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不被承認的朋友(求月票)

有官員下意識地即道:“可崔大都督如今尚在北境……”

魏叔易道:“洛陽地處中原,崔大都督由安北都護府動身,直接趕赴洛陽,同徐正業等人自揚州發兵去往洛陽的距離並未相差許多。”

揚州在南,安北都護府在北,洛陽所處的位置即在二者中間。

此一點,同時也證明了洛陽的位置便決定了它有着非同尋常的戰略意義,這也是女帝不敢待此戰存有分毫僥倖之心的緣故所在。

此刻,聽着魏叔易的提議,女帝垂眸看着面前展開的輿圖:“而徐正業已過徐州……”

“但汴州尚可阻攔。”魏叔易道:“時間上應當趕得及。”

“可北境尚需嚴守……”一名官員道:“若玄策軍撤離北境,北狄怕是要聞風趁虛而入!”

“玄策軍何須撤離?”馬行舟看向魏叔易:“想來魏侍郎之意,是讓崔大都督隻身趕往洛陽,在洛陽同京師派去的七萬玄策軍會合——”

“正是如此。”魏叔易道:“北境不能有絲毫鬆懈,八萬玄策軍依舊留守北境,繼續整頓修築邊防之事。”

他們此時需要的,只是一位能夠統領玄策軍的將軍。

“臣附議。”一名大臣道:“有京師七萬玄策軍,若再加上崔大都督,定可保洛陽安然無恙!”

這不是盲目的信任推崇,而是這些年來一場場勝仗累積下來的威望。

大臣們以此開始推算大軍趕路的時間,以及崔璟自北境趕往洛陽的路線。

最終得出推測:“崔大都督若率輕騎趕路,自河東道南下……必能及時與七萬大軍接應會合!”

從路程上來說,自是京師距洛陽更近,但大軍趕路更加耗時,崔璟若率輕騎上路,則可一路快馬加鞭。

所以,魏叔易此法,從時間上來說,是可行的。

見聖冊帝仍未鬆口,思索之間似在猶豫着什麼,馬行舟道:“陛下,臣以爲,若能由崔大都督指揮此戰,非但可保洛陽無恙——”

“屆時,崔大都督率玄策軍於洛陽,而肖將軍與常大將軍在後夾擊,兩軍如能配合行事,徐正業前路與退路皆被阻斷,徐氏亂軍或可一舉盡滅,就此一勞永逸,更能威懾各處。”

聖冊帝目光微動,慢慢從輿圖上移開。

這一勞永逸之法,的確令人心動。

如能就此滅除徐正業一黨,自是再好不過。

能領兵者自然不止崔璟一人,但正如這些大臣們所說,真正能將此一仗的勝算拔到最高的,卻只有崔璟。

最好的大軍,當配最好的將領,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反之則截然不同。

徐正業起兵之初,她固然震怒,卻遠遠稱不上驚慌不安,直到李逸一敗再敗,江寧失守……

再到眼下,這亂臣賊子懷此狼子野心,竟覬覦起了洛陽之地!

她不能有絲毫大意,爲保萬無一失,她理當讓崔璟前往。

可若由崔璟率玄策軍指揮洛陽之戰,她卻又不免心存其它顧慮。

一個是玄策軍此時的統領。

一個是玄策軍真正的舊主。

更不巧的是,前者曾於去年芙蓉花宴之上,當衆表明過非卿不娶的決心……

再有自長孫家之事後,蠢蠢欲動的崔氏族人……

這每一樁每一件,在女帝心底,皆如同不安分的暗刺隱患,隨時都有可能破土而出,成爲一把威脅皇權的利劍。

面對衆臣提議,女帝再三權衡之後,視線再次落在輿圖正中的洛陽城上方,最終道:“諸位愛卿言之有理,此一戰指揮之職,唯獨崔卿可以勝任。”

“然崔卿既是輕騎趕赴洛陽,爲其安危起見,事先便不宜暴露消息行蹤。”聖冊帝道:“所以,崔卿只能奉密旨前往,而不可驚動各處。”

馬行舟等人皆應聲附和:“聖人思慮縝密,理應如此。”

