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好大的口氣!

自江南傳回京師的,並不只是收復三州的好消息。

前後相隔不過數日,另有一則急報自潤州傳回——東海沿岸有漁民遇害,經常大將軍帶人查實,已斷定是倭寇所爲。

此報令朝堂之上百官震怒。

這十餘年來,倭寇少有作亂,而今這般關頭,突然出現倭寇殺害漁民之事,絕不會是偶然,多半如那急報之上所言,這必是倭軍的探路之舉!

探子之後,必然便是野心勃勃的倭軍!

「……倭人向來無恥之尤,竟欲趁此時機犯我大盛!」

「想當年先太子殿下率軍擊退倭寇,曾於東海之上打得他們上貢求饒!而今這些倭賊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還敢不自量力妄圖生出覬覦之心!」

「……」

聽着那些官員口中或鄙夷不屑,或怒不可遏之言,魏叔易微微攏起了眉心。

更多的官員和魏叔易一樣,一時皆沉默着,表情並不樂觀。

曾經的榮光早已做不得數,如今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江南東海一帶疲憊虛弱,正值戰後混***替之際,而那些休養生息了十餘年的倭軍卻必然有備而來。

很快有大臣出列,陳明事實利害。

「……陛下,倭軍向來狡詐陰毒,此事決不可大意待之!」

「請聖人着令潤州、揚州及楚州早做應對,令淮南道共抵倭賊!」

「抵禦倭賊不能只靠一張嘴!」有武官擰眉道:「潤州揚州等地,從官員到百姓,上上下下無不遭徐正業血洗,內亂不過初定,大半官位都是空懸的,軍務更是一塌糊塗,何談抵禦倭賊?」

倭賊不正是看準了這空虛之機,纔敢此時來犯的嗎?

那武官道:「單靠他們是行不通的,還需朝廷儘快主持大局!」

「陛下,以臣之見,當務之急,應先行擇選出一位可用的抗倭主帥,並儘快整肅東海防禦!」

聖冊帝看向那些先後開口的武官:「如此,諸位愛卿可有人選?」

這些時日,因戰事頻發,各處提拔上來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武將。

但水上抗倭不同於其它戰事,不是誰都能夠勝任的。

聽着那些被推薦的人選,聖冊帝遲遲未有表態。

魏叔易試着開口:「論起抗倭經驗,曾隨先太子殿下擊退倭寇的常大將軍當是此次擔任主帥的不二人選,何必捨近求遠呢?」

起先開口的那名武官與常闊是有些熟識的,此刻嘆氣道:「魏侍郎有所不知,常大將軍腿上舊疾最懼溼冷,怕是支撐不了長時間在海上作戰。」

凡是打過海戰的都知曉,船隻一旦上了海,人就得一直在海上飄着,且倭寇狡詐至極,短時日內想要徹底清退他們是不可能的。

有文官皺眉:「倭賊當前,事關國土安危,個人傷病得失豈能是值得一提的阻礙?」

那名武官冷笑一聲:「那若常大將軍戰至一半出了閃失,致使軍心渙散,朱大人又是否擔得起這後果?」

雙方你一句我一句,眼看便要掐起來時,忽有內侍入殿來報,道是此番奉旨前往江南的欽差監軍已經摺返,如今在殿外求見。

聖冊帝將人宣了進來。

那名監軍太監入得殿內行禮。

歷來,監軍太監負責監察戰事進度,戰事畢,則監軍歸。

而這名監軍太監,此時帶回了有關倭寇的最新急報——潤州之外,東海之上,已經探查到了倭寇大軍的蹤跡,且來勢洶洶,已過耽羅。

百官聞言色變……果然!

