各個方面。

作爲寒門出身的子弟,徐庶非常清楚這裡面的弊病,因此,徐庶覺得,正應該趁着這個時候,大漢武力強盛,以兵權作保,推動改革.結果諸葛亮先撂挑子了。

朝中有話語權的核心朝臣就這麼幾個,李嚴現在基本就顧着尚書檯的事兒,他作爲既得利益者,你指望他改變現狀是不可能的,龐統是世家子弟出身,讓他接受對世家大族不利的改革,也不太可能。

徐庶沒辦法,只能是希望爭取到諸葛亮和張溪的支持。

現在好了,一個撂挑子,一個擺爛.徐庶能不着急嘛!!!

所以啊,這次聚會,與其說是徐庶要跟龐統吵架,倒不如說是徐庶想要藉機說服諸葛亮和張溪,支持他的改革方案。

可這事兒吧.真不是諸葛亮和張溪不支持啊,主要是,徐庶的想法,有些太激進了。

清查丁口這事兒吧,確實應該做,釋放出足夠的勞動力,對大漢非常有利,而且清查丁口產生的稅費,大部分不會影響到世家大族的利益,世家大族也不會太反對。

但清查田畝這事兒吧,真不能太着急。

如今的天下大亂到天下初定的過程,這中間世家大族們正處在敏感時期,土地又是他們的命根子,貿然清查田畝的話,很容易引發第二個“度田事件”。

所以啊,按照張溪和諸葛亮的想法,這事兒得慢慢來,溫水才能煮青蛙徐庶一上來就火力全開,這兩人當然不能支持了。

當然了,徐庶的想法,張溪和諸葛亮也不會不做迴應.必須要有這麼一個人跳出來,堅持更加激進的方式,這樣才能讓那羣世家大族出身的朝臣們感受到壓力,從而接受更加容易接受的改良。

是的,張溪在這方面,跟諸葛亮的想法是一致的大漢現在需要的,僅僅是改良,而不是改革。

改革這事兒,不能不做,但不是現在,需要時間的積累。

而就算是改革,有些事情,按照張溪的想法,也是改變不了的.比如說土地兼併的問題。

在封建時代,生產力上不去,百姓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靠什麼去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

當農業是第一生產力的時候,掌握特權的門閥大族們,是不可能放棄兼併土地,以此來保證他們的家族利益和家族存續的。

什麼用商稅代替農業稅,小說裡看看就得了,要實現這種事情,至少需要一年七百年的時間來發展生產力,同時還需要有一個“當代神農氏”,否則根本無法實現。

所以嘛,在這點上,張溪和諸葛亮其實是立場一致的徐庶可以鬧,但徐庶的改革方案,他倆是不會支持的。

今天把徐庶和龐統找出來,就是爲了說明這個事兒,順便,給兩個人解解寬心。

都是曾經的好友,這段時間兩個人爲了這個事兒,已經吵了不止一次了,而且言辭一次比一次激烈.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大家都是聰明人,有些話說開了,大家都懂。

可徐庶還是有些不能接受.畢竟,開國之初,真的就是一掃弊端的好時機。

徐庶能理解諸葛亮等人要從長計議的想法,但徐庶就怕,受制於世家力量的增大,以及軍權的衰落,從長計議變成了了了無期到了那時候,一切就都晚了。

而對此,諸葛亮卻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轉頭,看向了張溪你小子來解釋吧。

而張溪嘛無奈的點點頭,對徐庶說道,“元直兄可知如今進出長安城內,什麼人最多?!”

徐庶微微一愣,說道,“百姓?!”

張溪微微搖頭,說道,“是學子!來參加科舉的學子!!”

徐庶聞言默然,良久,才默默點頭。

“我們的時代,也許就到這裡了現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幫這些大漢未來的能臣良將們,鋪平屬於他們的道路。”

“.縱是如此,亦當勉力爲之.覈計丁口,必不可廢。”

“如此.也好!!!”

確實,既然要鋪路,就先把石頭搬開吧!!!

未來,肯定是屬於他們的。

可現在.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38章 《隆中對》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594章 輪班制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292章 軍令狀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52章 軍中嬉戲第782章 敗退第951章 潁川應對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1153章 撤軍第358章 戰與和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361章 和談條件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665章 突圍第1124章 僵局第583章 搶時間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142章 分地盤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954章 不對勁第215章 劉循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129章 破騎兵第456章 反攻第149章 約定第45章 初成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478章 爭論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610章 前鋒至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661章 潼關路第98章 劉表病重第168章 解釋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1013章 交鋒第19章 練兵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368章 分兵第1051章 戰略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273章 開山第84章 沉船截江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1071章 重整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254章 冠禮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100章 接應第78章 開始練兵第1091章 孟津渡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56章 學藝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640章 再見第150章 蘄春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874章 杜約第123章 聯軍第546章 糾纏第987章 議定第34章 榨油第1078章 交易第533章 善後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92章 疲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