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躺得半生,終遇明主(求月票)

片刻,駱觀臨微垂眸:“大人早已設想周全,是在下多慮了。”

“不,先生之慮關乎要害,也提醒了我不可有分毫大意。”常歲寧誠然道:“縱有官營作坊建成,可將掌握最新技藝的匠工皆爲我所用,然而方纔談及的風險仍在,只是由七成降至三四成而已。”

駱觀臨也拿誠然的口吻說道:“而若是三四成,那這險,便很值得去冒了。”

之後若再有適當的舉措佐之,這三四成,便還能再逐步降一降。

最重要的是,正如她方纔所言,如今的大盛,很需要冒這個險——皮若不存,毛將安附焉?

況且,她雖另建了匠學館,卻也建了農學館。作爲江都如今的決策者,她的態度會直接影響江都民心,農學館的存在,便可表她依舊重農之心。

王嶽也想透了這一點,忽而懂得了駱觀臨昨日那句【她凡行事,必有算計】。

“現下可知,大人想要的是,是江都蓬勃向前的同時,各處仍能各安本業。”駱觀臨已安心許多,道:“大人有這份本心,併爲此提前佈局,是再好不過的。有心施爲,便可更好平衡局面。”

末了,他破天荒地道:“大人雖年少,行事過分大膽,卻可兼顧長遠利弊……這很難得。”

這其中的平衡,大多數人都找不到,他自認也沒這個能耐,但她卻把握得很好……這算是天資嗎?

可這天資,爲何偏偏落在一個外家女郎身上?

駱觀臨心中涌現出難言的悵然與惋惜。

常歲寧眼中露出一絲新奇之色:“先生這是在誇我聰明瞭?”

駱觀臨目不斜視地道:“……大人素來聰慧,此乃衆所周知之事。”

“但先生誇我,卻是少見。”常歲寧自我肯定地點頭:“能得先生肯定,可見我的確有幾分聰明。”

她說着,忽而想到了什麼,一笑,道:“我也覺得近日好似長腦子了,看來那祝詞頗爲靈驗。”

王嶽見縫插針地詢問:“大人所言祝詞是……?”

常歲寧眼中笑意清亮:“吾有一摯友,於乞巧節前,特來信祝願我健康聰明。”

王嶽一怔之後,不禁笑了起來。

駱觀臨則覺常歲寧口中這位好友也是個奇人——什麼人會這麼想不開,竟覺得她的心眼子還不夠多嗎?

王嶽藉此言打趣了兩句,駱觀臨卻未接話,他時常提醒自己,這三年裡,他只做該做之事,堅決不與這臨時主公談感情。

是以,駱觀臨強行把話題扭轉回公事之上:“大人方纔提到官營作坊,計劃是讓來日無二院中學成的匠人入作坊爲工,那大人是打算讓他們以服役的方式做工嗎?”

歷來,官營作坊中的匠工,多是被官府以徭役的方式徵用。字面意思便是,做工沒有酬勞,且是強制性的。

可江都戰後艱難,常歲寧此前又有主張減免平民徭役之舉。

常歲寧:“會徵用部分服役者,但僅限於先前我自汴水帶回的俘虜,我會讓人從中挑選符合條件者,入工坊做事。”

此前她保下那八萬俘虜,皆帶回了江都,如今多在各處服役,待服役期滿,或遇大赦,即會歸放原籍。

“至於從無二院中學成的匠工,我會在市面上的匠工酬勞的基礎之上,再給予他們優待。”常歲寧道:“但相應的,也會有所約束,凡自無二院學成者,至少需在作坊裡做工滿三年。掌握機密要術者,當給予更多優待,可授正職,使他們世代傳承,而相應的約束也會更加嚴格,需避免要術被擅自外泄的可能。”

譬如冶煉坊與造船坊,其中製造要術事關重大,務必做足保密措施。

若果真有所成,成果可推廣使用,她自不會讓江都獨攬,亦當根據情形與朝廷及各州共享,但有些東西,只能在官府之間流傳,而不可泄於民間,以防落入居心叵測之人或異族手中。

駱觀臨點頭,他方纔還在擔心,若她的官營作坊也採用平民服役之法來經營,此等強迫手段下,怕是會滋生新的官民階級矛盾,如此一來便等同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了。

她願意優待匠工,又寬嚴相濟給予約束,這樣便很好了。

而說到這名爲“爲己所用”的約束,王嶽不免問道:“如此,那文學館與算學館中的學生,日後是否也要給予一定約束,讓他們留下爲江都效力?”

