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深夜來訪

第738章 深夜來訪

半夜裡,李鄴被楊玉環推醒了,李鄴抱着她的嬌軀笑道:“怎麼,又想要了?”

“什麼呀!外面好像有人找你?”

“啊!”

李鄴這才清醒過來,連忙問道:“現在什麼時候了?”

楊玉環支起身問道:“行香,現在什麼時候了?”

行香在外屋道:“夫人,現在剛到五更!”

五更也是半夜啊!這是誰來找自己,李鄴只得穿衣起身,楊玉環連忙低聲問道:“夫君待會兒還回來嗎?”

李鄴伸手摸弄她一把笑道:“清晨的儀式還沒有舉行,當然要回來!”

楊玉環嬌笑着推開他的手,“真是個吃不飽的色中餓鬼,快去吧!”

兩名侍女在前面打着燈籠,李鄴快步來到中庭,原來是李泌連夜求見自己。

‘難道發生了什麼大事?’

李鄴連忙走到貴客堂,貴客堂上燈火通明,只見李泌在負手來回踱步。

“軍師,發生了什麼事?”

李泌連忙道:“沒有發生什麼大事,但有一件事,卑職想了一夜,我發現我們疏忽了一件重要之事,所以連夜趕來和殿下商量,打擾殿下休息了。”

“不妨,快請坐!”

兩人坐下,侍女進來上了熱茶。

李泌顧不上喝茶,急忙道:“卑職一直在想,難道我們就這樣放棄荊襄和江南西道嗎?似乎也沒有選擇,直到卑職晚上用火摺子點蠟燭時,才猛然想起,爲什麼我們不能學習火摺子,不用的時候也不必熄滅,而是保留火種,需要的時候,我們只要一吹,它又迅猛燃燒起來。”

李鄴有點聽懂李泌的意思了,“軍師是指留一部分人和軍隊在荊襄?”

李泌點點頭,“像季廣琛、劉巨鱗、王孝汝就可以留在荊襄,給他們一部分軍隊,讓他們繼續坐鎮荊襄和江夏、嶽州等地。”

李鄴皺眉道:“這個問題我也曾經考慮過,但朝廷肯定會把他們剝奪軍權後調走,我們留下的軍隊不就白白便宜朝廷了嗎?”

李泌微微笑道:“殿下考慮的時候,肯定還沒有送重金賄賂程元振和李輔國他們。”

李鄴一拍腦門,自己把這個最關鍵的要素忘記了,軍權是掌握在李輔國和魚朝恩手中,就是他們一句話而已。

李鄴當即道:“把大部分水軍和戰船留給王孝汝,以漢陽爲水師重地,推薦季廣琛爲襄陽節度使,率兩萬軍隊和一部分戰船水軍坐鎮襄陽,劉巨鱗爲鄂州刺史,率一萬軍坐鎮江夏,我明天就把這個要求作爲追加條件讓李瑀發鷹信給朝廷。”

“殿下要好好籠絡他們!”

李鄴點點頭,“我會單獨接見他們三人,他們就在我留在荊襄的火種。

季廣琛此時就在襄陽,他聽說了李鄴要西去的消息,便立刻以述職爲藉口趕來襄陽。

季廣琛很擔心自己的命運,他背叛了永王,永王和太上皇那邊絕不會放過自己,而朝廷那邊他又沒有一點把握,畢竟他曾是永王和李鄴的人,朝廷會用他嗎?

或許暫時會假惺惺用自己,很快就會一腳踢到哪個山旮旯裡去了。可讓他跟李鄴去隴西和河西,他稍稍又有點猶豫,如果一定要他去,他當然也會跟隨前往,他估計李鄴會封自己做某個都督州的都督,比如涼州都督,或者金州都督等等。

上午,季廣琛接到消息,岐王殿下要接見自己,他立刻匆匆趕到了節度史府。

“卑職參見殿下!”

“季使君不必多禮,請坐!”

李鄴笑眯眯請季廣琛坐下,又讓隨從上茶。

季廣琛有些坐立不安,他低聲問道:“聽說殿下已被封爲隴右節度使兼河西節度使?”

李鄴點點頭,“現在正在和朝廷談判,看我能帶走多少家當,當然,去肯定要是去了,怎麼樣?季使君願意跟我一去抗擊吐蕃,收復大唐江山嗎?”

季廣琛稍微遲疑一下,但還是肯定地表態了,“卑職既然效忠殿下,當然願意跟隨殿下西去。”

李鄴看出了他眼中的稍稍猶豫,李鄴也理解,季廣琛從來都是在江南出生、長大、當官的人,他們當然對西北會有一種畏懼,很符合情理,但有些話他得告訴季廣琛。

“說實話,讓你們重新投效朝廷,我很不放心,你看看崔光遠,就臨時做了我不到一個月的下屬,跟隨我一起保衛長安,就被天子忌憚,罷免了京兆尹之職,攆去秦州當刺史了,更何況像伱既跟隨過永王,又跟隨過我的人,天子那種豆粒大的心胸,又怎麼能容忍你?”

