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鹽

第232章 鹽

寶源山的山賊數量有點多。

確實,寶源山是一坐大山,或者說是一系列山峰的統稱。

但在張溪的概念裡,山賊嘛,一個山寨撐死也就一百來人,整個寶源山上,按每個山頭上有一個山寨計算,那也就是十幾個山賊的窩點。

這麼一算,也就是千把號人而已。

可張溪萬萬沒想到,還沒到十二月呢,從山上下來投降的山賊,已經超過一千人了。

當然,有些人也不是下山投降的,是糾集了同夥,想要下山突破官兵攔路逃跑的.這樣的人,張溪是不會手軟的。

一般的山賊,怎麼可能是正規軍的對手。

正規軍手裡是有弩箭和長戈的,而山賊,甚至做不到人手一把短刀。

再加上張溪不停的讓人往山裡喊話,說只要出山投降,就保證這些山賊的活路,不會屠殺他們反正就是攻心加圍困,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下山投降。

從十二月初旬開始,有人熬不住山裡的寒冷和缺糧,陸續下山投降,一直到十二月末,張溪的營地裡,下山投降的人數,已經超過了一千人。

這下張溪坐不住了。

留守營地的士卒也就是一千五百人左右,看着一千多投降的山賊,還得花糧草供應着感覺有點虧。

因此,張溪在鄧艾的建議下,把這一千多投降山賊做了一個整理改編,分成幾個小隊,然後派人上山,找到幾個臨近營地的鹽泉,派士卒把守外圍,然後讓這些投降的山賊在裡面煮鹽。

用鹽來換糧食。

一方面張溪也能有點收入補貼,另一方面,也是給山上的山賊們看看,你們下山投降後,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無非還是煮鹽,不過這次是給官府煮鹽,而不是給世家大族們煮鹽。

給世家大族煮鹽,人家不給你們任何保證不說,能換到的糧食也有限。

但如果給官府煮鹽,不僅有帳篷睡,還有士卒保護,最主要的是,給的糧食真的多。

一斤鹽能換二十斤糧食呢好吧,張溪自己都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心黑,但對於山賊們來說,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吸引力。

這年頭的官鹽價格,是一斤鹽換五十斤糧食,但這是讓老百姓拿糧食去換鹽,不是說鹽戶也能獲得同等的糧食。

四海無閒田,農夫尤餓死的事兒,在這個亂世根本不新鮮。

山上的山賊,其實就相當於是世家養在山上的鹽戶而已,所以世家給他們的價格,是一斤鹽換十斤糧食。

這個比例,也就是將將的讓山上的山賊們能活的下去,持續給世家勞作而已。

現在張溪把價格足足提高了一倍,這對山上山賊的吸引力,那是巨大的。

而有了前一批下山投降的山賊作爲榜樣,剩下的山賊,頓時心裡都開始鬆動了。

而唯一還在限制他們下山投降的關鍵問題是——他們中的很多人,並不是漢人。

先下山投降的那一千人,基本都是漢人,而且還基本都是巴東郡本來的鹽戶。

大漢是鹽鐵官營的,所以這年頭的鹽戶,是由官府供養的,每個月給與一定的供養,然後用鹽來換取糧食有些像現在的計件制打工人。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那麼當鹽戶,除了沒啥人生自由外,其他也挺好的。

但一旦到了亂世,糧食價格上漲,官府崩壞,沒人給鹽戶供養,同時又不給換糧食了,這些鹽戶就會第一個活不下去。

這一千多人,基本都是在劉備入川的一系列戰爭中,失去了供養,不得不爲世家大族幹活的。

現在下山投降張溪,不過是換個打工對象而已,對他們來說,區別不大,更別說張溪給的糧食還足夠多。

但山上剩下的幾千山賊,他們並不是鹽戶,甚至大部分都不是漢人,而是賨人。

這些人對當鹽戶沒有興趣,他們更擔心的是,漢人是不是要對他們趕盡殺絕。

這些賨人,其實原本也不是巴東郡的,而是從巴西郡那邊遷移過來的。

他們屬於賨人的外圍勢力,因爲跟漢人相處的時間更長,漢化的更嚴重,除了保留了自己的祖先崇拜方式外,跟漢人的差別並不大。

隨着北方流民的涌入,益州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多,進一步的壓縮了賨人的生存空間,所以有些賨人就從巴西郡跑到了巴東郡來謀生,又正好趕上寶源山的鹽泉暫時無人看管,一些賨人就佔據了這些鹽泉,跟山下的漢人交換糧食和物品,要在這個地方紮根。

現在好了,漢人要收回這些鹽泉,等於是斷了他們的生路,而如果他們下山投降,山下的漢人將軍會怎麼對待他們,賨人們實在心裡沒底。

因此,賨人們的頭領,推舉了一個能說會道的賨人小夥,下山來跟張溪談條件。

賨人們的要求不高,就是能安置下他們,讓他們有一條活路就行。

反正他們的漢化程度挺高的了,能說漢話,也能種地,只要有地方能安置他們,他們下山也不是不行。

但如果漢人將軍真不願給他們一條生路,那麼他們賨人從小生活在山裡,漢人將軍要想剿滅他們也沒那麼容易,但山上的不少鹽泉,可就不太好說了。

張溪那個鬱悶的,我就是進山剿個匪,沒遇到世家搗亂,怎麼就突然冒出一個民族問題來了呢這事兒該怎麼辦?!