有官員驚道:「竟已過耽羅……那耽羅因何不報?」

耽羅島歷來是大盛屬國

「莫說小小耽羅了……」馬行舟語氣沉冷地道:「倭國如此來勢,必做不到悄無聲息,東羅與倭國之間不過只一道海峽相隔,不是也一樣一言未發嗎?」

新羅爲大盛友邦,雙方向來保持着友好往來,此前在國子監內受教的昔致遠,便是新羅人。

「新羅竟也知而不報!」

「果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一片討伐聲之下,有着令人心驚的暗涌,倭國進犯,新羅不報……這意味着大盛對整片東海與黃海水域,都已經失去了控制。

有官員提議要問罪新羅,不可失了大國威嚴。

諸聲交雜之下,聖冊帝卻是看向那名奏報的監軍,問道:「既已探查到倭軍動向,常大將軍可有提議亦或良策?」

「常大將軍未有多言,只讓奴據實稟報聖上。」那監軍話至此處,略一猶豫,才道:「但,寧遠將軍有話欲徵得聖人同意……」

魏叔易聞言看向那說話的監軍。

平日凡是被拎來上朝,總要嗆人幾句,今日卻始終未發一言的褚太傅,聞言適才凝神一二。

得了聖冊帝準允,那名監軍太監才往下說道:「寧遠將軍道,倭患當前,她願與常大將軍留守江都之地,率軍擊退倭賊,以衛大盛國土海域!」

褚太傅眉毛一抖,噢,果然不回來了。

百官聞得這主動請纓之言,一時心思各異。

這位寧遠將軍剛立下了大功,按說本該和其父常闊一同回京領賞,抗倭之事,常闊也可以舊疾爲由推拒掉……

雖然誰都不說,但在場誰都清楚,打倭寇耗時耗力,海上又總要更加兇險,且又是當下這般時局,縱然是從戰事角度出發,也實在不是什麼好差事。

這個寧遠將軍當真是年輕氣盛,遇到什麼戰事,她都想湊上前去打一打,結合其一直以來的作風來看,此刻這主動請纓之舉,便頗給人以「啊,這裡有反賊,我打一下看看。咿,這裡有倭賊啊,沒打過,也打來試試好了」的初生牛犢四處蹦躂之感。

這份好勝心讓人很難評價,但此人的能力,從汴水一戰來看,雖必然有誇大之處,卻多少也應是有一些本領在的……

鑑於這份苦差目前也無更好人選,便有大臣試着道:「陛下,此提議未嘗不可……寧遠將軍雖年少缺乏經驗,但有常大將軍在旁,恰可彌補其短缺。」

有幾人出聲附和。

聖冊帝不置可否,依舊問那監軍太監:「除此之外,寧遠將軍可是還說了什麼?」

魏叔易也在等。

這監軍太監方纔答話時神情便猶豫不絕,若她只是單單請旨抗倭,此等值得贊允之事,絕不至於讓這太監有如此反應。

果然——

「是……」那太監垂着頭,道:「奴此番臨行前,陛下曾有交代在先,讓奴見到寧遠將軍之後,代陛下問一句寧遠將軍立下如此大功,可有想要的賞賜,若是暫時沒有,可以先好好思量一番,待來日回京領賞時可當面向陛下言明——」

問有功之臣想要何等賞賜,這是帝王愛重功臣的體現,歷來並不少見。

但身爲功臣,面對如此詢問,大多也只會象徵性地提一些分量不重的請求,亦或是稱一句「分內之事,不敢邀賞」。

但此刻見那監軍太監神態,大多官員們皆隱隱意識到了不對勁,直覺告訴他們,接下來怕是會聽到什麼不尋常的走向——

這名監軍太監,頭一回見到常歲寧,是在潤州。

那時三州皆平,他面對這位最大的功臣,自然百般恭敬諂媚,自然而然地,也就說出了帝王要他傳達的話。

在監軍太監看來,所謂

的「將軍可有想要的賞賜」,實則並非是一句真正意義的問話,而是一種帝心甚悅的傳達。

彼時,那披着甲衣的少女對他點頭,道了句——【多謝公公,我好好想想。】

面對這客氣之言,監軍太監笑着點頭,截止到那時,一切都還很正常。

但他沒想到的是……她真想了。

且看得出來,她當真是「好好」想了。

「奴臨回京之前,寧遠將軍讓奴帶話……」

監軍太監儘量拿正常的語氣說道:「寧遠將軍說,抗倭非一日之功,一年兩載內她怕是都無法回京領賞……又爲後續抗倭事宜,便於協調各處而思慮,因此,斗膽,想向聖人求一官職……」

四下已隱有議論聲響起,聖冊帝不動聲色地問:「如此,她可有想要的官職?」

「寧遠將軍說……」監軍太監聲音微低:「揚州江都刺史一職,她應當可以勝任。」

聖冊帝眼眸輕動。

那些低低的議論聲霎時間炸開了來。

——江都刺史!

