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初戰江夏(下)

一場大戰結束了,五百名江漢軍士兵攀爬軟梯下城,簡單清理戰場,收集兵器,整理屍體,拆除浮橋等等,遇到受傷的敵軍士兵也會送回城醫治。

一個時辰後,一名永王軍騎兵打馬飛奔而來,將一封箭信射上城頭,有士兵拾起呈給了雷萬春,雷萬春打開看了看,是季廣琛寫來的信,請求他把戰死士兵的屍體交還給他們。

一般處理敵軍士兵都是集體焚燒後深埋處理,但如果是自己的士兵的屍體,則會單獨焚燒,骨灰和骨殖裝入罐中,還給他們家人,待遇當然不一樣。

雷萬春點點頭,“准許他們把士兵屍體運回去!”

不多時,來了上百輛大車,足足跑了三趟,才把三千多具屍體全部運回大營。

接下來幾天季廣琛又連續發動兩次白天的攻城,同樣以失敗告終,陣亡近三千人,三次攻城大戰,永王軍陣亡超過六千人,受傷近萬人。

六萬軍隊還剩下四萬多有生力量,季廣琛見攻城太難,多少有點怯戰了,再也沒有下令攻城。

時間又過去了五天,雙方都沒有交戰,這天下午,又是一支兩萬人的大軍抵達了江夏,這是永王李璘親自來視察江夏之戰了。

季廣琛和渾惟明將李璘請進了中軍大帳,李璘坐在主帥椅上,季廣琛和渾惟明坐在下首右邊彙報,下首左邊坐着薛鏐和李臺卿兩名軍師。

李璘聽完了季廣琛的彙報,眉頭一皺,着實不滿道:“季使君也承認對方城內只有萬餘人,可你們有六萬大軍,就算五人戰一人,你們都無法取勝嗎?”

渾惟明解釋道:“王爺,江夏城確實易守難攻,而且使用攻城梯,對方將最頂端的兩根橫檔用利斧斬斷,上城就非常困難,我們已經連續三次攻城,可以說都是敗在這個細節上。”

“那你們可以用鐵棍把木橫檔置換了,不就行了”

“啓稟王爺,我們第三次確實置換了,但對方改用鐵錘,一錘就把鐵橫檔給砸掉了,而且攻城梯頂部我們只能站一人,而對方是十幾人,也就是說,我們一個人要對陣對方十幾人,基本上不可能取勝,十幾根長矛一起刺來,我們的士兵根本無處可逃,士兵大量陣亡就是因爲這個緣故。”

李璘心中惱火,他負手走到沙盤前,目光陰沉地望着沙盤上的江夏城。

這時,軍師薛鏐走上前緩緩道:“王爺,卑職覺得,可以利用江夏的特點來攻城!”

李璘點點頭,“說說看,利用什麼特點?”

“王爺請看護城河!”

薛鏐用木杆指着護城河道:“江夏城最大的特點就是護城河很寬,足足有二十丈寬,水深也達兩丈,而且還通往長江,那麼我們利用船隻視爲巢車攻城,從船上就直接可以攻上城頭。”

李璘眼睛一亮,利用船隻攻城,這倒是一個好辦法。

他回頭望向季廣琛,問道:“季使君覺得呢?”

季廣琛苦笑一聲道:“這個辦法卑職和渾將軍都商議過,但至少要三千石以上的大船才行,可我們沒有,這個辦法不太現實!”

薛鏐微微笑道:“季使君只想到戰船,目前確實沒有,但民船呢?我們可是三千石以上的大貨船!”

“哪裡有三千石以上的貨船?”季廣琛不解問道。李璘點點頭道:“確實有,這次本王來江夏視察,運來了一批糧食,其中有二十五艘三千石的貨船,現在就停泊在長江邊。”

渾惟明有點擔心道:“王爺把船隻停在長江邊,恐怕會被漢陽的水軍進攻。”

李璘擺擺手道:“李鄴沒有進攻你們的船隊,也不會進攻我的船隊,不提此事,我就想知道,能不能用船隻攻城?”

季廣琛沉思片刻道:“應該可以,不妨試一試!”