聖冊帝:“如此,爲了不令各處起疑,明面上便還需另設一位主帥,率七萬玄策軍由京師動身,朕會事先與之說明其中利害關係,待到洛陽,見到崔卿之後,由其再行移交兵權與崔卿。”

大臣們思索着交談了一番。

顯然,此人雖只是個混淆視線的“幌子”,但仍然還需慎重擇選。

此等關頭,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

“……不如,便從玄策軍中挑選一名可臨時擔任帥職的將軍?”魏叔易心有猜測,試探着給出提議。

聖冊帝斟酌罷,卻道:“玄策營中如今留守京師的武將,皆在四品以下,不足以威懾各處,亦不足以表朕護洛陽之志。”

魏叔易心中微動,遂應了聲“是”,暫時不再多言。

其他官員隨之給出提議,但無需聖冊帝開口,自有別的官員開口反駁,無它,這些人選,的確都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有官員暗歎了口氣。

偌大的朝堂之上,如今竟無幾個有服衆之能的武將可用,先前賀危算是一個,可卻……

若能多幾個堪當任用的將才,此番也無需大費周章將崔璟自北境調回。

想到此處,不免要說到那位橫空出世的“將星”,還將星呢,若果真讓徐正業去了洛陽,這將星二字,可就要成爲天大的笑話了!

“朕突然想到一人,或可擔此任。”

衆臣商議不下之際,聖冊帝緩聲開口,說到了一個人。

“李獻,明日便能抵京了。”

衆官員微怔。

韓國公回京了?

……

李獻本不姓李,姓賀,李姓乃是賜姓。

但李獻本人,卻是聖冊帝的嫡親外甥。

女帝除了應國公這個胞弟之外,上面曾還有一名長姐,早年嫁與了一名賀姓武將,名喚賀敷,賀危與其算是同出一族。

女帝登基後,封賀敷爲韓國公,其妻明氏即爲韓國公夫人。

韓國公夫人去世的早,三年前,南蠻異族在南境挑起戰事,韓國公與其長子李獻奉旨出征,然韓國公年邁,又因身中瘴氣,於出征一年後即病死在軍中。

南蠻的氣焰因此更爲囂張,女帝遂派出崔璟與常闊率玄策軍前去平定南境。

再兩年,南蠻終於被驅逐出京,去年春日,崔璟與常闊班師回朝,而承襲了韓國公之位的李獻,則奉旨留在南境整肅邊防,直到前不久,才被一道密旨召回京中。

……

魏叔易等人出宮時,天色已經暗下。

宮門外,魏叔易與同僚們揖禮道別後,即上了官轎。

轎中備着溫熱適宜的茶水,魏叔易一手持盞,一手擡袖掩於面前,飲了半盞茶解渴。

將茶盞放下的一瞬,他似有若無地嘆了口氣。

看來,如今聖人連崔令安也防備上了。

遙想當年,據聞先太子殿下去世之前,親自將玄策軍的帥印交給了常大將軍。

在常大將軍的統領下,彼時剛經歷過一場苦戰、急需休整的玄策軍,在休養生息磨劍三年之後,即大敗北狄,劍鋒不減當年。

但那一戰後,常大將軍身負重傷,又被治以抗旨之罪,玄策軍的兵權就此旁落。

面對玄策軍這把利劍,誰都想攥在手中,彼時女帝初登基,政權尚且不穩,各處都在爭權,爭政權,爭兵權。

接下來的數年中,玄策軍一度被撕咬的四分五裂,軍中有話語權的人開始變成哪家的郎君,哪位大人的子侄,眼看便要散落開來。

女帝亦不忍這支由先太子創立的精銳之師就此散落,曾也多次試圖交由心腹掌控,但局面並不完全受她控制,她的人,沒有掌控玄策軍的威信,也沒有震懾軍中那些子弟、和他們背後各方勢力的能力。

這樣混亂的局面持續了很久。

直到崔令安出現在衆人眼前。

那時誰都知道,崔家祖墳的煙冒歪了,竟出了個一心想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郎君。

這位崔家郎君,彼時已是小有名氣的少年將軍,前後又不止三顧茅廬,在被揍了一頓之後,終於請動了消沉已久的常闊“出山”,二人雖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

