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規矩?”

李鴻章一聽,就來了興趣。

看到衆人或詫異或不解或有所思的神情,何長纓笑着朗聲的說道:

“何爲規矩?規矩就是方圓,孟子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安之昨日在津海關道,因爲安之本是一介布衣,又不是到道衙遞狀紙打官司,所以可以不跪道衙裡的這個‘規矩’;今日安之來總督府衙得見中堂大人,雖然依然是以着一介布衣的身份,不過卻是來拜見我肥西德高望重的長者,所以就心甘情願的要跪這個長幼尊卑的‘規矩’。”

丁汝昌聽得大張着嘴巴。

——居然還能這麼玩?

還‘德高望重的長者’?嗯,當然老中堂也的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不過這小子可真夠不要臉的!

這馬屁拍的可是‘啪啪’的響。

“哈哈,好一個規矩;算你小子能胡攪纏。”

李鴻章扶須長笑,算是認可了何長纓的這個關於‘規矩’的狡辯。

盛懷宣的臉色也重新變得生動起來。

人家何長纓已經說的很明白,在你道衙不跪是因爲之前人家何長纓和你盛懷宣沒那份交情,他何長纓又不是官員,也不是來打官司,更不是來拍你馬屁想從自己這裡弄好處的,你憑什麼讓人家無端下跪。

至於剛纔這個跪拜,人家何長纓也不是來跪中堂大人的權勢的,人家是以着晚輩的名義,來跪鄉黨裡面的尊敬長者。

隨着李鴻章的笑容,大堂裡面的人除了一臉鬱悶的丁汝昌,其餘人都是笑了起來,算是認可了何長纓‘填坑‘順利,沒把自己給埋進去。

然而何長纓費了這麼多的口舌,目的顯然不止於此,可是李鴻章似乎沒有聽明白何長纓的另一層意思。

在剛纔的話裡,何長纓連續用了兩次‘一介布衣’,表明自己現在無官無職。

而且何長纓幾乎都**的不穿內褲的坦白說道,自己之所以在津海道衙‘不跪’,也是因爲自己沒有官職,享受不了官員們‘半膝跪’的待遇。

而自已又不願去磕那種五體投地的,平民百姓見了官員磕的頭,所以纔有了這次‘跪於不跪’的爭辯。

可是現在看來,自己的媚眼似乎算是白拋了。

“中堂,安之似乎對無辜捋了哨官的頂子,滿腹冤屈啊?短短几句話,一連用了兩次‘一介布衣’。”

在張佩綸看來,當官真是即操心又勞力,哪有自己這樣一介無官文士,指點江山,笑傲王侯來的過癮?

而且在他的心裡深處,當年馬尾海港無數戰艦上那滔天的大火,法蘭西巨炮的轟鳴咆哮,到處都是殘破的屍體,淒厲的嚎叫,不時的在寂靜的深夜裡把他驚醒,讓他心靈顫抖,汗水淋漓。

所以這些年來張佩綸多次推辭李鴻章的擡舉,堅持不就官衣,而心安氣和的原意當一個師爺幕僚,給老岳父出謀劃策。

不過這個何安之既然想當官,張佩綸倒是不介意拉他一把,提醒提醒老中堂。

張佩綸的話,何長纓聽的那是一個入耳,尤其是‘無辜’兩字,簡直不啻於畫龍點睛。

他感激的給了對面坐的的張佩綸一個致謝的眼神,張佩綸微微一笑,表示小事兒,不值一提。

何長纓的這個坦蕩要官的眼神,頓時也被他斜對面坐着的那個五十出頭的五品老文官瞅到了,不禁莞爾一笑,心想着:這小娃娃好膽量,直接跑到總督衙門來要官了。”

“嗯?”

李鴻章聽女婿的話,倒是一愣,這些年來進他總督衙門,訴苦的要錢的那真是過江之鯉,這麼坦蕩的要官兒做的倒真是罕見。

“哈哈,沒想到寫出不俗的《少年中國說》,說我們是一羣老朽昏聵的何安之,原來竟是一個官迷;嘖嘖。”

丁汝昌作爲李鴻章的左膀右臂跟了李鴻章多年,再加上本來就是一個武將,所以在李鴻章的面前說話就沒有太多的講究,逮到了這個話題,哈哈大笑的繼續嘲諷着何長纓。

李鴻章聽丁汝昌這麼說,也是笑着滿臉的皺紋,想聽聽這個罵自己這一屋子老傢伙都是‘老朽昏聵’的何安之,怎麼辯說。

“丁軍門大謬矣!”