敲定了方案,季廣琛立刻派數百名隨軍工匠趕往長江邊,去改造二十五艘三千石貨船,實際上就是在船上用木頭搭建一個高約一丈的簡易攻城臺,再裝一塊天橋橋板,很容易,兩三天就能搞定。

此時,李鄴還在漢陽縣耐心觀戰,江夏縣和漢陽縣用鴿信保持着聯繫,每天他都能知道簡短戰報和城中情況,同時也向城內發出自己的指令,比如組建長斧手和長錘手,破壞攻城梯頂部就是李鄴提出的方案。

李鄴已得知李璘趕到漢陽的消息,這就意味着大戰即將到來。

李鄴知道江夏城內還有一萬軍隊和五千民團,憑江夏城的高大堅固,只要不出茬子,守住城池問題不大。

一旦李璘軍隊攻不下江夏城,他就不敢和自己決戰,那麼,李璘在洪州就呆不下去,必然會向東發展。

歷史上,李璘之所以敗亡,就是謀奪揚州以及江南失敗。

次日上午,有斥候來報,“啓稟殿下,長江南岸有工匠在改造大船,一共改造二十五艘。”

李鄴正在和李泌閒聊,聽到彙報,李鄴笑道:“軍師,我們去看看吧!估計永王軍隊又在想什麼鬼點子了。”

李鄴和李泌登上萬石大船,一支數十艘戰船組成的船隊緩緩向江夏方向駛去。

果然,在江夏城以東約二十里外的南岸,一溜停泊着二十幾艘大船,都是三千石以上的貨船,上面的工匠在忙碌地改裝着什麼,一個個丈許高木臺的雛形已經出現了。

看見有戰船隊到來,工匠們都緊張地停住了手中的活,忐忑不安望着越來越近的船隊。

但船隊在距離岸邊大船約三百步時便停止了前行,慢慢從二十五艘貨船對面橫切過去。

李鄴站在萬石大船上看了片刻,笑問道:“軍師覺得他們在做什麼?”

李泌冷笑一聲道:“他們在打造攻城臺,很顯然,他們是想把大船當做巢車攻城。”

李鄴點點頭笑道:“如果是這樣,李璘會親眼看到極爲壯觀的一幕。”

當天中午,一隻信鴿飛進了江夏縣城,信使立刻將一卷鴿信交給了雷萬春,雷萬春看完了節度使的鴿信,他快步走到東城頭,向遠處觀望,腦海中卻在沉思節度使方案的各種細節。

三天後,夜幕降臨,永王李璘帶着官員和將領們登上了一座位於城牆一里外,東南方向的高臺,他今天晚上要親眼看着自己的大軍如何攻進江夏城。

第1001章 酒樓小議第572章 火燒蛇谷第525章 引蛇出洞第459章 如夢方醒第800章 初嘗敗績第698章 南城決戰(二)第468章 又見手套第505章 火攻奇效第667章 攻心爲上第539章 行動倉促第1050章 例行檢查第635章 清羽師妹第410章 滅國之財第538章 荒唐讖案第934章 後顧之憂第1002章 名將之死第325章 想盡辦法第599章 談判本錢第235章 波斯騎兵第165章 仇恨難解第517章 血脈相連第842章 幡然醒悟第1009章 關鍵突破第1000章 遷都消息第1132章 科舉取士(下)第633章 談判背後第638章 榮升縣令第1105章 一網打盡第346章 抵達郃陽第951章 智取劍門(中)第145章 叛軍來襲第66章 初見烈鳳第707章 逐步撤退第875章 草原阻截第180章 再次上場第548章 大禍臨頭第582章 機會來臨第639章 巡視漢陽(上)第486章 上兵伐謀第452章 原來是他第556章 驚悉謀反第884章 半渡而擊第1075章 國丈張立第58章 誰是棒槌第530章 尋找同盟第991章 關隴支持第565章 全軍覆滅第399章 穿針引線第736章 談判僵局第843章 安西將領第541章 勇闖關卡第1173章 將計就計第25章 無主之財第702章 南城決戰(六)第1079章 線索初現第458章 動機漸明第423章 大戰來臨第1047章 兩座縣城第463章 岩漿沸騰第967章 隱秘關係第69章 無奈抉擇第144章 安樂小縣第399章 穿針引線第416章 非職之責第1020章 抵達洛陽第277章 背後藏刀第714章 孰不可忍第1099章 報復到來第281章 怛城決戰(二)第508章 血戰勃律(上)第567章 強奪武關第699章 南城決戰(三)第477章 新仇舊恨第173章 張掖街頭第1045章 切實威脅第870章 小試牛刀第923章 心悅誠服第675章 滿城皆焚第1185章 註定滅亡第1060章 忽聞匪訊第284章 初步善後第255章 意外任命第110章 同行風波第1027章 迅速破案第343章 未盡之志第710章 合適人選第1094章 三位英才第217章 居延之海第744章 出祁山道第500章 元慶提醒第688章 試探初戰第259章 銀庫之謎第554章 搶先下手第610章 無奈接受第605章 司竹之變(上)第992章 招才納賢第404章 戰俘大營第119章 殺人救人第935章 峽道困狼(上)第893章 兩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