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居延之海

第217章 居延之海

從古至今都是一樣,所有人都喜歡腰纏萬貫且出手豪爽的親戚。

李鄴給三個舅父家的女兒各買了一套價值近兩千貫的珠寶首飾,雖然大家都怪他亂花錢,但對這個外甥的喜愛卻是發自內心。

以至於老太太李氏心中產生了某種中老年婦女特有的想法,能不能親上加親?話說表妹嫁給表兄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只是孩子年紀還小,過幾年再說,這個念頭便在老太太悄然落了根。

………..

書房裡,裴方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利用李鄴手中的天子金牌調兵出征,然後自己再以救援天子使者的名義出兵居延海。

這樣就屬於緊急救援事件,安思順就不能把未得節度使批准而擅自出兵的帽子扣在自己頭上。

裴方也不是沒有權力出兵,比如剿滅馬匪、鎮壓牧民叛亂、抵禦吐蕃小規模偷襲等等情況,只要不跨地界,軍隊人數不超過三千,裴方就能自主出兵,不需要節度使批准。

如果出兵人數超過三千,或者跨界出兵,那麼就必須稟報節度府,得到節度使的批准後才能出兵。

但也有特例,如果發生緊急情況,也可以先出兵再稟報,裴方就利用了這個特例。

李鄴一口答應裴方的方案,他用天子金牌調集了一千騎兵出征,李鄴沒想到居然在張掖找到了解決危機的機會,不逼薛部取消懸賞,自己就永無寧日。

當然,一千騎兵全部給李鄴,軍隊也未必聽他的指揮,所以裴方派出的是自己一千心腹親兵跟隨李鄴北上,他們能保證聽從李鄴的指揮。

同行的還有裴方的次孫裴琇,裴琇也是大舅裴伽的三子,行伍出身,雖然才二十歲,但已經從軍四年,在軍中出任校尉。

另外還有四名校尉,加上裴琇,一共五名校尉,每人統領兩百騎兵,李鄴臨時出任果毅都尉,丁盛出任副將。

一千騎兵浩浩蕩蕩向西北方向居延海殺去,隊伍沿着張掖河而行,隨行的還有三十艘滿載補給的船隻。

實際上,祁連山的冰雪融化後,在河西走廊上匯聚成了很多條大河,這些河流最終流入湖泊中,所以在河西走廊的北部又形成了很多大湖泊,像涼州的休屠澤和白亭海,甘州的居延海,瓜州的大澤,沙洲的大井澤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甘州的居延海。

居延海位於甘州的西北方向,距離張掖有六百里,緊靠着北方草原,雖然有數百里的硤口山脈阻隔,但大山中的穀道比較多,從草原過來還是比較容易。

倒是從張掖去居延海很不容易,沿途有數百里的戈壁沙漠地帶,好在可以沿着張掖河而行,有充足的水源補給。

裴琇經常去居延海,他還在居延海駐紮過一年,對那邊情況很瞭解,路上,他給李鄴和丁盛介紹居延之亂的詳細情況。

“去年他們來的時候是數千牧民,老弱婦孺都有,所以祖父才答應他們暫避幾個月,等今年開春後離去,不料到了今年三月,同城守捉使吳將軍派人來報告,對方的老弱婦孺都不見了,都是青壯牧民,表面看起來像牧民,實際上就是軍隊,我祖父才明白,他們用老弱婦孺來騙我們答應借住,然後就派兵直接佔了居延海牧場。”

李鄴點點頭問道:“居延海不是有守捉軍城嗎?他們有沒有進攻軍城?”

“當時沒有,所以我祖父對他們還比較客氣,派人和他們交涉,讓他們立刻撤走,結果他們非但沒有走,開始動武了,襲擊了居延海南面的羌人部落,殺死了近百羌民,羌人部落嚇得連夜逃走。

今年五月,這些遊牧軍隊開始騷擾襲擊守捉城,五名巡哨士兵被他們射殺,爲了保證守捉士兵安全,祖父不得不下令將百名駐軍撤回,守捉城被他們放火燒燬了,所以被稱爲居延之亂。

後來的事情你也知道了,祖父幾次要出兵奪回居延海,都被安節度使勸住,他的態度比較曖昧,他說必須要向朝廷彙報,並等朝廷同意後才能出兵。”

李鄴感覺有點不對,葛邏祿向朝廷提出要求才是不久前的事情,五月份楊國忠還在巴蜀沒有回京呢!