季廣琛默默點頭,嘆口氣道:“卑職就是想到了這一點,才願意死心塌地跟隨殿下!”

李鄴點點頭道:“我現在正在和朝廷談判,還沒有結果,我對你的安排有兩個考慮,如果能和朝廷談得下來,可能會讓你出任襄州刺史兼襄陽節度使,我留兩萬軍隊給你,如果談不下來,你就出任樑興兵馬使,替我守漢中的梁州和興州。”

“卑職服從殿下的一切安排,另外卑職長子季壽春學業有成,天寶十三年考中明經科,目前在我身邊做事,希望殿下帶去隴右,多多栽培他。”

李鄴暗誇季廣琛是個聰明人,看得透徹,主動把兒子交給自己,李鄴欣然道:“令郎我見過,確實精明能幹,文采出衆,我會讓他做節度府記室參軍。”

“多謝殿下提攜!”

記室參軍就是秘書的職位,屬於心腹,一般做幾年記室參軍後,就會外放做長史或者刺史,岐王如此重用自己兒子,讓季廣琛大爲感動,單膝跪下行禮,“卑職一定盡心竭力,替殿下守住襄陽!”

李鄴連忙扶他坐下,語重心長道:“你不用擔心朝廷會不會把你調走,一旦任命你爲襄陽節度使,那調走你就不是朝廷說了算,而是天子決定,準確說是天子身邊的幾個宦官決定,李輔國、魚朝恩和程元振,我已經重重賄賂了他們,以後還會繼續收買他們,所以你留任襄陽的可能比較大。”

“原來如此,卑職明白了!”

李鄴又道:“你不要以爲安祿山死了,叛亂就要滅亡了,我認爲還早,還有史思明,他實際已經獨立了,是和安祿山一樣的軍閥,就看朝廷怎麼做?但以天子的心胸和宦官的愚蠢,造反極有可能還會捲土重來,所以我讓你守襄陽,不讓你守南陽就是這個原因,我會同時給你一部分戰船和水軍,你只要牢牢封鎖住漢水,叛軍就無法兵臨城下。”

“殿下教誨,卑職銘記於心!”

李鄴隨即又接見了王孝汝和劉巨鱗。他們都和季廣琛的情況一樣,既效忠過永王,又效忠了自己,這種情況下,他們就算投降朝廷也得不到重用,甚至還會找個藉口定罪流放。

所以響鼓也無須重錘,只要讓他們看透其中的利害關係就足夠了,都是成年人,都不傻,在關鍵時刻他們會權衡利弊。

對於王孝汝,還有另外一點要提醒,必須要時刻警惕從巴蜀殺出來的永王之軍。

 

第429章 準備東行第311章 范陽猛將第336章 朝會之爭(四)第473章 裴家提醒第639章 巡視漢陽(上)第193章 謀事在先第1156章 皇宮鏟閹第198章 人性弱點第449章 捷足先登第762章 洗兵之計第535章 改變風格第153章 血戰峽谷(中)第772章 大戰開啓第1235章 最後通牒第162章 新的任務第460章 最後遺留第487章 兵不厭詐第781章 由表及深第526章 稍加籠絡第407章 討價還價第557章 風聲鶴唳第88章 複賽前夕第163章 穿越賀蘭第216章 出兵態度第654章 投名之狀第353章 人證物證第25章 無主之財第1122章 塞翁失馬第1122章 塞翁失馬第367章 初次相約第95章 李岱出事第99章 改變策略第488章 釜底抽薪第403章 國王之憂第918章 中間之人第585章 金口一諾第1196章 視察泉州第1109章 徹底翻身第503章 再見阿靈第828章 引民入隴第489章 陷入絕境第336章 朝會之爭(四)第1007章 宋州逃兵第875章 草原阻截第377章 競爭危機第1199章 緊急事態第58章 誰是棒槌第790章 警告見效第1122章 塞翁失馬第1171章 江淮來人第350章 暴力阻止第161章 斬將奪寶第561章 棄權談判第996章 人窮志短第763章 相州兵敗第573章 回頭是岸第218章 夜襲敵營第825章 緊急運作第142章 獵和被獵(上)第590章 機密外泄第126章 坊門遇襲第780章 民間疾苦第965章 談判開始第397章 人約黃昏(五)第927章 條件升級第209章 收尾之信第468章 又見手套第1121章 重結聯盟第1046章 收復四州第529章 三個方案第241章 阿布總督第634章 陰差陽錯第1071章 夜過函谷第366章 朱雀回京第1085章 詭異之處第750章 洮州激戰(下)第988章 難民座談第1142章 出師未捷第1142章 出師未捷第64章 出線之戰(中)第535章 改變風格第635章 清羽師妹第217章 居延之海第681章 殺入長安第913章 馮家後路第130章 新的志向第168章 千里追殺(三)第14章 臨陣磨槍第1058章 巡視安西第1204章 驚悉機密第636章 亡羊補牢第558章 過境漢中第819章 草原變局第886章 幽州求降第1103章 棉花妙用第645章 關鍵人物第327章 羣體事件第904章 卑劣告密第261章 燙手之銀第427章 鹹海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