真若如此,王嶽覺得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無二院是他家刺史大人自掏腰包真金白銀造出來的,那些珍貴的藏書也是要真真切切地教出去的,投入如此之大的心力人力財力,若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爲己所用,那豈不是竹籃打水?

若按照觀臨所言,刺史大人凡行事必有算計,那麼適當給予那些文人約束,便是必然之事了。

只是文人心性及價值習慣皆不同於匠人,如何約束,其中分寸便還需認真把控。

王嶽已然開始思索之際,卻聽少女拿很輕鬆的語氣道:“文學館和算學館,我無意約束他們。”

王嶽不禁一愣,片刻才問:“那若他們學成之後,另投別處呢?”

常歲寧:“文人大多重信義,及師生之誼,若是條件允許,而我不是太差勁的情況下,我相信會有很多人是願意留在江都的。”

“大人所言固然沒錯,但總有些人會有異心,而財帛利益亦動人心……”王嶽道:“大人若不給予約束,必不乏另投他人者。”

“那便由他們另投。”常歲寧毫不介意地道:“縱十中有三可爲我所用,其餘之人散落各處,我也已然佔下莫大優勢了。”

她道:“文道有別於其它,文氣如水,流動起來方能融會貫通,化雨澤被天下。他們縱一時不能爲‘小我’所用,卻總歸爲‘大我’所用,如此何不由他們自行決定去向呢。”

對上那雙微微含笑的雙眸,聽此一席話,王嶽倏地陷入怔忡之中。

每個人會受到觸動的點不一樣,有時人自身也意識不到什麼會觸動自己,直到那份觸動以極偶然的姿態忽然出現——

此刻,少女口中的“小我”與“大我”,便出乎了王嶽的意料,這種感受好比,他原本偶然推開了一扇門,見得一處桃源聖地,正兀自驚喜間,順着一道身影及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卻見桃源之外,縹緲雲霧如幕散去,出現了更加廣闊磅礴的山川湖海。

王嶽覺得自己應當說點什麼,趁機誇讚拍馬屁,可不知爲何他竟陷在這怔忡之中,久久不能言。

有手段,有遠見,有眼界,有天資,有護國之志,更有安民之心,卻並不標榜自身……

更可貴的是,她還如此年少……今時且如此,來日愈可期!

雖說是女兒身,但出色到了如此地步,還有什麼可挑剔的呢?

這不就是他做夢都想遇到的主公嗎?

躺得半生,終遇明主啊!

王嶽甚至覺得眼眶都滾熱起來。

倘若大人能夠維持現狀,腦子不滑坡,本心不失……這樣的主公,莫說三年了,就是三十年,三輩子,他也甘願跟從!

他和駱觀臨不同,他王嶽一旦認定一個主公,必然從一而終!

雖說恐懼做出新選擇也是一個原因……

但他此刻的澎湃與驚慕之情絕非作假!

有短暫的間隙,王嶽並未能聽清常歲寧又說了些什麼。

“……無論是無二院,還是四大作坊,餘下諸多細則,都還須逐步完善。” 常歲寧說話間,站起了身來,面向王嶽與駱觀臨:“我所做不過擇路而已,然行路途中,必有荊棘與豺狼阻途,單憑我一人,註定寸步難行——”

少女擡手間,緋色官袍廣袖垂落於面前,僅餘一雙漆黑湛亮眉眼。

她向王、駱二人施禮:“今後行路,還將仰仗二位先生相助。”

少女姿態不見奉承卑微,卻謙遜真摯。

她需要仰仗的人太多了,今江都官吏,刺史府上諸人,乃至軍中部下,都是她行路途中的依仗。

駱觀臨緩緩起身,擡手還禮:“此乃吾等分內之事,不足以令大人行此禮。”

旁側,王嶽終於猛地回神般,起得身來,擡手間,聲音微有些哽顫:“望山甘爲大人斬荊棘,劈豺狼,願與大人同行此道!”