更重要的是,他姓崔。

少年崔璟身後,是爲士族之首的崔氏。

執掌玄策軍,沒人敢與他爭,也沒人爭得過他。

所以,爲保玄策軍,女帝不得不選擇了他。

當然……或許還有些什麼別的緣故,比如,同那座天女塔裡的秘密有關——魏叔易此時心想。

所以,崔璟一開始是以崔氏名望,加之常闊相助,得以逼退了那些豺狼。

但之後,玄策軍在他手中重振了昔日榮光,玄策軍重生的過程,也讓崔令安慢慢變成了世人眼中當之無愧的玄策軍上將軍。

就譬如今日,一提到何人能真正擅用玄策軍,若說崔璟,便不會有任何異議。

魏叔易眉間的神色不太樂觀。

他也曾隱隱察覺到,女帝欲使明洛接近崔璟的心思。

崔令安,的確太難掌控了……這個人,幾乎毫無弱點。

生來即在他人窮其一生也無法抵達的高處,人家投軍是爲建功立業,往上爬,他不是,他是在往下走。

一個一身反骨,反向而行的人,富貴與權力註定無法令他昏頭麻痹,他時刻都保持着與周遭格格不入的清醒。

他也從不結黨,他不需要,也不屑爲之。

既都不好使,思來想去,似乎便只剩下美色這一條了,但以美人賞賜,此人卻也從不接納。

各處官員試圖塞人,也從無成功的先例。

不喜尋美色,那想來是喜歡有些腦子的?

於是便有了明洛,有參政之權的女官。

然而,也不好使……

別說女帝了,便是他魏叔易,在旁瞧着,也覺實在愁人。

總而言之,此人對待富貴錢權油鹽不進,對待美色情愛更是刀槍不入……當然,後者這一說法,在去年芙蓉花宴時,已經被推翻了。

此人終於孔雀開屏,衆人皆恍然,原來並非不愛美色,只是從前那些美色,尚未美到令崔令安折腰的地步。

可惜啊,世事莫測,如今這“美人兒”,及她的阿爹,眼下也不被帝王信任。

面對這樣一個人,帝王有制衡之心,本無可厚非。

但今日女帝的態度,與其說是想制衡崔令安,更像是生出了真正的疑心與防備……

讓李獻爲帥,率玄策軍前去洛陽,當真只是爲了“代朕親臨,威懾四方”嗎?

或者說,李獻此時回京,當真是偶然嗎?

魏叔易眉心鎖起。

或許,不管有沒有徐正業攻打洛陽之事,讓李獻插手玄策府軍務,都早在帝王的安排之內了……

值此動盪關頭,帝王欲將一切不安分的可能拔除,欲將一切握在自己手中。

但結果究竟會如何?

魏叔易自覺也無法預料。

他爲天子近臣,居今日高位,是因得女帝信任與提拔。

而崔令安是他真正欣賞之人,是不被承認的朋友。

有些事情是他所不願見到的,卻也是他無法阻攔的。

魏叔易心思百轉間,拿起了轎中小几上的一隻茶甌。

白玉茶甌玲瓏剔透,底部有着淺藍花押。

這是他最喜歡的茶具,他幼時求了母親許久,使了諸多手段,母親才肯借與他用。

至此後,他不管去哪裡,都習慣帶上它們。

此時他拿起,本是無意識的舉動,但拿起的一瞬,魏叔易的眼神忽而匯聚。

他想到了一件他一直存疑之事……

當初在合州初遇,常歲寧將周家村的供證留了在他車內,他一直想不通,對方究竟是如何確認他身份的?

他微服前往合州,並未驚動任何人,出行用的馬車也很尋常,唯獨這副茶具……

莫非……她認得這副茶具?

可這副茶具出自崇月長公主府,從未流傳於人前,她因何會認得?

