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我們在遼東

發給總督衙門的電報,何長纓除了註明四點去遼南的理由之外,又簡要的電報了一遍安東城昨夜發生的情況。

而且在戰功裡,何長纓把仁字軍,安東知縣宋禧也帶了進去。

並把擅自離城,逃命到浪頭鎮躲藏的宋禧,寫成了見微知著,冒着巨大的危險,勇敢的穿過日軍和山匪的封鎖,來到浪頭鎮求救兵的有勇有謀的忠臣。

江自康性子淡泊,不喜鑽營,要不然也不會在歷史上一生到死也沒撈到總兵的名頭。

因此他看了以後,只是淡然一笑,沒有說些什麼。

倒是在一邊站着的三十出頭的安東縣令宋禧,喜歡得滿臉紅光,對何長纓的提攜感激的那是無與倫比。

可以想見,這封電報不久就會通過直隸總督衙門送到京師,自己一個小小的邊塞縣令的名字,說不定也會被‘聖聽’。

這是何等巨大的榮耀啊!

在給威海衛軍港的電報中,何長纓是以全體遼東戰線上的清軍的名義,面對整個北洋水師上下的官兵發的。

電報就一句話:我們正在遼東,我們正在戰鬥!

何長纓所不知道的是,這七封電報,成爲他以後通過有線,包括數年後的無線網,繞開京門朝堂的上層權柄,直接干預指揮大清各地各路權臣大吏軍隊的開端。

在華夏上千萬平方的陸路領土,和上千萬平方的無盡海域內,通過這些無形的電波,跟援朝軍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完全的架空了紫禁城的權利,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權樞階層。

在直隸總督衙門,電報來時,李鴻章正和英國駐津門總領事寶士德,進行着親切友好的詳談。

因爲前一天的虎山大捷,讓英國對大清的戰力,又有了一些重新的評估。

自從10月20日,沙俄皇帝亞歷山大三世逝世,因爲弄不清楚即將登基的沙俄新皇帝的性格,是好戰擴張,還是溫和保守。

所以英,美,法,德,幾國的國內中樞,都對本國駐大清的總領事,表達了出手干預,結束清日戰爭的意向。

尤其是英國今年剛上任的首相,出身自由黨的羅斯貝利伯爵,更向總領事歐格訥明言,此時遠東應該以保持現狀爲上策。

而不要因爲東洋染指朝鮮和大清的東北,引起沙俄的軍事反彈,從而引發大規模的帝國間的遠東戰爭。

不過因爲之前日軍打得太順,列強各國大使,包括歐格訥,寶士德都不好意思出手干預。

而且因爲一路大勝,使得東洋債卷在倫敦,巴黎,一天高漲一個價碼,得到大好處的大使領事們,更不願意自己動手減值自己的資產。

在知道昨天日軍渡江戰役失敗,得到歐格訥示意的寶士德,終於在今天露面來到總督衙門。

寶士德很‘誠懇’的和李鴻章進行了一番暢談,並且很委婉的表示了願意爲大清‘奔走’,調停戰事。

之後,兩人又友好的談論了天下大勢,大清風物,一直談到中午,李鴻章設宴款待。

這樣一直墨跡到下午一點,李鴻章送走了喝了兩杯大清茅臺,被整得暈暈乎乎的寶士德離開。

正準備去午睡休息一會兒的時候,李鴻章就被老管家稟告,姑爺正在二堂簽押房陪着一羣中午就匆匆趕來的大人們,等待着李鴻章。

李鴻章心裡一咯噔,心想着又鬧了什麼‘幺蛾子’,就連忙來到簽押房,一進屋就看到屋子黑壓壓的坐了一屋子的北洋官將。

津海關道盛懷宣,水師營務幫辦道員羅豐祿,司法幕僚伍廷芳,盛軍調駐仁字軍副營分統鄭才盛,仁字軍統領吳育仁,大沽炮臺總兵羅榮光,——

而且有幾個還正在‘呼嚕嚕’的大口吃着麪條。

“怎麼回事?”

李鴻章的酒意當時就去了一大半。

“中堂,九連城宋慶那裡防線全線奔潰;下游奉軍撤向鳳凰城,盛軍潰營焚燒軍械,不戰而逃。”

張佩綸拿着一張寫滿了的電文,遞向李鴻章。

“哐當!”

李鴻章一聽就勃然大怒,中午喝的酒兒頓時都涌上了老臉:“只是一天,一天呀一天!昨天他宋慶不還報大捷麼,——”

衆將默然,等着中堂發泄完畢。

咆哮了一陣,李鴻章拿起電報,耐着性子看下去。

“何長纓和江自康要回大連?好,他的理由也算說得過去;杏蓀,你給他們去電,說我許了,還有他們要什麼,有什麼要求,都儘量滿足他們。”

說到這裡,李鴻章幽幽的嘆息說道:“真是時窮節乃見啊,何長纓和江自康,老夫總算沒有看錯他們;還有何長纓,昨天真是冤枉他了,呵呵——,這小子真是一個只沾便宜不吃虧,精明通透的傢伙啊!”

