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陰差陽錯

水鬼們在水底拼命鑿石頭,火器匠也在殫精竭慮製作超級火器。

李鄴則派出了上百名斥候,前往澠池縣探查敵情。

本來燕軍駐紮點是陝縣,憑藉西面的函谷關和唐軍對峙,但因爲史朝義和父親史思明的矛盾,史朝義一怒之下,率大軍退回洛陽。

史思明無奈,只得讓史朝義去攻打江淮,他派大將軍李歸仁和周贄二人率軍五萬重新殺回陝州,但晚了一步,王思禮大軍已經搶先佔領了陝縣。

李歸仁只得駐紮在澠池和唐軍對峙。

澠池縣地形開闊,可以擺開戰場大戰,沒有了險要地形可守。

清晨,一支唐軍斥候從崤山腳下的一片樹林疾奔而過,驚飛一片片林鳥。

爲首將領是一名斥候校尉,叫做牛國耀,京兆府藍田縣人,他忽然一擺手,二十幾名手下都紛紛勒馬停下。

“你聽到什麼沒有?”

衆人都豎起耳朵細聽,忽然有人道:“是車軸聲!”

這時,其他士兵都聽到了,確實是吱吱嘎嘎的車軸聲,牛國耀輕輕一擺手,衆人下馬緩緩走上前,走了數十步,才發現他們已經到了山林的盡頭,下方是一條官道。

一支由十幾輛牛車組成的車隊正緩緩而行,牛車上都是酒和肉,中間還有一輛馬車,裡面坐着一名官員。

護衛士兵不多,只有十幾名燕軍騎兵,這裡距離澠池縣還有三十里,應該是去澠池縣的。

牛國耀當即立斷,“弓箭準備!”

二十幾名唐軍斥候紛紛張弓搭箭,他們早已形成了默契,每人只負責一名敵軍,這也是斥候的基本功,每個人都要知道,自己的身邊人的目標是誰,這需要常年累月的配合和訓練才能形成這種默契。

“放箭!”

牛國耀一聲令下,二十幾人同時發射,箭如雨發,官道上的燕軍騎兵措不及防,紛紛中箭落馬,一個不留。

斥候們翻身上馬,縱馬衝下土坡,將中箭未死的燕軍全部刺死。

牛車上的農夫都嚇呆住了,一動不敢動,馬車上的官員更是嚇得躲在馬車角落裡瑟瑟發抖。

斥候們拉開車門,將他拖了出來,官員嚇得跪地大喊:“饒命啊!饒我一條狗命!”

牛國耀催馬上前,用長矛指着他喝問道:“你是什麼官?”

“小人叫吳樑,是是燕國兵部侍郎。”

衆人面面相覷,兵部侍郎可是高官啊!居然跪在地上喊饒狗命,尊嚴什麼的都丟得乾乾淨淨,簡直讓他們匪夷所思。

牛國耀當即令道:“全部帶走!”

衆人挖個坑,將燕軍士兵屍體掩埋,這才押着數十輛牛車和燕國官員,沿着另一條道向陝縣方向而去。

清晨,三門峽忽然白浪飛起一丈高,一千斤的火藥箱爆發出了巨大威力,人門水下的石柱終於被炸斷了,這就預示着漕運糧船也能滿載糧食從三門峽通過了,不需要再卸貨走陸路運過三門峽。

這絕對是劃時代的壯舉,意味着關隴的地位還能再維繫數百年,意味着宋朝不必在汴梁建都,意味明朝依舊可以在長安建都。

李鄴當即下令嘉獎所有參加行動的將士和官員。中午時分,一艘滿載貨物的兩千石貨船小心翼翼駛過了三門峽,船上的船員都歡呼起來,這是第一艘通過三門峽的大船。

這兩天,李鄴收穫頗豐,不僅優化了三門峽的航道,極大改善了黃河水運,還得到了一支軍隊的投靠。

投靠李鄴的將領也是一名安西軍名將,叫做衛伯玉,奉魚朝恩之令率五千神策軍守陝州的黃河北岸。

衛伯玉是魚朝恩在陝州的勢力代表,不受郭子儀的管轄,這次郭子儀和王思禮撤軍並沒有通知衛伯玉,其實就算通知了也沒有用,只有魚朝恩下令撤出陝州,衛伯玉纔會率軍撤退。

儘管衛伯玉深受魚朝恩器重,但他並不領情,相反,他內心十分反感魚朝恩的任性妄爲,尤其相州慘敗,正是魚朝恩胡亂指揮,才坐失戰機,最後六十萬大軍全線潰敗,讓衛伯玉深惡痛絕。