駱觀臨轉過頭去,竟見王嶽眼含熱淚。

“……”

王望山一把年紀,演成這樣?

也是固寵的手段之一嗎?

偏這“手段”甚是好使,常歲寧見狀,親自上前扶起深深施禮未動的王嶽。

“既有幸得先生這般青眼,歲寧必不負先生厚愛。”

王嶽聞得此言,眼中滾落一滴淚,擡袖擦拭。

“……”一旁的駱觀臨默默轉過頭去,不願多看一眼。

常歲寧出了議事廳後,姚冉適才迎上前行禮。

“可去見過了?”常歲寧問。

“是。”姚冉跟在常歲寧身側後半步,低聲道:“本說是兩個小少年,見了才知,大些的那個是姑娘家,她見了屬下之後,纔敢說出全名——元淼,出身洛陽元氏。”

險些被李獻滅族的那個洛陽元氏。

常歲寧恍然,腦海中閃過一張十四五歲的少女面龐。

“見她不似在說假話,屬下便令她帶着幼弟在側門內等候,不知大人可識得此人?”

常歲寧點了頭:“認得的。”

彼時她於滎陽城外救災時,曾偶然救下過被李獻部下追捕的元淼。

之後,元家滿門被貶爲庶人,就此遣離洛陽,元淼曾讓鄭潮給她帶了一封信同她道謝。

那時這個小姑娘在信上說,她要和幼弟一同跟隨族人移居……此時怎會來了江都尋她?

是元氏族人遭遇了什麼意外嗎?

常歲寧很快見到了元淼姐弟二人。

“元淼見過常刺史。”

見到常歲寧,元淼先拉着弟弟跪下,朝常歲寧磕了個頭。

常歲寧看着跪下磕頭的姐弟二人,視線落在男孩缺了兩指的右手上,道:“不必行此大禮,起來吧,與我說一說來意。”

元淼穿着灰撲撲不太合體的袍子,做男子打扮,因瘦了許多,膚色也黑了許多,短短半載間,眼中已然褪去了最後一絲稚氣。

一看便知這半年來吃了許多苦。

元淼沒有多說無意義的訴苦之言,只將遭遇如實與常歲寧說明。

她家中族人大多錦衣玉食慣了,根本不堪遷徙之苦,途中多有內訌。因嫡脈一支幾乎被屠盡,僅剩下她和幼弟,她幾次出面調停矛盾,然而那些人並不服氣,反而因此記恨上了她。

途中行經一處小鎮,因雨水停留數日,一晚,一名族人誆她離開投宿的客棧,竟與人合謀將她打暈,欲將她賣掉。

幸而幼弟機警,及時告知族人此事,她才得以被勉強救下。

但她醒後,那名族人竟未有受到什麼值得一提的處罰,族中長輩或沉默,或不耐煩她的“咄咄逼人”,竟冷着臉扔出一句:【族中今已如此光景,你還當你是元氏嫡出長女嗎!】

元淼陡然明白了,昔日士族當下於亂世中遷徙,如過街老鼠,時常遭遇劫掠欺凌羞辱,而她和幼弟無法給匱乏的族中帶來任何幫助,反而是拖累。

拖累是沒有資格被優待的。

而那次之後,族中便好似撕開了最後一層體面,她和幼弟的處境越來越艱難,那個曾爲了二十兩銀子要將她賣掉的年輕族人,更是時有挑釁泄憤之舉。

一次,她和幼弟只分到了半塊發黴的餅子。

幼弟懂事,反而勸慰她,很快就能到重新安家之處了,到了那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會好起來嗎?