“他們回遼南這事兒不跟朝廷說一聲麼?畢竟這是牽扯到兩個防區間的調兵,而且是五千精兵。”

盛懷宣忍不住出聲提醒老中堂。

可以想象的見,這個鴨綠江防線崩潰的事兒一旦傳開,會引起怎樣的朝野震動,北洋和老中堂將會面臨何等險惡的羣起而攻擊。

這時候回電同意何長纓,江自康去大連的請求,豈不是又在老中堂頭上加了一個‘保存實力,不顧大局’的罪名?

“說,當然說!不過是在調令下達以後,只是讓他們知道一下結果而已!”

對於這件事兒,李鴻章突然顯露出這些天以來罕有的強硬:“現在回看,今夏北洋諸部大軍進入朝鮮就是一個大錯誤;老翁他們是藉着東洋,來損耗咱們北洋,而東洋則是借朝鮮來減損咱們大清的機動兵力。”

李鴻章說到這裡,又氣又喘,望了一眼自己的女婿,示意他把話兒接下去。

之前張佩綸和老岳父的多次商談,還有上次何長纓回津門時,又和何長纓進行過詳細的分析。

到了現在,張佩綸纔算是基本理清了裡面的‘道道’。

他強壓着內心的驚慌,給簽押房裡的衆將解釋:“倭夷重兵壓迫鴨綠江沿岸,朝廷就一次次的把咱們北洋的兵力抽往鴨綠江防線,形成了大連,旅順軍港的兵力空虛;現在鴨綠江防線失守,毅軍,銘軍,盛軍,武毅軍,奉軍各部只有退往鳳凰城一帶集結設防;那麼——”

張佩綸幽幽的說道:“倭夷也不是傻子,既然他們在鴨綠江邊的軍隊都已經足夠用了,那麼在花園口登陸的數萬軍隊,何須再畫蛇添足?——旅順危噫!”

屋內,衆人皆驚,很多都已經變得臉色蒼白。

第二百二十四章 沈兆合第六百七十六章 驚聞,變局二第二十九章 誰落花流水第一百八十一章 安州來電第三百零八章 鴨綠江畔的首戰三第七百九十七章 擊殺天龍號第一百五十四章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州城第六百四十五章 決戰山海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整軍第四十四章 你必死無疑第三百九十八章 修枝剪葉第二百一十八章 頭老島爭奪戰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九門口長城七第四百五十章 過關斬將第六百六十九章 薊州,津門,旅順第三十九章 安之,真名士也第七百五十四章 張家灣第一軍第二百三十五章 北洋水師可算逮到你了第八十六章 我不如你多矣第三百一十一章 林間,說理想第七百零三章 大沽口海戰七第五百零一章 螳螂黃雀第五百六十八章 炮火臨城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由我們抗倭軍擔待第三百八十二章 第二次強攻第七百二十二章 總攻,絞殺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鴻章,觀柯不語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前的小追逐第四百六十八章 回山海第二百一十五章 頭老島爭奪戰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還良民於青天第五百三十章 驚變一第六百零九章 破關戰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入關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沽口海戰三第一百零四章 紫禁城第六百零三章 河谷伏擊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慈禧也曾年輕過第三百二十二章 頭山滿第三十八章 哥不習慣下跪第五百五十五章第三百八十八章 金州未失第七百四十章 水師易幟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大山岩的抱怨第二百九十三章 出征第二十一章 如花容顏邊的驚悚四百八十四章 人不死完,城不陷第十五章 失街亭第二十四章 少年中國說第二百一十二章 喬裝第一百零八章 去安東第四百四十一章 光緒和睦仁的眼光錯位第一百五十章 未開打,先慮跑第六百六十四章 訓練不夠殺戮塑造第三百一十章 鴨綠江畔的首戰五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畔激戰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平壤戰役五第九十章 別了,七彩祥雲第二百八十四章 虎山夜宿第二百九十八章 口水鎮第三百五十一章 菊一文字第三百九十章 胖軍師第六百九十六章 大沽口五第三百五十四章 焚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旅順亡,水師亡第三百九十一章 拳拳善心第二百八十三章 依克唐阿第六十八章 誓言第一百一十章 分兵登陸第六百二十九章 餌和陷阱第五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的電報線事件一第三十五章 夜難寐第二百零一章 平壤戰役之將暮第一百零七章 隔水相望第三百八十七章 欺負人啊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情之請第三百三十二章 突襲安平河口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陛下英明第一百二十九章 倭寇就在那裡,去不去第六百零六章 破關戰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陛下英明第六百零五章 東風拂面如刀第六百二十章 求訂閱第二百一十八章 頭老島爭奪戰四第九十一章 虎賁第七百六十三章 直隸最後一戰六第二百五十二章 民族魂第三百七十七章 月下求兵第六百二十七章 炮擊二第一百零六章 你知道我明白第二百九十八章 口水鎮第一百三十五章 日軍遊哨第一百七十八章 喝魚湯第三百一十八章 鴨綠江畔的迷霧二第六百一十四章 潰亂第二百四十七章 南關嶺防禦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速來第七百八十四章 旅順戰前會議一第七百八十六章 慈禧對李鴻章的小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