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江夏戰備

次日,李鄴的船隊橫渡長江,前往長江對岸的江夏縣,也就是鄂州。

鄂州是李鄴和李璘的借道協議中的成果,把鄂州讓給了山南東道,但李鄴也知道鄂州和沔州完全不是一回事,沔州是在漢水以西,地理位置上完全融入山南東道,本身也是屬於淮南道,並不是李璘的地盤,被李璘強佔,現在李鄴把沔州拿回來,對李璘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但鄂州卻有着重大的戰略地位,它位於長江南岸,西接嶽州,東臨江州,正好位於洞庭湖和鄱陽湖之間,一但佔領鄂州,就等於在江南西道內切入一刀,把江南西道一切爲二。

李鄴也深知,李璘一定會重新奪回鄂州,他便命令雷萬春率領五千士兵進駐江夏,只要控制住了江夏,也就控制住了鄂州。

李鄴抵達江夏,只有雷萬春前來碼頭迎接,卻沒看見刺史韋壽春。

雷萬春解釋道:“韋刺史去其他縣裡巡視去了,還沒有回來,只有卑職坐鎮江夏!”

李鄴點點頭,向四周探望,四周全是船隻,幾乎都是三百石左右的平底貨船,密密麻麻布滿了江面,足有數千艘之多,如果說漢陽是長江中游最重要的批發中心,那麼江夏就是長江中游最重要的物流中心,來自山南東道、江南西道的民間貨船幾乎都匯聚在這裡,江夏城內有幾十家船行,專門承運貨物運輸,他們不僅有長江,而幾條重要的支流它們也同樣出沒,漢水、湘水、沅水、贛水等等。

李鄴視察江夏並不是考慮商業貿易,而是軍事防禦,李鄴想發展的是漢陽,用漢陽的繁榮來養自己的軍隊,但仗劍經商纔是王道,劍在哪裡?李鄴的目光投到江夏上。

把江夏打造成軍港,從側面保護漢陽,任何想進攻漢陽的勢力,都會遭到江夏的攻擊。

但要把江夏打造成軍港,首先就要在江夏站穩腳跟,李璘想把鄂州和江夏再奪回去,李鄴卻要把它牢牢控制自己手中。

在雷萬春的陪同下,李鄴進入了江夏城,三國時代,漢陽是劉表領土中最東面的重鎮,長公子劉琦據漢陽,漢陽也成爲了劉備勢力最後的棲息地,長江對面的夏口也原本是劉表的土地,坐鎮夏口的黃祖兵敗被殺,東吳隨即在夏口築城,就是現在的江夏縣。

千年歲月悠悠已去,江夏城依舊巍然矗立。

整個鄂州也只有四個縣,蒲圻、永興、武昌和江夏,而江夏縣是州治所在地,也是整個鄂州的精華,人口、文化、經濟,幾乎都集中在江夏。

江夏縣城牆周長約三十里,城牆高大堅固,護城河寬廣,易守難攻,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

李鄴望着城內密集的房宅問道:“季廣琛撤離的時候,很可能在城內事先佈下了暗樁,爲他殺回來奪城做準備,雷將軍一定要當心。”

“感謝殿下提醒,卑職一定會當心!”

李鄴微微笑道:“我們站在岸上看小河,水底發生的一切我們看不到,那最好辦法就是派人潛入水底,成爲水底世界的一份子,我們就會看清水下的世界。”

雷萬春默默點頭,他明白了節度使的意思。

這時,李鄴指着遠處的黃鶴樓笑道:“早就想去黃鶴樓看看了,走吧!”

李鄴帶着一行人走進了城池西北角的黃鶴樓,黃鶴樓實際上是城牆防禦體系的一部分,是一座眺望塔,只是數百年沒有戰亂,黃鶴樓便成了江夏縣的風景名勝之地。

走進一層大門,正堂內掛了鐫刻着名詩的木雕,一首是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另一首是崔顥的《黃鶴樓》,這兩首詩李鄴都非常喜歡,尤其崔顥的黃鶴樓中兩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一千多年後,另一個時代的他曾經也站在這裡,默默唸誦這兩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此時此景,竟然是一千多年的歲月風煙從他眼底滑過,令李鄴不勝唏噓,有些忍不住滄然而淚下。

“殿下!殿下!”雷萬春在一旁小聲提醒李鄴。

李鄴回過神,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了,他自嘲地笑了笑道:“前些日子李白出使襄陽,今天忽然看到他寫的詩掛在這裡,竟然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很感慨啊!”

旁邊劉晏也嘆息道:“殿下說得很對,當年我尚年少,出任太子正字,和崔顥是同僚,那是他剛中進士兩年,意氣風發,風流倜儻,可一轉眼,斯人已逝,令人無限嘆惋。”“崔顥死了?”李鄴驚訝道。

劉晏點點頭,“去年病逝,我還去參加了他的葬禮。”

李鄴微微嘆息道:“縱然一生碌碌平庸,但有一首詩能讓他名垂千古,也是值得的,我們上去吧!”