——她可以勝任?

好大的口氣!

主動求官且罷了,竟要的還是刺史之位,且又是至關重要的江都刺史!

倒不知她究竟是年少天真,不知深淺,還是仗着這份年少天真,堂而皇之地行大肆圖謀之舉?

多少正經入仕的官員熬上大半輩子,也熬不到一個刺史之位!

聽着那些或驚或怒的議論聲,聖冊帝緩聲道:「縱然不提祈福之功,朕此前也的確曾佈告允諾過,何人能取徐正業首級,即賜官三品——」

而一州刺史正是三品官職。

這個要求,看得出來的確是認真考慮過的。

立即有官員出列:「聖人,論功當賞,固然理所應當!可江都刺史之職至關緊要,況且我大盛朝,歷來沒有女子爲刺史的先例啊!」

更何況,這女子才十七歲少齡!

「她以女子之身所立之功,也從無先例!往前數一數,如她這般功勞者,數月間由九品小吏升作堂堂一道節度使的先例也並非沒有——」褚太傅冷哼一聲:「立功時未依先例,輪到行賞時卻以男女先例說事,張口閉口以女子之身否之,此等酸言酸語,實乃人人得而笑之!」

那名文臣聞言臉色一僵,卻陰差陽錯地更添幾分醋色。

「老夫未曾料到,而今徐賊已死,卻酸賊難除。」褚太傅看向那些出言反對之人,冷笑着道:「酸賊亦不可小覷,時而久之,其酸言酸水,恐腐壞朝之棟樑,國之基業也!」..net

被冠以「酸賊」之名的官員們一時面色各異。

礙於老太傅的諸多語錄皆會被一些現眼貨色記下,而後整理成冊流傳開來,而大多數人並不想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那冊子上,且是以被罵的身份——

但政事之爭,也不可能就此兒戲退卻,只是不敵之下,不免選擇改換戰術而已——

「太傅之言在理,此事或不該以男女之身論之。」有人選擇迂迴地道:「只論一州刺史,事關重大……眼下江都刺史之位空懸,論起資歷與能力,難道就沒有其他人更足以勝任了嗎?」

這全天下的要職怎好似成了老農筐裡挑着的白菜,憑什麼就任她常歲寧隨意挑選了?

「正是此理……江都刺史之職並非是僅憑軍功便可勝任,想要將一州事務料理妥當,便少不了資歷二字。」

「沒錯,寧遠將軍資歷實在太淺……」

褚太傅聞言未急着反駁,反而道:「這話不假,論起資歷,她的確連這大殿之外的一隻鳥兒都不如——」

緊接着,他去問那監軍太監

:「寧遠將軍自稱可以勝任,那她可有說,她如何能夠勝任?憑什麼能越過那些比她資歷深厚之人?」

自己的學生自己瞭解,她敢揚言要這江都刺史之位,那就必然還有招人嫌的後話——憑經驗來看,她自己拿不到的東西,旁人也休想舒舒服服地拿到。

見聖人默許了自己往下說,那監軍太監才又道:「寧遠將軍道……此時的江都最需要的,非是有資歷者,而是有能力守得住江都,甚至整個江南,淮南道,及東海黃海海域之人……」

「寧遠將軍說,只要她在江都一日,便可保無人敢犯江都分毫,絕不叫倭寇踏入大盛疆土半寸——」

四下隱隱有冷笑聲響起——漂亮的大話誰不會說!

