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節度述職(下)

第465章 節度述職(下)

這時,有侍衛高喊一聲,“天子駕到!”

衆人安靜下來,十幾名宮女宦官簇擁着天子李隆基走進偏殿。

衆人一起躬身施禮,“參見陛下!”

李隆基笑着擺擺手,“各位愛卿平身請坐!”

李隆基在自己御案前坐下,一眼看見了案上青金石,他拾起看了看,笑道:“這可是好東西啊!”

高力士連忙上前道:“這是李都督給大家的紀念品,陛下也有一份。”

李隆基見衆相國桌上都有,比自己的稍小,便點點頭,“李都督有心了!”

衆人肅然而坐,李鄴坐在另一側的應答席上,李隆基緩緩道:“今天是河中李都督的述職,書面報告朕已讓兵部抄給大家,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暢所欲言。”

衆人一起望向楊國忠,他是右相,第一個問題應該是他詢問,楊國忠乾咳一聲道:“我想知道,李都督攻取俱戰提,一共繳獲了多少戰利品?報告上只提到戰利品若干,這個若干又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雖然大家都想知道,但楊國忠這樣問,就有點不合時宜了。

李隆基眉頭微微一皺,但他沒有打斷楊國忠的詢問。

李鄴不慌不忙道:“因爲戰利品不一樣,包括錢財、糧食、人口、土地等等,無法統一計數,只能用若干來表示。”

“就說錢財吧!具體多少?”

“大概兩百萬枚金幣,還有其他大量物品。”

楊國忠又問道:“李都督打算上交朝廷多少?”

李鄴淡淡道:“當然有,這次我帶回來一萬頭駱駝和大量物資,包括錫器、銀器、寶石、地毯、絨毯、香料、藥材、羊皮,甚至包括一萬頭駱駝,都是給朝廷的物資,如果變賣後,大概有一百萬貫左右。”

楊國忠還想再追問錢財,他忽然看見天子嚴厲的目光,話到嘴邊,立刻改口了,“李都督,俱戰提現在歸屬誰?”

李鄴不慌不忙道:“俱戰提最早是東曹的土地,因爲位置重要,所以屢遭入侵,人口也跑得差不多了,東曹國放棄了它,現在歸屬於拔汗那,也就是寧遠國。”

“爲什麼不歸屬於大唐?”

“楊相國,俱戰提重要的是戰略位置,而不是土地和人口,河中的土地太多了,幾千裡無人居住,而且俱戰提剩下的人口都是老弱婦孺,是巨大的累贅,連粟特人都不願要這個累贅,他們直接同意給了拔汗那,但我們在俱戰提駐軍兩千人,這個戰略位置實際歸屬我們了。”

這時,韋見素問道:“請問李都督爲什麼要發動俱戰提之戰?”

李鄴點點頭,“韋相國的問題問得好,這也是卑職打算向陛下和各位相國詳細敘述之事。”

李鄴取出一份河中和吐火羅的簡易地圖,讓宦官掛起來,他的地圖顏色比較深,衆人都看得清楚。 “這裡是熱海和碎葉!”李鄴指着地圖道。

“從這裡直接南下吐火羅,將翻越上百座雪山,無法騎馬,只能步行,人在雪山上呼吸不過來,翻山越嶺,艱難前行,至少要走一年才能到吐火羅,如果沒有充足的後勤支援,我的軍隊必然會全部死在半路,那有沒有辦法去吐火羅呢?答案是有!”

李鄴一指俱戰提,“俱戰提是一個巨大的缺口,也是吐火羅地區進入河中的唯一通道,穿過俱戰提便可以騎馬南下,沿着藥殺水河谷而行,二十五天後便能抵達護蜜城,向東走三天抵達朅師國,再走三天抵達小勃律,也由此可見,俱戰提是我們河中軍控制吐火羅的戰略起始點,戰略位置非常非常重要。

而在此之前,俱戰提被大食東方軍團的殘軍佔領,首領叫做哈米爾.巴特,它就像一條毒蛇,時時刻刻威脅着河中各國,也威脅唐軍對河中的控制,所以不管是奪取戰略位置,還是剷除這條毒蛇,唐軍攻打俱戰提都勢在必行。”

韋見素點點頭,“李都督講解得非常透徹,我也完全理解了”

這時,李隆基對李鄴道:“朕很關注吐蕃軍對吐火羅的影響,李都督一起說明一下吧!”

天子已經轉變話題,不再提俱戰提,俱戰提之戰就算過去了。

李鄴對衆人緩緩道:“經過幾十年和唐軍的拉鋸戰,吐蕃已經不太可能從隴右、河西進行突破了,那他們的目標只能轉爲安西和北庭,從吐蕃高原直接前往安西是不可能的,有莽莽的崑崙山脈阻擋,唯一的辦法就是沿着信度河河谷向西北走,到達大小勃律國,然後再迂迴走到播密川河谷,或者走喝盤陀,這兩條路都可以抵達疏勒鎮。

尤其是播密川河谷,又叫瓦罕走廊,它是絲綢之路的南線,一路水源充足,只要有充足的糧食補給,吐蕃軍就能輕鬆地進入安西。

天寶六年的小勃律之戰,我們佔據了小勃律和婆夷水的北岸,切斷了吐蕃軍走喝盤陀這條路,但大勃律和婆夷水南岸還控制在吐蕃人手中,駐軍約有三萬人,這是安西最大的威脅。”

李隆基擺擺手,打斷李鄴的話,“之前的朅師國之戰,又是什麼呢?”