而細思之下,她與崇月長公主府之間,似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他待她,之所以一直存有好奇與試探之心,正是因爲他很早之前,便從她身上察覺到了說不清道不明的“特殊”之處。

按常理來說,隨着人與人變得熟識,那些令他不解的特殊,皆會慢慢得到合理的解釋,但是……在她身上,卻恰恰相反。

越是走近她,他反而越看不清她。

看着手中的茶甌,魏叔易腦海中閃過諸多畫面,一路而來的萬千不解,在這一刻被推至了頂峰。

時辰已晚,官轎未在鄭國公府外停落,而是由可供車轎通行的側門,直接擡進了府中內門處。

魏叔易下轎時,即有等候已久的僕從上前行禮:“夫人交待,待郎君歸府後,便請郎君去一趟皓風院。”

魏叔易點頭。

正好,他也要去見一見母親。

第39章 美得不講道理(一更)第65章 只會惹是生非的蛀蟲第220章 寧寧糊塗啊(求月票)第154章 更討厭了第196章 笑話買一送一(求月票)521.今日無更勿等第76章 人均飯桶第244章 再見面第4章 贈品潦草第118章 還沒結束第10章 過時不候第59章 迷死人又累煞人第344章 祝你們幸福第215章 賠罪第437章 真好,又見到她了550.第544章 隱秘的伴生關係第99章 作廢(iwannacola打賞加更第473章 取荊州,破王庭第303章 必遭天譴第184章 她樂意欠着第356章 “全麻宴”(打滾求月票第157章 怕是出事了第82章 沒事,我心術也不正第2章 初來乍到第239章 我什麼樣,女子便是什麼樣第420章 備一份厚禮第449章 請賜奴一死第444章 當執利劍伐道第119章 掛燈(君陌兮萬賞加更)第375章 昔致遠的秘密(求月票)第307章 你時日無多了(月底求月票)第68章 自詡多事之徒(求月票)第19章 哪裡聽來的第362章 唐休困(大章求月票)第40章 姚家姐妹(二更)第427章 我又非吐蕃鼠(miya2022打賞加更)第229章 哪一種喜歡?(求月票)第140章 除非你嫁給他第243章 自己不覺得荒謬嗎?505.第501章 籌備大婚第423章 賣上個好價錢第219章 別演了,表舅(求月票)第23章 另有玄機第469章 等大人踐諾之日第106章 拜師宴第420章 備一份厚禮第199章 這不叫交易第282章 我以我爲天,我意即天意第238章 常闊非死不可第285章 何妨大度一些?第433章 以此自證,您可滿意了?第291章 象園舊夢第305章 她會成爲傳說的化身(求月票)第382章 發現大人的秘密了第296章 那便試試第2章 初來乍到第56章 像,真像第98章 驃騎大將軍府常歲寧(月底求月票)504.第500章 請陛下止損527.第522章 原來您還活着第437章 真好,又見到她了第182章 相認(補更)565.第559章 與阿尚何其相似第436章 讓阿妮做您的刀吧第119章 掛燈(君陌兮萬賞加更)第340章 庸俗膚淺的快樂(求雙倍月票)第157章 怕是出事了第172章 她只信自己第385章 孵出來的殿下(求月票)第171章 他一直有所隱瞞第487章 一朝斷前程第427章 我又非吐蕃鼠(miya2022打賞加更)第118章 還沒結束第256章 替自家大都督賣慘(求月票)第110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姑娘543.第537章 絕處逢生(求月票)第207章 以她爲餌第49章 雙向救贖第361章 江都熱情好客(求月票)第241章 恭喜大仇得報第202章 她自己來救第458章 幸福得有點歹毒了(求月票)第103章 道德底線有待降低559.第553章 不該就地誅殺嗎?第148章 那場風雪第268章 “早日歸家”第191章 好,我答應了第306章 有事請教太傅第210章 接阿兄回家第65章 只會惹是生非的蛀蟲第2章 初來乍到第209章 敢問聖上,臣女有錯嗎第223章 願嫁第74章 爭氣又短命第170章 朕只求一個真相第408章 此生不事二主第371章 不然您抽空上個身?第417章 見着活的金山了第260章 只要能將他的學生還給他第215章 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