而下一瞬,又聽那內監道:「寧遠將軍允諾,如她所言有失,必當提頭來見!」

四下微一靜。

那內監再道:「寧遠將軍還說,倘若有人自認也能做到這般,也敢立下不叫江都之地有絲毫閃失的允諾,她絕不相爭,甘願讓賢!」

四下有着一瞬的凝滯。

合着她是支了個賭桌……先將自己的頭押上去了!

其他人若也想上桌,那便需同她一樣,也將頭押上!

魏叔易愕然之後,即陷入默然。

褚太傅則拿公正公開的語氣道:「既如此,諸位但可舉薦,亦或自薦!」

第226章 第二種可能(求月票)564.第558章 自己定下的規矩第207章 以她爲餌第315章 別演了(六千字大章補更)第95章 使壞第317章 她才配與他並肩(求月票)第337章 刺史府不養閒人(月底求月票)第4章 贈品潦草第134章 雨夜琴聲第446章 刺史大人回城第386章 戴假髻,熬羊湯第312章 她缺德的很明顯嗎?(求月票)第101章 最足的誠意第280章 殺敵(求月票)第493章 除非是聘禮!第69章 需要很多功德傍身第345章 大都督那求而不得的大舅哥第263章 三比519.第515章 無我常歲寧之名第63章 玄策第一噴子第306章 有事請教太傅第98章 驃騎大將軍府常歲寧(月底求月票)第247章 陽光甚好,正當趕路(大章含補更,第453章 哪家的漂亮顯眼包(求月票)第484章 瘟疫第155章 都是看臉的貨第481章 棍棒之下出孝子(求月票)第119章 掛燈(君陌兮萬賞加更)第441章 可曾被人揹叛過嗎第6章 勿要碎嘴第385章 孵出來的殿下(求月票)第33章 阿爹取之不竭578.第572章 這得是什麼關係?第32章 別院第132章 阿兄與驢與狗第93章 是你啊第89章 她想做多大的官?(過年好!)第166章 她都知道什麼571.第565章 倒反天罡(求月票)第447章 封賞旨意第373章 只要阿尚開口第468章 一心倒貼的外甥第31章 豪門夢碎第480章 必能和睦興盛(求月票)580.第574章 願節使夙願得償第253章 來者何人(打滾求月票)第477章 再壞能壞到哪裡去?(求月票)第1章 魂歸故土第75章 如此不守驢德(求雙倍月票)第181章 失蹤第258章 好好地講一講她第38章 大家好,今晚做筆交易吧第99章 作廢(iwannacola打賞加更514.第510章 最上等的風水505.第501章 籌備大婚第303章 必遭天譴第488章 祈神佑第486章 我與你同去第137章 天塌下來有他嘴頂着第429章 他可以,但她不行(求月票)532.第527章 崔家的決定第97章 以少欺多(求月票)第131章 成了!第169章 抱歉與多謝第74章 爭氣又短命第264章 那是殿下的槍法544.第538章 幫你打回來(大章求月票)第473章 取荊州,破王庭567.第561章 最後一擊第287章 小孩兒兄第438章 一介武夫崔令安第135章 滔天背叛第247章 陽光甚好,正當趕路(大章含補更,第183章 嚇死我了537.第532章 大義而體貼的造反第84章 百年不遇的廢物527.第522章 原來您還活着第70章 她怎麼能這麼瘋第450章 重新說一說奴的故事吧第10章 過時不候第483章 先人所留第262章 但求一敗第301章 要不要一同試一試?第404章 造出自己想要的天意(補更)第272章 噱頭十足(求月票)第225章 宣安大長公主第444章 當執利劍伐道第490章 讓他怎麼死才合適第370章 看來那個人很特別(月初求月票)第112章 歲寧不許第285章 何妨大度一些?第193章 她猜對了第238章 常闊非死不可第18章 貓與巨鯤第214章 行刑(求月票)580.第574章 願節使夙願得償第296章 那便試試第234章 不讓他的善成爲愚善552.第546章 比刀刃更加鋒利第398章 一個殺十個(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