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英雄落幕

是的,荊州兵退兵回援的真正原因,是大漢大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在宛城病逝,享年六十九歲。

一國大將軍,一軍主帥病逝,在無論什麼朝代,什麼情況下,都是大事。

消息一旦傳開,軍中士氣自然會呈斷崖式的下跌,進而嚴重影響戰鬥力。

更別說,這次病逝的人,是關羽。

關羽在大漢內部是什麼地位,大概就相當於所有軍卒的偶像,軍中軍神一般的存在。

關羽跟隨先帝起兵以來,一生征戰四十餘年,戰功赫赫,威震華夏,天下敬仰。

關羽爲人的性格,又是出了名的傲上而不辱下,對待士卒一直都非常的好,再加上獨鎮荊州十餘年,在荊州軍的威望,無人能比。

他的病逝,必然會嚴重影響到荊州軍的實際戰力,而關羽身上的大將軍官職,也會對大漢北軍和益州郡兵產生不小的影響。

大將軍都薨了,難道還要繼續打仗下去嘛不詳啊!!!

這種事情,哪怕是軍中有威望同樣不小的張飛坐鎮,也是無法避免的更別說這會兒張飛已經昏厥在地了。

大哥走了,二哥也走了你讓張飛還怎麼保持冷靜。

他也是六十歲的人了,年紀大了,雖然還能領兵上陣,但這種刺激,張飛怎麼能受得了。

當張飛聽說宛城來人的時候,心裡就已經一咯噔了,再一看來的人是自家大侄女關銀屏,張飛的心裡,就只剩下僥倖了。

結果關銀屏連最後的僥倖都不給他,一見到帳內的叔父,自家夫君,眼淚直接飆了出來,傳遞了這個晴天霹靂一般的消息。

張飛當場沒挺住,兩眼一番,倒地不起。

徐庶等人頓時手忙腳亂的一通忙活,在軍醫的救治之下,張飛終於是緩醒了過來,但緩過來的張飛一頓抱頭痛哭,很快又再次哭到昏厥了過去。

這種情況下,張飛是不可能再有心思考慮什麼領兵打仗的事情了,所有的一切軍中事宜,都必須交給王基和徐庶兩人來負責。

兩人大概商量了一下,決定——退兵吧!!!

就目前的情況看,已經無法繼續進兵了。

軍中士卒受到了嚴重的士氣影響,已經沒有多少人還有心繼續跟魏軍作戰了。

軍中主帥現在一個亡故,一個根本不能理事,就算徐庶和王基繼續帶兵進攻,恐怕結果也好不到哪兒去。

畢竟,看看對面的陣容就知道,那幫玩意兒,哪個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而且,就算真的能堅持着攻破了昆陽的防線,繼續往北走的話那邊還有十萬準備妥當的屯田兵在呢。

如果說之前還有勝算的話,現在這個情況下,徐庶和王基實在看不到勝算在哪裡。

攻下南陽郡,已經算是完成了這次北伐的基本目標了,還是見好就收吧,別回頭再折在潁川,把大好局面給弄沒了。

就這樣,荊州軍,退兵回援。

對於這點,張飛完全沒有反對.或者說,這會兒張飛的心思已經不在軍中了,他現在的狀態,徐庶看了都覺得嚇人。

一副渾渾噩噩,神不守舍的樣子,日夜都睜着眼睛,但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是醒着還是睡了當年先帝駕崩的時候,都沒有看到三將軍這個樣子啊。

現在徐庶真的很擔心,萬一張飛再有個三長兩短的那軍心得動盪成什麼樣!!!

爲此,徐庶不得不私下找到鄧艾,讓鄧艾留心照看張飛,別讓張飛一時想不開這真的很重要,不是開玩笑的。

安排完這事兒之後,徐庶下令寇封領軍斷後,王平輔之,全軍撤回宛城。

等到了宛城後,徐庶這才帶着文武將校一起,祭奠關羽,同時向長安,成都派出信使發喪。

一直到這個時候,始終有些戰戰兢兢,生怕蜀賊設計的曹真,才總算是放下心來。

然後吧,曹真心裡又是一陣彆扭了。

原因是,當初蜀賊撤軍的時候,司馬懿曾經向曹真進言,說蜀賊突然撤退,必是軍中有了重大變故,這時候應該主動出兵,尾隨追擊。

但曹真以蜀賊有詐爲由,拒絕了司馬懿的建議。

司馬懿一聽這話,頓時不樂意了,趕緊再次勸說曹真,這時候蜀賊已經佔據了戰場的主動權,兵力也佔據足夠的優勢,根本沒有必要用撤兵設謀.這時候退兵,應該是真的。

甚至司馬懿還主動請纓,表示如果大將軍擔心蜀賊有詐,他可以帶本部兵馬萬人尾隨追擊,大將軍在後接應這樣就算有詐,倒黴的也是他司馬懿,曹真只要及時接應,魏軍損失也不會太大的。

可曹真仔細思考了以後,還是拒絕了。

沒辦法,曹真在關中被人坑的次數太多了,這套說辭也太有既視感了,每次曹真信了以後,自己不是損兵折將,就是連自己都要被牽連進去。

反正咱們的目標就是擋住蜀賊進犯潁川郡,他們現在要退回宛城,那就讓他們退好了。

追擊有風險,反攻需謹慎嘛!!!

