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王爺

曹沐說的這些話,全都是大實話,並不是說出來誑人的,也不是用來做戲的,更不是想要博取他崔二哥同情的。

前年那場牽連兩府的痛心事,崔永忠也是當事人之一,其中的溝壑,有什麼是他不知道的?

他和曹沐這對難兄難弟,就是最直接的受害人。

崔永忠能把自己關在院子裡一年,生生把自己折磨成這樣,想當然的,曹沐也不會比他好受多少。

只不過因着兩人的脾氣秉性迥異,所以後面的發展,也是大不相同罷了。

這些話聽的崔永忠是不得不信,也不得不心生贊同之意。

再怎麼說,逝者已逝,留下的孩子,都是無辜的,曹沐能一心的爲向氏所出的一雙兒女考慮,就已經很說明他的人品如何了。

當下,崔永忠本有四五分意動的心,就又活絡了幾分。

當下卻是似笑非笑的問曹沐道:“聽你這般一說,出去散散也不是不可以的,反正我現在這樣,在家或是出遊,都沒什麼大區別。”

“倒是你,你們明安侯府的庶務,向來都是你一個人在打點,你現在撂挑子走人了,你大哥能答應麼?”

曹沐聞言莞爾,“嗨,我大哥身邊能人多得很,那裡就非我不可了?他之所以什麼事情都拋給我,不過是怕我太閒了,會給他惹事罷了。”

“再說了,我此次去江南,本也是有些事情需要處理,說句自誇的話,你弟弟我,在生意經上,還是有點子浸淫的。”

“我們明安侯府在南邊的生意,這幾年也不少呢,這次咱們兄弟們一同過去,弟弟少不了要帶你四處走一走,瞧一瞧的。”

他那得意的神色一點不加掩飾,瞧得崔永忠很有些好笑。

不過,他很快便有點顧慮的言道:“現如今正當國喪,而健兒的親事也要等三個月的喪期過了才能辦,咱們就算想去,恐怕一時間也不能成行啊?”

曹沐一聽這話,就知道今日總算是不虛此行,歡喜不已的着撫掌言道:“哈哈,二哥只要答應去變好,至於這出發的日子,自然是要等外甥的親事完了才走。”

“那會正是開春,咱們趁着春風,一路揚帆南下,豈不美哉?”

崔永忠一聽他這話,撫着自己花白的鬍鬚,輕輕的頜首,要真是等長子成親後再出發,那倒是可以不用擔心家裡的事情了。

至此,崔婉清在心裡念念許久的江南之行,總算是擱到了實處,不再是空想了。

皇宮裡從發喪,到將先帝后的棺槨,在皇陵的正殿中安置妥善,就足足折騰了小一個月。

這還都是因着先帝纏綿病榻的時間,足足大半年,看着景元帝的情形不對,皇陵這邊,自然是越發的加快了步伐規整。

要不然,一場國喪折騰上兩三個月,在大靖朝的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先例的。

安置妥當後,皇帝率領文武百官,從百里外的荒涼皇陵,回到了繁華的京城,衆人心中都是大大的鬆了口氣。

新帝體恤羣臣辛苦,特放假三日,讓百官休憩,這點體貼之意,更是獲得了無數的讚美聲。

三日過後,齊玄禛在氣勢宏偉,金碧輝煌的金鑾殿上,迎接了他成爲皇帝后,第一次正式的大朝會。

在這樣必須載入史書的重要時刻,少不了的,皇帝也要頒發一些重要的旨意,來應應景。

果然,在羣臣三呼萬歲的大禮朝賀後,齊玄禛帶着些難掩的激動,命衆卿平身。

他也不着急宣讀聖旨,反而很是和顏悅色的,與羣臣進行了一番友好善意的交談。

見緊張的氣氛有所迴轉,他這才示意現任的輝思殿大總管田七,來給百官們宣讀詔書。

不出大家所料的,齊玄禛封親生母親敬妃娘娘,爲慈元皇太后,晉王妃魯氏爲惠安皇后,睿郡王齊玄禮爲睿王。

而唯一一個,跳出人意料之外的封誥,乃是良郡王齊玄輝被封爲良王。

要知道,這位雖是打小養在慈元皇太后膝下的皇子,但他並不當今聖上的一母同胞。

就算平日裡皇太后對齊玄輝疼愛有加,皇上和睿王對其也多有愛護,一直都是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樂局面

可是齊玄輝和齊玄禮這個親弟弟比起來,還是有差了些份量的。

再說了,齊玄輝的年紀也不大,他是既無功績,也無建樹,怎麼就能被聖上這樣的高看一眼,擡舉着封王了呢?