“回稟陛下,朅師國之戰其實是一場解圍之戰,或者說是保衛小勃律之戰,剛纔微臣也說了,婆夷水南岸是在吐蕃人手中,吐蕃軍沿着婆夷水南岸西行,控制了朅師國,而小勃律的糧食主要來源於吐火羅,這就等於切斷了小勃律的糧道,所以儘管當時已經是秋天了,但還是強行出兵,否則小勃律百姓和守軍都熬不過冬天。”

李隆基點點頭,“朕明白了,李都督繼續說吐火羅。”

李鄴指着地圖上的播密川穀地道:“唐軍切斷了喝盤陀通道後,吐蕃要進攻安西,只剩下播密川道,這樣,吐蕃軍必然會進入吐火羅,從吐火羅繞道去播密川,吐蕃軍不管在大勃律,還是在朅師國,都面臨一個嚴峻地問題,那就是糧食不足,要解決糧食問題,只有一個辦法,控制吐火羅。

一旦吐蕃軍控制了吐火羅,解決了糧食不足問題,吐蕃軍恐怕就會增兵到十萬,不僅控制吐火羅,攻佔安西,還會北上進攻河中,形勢非常嚴峻。”

李隆基眉頭一皺,“吐蕃軍已經西進了嗎?”

“回稟陛下,在卑職出發前得到消息,吐蕃軍已經和吐火羅聯軍進行了幾次小規模的作戰,都是以吐火羅聯軍失敗告終,吐火羅聯軍戰鬥力太弱,怛羅斯之戰時,他們只能當後勤運輸,上戰場五個人還抵不過唐軍一人。”

李隆基緩緩點頭,“所以必須要拿下大勃律,徹底摧毀吐蕃軍在西北的根基之地,才能保證安西無恙。”

李鄴點點頭,“陛下說得一點沒錯,這實際上是天寶六年小勃律之戰的延續,但坦率說,僅靠河中一萬兩千唐軍,無法戰勝大勃律的三萬吐蕃軍。”

李隆基點點頭,又對衆人道:“各位相國還有什麼要問的嗎?如果沒有詢問,今天的述職就到此爲止!”

(本章完)

第782章 老薑彌辣第79章 毒婦之心第218章 夜襲敵營第1116章 張家報道第724章 秋浦小縣第707章 逐步撤退第456章 渾水時局第139章 緊急出發第695章 千里之眼第1174章 迫在眉睫第1203章 劍南鹽案第674章 火攻藍田第53章 龍爭虎鬥(上)第233章 護蜜聖僧第306章 飛刀釋仇第918章 中間之人第456章 渾水時局第6章 競爭上崗第991章 關隴支持第828章 引民入隴第500章 元慶提醒第1006章 添丁進口第1127章 兵臨飛狐第165章 仇恨難解第247章 殺將立威第428章 裴家之諾第639章 巡視漢陽(上)第105章 道家玄學?第454章 匪夷所思第969章 釜底抽薪第665章 再破武關第417章 遠敵來襲第39章 冷月先生第1107章 研製成功第772章 大戰開啓第625章 集思廣益第432章 不速之人第27章 被迫相親第208章 救贖之道(下)第887章 父親面子第500章 元慶提醒第1098章 長遠計劃第1018章 三眼神判第1163章 潑天富貴第1037章 河北消息第660章 曲線勸諫第308章 並非貴客第850章 殺入河北第106章 有失有得第43章 不合常理第447章 獻金訴求第73章 入籍歸宗第747章 首戰部署第1027章 迅速破案第197章 簡單粗暴第1160章 窮途末路第1183章 全城搜查第155章 路遇主力第814章 回紇可汗第608章 夜宿子午第728章 兩王交易第800章 初嘗敗績第577章 關城淪陷第230章 勇奪險堡(下)第1055章 西海春色第542章 急轉直下第811章 拖字之策第341章 服軟求饒第1062章 天子消息第1003章 下定決心第27章 被迫相親第893章 兩個條件第1146章 情報欺騙第285章 了結心願第314章 歸途聞警第1046章 收復四州第503章 再見阿靈第606章 司竹之變(下)第877章 刺殺大案第957章 發現真相第922章 崇高威望第687章 黑雲壓城第107章 臨陣磨刀第589章 驗明正身第684章 修補漏洞(上)第788章 旁觀者清第637章 糧草機會第787章 軟硬兼施第644章 新奇事物第975章 兩祠合併第1002章 名將之死第1137章 鐵腕手段第634章 陰差陽錯第559章 過關斬將第1015章 關中僵局第333章 朝會之爭(一)第1190章 江南沈氏(下)第355章 喬遷新居第1194章 發現秘密第325章 想盡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