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黑雲壓城

原來是太子來了,衆相國紛紛起身見禮,李豫向相國們點頭致意,他快步上前,躬身向天子李亨行禮,“兒臣參見父皇!”

李亨擺擺手,急忙問道:“太子剛從說有什麼辦法解決錢糧籌措的難題?”

“回稟父皇,各位相國,我剛剛收到郭子儀派人送來的軍報,攻打原州和慶州的二十萬賊軍已經確定撤退了,不是佯撤,已經撤退到了涇州。”

議事堂內頓時一片竊竊議論,大家都知道李鄴奪取了長安,安祿山必然是回兵救長安了,李岱的臉色有點難看,他知道兒子即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李亨點點頭道:“這說明我們的圍魏救趙之計成功了,但這和籌措錢糧有何關係?”

“父皇,您忘記了之前郭子儀的建議嗎?”

李亨想了想,頓時醒悟,“你是說,我們撤去漢中?”

“父皇,安賊二十萬大軍攻打長安,李鄴只有五萬軍隊,長安未必能守得住,一旦長安再次失守,李鄴撤退回襄陽,安賊必然會重新殺回來,而那時春天已到,河西走廊冰雪融化,十萬吐蕃軍也會殺來靈武,兩軍夾擊,我們區區幾萬人馬怎麼可能抵擋得住,所以現在賊軍已退,吐蕃軍被大雪封堵出不來,便是我們最好的南下機會,只要抵達漢中,我們背靠巴蜀,還愁沒有錢糧兵源嗎?”

太子李豫的建議非常有分量,也非常犀利透徹,如果李鄴守不住長安,賊軍必然再殺回來,一旦開春,吐蕃從河西殺來,他們就會徹底完蛋。

李亨點點頭,對衆臣道:“各位愛卿認爲如何?”

韋見素起身道:“陛下,太子殿下的建議非常及時,也非常務實,是解決目前困境的唯一的辦法,微臣全力支持!”

左相國李岱也道:“陛下,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我們在靈武陷入困境,那麼我們只有跳出靈武,困局才能迎刃而解,微臣也支持太子殿下的方案!”

李岱還有另一個心思,如果天子和朝廷離開靈武,兒子就沒有必要死守長安了,隨時可以撤離長安。

房琯、裴冕和苗晉卿也紛紛表示贊成,

李亨其實一刻也不想在靈武這個鬼地方呆下去了,要錢沒錢,要人沒人,他當即欣然道:“那就這麼決定了,立刻回去收拾,三天後出發南下,命令郭子儀和王思禮的軍隊在路上接駕!”

三天後,天子李亨帶着皇族宗親以及文武百等等數千人,在三萬軍隊護衛下浩浩蕩蕩離開靈武南下了,郭子儀和王思禮的四萬大軍在半路接上了天子隊伍,一起轉道向渭州而去,再向南進入成州,沿連雲西道進入漢中。

這其實是李鄴開闢的一條連接襄陽和隴右的通道,現在成爲了大唐朝廷的救命之路。

“咚!咚!咚!”沉悶而驚心動魄的戰鼓聲在長安城外迴盪,

黑壓壓的軍隊一眼望不見邊際,戰旗招展,如一片片雲彩在隊伍上空飄揚。

戰矛如林,在微弱的陽光下閃爍着寒光,漆黑的盔甲,凜冽的殺氣在籠罩在城外的原野上。

五萬唐軍站在城頭上,平靜地注視着殺氣騰騰的敵軍,十餘天的殘酷訓練使每一個士兵都有脫胎換骨的感覺。

也多虧燕軍大軍晚了五六天過來,又給了唐軍五六天地訓練時間。

二十萬大軍子東城外休息了半個時辰,安祿山做出了安排,主力大軍在東城兩裡外駐紮八萬大軍。

李歸仁率四萬大軍在北面駐紮,安守忠在西面駐紮,張忠志在南面駐紮,都各駐紮四萬大軍,將長安城團團包圍。

東城外有一座由三十六匹挽馬拉拽的巨大黃金平臺,整座平臺用金箔包裹,在陽光下金光璀璨,上面扎着一頂金色大帳,周圍站着十二名執戈武士。

這座黃金臺便是安祿山的龍輦,進入關中後,他基本上就生活在這座黃金臺上。這時,兩名壯漢將一部帶着輪子的巨大搖籃從大帳內推出來,肉山一般的安祿山就半躺在這部搖籃上,搖籃上當然掛着薄薄的紗幔,有士兵撐起一架黃羅傘蓋。

“嗚——”

低沉的號角聲吹響,戰場上立刻安靜下來,無數雙目光都望向安祿山,千千萬萬的燕軍士兵眼中的安祿山,就彷彿萬千工蟻在注視它們的肥碩的蟻后。

“萬歲!萬歲!陛下萬歲!”