這方面張溪是真的沒啥經驗,這年月也不講究什麼人人平等,漢夷之別很重就算張溪這麼想,萬一劉備諸葛亮不這麼想,該咋辦?!

再說了,巴東郡就那麼大的地方,世家大族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土地所有權沒有進行再分配,哪裡來的土地安置這些賨人吶。

讓這些賨人去屯田,當屯田客?!

那也不行啊。

整個季漢,因爲有成都平原的糧食和蜀錦這個硬通貨的支撐,經濟一直都還算穩定,因此早期是不搞屯田的。

要到諸葛亮北伐屯駐漢中,因爲運糧不便,這才進行了小規模的軍屯。

在那之前,整個劉備集團都在盡力的維持自耕農的數量,所以一旦要安置,就必須拿出足夠的土地來。

張溪真的沒有那麼多的土地。

無奈之下,張溪只好寫信給諸葛亮求救.大佬,這裡有三四千賨人,老弱都有,現在他們請求歸附,但我這邊實在安置不下,你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處理一下?!

諸葛亮一聽還有這樣的好事兒?!

夷人歸附,這是影響非常大的政治事件好吧,不管多少都要樹立起來當典型宣傳的。

再一個,伱那邊沒有土地安置,我這邊有啊。

本來諸葛亮還在煩惱整修都江堰的人手不夠呢,現在好了,人手自己送上門來了。

雖然都江堰離的成都很近,但區區三四千賨人而已,還包括了老弱即使安排在成都附近也翻不出浪花來。

諸葛亮讓張溪趕緊的把這些人給送到成都來,先好好的獎賞一下,然後就安排在都江堰附近,當自耕農。

這幾年因爲都江堰的年久失修,成都地區守着這個著名水利工程,卻依然出現了大片農地荒蕪,正愁沒人種地呢。

諸葛亮可不管這些荒蕪的農地原本是誰的,只要是沒人種,那就是無主的,諸葛亮用來安置修護都江堰的百姓,有什麼問題麼?!

但凡這些世家願意掏點錢出來修復一下都江堰,也不至於堵塞成現在這個樣子,更不會出現什麼農地荒蕪的情況。

有了諸葛亮的託底,張溪立刻對山上的賨人們進行宣傳,不到半個月的功夫,又有四五千人從山上下來投降。

不僅有賨人,還有流民,想要有耕地的流民。

而張溪立刻把這些人歸置歸置,派出五百士卒護送,全都給諸葛亮送過去。

再然後.該回頭收拾那幫子不要臉的世家了。

本來吧,張溪覺得,自己解決了山賊的事兒,重新佔據了寶源山的鹽泉,斷了世家的財路,這些世家一定會有大規模的反彈的。

不說造反吧,製造一些動亂,讓張溪頭疼爲難,應該會有的。

但巴東郡的世家們不得不說,巴東郡真的是個好地方。

這地方真的沒有什麼大型世家,能在劉備面前說的上話的世家代表是一個都沒有,基本都是一些大家族的分支。

而這些大家族,本來就不願意因爲分支的發展,輕易去得罪張溪這樣的劉備集團核心人物。

再加上私鹽這事兒,其實在世家們看來,其實也不是那麼重要的事兒。

張溪的認知,有些偏差。

這年頭的鹽,是官營的。

官府從製鹽到販鹽,都是一手抓的,鹽價多少,都是官府說了算的,民間和世家是沒有定價權的。

像現在是亂世,官鹽價格偏高,私鹽價格偏低,雖然有百姓會買私鹽,但只要官府重新控制了鹽礦,重新組織生產,這個鹽價肯定就會降下來,那麼世家的私鹽就會賣不出去。

這樣世家就成了給官府白打工,穩定鹽價的工具人了。

當然,如果哪天劉備決定下放官鹽的售賣權,也就是售賣鹽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旦有機會掌握一項大宗民生交易的定價權,世家們可不會有什麼顧及。

別說張溪,就是劉備本人,敢動他們的鹽引,他們也一樣敢把他趕下臺。

但在這個時代的鹽鐵官營政策下,是沒有類似明玉珍,張士誠這類人物的生存土壤的。

所以對世家來說,販賣私鹽一者不長久,二者犯當權者忌諱,這種事兒,有機會的話可以私下做,賺點小錢,但絕對不會爲此付出太大代價的。

再加上張溪也沒想着把世家給趕盡殺絕了,更沒有讓這些世家把之前私吞的鹽利給吐出來,只是嚴整了規矩,重新把鹽利收歸官府而已。

這種情況下,世家們除非是缺心眼了,否則爲啥要跟手握兵權的一郡太守對着幹?!

爲了這麼點事兒就製造動亂或者直接起兵造反那死了就別進祖墳,省的連累本家。

(本章完)

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1158章 背鍋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257章 成本第146章 回府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757章 離間計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808章 添油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33章 體能訓練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139章 變故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767章 安撫第23章 反對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743章 人事第583章 搶時間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324章 激將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417章 出城作戰第233章 佐官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60章 授徒第77章 練兵衝突第888章 巡江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498章 原因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794章 左馮翊防守戰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968章 遷都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146章 回府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26章 找原因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715章 救災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724章 人選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401章 突襲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90章 聲東擊西第69章 江夏變故第56章 學藝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357章 東三郡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236章 造紙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斷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1043章 升官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657章 疑兵計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901章 戰後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