衆人上了樓頂,走出閣門,眼前一亮,之前的惆悵情緒頓時一掃而空,只見大江橫練,波光浩渺,極目遠眺,大江之上白帆點點,令人心曠神怡。

雷萬春無奈道:“卑職早就發現這裡是觀察江面敵軍的好地方,想把它作爲探哨,但官員們都反對,說莫用刀槍劍氣破壞了它的文雅。”

李鄴笑了笑道:“它最早就是探哨樓,當然,特殊時期,還是可以用做軍用,把裡面的文雅物品妥善裝箱,放在倉庫保存好,牆上和木柱上的刻字也要用油紙保護起來,等天下太平時,再重新修繕,恢復原樣,這樣,它的歷史中又多了幾分陽剛之氣,未必是壞事。”

“卑職明白了!”

李鄴笑了笑又問道:“你可瞭解永王的水軍戰船情況?”

雷萬春點點頭,“卑職一來江夏就派探子去了江州查探,大概瞭解了對方水軍情況。”

“說說看!”

“永王水軍大概有三萬人,戰船千艘,其中三千石以上的戰船大概有兩百餘艘,剩下的船隻中以五百石左右的快船最多,目前李偵率領兩萬水軍和兩百多艘大型戰船去了巴蜀,剩下大概八百艘船,分佈駐紮在鄱陽湖和洞庭湖內。”

“洞庭湖也有戰船?”李鄴有點驚訝。

雷萬春點了點頭,“卑職派出的手下,親眼在洞庭湖口看見了大量戰船,有幾百艘之多,但都是三百石和五百石左右中小型戰船。”

“上面插的是什麼旗幟?”劉晏在一旁問道。

“是康先楚的旗幟,就是幾天前的事情,手下昨天才回來向卑職稟報。”

李鄴連忙問道:“你的手下還在嗎?”

雷萬春歉然道:“卑職讓手下繼續探查詳細情報,水軍人數、首領是誰等等,他們又回洞庭湖了。”

李鄴只得無奈道:“好吧!如果有詳細情報,發鴿信到襄陽給我。”

“卑職遵令!”

這時,劉晏笑道:“殿下不妨把想法告訴雷將軍,雷將軍坐鎮江夏,應該能看到更多機會!”

李鄴點點頭,對雷萬春道:“我近期最大的目標就是奪取永王李璘的戰船,尤其是三千石以上的大戰船,這對我們太重要了,雷將軍要留心這件事,替我發現機會!”

雷萬春沉吟一下道:“其實卑職還真考慮過,而且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第65章 出線之戰(下)第299章 又見貴妃第580章 前軍之戰第212章 禍水西引第1008章 及時出手第672章 又遇故人第1221章 一級戒備第43章 不合常理第253章 人生再遇第1220章 釣魚掌櫃第329章 黃粱一夢第1090章 三名官員第713章 關鍵線索第1206章 收網時刻第1153章 李岱失蹤第131章 嚴厲警告第311章 范陽猛將第633章 談判背後第97章 一線希望第681章 殺入長安第653章 萌生退意第581章 秘密會見第211章 長街殺戮第1159章 棋子命運第1162章 河東異變第508章 血戰勃律(上)第857章 喜得麟兒第1050章 例行檢查第277章 背後藏刀第1001章 酒樓小議第350章 暴力阻止第209章 收尾之信第483章 困局難解第55章 龍爭虎鬥(下)第514章 世事難料第1016章 李泌原則第536章 千金馬骨第585章 金口一諾第1064章 權鬥初始第1086章 真相如此第968章 談判僵持第767章 重返河西第886章 幽州求降第1017章 宣召來洛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1239章 漏網黑魚第1060章 忽聞匪訊第1228章 鬱洲奇兵第51章 賽前佈局第930章 異常客人第145章 叛軍來襲第318章 友情提醒第1045章 切實威脅第842章 幡然醒悟第1072章 權宦小鞋第711章 兩個大案第334章 朝會之爭(二)第174章 天寶九年第710章 合適人選第1175章 居心叵測第1065章 吐露真相第356章 修仙姑母第275章 驚悉叛變第111章 雪中送炭第892章 談判變故第583章 藏身龍武第1006章 添丁進口第1171章 江淮來人第276章 怛水初戰第948章 突發情況第702章 南城決戰(六)第499章 清除畢黨第22章 請君入甕第668章 緊急部署第108章 猛將之道第1137章 鐵腕手段第669章 兩軍對峙第855章 驚聞變故第928章 意外逃走第52章 臨陣換帥第971章 撤離巴蜀第494章 激戰且末(下)第808章 商人泄密第1196章 視察泉州第19章 露了馬腳第88章 複賽前夕第763章 相州兵敗第1095章 轉換思路第834章 獨孤內裂第466章 再度高升第391章 貴妃求詩第527章 石破天驚第1084章 仇不過夜第872章 澠池大戰(上)第1126章 算科考生第561章 棄權談判第694章 巢車初現第296章 貴妃消息第499章 清除畢黨第1015章 關中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