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挑明

雍州,長安。

劉備病逝於長安行宮,諸葛亮在長安發喪,昭告天下,然後就要扶持先帝靈柩,回成都南郊惠陵安葬。

其實吧,劉備在生前的時候,確實動過心思,捨棄成都南郊的惠陵,轉而尋求在長安擇址,另修陵墓。

但出於政治原因考慮,劉備始終沒有下定決心。

皇帝的陵墓,一般都是建造在都城附近的,如果在長安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那無異於昭告天下,自己打算遷都了。

那成都那邊非炸鍋不可。

如今的長安終究還是前線,也不是遷都的好時機,因此劉備始終沒有辦法下定決心,重修自己的陵墓。

再加上劉備在佔據長安一年後,就因病去世,也沒有那個時間來修建陵墓,所以最終諸葛亮還是得扶劉備的靈柩回成都,葬在惠陵,畢竟那邊的陵墓已經修築了四五年了,都快完工了。

只是吧,諸葛亮要扶持劉備的靈柩回成都,那麼作爲天子親軍的北軍精銳,自然也是要跟隨着一起回成都去的這對雍州的防禦,是一個很大的削弱。

年初剛剛決定左馮翊遷民軍屯的事兒,如今施行了還不到半年時間,各地的戍邊郡兵纔剛剛抵達雍州不久,還沒有經過休整訓練,戰鬥力嚴重不足,而雍州本地的郡兵也剛剛招募,只是分發好鎧甲軍械,連操練都沒有操練過幾次,根本不存在什麼戰鬥力。

如果這個時候,曹魏聞聽劉備病逝,興兵來犯,而北軍又撤離了長安.那事情就麻煩了。

雖然張溪也覺得,就目前曹魏的實力,不太可能在休養不到一年之後發動一場大戰.但,萬一呢?!

爲此,張溪不得不去找諸葛亮和張飛兩人,讓這兩人至少給自己留下一萬北軍精銳應急。

也不要求停留多長時間,只需要這一萬北軍精銳在雍州再多駐紮一年,等到雍州郡兵初步形成了戰鬥力,那張溪還真的不怕曹魏興兵來犯。

即使打不退敵軍,可守住三輔,堅守待援的能力,張溪還是有的。

張飛對這事兒是沒什麼意見,他其實也覺得,雍州的防禦有些脆弱了,再加上丁口不足,短時間內很難組織起大規模的雍州郡兵,因此留下一部分北軍精銳幫助防守長安,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諸葛亮,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也同意了張溪的意見。