曹真再次無視了司馬懿的建議,就是按兵不動給司馬懿氣個半死。

其實吧,司馬懿建議追擊,一方面是確實是判斷蜀軍是真的退兵,另一方面,司馬懿也有點小心思,想着尾隨追擊一把,看能不能找回一點面子。

反攻宛城,司馬懿是不想的,他沒那麼異想天開。

但追擊過程中打個漂亮的殲滅戰,爲自己丟失宛城的過錯挽回一點名聲,這也是司馬懿的目標。

畢竟吧,司馬懿失守宛城的過程,實在是有些太過於丟臉了一些,有這種想法也很正常。

現在好了,曹真不給自己這個機會,而另一位有話語權的潁川太守王凌,也不願意幫自己說話。

司馬懿沒辦法,曹真在,司馬懿在軍中的權利就沒那麼大了,曹真不允許,司馬懿真沒辦法抗命追擊。

所以,當時的司馬懿,臉色很不好看,雖然沒跟曹真說什麼重話,但一句“大將軍坐失良機”的言語,還是撂下了。

本來曹真也沒放在心上,畢竟軍中有什麼異議提出來討論,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呢.當真的意識到自己“坐失良機”後的曹真,怎麼看司馬懿都覺得彆扭了。

本來大家都是丟城失地的人,大哥不說二哥.但現在,明明有個好機會放在眼前,司馬懿想抓住,可曹真卻沒抓住,這要是傳出去,那不是曹真更加丟人了?!

當然了,曹真還不至於因爲這事兒就遷怒司馬懿,這點心胸曹真還是有的.可問題是,大家都是要面子的人,出現了這種事兒,總不能要讓一國大將軍去向你司馬懿道歉認錯吧?!

你司馬懿那麼聰明的一個人,稍微找個人過來牽線搭橋一下,回頭我這個大將軍借坡下驢,大家面子上都過得去,這事兒不就過去了嘛。

可偏偏,曹真一直在等,始終沒有等到司馬懿託人來找自己.曹真在彆扭的是這個,他覺得司馬懿有些太不給他面子了。

而司馬懿呢.司馬懿的情商是高,也能屈能伸,但問題是,現在的司馬懿還不是那個七十多歲的老狐狸,他現在才四十多,還是有點自己的脾氣的。

再一個,其實司馬懿也不是沒有想過託人去給曹真一個臺階,但.現在軍中沒這個條件啊。

能在曹真面前說上話的人,只有那麼幾個,郭淮,王凌,秦朗.但都不合適。

郭淮的資歷,比曹真和司馬懿都老,司馬懿跟郭淮之間也沒有什麼特殊的交情,拜託郭淮去不合適。

秦朗倒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但問題是,郭淮在撤兵到昆陽後,爲了防止秦朗有什麼意外,趕緊藉口需要向朝廷彙報前線戰況,把秦朗給送回了洛陽.現在秦朗根本不在軍中。

至於王凌王凌的身份是潁川太守,又是太原王氏出身,不管哪個身份,跟河東世家出身的司馬懿就沒啥交情。

沒給你落井下石都算不錯了,還想拜託他去說情?!

故此,司馬懿考慮着,還是等到戰事告一個段落了,回到洛陽後,他再額外託人,去跟大將軍說說,希望大將軍不要把這事兒給記在心裡。

但問題是司馬懿一直沒有找到這個機會。

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833章 誘餌第506章 等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610章 前鋒至第725章 開春第67章 黃祖異動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1242章 應對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139章 變故第59章 諸葛出山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331章 燒營第227章 和談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1147章 破關第12章 秘方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423章 鏖戰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534章 陳倉道第43章 輸了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474章 魏諷謀反案第52章 軍中嬉戲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131章 攻城(二)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1073章 流民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581章 切入第144章 張機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1204章 猶豫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698章 坦白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766章 人選第212章 投石車第1019章 石苞的無奈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57章 三顧茅廬第1019章 石苞的無奈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503章 誰謹慎?!第278章 議事第356章 五虎將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27章 論將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213章 “謹慎”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863章 突圍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614章 亂戰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