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西遷首站

江漢軍開始了大規模的搬遷,李鄴隨即任命劉晏爲漢中安置使,王維和李抱真爲安置副使,率領一萬軍和大量帳篷趕往梁州,在梁州建立倉庫和軍營。

荊襄的五萬頭駱駝和上千艘軍船開始行動起來,開始將各種錢糧物資進行運送搬遷。

住在襄陽城的家眷們也開始收拾東西了,好在天子在漢中避難時,在南鄭縣修建了大量官員住房,這些房宅的所有權屬於朝廷,地方官府不敢擅自處理,正好被李鄴全部徵用,用做官員和將領家眷們住房。

而士兵家眷跟隨西遷,將士們也在官田和軍田附近修建了上百個村落,用來安置士兵家眷。

裴三娘最關心就是清羽要跟着自己一起走,清羽雖然答應還俗,但她心理上還沒有做好嫁人的準備,她希望在自己十七歲時還俗,裴三娘一口答應了。

裴三娘還特地拜訪了清羽的父親李白,正式向他提親,保證讓清羽爲孺人,孺人的地位可不低,正五品,就算李白的妻子也得不到孺人的名份。

如果是別的親王,李白可能不會答應,但女兒成爲李鄴的偏妃,李白接受了提親,也就接受了這門婚事。

但裴三娘最擔心的姓氏問題,兩人都姓李,會違反大唐同姓不婚的規定。

這個難題被李白解決了,他同意清羽還俗後,依然叫劉清羽,和從前一樣跟母親姓,這就完美解決了裴三孃的擔心。

爲了讓清羽安心跟隨搬遷,裴三娘又說動了李騰空,李騰空答應把太清宮暫時遷往南鄭,將來遷往崆峒山,那裡纔是李騰空嚮往已久的道教聖地。

江漢軍一共分三批遷徙,第一批十五天前已經走了,當駱駝和船隻回來後,李鄴率領八萬大軍和浩浩蕩蕩的家眷隊伍作爲第二批出發,有戰馬、五萬頭駱駝、八千輛大車和兩千艘戰船,隊伍延綿近百里。

第三批是收尾,由裴琇率領一萬軍隊在期限的最後一天離開襄陽。

李鄴和家人坐在一艘五千石的戰船上,戰船上也滿載着他們家的行李,部分家僕也跟隨遷徙。

裴三娘站在船頭,望着一眼望不見頭的遷徙隊伍,她感嘆道:“這隊伍比天子遷徙到漢中還要壯觀,而且水面上都還有這麼多大木頭。”

李鄴笑道:“娘可別小瞧這些木頭,這些都是修建宮殿的木頭,價值十幾萬貫,我可捨不得留給朝廷。”

這時,一名侍女上前行一禮,“老夫人,王妃說外面風大,請您進艙去!”

裴三娘點點頭,對李鄴道:“鄴兒也來吧!大家都一肚子問題呢。”

“娘先去吧!我馬上就來。”

裴三娘回船艙去了,李鄴站在船頭望着岸邊的縴夫,船隊是逆水西進,當然只能靠縴夫拉拽,數千名縴夫喊着號子,在懸崖峭壁上艱難行走,稍不留神就會掉下懸崖,或者粉身碎骨,或者被急流沖走,場景十分震撼,但這又是他們賴以爲生的手段,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性命交給了上天。

李鄴注視良久,也返回了船艙,一家人都坐在船艙內,妻子正在給小女兒瑤光哺乳,這是李岱給孫女起的名字,但還是秉承了獨孤老太太以星辰起名的習慣。

母親裴三娘也在旁邊幫忙,另一邊靠窗處,楊玉環正把大女兒星沙抱在懷中,給她講小鳥的故事,星沙眨着眼睛,聽得很專注,她快兩歲了,很喜歡聽故事,也特別喜歡天空的小鳥,木大娘則坐在一個角落裡合掌默默唸經。

船艙裡很安靜,李鄴倒不忍打擾了。

他剛要退出去,獨孤新月笑道:“夫君給我們說說以後的安排吧!”楊玉環擡起頭,這也是她關心的事情。

李鄴坐在窗邊,把大女兒抱到自己懷中,盤腿坐在竹榻上緩緩道:“搬家是件傷筋動骨的事情,我儘量把影響降到最低,我估計大家會在漢中住兩到三年左右,我們家宅子就是天子在南鄭時的行宮,其實也就是一座三十畝官宅,據說條件很不錯,畢竟是天子居住的地方。”

“阿鄴,住行宮不要緊吧?”裴三娘擔心問道。

“沒事!”

李鄴笑道:“還是程元振主動提出來把這批官宅包括行宮移交給我們,這就是他管的範疇,拿了我三萬枚金幣,這種順水人情他會做的。”

“我記得旁邊還有一座很大的官衙,是臨時朝廷,也要用起來嗎?”