當下這些官員,就少不了的在底下,先用眼神交流了一番信息。

先不管下了朝,這些官員們,是怎樣私下議論此事,又是怎樣面上不屑,暗地裡卻想要上杆子巴結的。

也不論那些心有不忿的皇子們,是怎麼在心裡,嫉妒羨慕齊玄輝的狗屎運,又少不了要咒罵他,有命得王位,沒命享清福的。

只工部那邊,正在爲齊玄輝蓋得那座良郡王府,當下就先被叫停工了。

就等着新設計好的,良王府圖紙出來了,才能接茬再蓋呢。

“十三弟,你可想好了?現在你可是咱們大靖朝的良王了,完全可以重新給王府選址。”

“還是說,你定要和你九哥做鄰居?真就不改主意了?”御書房中,齊玄禛正在用銀勺舀着酥酪用,忍不住的,又問了遍齊玄輝的意思。

他早在十天前,就已經跟這個名面上沒什麼功勞,背地裡卻是連建大功的弟弟透露了,將要封他爲王的消息。

齊玄輝聽了自己將會被封王,心裡沒什麼驚訝的,因爲和前世裡沒什麼出入,同樣的事情經歷兩次,再怎麼激動的事情,也變的沒什麼稀奇了。

但是這面上,卻是不能沒有表示的。

齊玄輝是惶恐欣喜,連連謝恩,真是做足了姿態,看着齊玄禛那感激不禁的眼神,更是讓齊玄禛渾身上下都覺得舒坦。

這位新帝的脾氣就是這樣,只要是被他劃在身邊的人,那絕對是不吝嗇給與。

要說齊玄輝對自家這位六哥,那可真是沒話說。

齊玄禛需要錢,那就出錢,就算是自己手頭沒現錢,也得想辦法變出來銀子來。

齊玄禛需要人,那就出人,不但是齊玄輝自己個鞍前馬後的鞠躬盡瘁,還盡最大的可能,爲齊玄禛拉攏人心,招攬人手。

現在朝堂上支持齊玄禛的文武大臣,有不少都是齊玄輝暗地裡出頭給牽的線。

齊玄禛最是個恩怨分明的人,愛就會愛到極端,恨也會恨到極端。

既然當初,齊玄輝能在他最需要臂助的時候,毫無保留的給了他自己的全部。

那他在登基大寶後,會隨着自己的心意,來回報這個衷心耿耿的弟弟,也就沒什可奇怪的了。

齊玄禛當初對於賞賜齊玄輝點什麼,那也是動了腦筋的。

若是賞賜些金錢珍寶吧,這對於擁有金礦,鐵礦的齊玄輝來說,還真是沒有什麼意思。

那不如就賞賜美人?

呵呵,齊玄禛一想起美人,就想到自家這個弟弟,重傷才一甦醒,就拉着自己,要求崔家的九小姐的多情之舉來。

由着崔九小姐,這位大靖朝的新帝,又不免想到,那爲自己懷着皇兒的華妃,還有那爲自己不顧一切,豁出去回收國庫欠銀的崔永信。

當然,也少不了那年少能幹的崔長健。

這樣一尋思,崔家可是完全站在他這邊的世家,他們家甚至在朝局不甚明朗的時候,就已經站了邊,堅定的選擇擁護他。

這樣對他登基立有大功的人家裡,再出一位良王妃,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不過這件事情還不急,齊玄輝今年雖然已經十五了,可是崔家那位九小姐,過了新年也才十三,先緩一緩再說吧。

這樣一盤算思量,齊玄禛真心覺得,也只有一個王位拿得出手了。

他先是和寒寧先生商議了下,這位原本一心想要讓齊玄輝繼承他的一身所學。

可是因着自家主子登基爲皇,聰明如他,非但再不提起此事,而且還不動聲色的配合着齊玄輝,兩人繼續着相處如冰的狀態。

聽到主子垂詢,寒寧也不敢敷衍,正經的分析了一番得失,絕對是站在中正的立場,半點都沒有偏袒。

這分析完了,主僕兩人相視一笑,都覺得,齊玄輝這個良王,封得。

於是乎,咱們大靖皇朝文華朝的兩位新進王爺,就此熱騰騰的出爐了!

