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人才問題

在張溪看來,羊衜好挖,鍾離牧有點難纏。

鍾離一家的前途是東吳給的,鍾離緒的樓船都尉一職是東吳封的,很難說鍾離牧是不是對東吳有很深的歸屬感,但羊衜不同。

羊衜是南陽人,他的家族在南陽,雖然現在在東吳出仕,但於公於私,他都不會對荊州有什麼不認同感。

其次,羊衜這個人跟費禕和鄧芝的交情很不錯。

當年費禕出使江東的時候,羊衜作爲東吳的代表,接待過費禕,當然,也免不了的進行一番脣槍舌劍的交流,互相之間都很佩服對方的學問。

而鄧芝也是差不多的流程.這年頭去當外交使節,第一步就要先折服那邊的文人,沒點學問可不行。

因此呢,不管官面上雙方是什麼關係吧,費禕,鄧芝和羊衜之間的私交,是非常好的。

所以呢,在張溪看來,自己只要主動寫信給羊衜招攬,再加上費禕和鄧芝同樣寫信勸說,現在在東吳鬱郁不得志的羊衜,未必就不會輕裝簡行,過江投奔大漢,以圖迴歸故里,建立功勳。

但實際上,張溪這一套組合拳打出之後,羊衜依然在猶豫雖然現在羊衜在太子賓客中的人緣很差,但孫登對他還是一如既往。

羊衜是真的很看好孫登的品質,認爲孫登登基後,一定是一個好皇帝。

在這樣的人手下做事,將來也不愁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

所以,羊衜給張溪寫了回信,非常委婉的拒絕了張溪的招攬。

相反,倒是張溪認爲可能對東吳有不錯歸屬感的鐘離牧,那是一招就來了。

真不是鍾離牧沒什麼節操啊,而是鍾離牧現在也沒有辦法。

鍾離緒死的早,鍾離牧還沒成年的時候,鍾離緒就亡故了,這個樓船都尉的官職,自然也就沒了。

而鍾離家又是寒門出身,鍾離緒生前也沒有太多的錢財來上下打點,因此在軍中的人緣也很一般。

他這一亡故,鍾離家直接就陷入了困境。

倒不是說會因此吃不起飯,但沒落基本是可以確定的事情。

因此,鍾離牧現在是真的需要一個出仕的機會不管是吳,還是漢。

爲了生活嘛,不丟人的。

而除此以外,鍾離牧投奔荊州,還有一個很出人意料的理由——鍾離牧非常的崇拜張溪。

因此,當他接到張溪的親筆信,回家跟母親商量了一下後,就立刻從山陰縣動身,屁顛顛的帶着一家十餘口人,過江來到了江陵,投奔張溪來了。

這點,是張溪本人也沒有想到的事情居然還有人會因爲仰慕自己,一接到自己的書信,屁顛顛的就拖家帶口的過江來投奔了?!

張溪本人是沒有什麼自覺,但是作爲當世名將,張溪在民間,肯定不缺吹捧者的。

尤其在東吳這地方,有人貶低劉備,有人說關羽的壞話,但對張溪,一向是比較吹捧的。

沒辦法,那是大吳至尊的妹夫,大吳上大將軍最欣賞的對手,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的嘛。

所以,鍾離牧從小就聽了太多關於張溪的好話.有些是真的,有些連張溪都不知道,但無一例外,都是吹捧張溪的言論。

小小年紀的鐘離牧,能不對張溪有好感麼。

再加上張溪本人的經歷潁川寒門出身,二十歲離家獨自闖蕩,在新野毛遂自薦劉皇叔,然後一路建立功勳,戰益州,平雍州,四十歲前成就當世名將。

這樣的經歷,同樣作爲山陰縣寒門出身,同樣今年正好二十歲的鐘離牧,怎麼可能沒有感觸。

以前是沒有這樣的機會,現在機會就放在自己的面前,那鍾離牧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就這樣,張溪硬是靠着自己以爲不存在的個人魅力,拐來了一個東吳後期名將轉換門庭。

而對於張溪最關心的水戰指揮問題,張溪也有了一個想要的答案。

王基在跟鍾離牧進行了一番考教和交談後,告訴張溪,如果現在指揮水軍作戰的話,在同等兵力下,自己和這個鍾離牧的水平,大概是差不多的。

當然,王基說的同等兵力,是指現在的江陵水軍兵力,大概也就是幾千人的規模而已。

也就是說,王基認可了鍾離牧在小規模水軍突擊戰術的把控能力,但對於率領大規模水軍作戰,作爲一軍統帥的話,王基依然無法對鍾離牧做出正確判斷。

所以說,鍾離牧依然不是一個現成的水軍統帥,但鍾離牧有個好處,那就是他才二十歲,還有足夠成長的空間。

經過實戰的檢驗,經過經驗的積累,鍾離牧未必不能成爲一個合格的水軍統帥。 而根據張溪的經驗流.也就是上輩子的遊戲數據判定.鍾離牧雖然不能跟周瑜這樣的水軍名將相比,但跟現在駐紮在陸口的朱然比,應該不會差太多的。