李鄴微微笑道:“那座官衙我們命名爲後軍元帥府,名義上主管後勤,但實際上大家的官房都在那裡,包括我自己的官房,不過節度使府會設在秦州,只是名義上在秦州。”

шωш⊕ тtκan⊕ C ○

獨孤新月眼睛一亮,“夫君也會留在漢中嗎?”

李鄴搖搖頭,“我要率軍去征戰,但我會經常回來,不會時時刻刻都進行戰爭,結束一場戰爭後會停一段時間,開始籌劃下一場戰爭,我會利用閒暇時間回家,尤其是冬天,隴右的雪很大,雙方都會停戰。”

裴三娘見新月有點傷感,他連忙岔開話題道:“阿鄴,這張竹榻不錯啊!很舒服,和平時坐的坐榻不一樣。”

李鄴微微笑道:“這叫竹椅,或者叫竹躺椅,是我在秋蒲縣買的,夏天躺在上面小睡很舒服,將來我會在漢中和隴右推廣。”

獨孤新月見小女兒睡着了,把她輕輕放在大搖籃內,讓乳孃過來照顧孩子。

這時,外面有士兵高喊:“進梁州了!”

漢中北面是秦嶺,南面是米倉山,形成狹長的漢中盆地,漢中五州,興、鳳、樑、洋、金就分佈在狹長的漢中盆地中。

漢水從兩座大山之間穿流而過,經過億萬年的歲月,在狹長的盆地中沖積出了一塊塊小平原,一座座縣城就星羅棋佈地分佈在這些小平原上。

其中南鄭平原最大,長兩百里,寬三十到六十里,所以梁州是整個漢中盆地的白菜心,也是漢中五州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州,也是軍田最多的地方。

關中土地都被權貴們瓜分殆盡,朝廷只好在漢中設置了大量軍田,根據李鄴和朝廷達成的協議,南鄭的軍田無償撥給李鄴的軍隊五年,用來臨時安置隨軍家眷。

李鄴原以爲從前河中軍的家眷都會繼續留在襄州和鄧州,但實際上,當李鄴大軍西遷後,一萬三千戶軍屬家眷也全部選擇西遷,着實出乎李鄴的意料,南鄭的幾萬頃軍田主要就是用來安置他們。

將來他們奪取河西和隴右後,李鄴也會拿出最肥沃的土地安置士兵家眷,讓他們徹底安頓下來。

這天上午,龐大的隊伍終於抵達了南鄭。

第1067章 揭露真相第233章 護蜜聖僧第123章 飛龍遺物(下)第246章 臨危受命第785章 一網打盡第290章 祖孫夜話第78章 效力天鵬第731章 騰籠換鳥第17章 王府揚威(三)第706章 功高震主第1027章 迅速破案第771章 黑雲壓城第694章 巢車初現第299章 又見貴妃第836章 兄弟鬩牆第386章 惱羞成怒第149章 最後機會第1047章 兩座縣城第710章 合適人選第954章 遲到抉擇第585章 金口一諾第188章 留有餘地第879章 反擊痛處第1112章 拜請辦學第957章 發現真相第344章 故技重施第854章 沙河大戰(下)第844章 皇宮宴請第397章 人約黃昏(五)第127章 釣魚執法第95章 李岱出事第493章 激戰且末(上)第692章 再戰北城第902章 計輸一籌第215章 河西裴氏第731章 騰籠換鳥第569章 長安兌錢第1196章 視察泉州第874章 凶神歸位第500章 元慶提醒第1059章 踏上返程第923章 心悅誠服第213章 戍堡鏖戰第1196章 視察泉州第925章 新豐殲敵第1046章 收復四州第95章 李岱出事第1176章 枕戈以待第1111章 身份確定第772章 大戰開啓第171章 金山獵酋第503章 再見阿靈第1145章 檄文初發第543章 反遭清算第1041章 偷襲黎陽第591章 故人西來第634章 陰差陽錯第953章 時機到來第438章 五大勢力第540章 居心不良第445章 尋找破綻第230章 勇奪險堡(下)第200章 首戰河西第342章 獅子開口第514章 世事難料第393章 人約黃昏(一)第706章 功高震主第69章 無奈抉擇第917章 使者到來第965章 談判開始第702章 南城決戰(六)第512章 恨之入骨第1170章 太后交易第1154章 山雨欲來第820章 家有小女第1220章 釣魚掌櫃第929章 調虎離山第446章 確鑿證據第478章 喜慶迎婚第1145章 檄文初發第848章 意外兇器第922章 崇高威望第233章 護蜜聖僧第278章 峽谷血戰(上)第979章 藩鎮子弟第983章 西遷隴右第987章 嚴厲管控第129章 五強首戰第10章 神秘男子第357章 惡婦上門第657章 局勢嚴峻第150章 危機如影第849章 東敗西成第749章 洮州激戰(上)第1018章 三眼神判第796章 釜底抽薪第434章 籌備婚禮第628章 家宅密道第445章 尋找破綻第1150章 驕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