安思順五月份態度就很曖昧,是不是暗中和葛邏祿人有過什麼聯繫了? 李鄴想了想還有另一種可能,這幾個月傳言安思順要被調走,安思順害怕爆發戰爭影響到他的仕途,所以要先壓制戰爭,這倒符合歷史上安思順謹小慎微的特點,如果是安祿山,他肯定會出兵大戰,用戰功來彰顯自己。

李鄴想來想去,估計原因應該是後者,安思順在這個時候想求穩,不希望爆發戰爭。

就在李鄴率一千軍出兵兩天後,裴方意外接到了安思順的手令,安思順允許他自做決定,由裴方看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出兵。

安思順也接到了朝廷要求出兵的指令,有天子的明確旨意,如果再阻撓出兵就要他安思順承擔責任了,他便順勢把球踢給裴方。

裴方當即親自率領一萬大軍和兩百艘後勤船隻,浩浩蕩蕩開往居延海。

這天下午,李鄴的一千騎兵抵達了居延海附近,沙漠昨天就消失了,他們已經在一望無際的草原走了一天,這裡距離居延海很近了。

這時,幾名騎兵奔了過來,裴琇向李鄴彙報道:“監視居延海的弟兄回來了,可能有重要情報!”

監視居延海的士兵是裴方派出的,一共有十人,從五月份就開始監視草原遊牧騎兵的情況,可以說,他們的消息非常重要。

李鄴隨即命令騎兵原地休息過夜,明天一早再出發。

河邊搭起一座小帳,帳內李鄴、丁盛和五名校尉聚集在一張桌前,桌上放着一幅居延海及周邊地圖。

給他們彙報情況的是一名火長,叫做王聯。

“啓稟都尉,各位將軍,目前在居延海周圍的遊牧騎兵大約有八千人,根據我們判斷,大概三千人左右是葛邏祿騎兵,五千人左右是薛部騎兵,他們駐紮在各自的軍營內,兩座軍營都在居延海北岸,相距約二十里左右。”

李鄴又問道:“他們是什麼裝備?”

“盔甲都是皮甲,沒有鐵甲,葛邏祿人的兵器好一點,薛部騎兵稍微差一點,我們見過他們騎馬射箭,射程都在七十步左右,到不了百步,作戰和其他草原胡人沒有區別,沒有什麼訓練,陣型配合都沒有,完全就靠每個人自身的勇猛作戰。”

李鄴點點頭,又問道:“他們的補給呢?”

“回稟都尉,說到補給,在硤口山的另一邊還有一個部落,應該就是去年秋天過來躲避的那個部落,他們負責提供補給,我發現他們每隔幾天就會將一羣羣羊趕來軍營。

旁邊裴琇又問道:“他們軍營大帳防禦如何?”

“戒備很森嚴,軍營用了木柵,派了大量的巡邏士兵,根本就無法靠近。”

說到這,火長嘆息道:“我們還考慮過夜裡燒燬他們大營,發現完全沒有機會。”

李鄴注視地圖上的兩座大營沉思片刻,問道:“大營距離水邊有多遠?”

(本章完)

第368章 尋寶行動第473章 裴家提醒第940章 巡視河西(上)第227章 瓦罕走廊第969章 釜底抽薪第832章 再見故人第884章 半渡而擊第130章 新的志向第443章 連環殺手第788章 旁觀者清第438章 五大勢力第1178章 倉惶北逃第1041章 偷襲黎陽第148章 黑夜化魔第991章 關隴支持第437章 慾壑難填第720章 賊首之死第706章 功高震主第842章 幡然醒悟第778章 附骨之疽第276章 怛水初戰第1077章 突遇刺客第113章 比武較箭(上)第69章 無奈抉擇第566章 兩個消息第126章 坊門遇襲第1018章 三眼神判第793章 奪取甘州第697章 南城決戰(一)第282章 怛城決戰(三)第535章 改變風格第802章 大斗血戰(下)第491章 破城之策第940章 巡視河西(上)第187章 收買人心第1015章 關中僵局第1100章 錯失良機第797章 神眼利器第1056章 顛覆認知第385章 家主之憂第17章 王府揚威(三)第1215章 強勢競爭第967章 隱秘關係第195章 初見高帥第1172章 深夜急報第88章 複賽前夕第1041章 偷襲黎陽第439章 危險提醒第219章 繼續北上第341章 服軟求饒第337章 不肖子孫第1211章 連環之計第439章 危險提醒第142章 獵和被獵(上)第45章 規則之外第982章 必須妥協第482章 臨危授命第405章 安撫警告第948章 突發情況第815章 草原佈局第426章 急轉直下第445章 尋找破綻第178章 棋手交割第1146章 情報欺騙第1065章 吐露真相第975章 兩祠合併第192章 重要棋子第89章 抓住機會第602章 亂象隱現第613章 意外發現第204章 出線一戰第1210章 老將坐鎮第1195章 矛盾化解第771章 黑雲壓城第593章 巡視難民第616章 不期而遇第1200章 丹灞水道第732章 風險提示第405章 安撫警告第643章 火藥消息第635章 清羽師妹第980章 太白樓案第397章 人約黃昏(五)第943章 疑是阿三第672章 又遇故人第533章 隱翅之秘第381章 巧取豪奪第800章 初嘗敗績第257章 暗度陳倉第374章 宇文懷德第1174章 迫在眉睫第342章 獅子開口第749章 洮州激戰(上)第1073章 皇后心思第154章 血戰峽谷(下)第1226章 出師未捷第240章 哈里發石第656章 攔路搶劫第941章 巡視河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