但他也沒有辦法,他是天子任命的神策軍兵馬使之一,只能服從君命。

直到李鄴大軍到來,魚朝恩依舊派人送來密令,讓他想辦法拖李鄴後腿,讓李鄴軍隊慘敗,衛伯玉這才終於忍無可忍,率軍渡河投靠李鄴。

李鄴大喜過望,當即任命衛伯玉爲虎賁郎將。

大帳內,衛伯玉在給李鄴講述河陽之戰的情況,河陽之戰是李光弼和史思明之間的一場大戰,這場大戰李光弼獲得慘勝,但意義重大。

一是遏止住了史思明大軍勢如劈竹的戰略優勢,其次便是保住了河東,再其次便是鼓舞唐軍士氣,相州慘敗後,整個唐軍軍心渙散,朝廷人人自危,都認爲關中又要保不住了。

在這個關鍵時刻,河陽之戰獲勝,唐軍士氣大振,死守潼關,使得燕軍久攻不下。

“殿下,史思明麾下派系衆多,將領們互不服氣,雖然李歸仁是澠池主將,但副將周贄卻並不服氣,周贄是史思明的頭號心腹,一直跟隨史思明多年。

李歸仁是安祿山的大將,他的資歷很老,和史思明平行,史思明爲了籠絡安祿山的軍隊,才任命他爲主將大將軍,殿下完全可以利用他們二人的矛盾,分化敵軍,各個擊破。”

衛伯玉指着沙盤上澠池縣的兩支紅旗道:“殿下請看,這兩座大營,城內是周贄統領的兩萬軍隊,是史思明的直屬軍隊,城外大營是李歸仁統領的軍隊,是從前安祿山的軍隊,兩支軍隊涇渭分明。”

李鄴點點頭,這些情報很重要,他只知道燕軍在澠池分爲兩個大營,一個大營守城,一個大營駐紮城外,他想不通原因在哪裡?現在衛伯玉一點醒,他才知道這裡面的原因。

衛伯玉笑了笑又道:“我還聽說一個消息,李歸仁支持史朝義,周贄支持史朝清,但這個消息不知是真是假!”

這時,有親兵在帳門口稟報道:“啓稟殿下,斥候抓到了史思明的兵部侍郎,已經帶到大營!”

李鄴連忙道:“立刻帶過來!”

不多時,幾名士兵押着燕國兵部侍郎吳樑來到中軍大帳,正好李鄴走了出來,吳樑‘噗通!’跪下,磕頭如搗蒜,“殿下饒命!殿下饒命!”

李鄴一怔,怎麼會這樣?衛伯玉在一旁低聲道:“史思明的官員基本上都是隨心所欲任命的,好多都是馬伕、庫吏之類。”

李鄴這下明白了,問道:“你原來是做什麼的?”

吳樑戰戰兢兢道:“回稟殿下,小人原本是薊縣縣吏,跟隨史思明出征,他任命小人爲兵曹參軍事,後來又任命小人爲兵部侍郎。”

原來只是縣吏,李鄴理解了,難怪這麼怕死沒出息,又問他道:“伱來澠池做什麼?”

“小人是來傳達史思明的聖旨!”

李鄴當即問道:“聖旨在哪裡?”

第519章 不詳之兆第768章 被迫出兵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114章 比武較箭(下)第1207章 首戰祁縣第1065章 吐露真相第657章 局勢嚴峻第631章 計中有計第259章 銀庫之謎第1133章 面試機會第1112章 拜請辦學第1010章 再做交易第901章 隴右談判第482章 臨危授命第1046章 收復四州第329章 黃粱一夢第575章 離間之計第901章 隴右談判第8章 刮目相看第639章 巡視漢陽(上)第1221章 一級戒備第513章 碎葉秋別第660章 曲線勸諫第796章 釜底抽薪第395章 人約黃昏(三)第492章 若羌四城第661章 笑談八卦第6章 競爭上崗第955章 面臨城下第453章 內應確定第63章 出線之戰(上)第274章 無情滅絕第912章 凱旋歸來第1055章 西海春色第1068章 直白相告第1128章 警告低頭第952章 智取劍門(下)第299章 又見貴妃第1093章 雲州計劃第134章 柳葉飛刀第502章 春歸碎葉第97章 一線希望第641章 巡視漢陽(下)第304章 被迫接受第921章 清君之側第758章 得罪小人第1200章 丹灞水道第1165章 心懷僥倖第745章 初遇敵情第206章 救贖之道(上)第824章 酒樓定策第937章 狼子野心第976章 春情暗涌第298章 家經難念第1150章 驕兵之計第728章 兩王交易第508章 血戰勃律(上)第555章 返回河西第796章 釜底抽薪第797章 神眼利器第982章 必須妥協第706章 功高震主第1221章 一級戒備第696章 決戰風起第772章 大戰開啓第724章 秋浦小縣第929章 調虎離山第1171章 江淮來人第300章 指若凝脂第800章 初嘗敗績第329章 黃粱一夢第397章 人約黃昏(五)第343章 未盡之志第1165章 心懷僥倖第27章 被迫相親第902章 計輸一籌第571章 無恥小人第890章 漫天開價第1165章 心懷僥倖第1190章 江南沈氏(下)第582章 機會來臨第659章 究竟是誰第915章 連夜告密第809章 引蛇出洞第88章 複賽前夕第597章 再度離間第992章 招才納賢第542章 急轉直下第435章 返回京城第895章 延州事件第703章 南城決戰(七)第877章 刺殺大案第350章 暴力阻止第273章 痛下殺手第589章 驗明正身第1008章 及時出手第795章 大斗拔谷第209章 收尾之信第909章 巧破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