總算有了一個保底的水軍將領了,至少不用跟之前那樣因爲缺乏水軍將領而着急了。

因此,鍾離牧一來,張溪直接給了他一個裨將軍的位置,讓他去參與統帥現在正在操練中的江陵水軍,位置在文岱之下。

不可能一上來就直接給鍾離牧高位,而且鍾離牧太年輕了,比軍中很多士卒都年輕,也很難服衆,還是讓他在文岱的麾下鍛鍊一段時間,一半學習,一半積累經驗比較好。

至於鍾離牧的家人剛來江陵,人生地不熟的,張溪還是很照顧的,讓下面人幫他們安排食宿,並且留下了一部分生活開支,作爲對鍾離牧來投的獎勵。

這點張溪還是懂的,人家千里迢迢的來投奔你,你肯定要優先幫人家解決後顧之憂嘛。

羊衜的招攬,張溪還沒有放棄。

但人家既然已經委婉的拒絕過一次了,張溪也不好太過強求,保持聯絡既可,將來有機會的時候,再進行招攬好了。

而現在,張溪需要回歸到正常的州牧公事中來了。

馬上就是春耕的時節了,這在任何朝代都是一件大事,張溪必須把心思集中到這方面。

另外呢,冬天過去了,春天到了,一些閒不住的文人士子們要開始郊遊踏青了比如說岳麓書院的那些讀書人們。

這幫人給張溪送來了請帖,說是搞了一個踏青會,請州牧參加。

張溪其實挺討厭這種世家子弟的做派的。

當今天下未定,天子在成都尚且節衣縮食,省下來的開支用來支持北伐.你們這幫世家子弟沒心思出仕報效國家,倒是有閒情逸致出來踏青?!

說實話,張溪很不滿,但張溪又不能不去。

嶽麓書院,作爲當今天下唯一的一座書院,天下知名,隱隱然已經有了天下文壇聖地的位置。

不管是誰來當這個荊州牧,都不可能忽視這座書院能產生的影響,哪怕再不喜歡,該給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更何況,張溪是嶽麓書院的創始人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存世的創始人。

以前人不在荊州,不去嶽麓書院看看很正常,但如今出鎮荊州了,再不去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對張溪的名聲也有損。

就這樣,明明是在忙碌春耕的時節,張溪還不得不跟王基一起前往嶽麓書院,出席這個所謂的踏青會。

張溪的心情不算太好,但王基好歹會安慰人.就當是看看這些學子之中,有沒有可以統領水軍的大才吧。

當然,王基這是在開玩笑說的話.就那幫連書都讀不明白的玩意兒,還指望他們中間能存在可以統領水軍的大才?!

但張溪可是當真了的。

不爲別的,當初他不就是在嶽麓書院,把王基給騙到手了嘛。

沒有那次閒逛的話,荊州怎麼會有一個軍政全能的刺史!!!

說實話,這次重新回到荊州坐鎮,如果沒有王基幫着張溪釐清政務,分擔軍務的話,張溪現在得累死在自家書房內。

所以,張溪是真的抱了不小的希望,希望自己能遇到一個可以解決自己最大困擾的人才。

然後吧,張溪的主角光環,就真的發作了。

在嶽麓書院,張溪見到了一個人,羊衜。

不是那個在東吳當太子賓客,婉拒張溪招攬的羊衜,而是曾經擔任曹魏上黨太守的羊衜。

嘛,又是一對在同一時代的重名人物。

當然,這個羊衜也不是重點,重點是,跟隨着父親一起來嶽麓書院遊玩,現在還只有十一歲的羊祜。

是的,就是那個“羊陸之交”的羊祜,那個滅吳功臣,魏晉名將的羊祜。

這.必須得想辦法拐帶走哈!!!

第945章 撤軍第736章 爭(一)第142章 分地盤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988章 巧合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781章 右扶風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766章 人選第954章 不對勁第915章 增援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1097章 壞消息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681章 平息叛亂第1228章 練兵第794章 左馮翊防守戰第194章 示範區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665章 突圍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19章 練兵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32章 江夏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254章 冠禮第665章 突圍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738章 青儲第841章 甩鍋第902章 折中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83章 議策第914章 壓力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956章 影響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705章 女兒事第812章 擊潰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665章 突圍第151章 趙累第12章 秘方第704章 挑明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577章 接應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894章 撤離第1044章 議罪錢第1155章 方案第517章 曹真的直覺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1092章 共議第1112章 甄城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456章 反攻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641章 練將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478章 爭論第115章 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