雖然諸葛亮也判斷,曹魏不太可能在這個時候發動大規模的征戰,但小規模騷擾,還是有可能的。

如果沒有精銳防守三輔,張溪憑藉那一萬戍卒和兩萬不到的郡兵,要防守整個三輔地區,確實很吃力。

再一個,諸葛亮跟張飛商量後,也覺得如今的北軍經歷了第二次北伐戰爭後,雖然有所成長,但對比起曹魏的禁軍精銳來,還是缺乏戰陣經驗。

因此,諸葛亮打算把北軍分批留在長安戍守,每批戍守一年,以輪戍的方式,積累北軍士卒的臨戰經驗。

只是這麼一來的話,北軍精銳常駐都城的數量就會變少,尤其是換防的那幾個月,三萬北軍精銳,可能留守成都的,只有一萬人。

如果再加上南軍的兩萬人,人數倒也夠了,但萬一其他地方再有戰事,比如需要馳援荊州的時候,兵力就顯得有些不夠用了。

因此,諸葛亮跟張飛商議,是不是把陳到率領的那一萬白毦兵,收編入北軍編制,成爲都城戍守部隊。

對於這事兒吧,張飛倒是原則上同意,但具體是不是可行,還得上奏新天子,同時詢問陳到的意見。

白毦兵一直以來,都是劉備的親衛,不算入北軍編制的,只聽從劉備的個人指揮,在第二次北伐戰爭後期,白毦兵就留在五丈原,守衛從褒斜道通往五丈原的大軍糧道了。

如今,隨着劉備的駕崩,對白毦兵的安排,也需要提上日程了。

這種精銳,當然是不可能解散的,季漢還沒有奢侈到這個程度.調回成都,編入北軍序列,也是應有之義。

只是,這命令,哪怕諸葛亮是丞相,又有託孤之責,也不能由他來下。

至於陳到這倒是不用擔心。

陳到的性格,跟趙雲其實真的很像,兩人都不是那種貪戀權位的人。

甚至對陳到來說,劉備不在了,那麼扶持幼主,就是陳到報答先主的最好方式。

這些事兒,都是回到成都後,需要諸葛亮去協調的事情,對於雍州刺史部來說,諸葛亮同意留下吳懿率領一萬北軍,已經足夠讓張溪滿意了。

諸葛亮跟張飛兩人要扶持劉備靈柩回成都安葬,也不宜久留畢竟劉備病故的時候已經是六月下旬了,實在耽擱不起。

因此,諸葛亮和張飛選定日期後,儘快出發,準備回成都去。

不過在回成都之前,諸葛亮專門又去找了一趟張溪,跟張溪商議了一下關中地區的防禦戰略問題,順帶的,也把一些話,跟張溪挑明瞭。

關中的防禦戰略,因爲武關和潼關不在手,因此諸葛亮建議,還是以重點防禦爲主。

右扶風地區,可以安排戍卒和郡兵看守住武關道附近的幾個重要城市和關隘,修建一些軍事鄔堡,據敵於武關道外。

左馮翊地區就沒有這個條件了。

張溪和諸葛亮商議下來,覺得對潼關方向的魏軍,除了加強監視,劃出緩衝區,堅守軍事要道外,真就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而張溪也曾經提議過,利用外地世家前來左馮翊置地拓展產業的機會,允許這些世家大族們招募家丁護院,就地自守,以此來拖延魏軍的滲透.這個主意,被諸葛亮否決了。

這主意倒不是說多差,因爲即使你不同意,那幫世家大族們也會私下這麼幹,在這種邊境州,你根本無法阻止他們這麼做。

可諸葛亮還是不想在官面上開這個先河,生怕給了這羣外地世家在雍州本地坐大的機會,甚至於,以此爲先例,其他地方的世家也會要求有相同的待遇。

比如說荊州。

雍州是前線,難道荊州就不是前線了麼?!

官面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開先例,有些事情明明是因地制宜的政策,但在某些懷有私心的人眼裡,就會變成需要普及的政策。

諸葛亮不想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寧可穩妥一點。

至於長安的防守,這個諸葛亮倒是不擔心。

只要左馮翊和右扶風沒被魏賊攻破,長安就不會受到任何威脅,而即使長安受到了攻擊威脅,以長安的城防,只要張溪不是腦殘到把所有兵力都禍禍乾淨了,堅守上幾個月,還是不成問題的。

兩人討論完關中三輔的守備策略後,張溪本來以爲沒事兒了,準備送客。

可諸葛亮,卻在臨走前,跟張溪說了一些話。

“元長可知,先帝爲何要在臨崩前,封元長爲博陸侯?!”

這話,諸葛亮是一副閒聊的語氣,跟張溪提起的。

張溪其實也納悶,一直沒想通這裡面的道道。

張溪是潁川長社人吶,按照大漢封侯一貫的做法,如果劉備要封張溪爲列侯,那也應該是封爲長社侯纔對,這才能顯示劉備對張溪的嘉獎,同時也能讓張溪名揚故里。

雖然如今天下未定,劉備就算封了張溪爲長社侯,也只能是遙領,不可能真正享受到潁川之地的封邑,但好歹也是個榮譽象徵啊。

怎麼就封了一個博陸侯博陸這地方,可是在幽州啊。

張溪也是一腦門子官司,不解的向諸葛亮求教道,“溪實不知,不知孔明先生可有頭緒?!”

諸葛亮笑了一下,對張溪直接把話給挑明瞭。

“先漢大將軍霍光,便是博陸侯。”

這話一出,張溪整個人都懵逼了。

不是先帝這是什麼意思?!

這裡面的政治含義,實在是讓張溪越想,越覺得有點毛骨悚然,下意識的看向了諸葛亮。

漢武帝四大託孤重臣,最終的下場如何,張溪還是知道的劉備封自己當博陸侯,難道是要自己制衡諸葛亮麼?!

張溪的小表情,諸葛亮自然看在眼裡,但諸葛亮卻只是笑笑,繼續說道,“亮自認不是上官桀,翼德也只會是金日磾那樣的忠臣.可我與翼德,終究比元長年長,若將來有人要做上官桀,桑弘羊之輩,就需元長這個博陸侯出馬了。”

說完這些,諸葛亮對張溪一拱手,揚長而去。

只留下張溪一個人,站在自家大門口發呆。

先帝真的是這個意思麼?!

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486章 衆議第1019章 石苞的無奈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862章 尾聲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645章 議事(二)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139章 變故第808章 添油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149章 約定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227章 和談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649章 司馬赴任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577章 接應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941章 誤判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702章 託孤第1055章 水戰(三)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51章 亂世人心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51章 亂世人心第9章 寇封第517章 曹真的直覺第225章 處置第1013章 交鋒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696章 合議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1073章 流民第1222章 經濟戰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1100章 撤軍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254章 冠禮第372章 密謀第811章 前後夾擊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282章 變化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184章 南郡異動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212章 投石車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1185章 魏縣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685章 考題第7章 三國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661章 潼關路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1113章 失算第1120章 秦朗第51章 亂世人心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587章 處罰第604章 收尾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28章 兵法第589章 試探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180章 迎親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739章 私宴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810章 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