王爺的爵位比之郡王又高了一層,府邸的格局,相應的也會大得多。

而原本睿郡王府的旁邊,空出來的地界就不是太多,爲了加蓋一座郡王府,就已經並進了附近四所所三進大宅。

可這都還沒完工呢,人家齊玄輝又不歇氣的升了王爺,這下可好了,原本的郡王府勢必又要擴建成王府了。

但要是按着王府的規制來,那這附近的官員府邸遷移,可就未免有點太多了。

依着工部的意思,不如直接就在玉麟湖附近,蓋座新的良王府。

那裡本就是皇家園林,面前有湖,背後還有座秀麗的小山,景色絢麗,地界又寬敞。

良王府蓋在這邊,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了。

至於原本蓋了一多半的良郡王府,就可以爲睿王擴建王府之用,

如此一計劃,可要比在睿郡王府的原址上,硬生生的擴建出來兩座王府,簡單容易的多了。

可奈何工部的人,計劃的再完美,人家良王就是搖頭不願意。

他願意自己出錢,遷走附近的官員住戶,大可以在別處爲他們另覓新宅,絕對不比他們現在的院子小就是了。

但是他的良王府,就是要挨着睿王府才成。

齊玄禛本着想讓兩個弟弟,都住的舒坦,已經少見的勸了兩回了。

結果,齊玄輝主意正的不行,齊玄禮也跟着瞎參合,說什麼,“臣弟不嫌擠,也不在意什麼規制,就讓十三弟在臣弟旁邊建府吧。”

本來一個頑固份子,說起來就挺費勁,這再加一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就算是皇上也要頭疼。

這不,趁着齊玄禮不在,齊玄禛趁機又提了一次,畢竟,要是這邊的官員真開始被遷走,再想改主意,就難了。

“回聖上的話,臣弟已經決定了,當初臣弟答應過九哥,只要出宮建府,就要在他的旁邊陪他,大丈夫一言九鼎,怎可食言?”

“再說,這王府大點,小點,有什麼?反正也是個住不完,臣弟一點都不介意。”齊玄輝所言,話可都是心裡話。

他今生第一要補償的是崔婉清,第二就是自家九哥,第三乃是當今慈元皇太后。

這三個人,前世裡不是對他付出過真情,就是付出了性命。

可是這一番深情厚誼,都被自己踩進了污泥溝,生生的糟蹋了去。

現在,齊玄輝可不就是要,一一的回報過去?

至於剩下的那一點點私心,還是爲了讓眼前的聖上,對他放心。

不管怎麼說,睿王乃是聖上的一母同胞,自己把家安在睿王府旁邊,也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表忠心。

齊玄禛蹙着眉頭,還要再說,卻被門外尖銳的通稟聲給打斷了,“睿王爺駕到。”

就聽着外面又是打簾子,又是上前伺候王爺解大氅的,不多會,穿着白色蟒龍袍的睿王爺,就大踏步的進了內殿。

他麻利的跪地磕頭請按,等齊玄禛叫起了,他這才起身,往齊玄輝身邊落座。

屁股都還沒坐穩當呢,就探着頭往齊玄禛手邊的玉碗裡看,嘴裡還笑嘻嘻的問道:“聖上用的什麼好東西?聞着可香。”

“讓人給弟弟也上一份,臣弟剛從母后那邊過來,吃了一肚子的青菜豆腐,着實不舒服的很,趕緊來點味重的壓一壓。”

慈元皇太后知道自己的太后寶座,是兒子們用血腥手段奪來的。

倒也不是她矯情,弄死了先皇后,頂了人家的寶座,再又吃齋唸佛的給人看。

實在是這人的年紀大了,經的風浪多了,想的也就越發的多了。

皇太后的兒子們,各各都是正當年,她不爲別的,總要爲兒子,孫子們祈福不是?(。)

第60章 選擇第53章 花柬第94章 意外第60章 鋪墊第92章 喜報第151章 良機第140章 決定第126章 警告第55章 兄弟第172章 生枝第132章 狹路第61章 往事第33章 決定第17章 拼搏第112章 關頭第87章 禮單第203章 姻緣第75章 親情第64章 大白第116章 玩耍第37章 兩面第170章 分贓第31章 算計第146章 改變第65章 聽曲第13章 真怒第154章 明爭第24章 辦法第106章 氣度第87章 禮單第143章 血緣第58章 暗議第95章 代價第105章 激將第42章 驚心第31章 算計第46章 看重第127章 信任第15章 出遊第146章 憤怒第56章 碰撞第206章 祖孫第75章 親情第一百三十四章第12章 自卑第125章 激憤第214章 歡喜第22章 開解第57章 奮鬥第55章 兄弟第4章 簡單第76章 禍事第20章 拜訪第119章 送炭第14章 痛處第50章 明說第87章 畫像第27章 偶遇第63章 前排第69章 利益第48章 難全第211章 執念第53章 失態第169章 勸說第129章 邀約第198章 贊者第109章 合作第20章 留話第55章 迂迴第163章 截胡?第187章 險境第65章 赴約第96章 議親第3章 張狂第6章 爭搶第66章 膩歪第66章 膩歪第186章 責任第117章 段數第13章 雲香第83章 搜寺第125章 斷腸第51章 按耐第77章 用飯第130章 高枝第155章 綢繆第176章 出面第114章 三房第143章 肥肉第131章 小氣第53章 花柬第11章 迷惑第65章 爭執第40章 薰爐第79章 心疼第12章 見血第41章 擔心第190章 危機第101章 父子第17章 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