元淼不覺得。

自祖父父親母親死後,她和弟弟便沒有家了。餘下的這些族人們非但不能庇護她和幼弟,反而因爲父親和祖父曾經的錯誤決定,而在當下這難以忍受的困境之中,越發地怨恨她和弟弟。

想到一路上的聽聞,元淼終於做出了一個決定,她要去江都。

幼弟說:【阿姊,可是那裡有倭兵!】

她說:【可是那裡也有常刺史。】

所以她帶着幼弟偷偷跑掉了。

元家也沒人來追他們。

真正的艱難,都在去往江都的路上。

元淼未提途中不易,只再次含淚向常歲寧跪了下去:“……我亦粗識些大字,什麼事都願做,什麼東西都能學!只求大人予我與幼弟一個容身之所!”

第84章 百年不遇的廢物第411章 可敢與某正面一戰?請假一天,勿等第139章 先探一探路539.第534章 敢欺中原無主第272章 噱頭十足(求月票)572.第566章 大者(月底求月票)第36章 崇月舊事第105章 先太子殿下很風趣第197章 斷臂求生第401章 鼠輩安能殺我(求月票)第326章 宋大人是不是想拜師了?第189章 交易第268章 “早日歸家”第110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姑娘第282章 我以我爲天,我意即天意第157章 怕是出事了第198章 來得剛剛好第44章 正確的,客觀的第322章 殿下與閻王爺孰快(求月票)520.第516章 必不負相托春節放(請)假通知第140章 除非你嫁給他第471章 準備聘禮還是嫁妝?第6章 勿要碎嘴536.第531章 聖人要我反嗎第379章 “無絕,快過來”(求月票)第485章 煉獄鍛劍第257章 千里共同風第384章 跟娘走,不缺爹第437章 真好,又見到她了春節放(請)假通知第3章 跑掉了嗎第345章 大都督那求而不得的大舅哥第76章 人均飯桶543.第537章 絕處逢生(求月票)第432章 你這顛婆!拿穩些!第77章 早知他來,我便不來了第341章 她要兩樣東西(求月票)553.第547章 並非殺不得第318章 有孕第395章 必有大戰(求月票)第336章 好多錢呢(中秋快樂)517.第513章 如此江都,何愁不興第305章 她會成爲傳說的化身(求月票)第4章 贈品潦草第111章 女子之師第239章 我什麼樣,女子便是什麼樣第266章 不對哦(求月票)第69章 需要很多功德傍身第436章 讓阿妮做您的刀吧第134章 雨夜琴聲509.第505章 末路第477章 再壞能壞到哪裡去?(求月票)第89章 她想做多大的官?(過年好!)第132章 阿兄與驢與狗第332章 若無明主,我爲明主第410章 沒有運氣,全憑實力(求月票)第220章 寧寧糊塗啊(求月票)第337章 刺史府不養閒人(月底求月票)第52章 對外林黛玉,在家魯智深第35章 雙胞第393章 離奇荒誕的猜想第359章 我會青出於藍勝於藍第196章 笑話買一送一(求月票)562.第556章 告罪書第30章 怕是愛慘了他第492章 記的究竟是哪門子仇?第3章 跑掉了嗎第132章 阿兄與驢與狗第55章 天女像第416章 女客深夜登門第405章 天不肯賜,吾自造之第440章 反骨上生了個情種555.第549章 你走好吧第87章 她就是倒黴蛋李尚第318章 有孕第333章 有望不必再與阿點一桌第363章 舊主之物再現(求月票)第400章 這是在交代後事嗎?第220章 寧寧糊塗啊(求月票)第281章 前方來者何人?(求月票)第230章 我可以喊你阿姊嗎?536.第531章 聖人要我反嗎第223章 願嫁第33章 阿爹取之不竭第453章 哪家的漂亮顯眼包(求月票)第279章 迎敵!(三更大章,含桃酥與四喜丶508.第504章 栽在畜生窩裡了第258章 好好地講一講她第69章 需要很多功德傍身第233章 你想換什麼?第95章 使壞第207章 以她爲餌第187章 他已經瘋了第247章 陽光甚好,正當趕路(大章含補更,第253章 來者何人(打滾求月票)507.第503章 絕不坐以待斃第97章 以少欺多(求月票)第49章 雙向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