燕軍二十萬大軍振臂高呼,喊聲直衝雲霄。

在歡呼聲中,安祿山眯着眼打量宏偉的長安城,這是他第二次認認真真打量長安城,第一次還是幾十年前,他初到長安,他也被長安的壯觀所震驚,長安的繁華和富庶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也讓他感覺無比自卑。

當他今天第二次認真打量長安城時,他的心態完全變了,他就像一個孩子在看自己的玩具,曾經屬於他的玩具被另一個毛孩子搶走,他今天要把它奪回來。

“阿浩!”安祿山喊了一聲。

黃金臺兩旁的百名大將中,一名三十餘歲的大將應聲而出,“卑職在!”

這名大將叫田幹真,是安祿山的養子之一,小名阿浩,他也是文武雙全,跟隨孫孝哲奪取長安後,他暫時出任京兆尹,對長安比較熟悉。

安祿山冷冷道:“你可率兩萬軍隊攻打東城,朕要看看這位魯王的底細!”

“卑職遵令!”

雖然二十萬大軍分駐四城,但所有將領都集中到東城,一起觀看燕軍的第一次試探進攻,瞭解唐軍防禦底細。

“嗚!嗚!”號角聲連續吹響,兩萬大軍開始迅速集結。

東城外原本有不少民宅和店鋪,現在全部拆除,被夷爲平地,所有的樹木也被砍伐一空,變成了空空蕩蕩的曠野。

“陛下見過李鄴嗎?”高尚在一旁低聲問道。

安祿山點點頭,“五年前朕曾經見過他一次,他是李林甫的孫子,當時朕還是范陽節度使,拜見李林甫時,他就站在旁邊,朕只是覺得李林甫很看重他,但也僅僅只是一個少年而已,但朕怎麼也想不到,短短五年後,他就成了朕的強勁對手,屢敗太子的洛陽大軍,還把朕趕出長安,此人可用妖孽來形容。”

旁邊安慶和有些不服氣道:“父皇太誇讚他了,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能有什麼本事!”

安祿山瞪了他一眼,“你懂什麼?你若有他的一半出息,你早就是太子了,他十六歲就出徵西域,十八歲出任河中經略使,黃沙百戰,給大唐開拓萬里江山,這樣的雄才偉略誰敢輕視他,否則我把二十萬大軍撤回來做什麼?撤一半軍隊不可以嗎?”

安慶和低下頭不敢吭聲了,安祿山不理睬他了,喝令道:“擂鼓出戰!”

“咚!咚!咚!咚!”

巨大的戰鼓聲敲響了,兩萬燕軍士氣高漲,高舉盾牌,扛着攻城梯,鋪天蓋地向東城殺去。

第103章 危機再現第910章 土酋來見第153章 血戰峽谷(中)第512章 恨之入骨第1210章 老將坐鎮第734章 全力支持第858章 吐蕃動靜第379章 一舉兩得第1009章 關鍵突破第738章 深夜來訪第1133章 面試機會第1149章 改弦易撤第1107章 研製成功第1119章 八仙過海第363章 榻中之物第1085章 詭異之處第1009章 關鍵突破第1154章 山雨欲來第273章 痛下殺手第975章 兩祠合併第812章 獨孤抉擇第1042章 陰差陽錯第448章 特別辦案第156章 執行密令第541章 勇闖關卡第665章 再破武關第726章 交易盛會(上)第1192章 江南蟊賊第390章 父子談心第384章 風向不利第1085章 詭異之處第289章 王者歸來第643章 火藥消息第364章 人情如水第1074章 神龍之令第711章 兩個大案第748章 調兵遣將第1173章 將計就計第687章 黑雲壓城第1163章 潑天富貴第900章 辭去相位第356章 修仙姑母第601章 強迫交易第11章 樂極生悲第377章 競爭危機第1083章 幕後真兇第715章 帝王心思第458章 動機漸明第111章 雪中送炭第275章 驚悉叛變第316章 兩年之約第1184章 三更爲號第581章 秘密會見第302章 惡有惡報第691章 曲江攻勢(下)第100章 釜底抽薪第878章 危機來臨第71章 常樂買房第43章 不合常理第15章 王府揚威(一)第961章 優勢在彼第1034章 疫情爆發第148章 黑夜化魔第396章 人約黃昏(四)第300章 指若凝脂第270章 黑夜偷襲第528章 揭穿謎底第960章 肺腑之言第759章 梁州論政第328章 血腥殺賊第802章 大斗血戰(下)第535章 改變風格第100章 釜底抽薪第898章 不速之客第998章 家族之力第185章 利益交換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685章 修補漏洞(下)第680章 再抵長安第253章 人生再遇第415章 達成協議第325章 想盡辦法第690章 曲江攻勢(上)第340章 分家之初第369章 酒樓聽曲第780章 民間疾苦第336章 朝會之爭(四)第962章 再談交易第1081章 以孫代子第219章 繼續北上第407章 討價還價第839章 東宮出事第830章 出手相助第27章 被迫相親第321章 蠢蠢欲動第144章 安樂小縣第129章 五強首戰第942章 事出有因第246章 臨危受命第518章 夫妻夜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