何長纓對着坐在他左上的丁汝昌拱拱手:“有道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盛唐孟浩然也曾經賦詩言志‘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現在誠遇國家危亡之際,安之既然不願‘端居’的獨善其身,那麼就要爲國爲民做一些事情;而在中國,想做事必先要做官。”

說到這裡,何長纓瀟灑的揮袖站了起來,在衆人各異的眼神裡重新走到中堂,神情嚴肅的對着李鴻章深深一拜:“安之今日進入總督衙門,不爲別的,就是要向中堂老大人借一艘‘舟楫’。”

滿屋俱靜,衆人都驚訝看看深拜不起的何長纓,又看看端坐在高堂主位的李鴻章,不知道李鴻章會如何回答。

盛懷宣李經方張士珩張佩綸四人,更是緊張的看着深拜着的何長纓,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他們四人對這個何安之的印象都是相當的不錯。

今年5月,招商局的幫辦鄭觀應推薦了一個叫孫文的傢伙進入總督衙門。

那傢伙雖然滿嘴跑馬,大談毫無邊際的改革革新,但是其中也並不是一無可取之處,可惜中堂大人不待見他,結果孫文就氣呼呼的不知道現在跑哪裡去了。

假如中堂大人今天不滿足這小子的願望,估計又是一個不知道明天要跑到哪裡去’要官‘的孫文。

“想要做事必先做官,安之此話說的恰當;”

李鴻章臉上依然帶着淡淡的微笑問道:“欲濟無舟楫,不知道安之想在我總督府衙借一艘什麼樣的‘舟楫’?”

“現今東洋兵馬霍霍,窺視我大清領藩,小子只想向中堂大人借一營的天兵,去平壤蕩平倭寇,爲我大清北洋守好遼東這個門戶。”

圖窮匕見,水落石出,廢了這麼多的口舌,何長纓終於說出了自己今天進入總督衙門的真正目的。

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洋女護士的夢境第五百七十二章 戰三城一第五百五十五章第七百八十五章 旅順戰前會議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炮擊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擊殺西京丸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接力賽,落幕和起始一第六百五十二章 克山海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師大戰倭豬第七百五十二章 回家第二百九十六章 防區既定第七百三十四章 脊樑和精神第七百六十二章 直隸最後一戰五第四百九十五章 違令第四百三十八章 相隔只有一層薄紙第五百八十六章 撲朔迷離的電報線事件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江畔激戰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突襲栽鬆院第六百八十五章 何必安刺第六百二十九章 餌和陷阱第三百七十六章 整軍第二百七十一章 總兵府第六百零六章 破關戰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分憂和權宜第五百三十二章 驚變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虎山夜宿第二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第六百一十章 出關一第六百零一章 雞冠山步騎戰二第二章 來到甲午年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山岩的無奈第三十六章 東方列強帝國第一百一十三章 跨過鴨綠江第六百四十五章 決戰山海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穿雲箭第七百五十八章 直隸最後一戰一第三十章 一起吶喊第五百二十九章 還良民於青天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洋之花の第三百六十一章 爾來十萬軍馬第五百六十五章 斬立決第六十章 女賊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州城東第一百二十七章 問策第三十二章 時不待人第七百八十七章 被埋進抽屜的電報第二百五十二章 民族魂第三百八十六章 抗倭軍在旅順在第四百五十章 過關斬將第一百四十九章 舍人關頂的遙望第六百七十七章 第11旅團第三百三十五章 山谷阻擊戰一第四十四章 你必死無疑第四百九十九章 守城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噩耗第四百九十一章 臘月十號的攻擊二第七百一十五章 津門旅的白刃戰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能守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題,徐家山炮擊第一百二十五章 平壤防區第六百一十七章 破陣子第五百四十五章 講道理第四百三十二章 守不守得住第一百三十七章 洞仙嶺伏擊戰一第七百四十五章 兵指澎湖第二百章 平壤戰役十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廣島來電第七百九十七章 擊殺天龍號第三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四百八十六章 第一場要塞炮擊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山谷阻擊戰一第一百五十章 未開打,先慮跑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場要塞炮擊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驚變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交換第六百四十八章 圍殲第3旅團三第六百六十九章 薊州,津門,旅順第七十四章 清晨第二百七十九章 這麼難第五百二十七章 臣軍旅未諳第四十章 燭火,吶喊第三百二十二章 頭山滿第四百七十二章 封海第二百五十章 打嚴嵩第二百四十三章 日艦羣的第一個失誤第五百九十四章 九門口長城五第七百零一章 大沽口海戰五第三百三十章 兄弟們,一路辛苦第四十二章 北洋內部的漢奸第一百六十三章 夜殺第四百九十六章 衝鋒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一條線上第六百二十七章 炮擊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守不守得住第四十章 燭火,吶喊第七百四十五章 兵指澎湖第一百四十一章 洞仙嶺阻擊戰五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情之請第四百六十三章 奉天失陷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個時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