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璟漸貧,無力奉養

午宴散畢,送走了衆官員後,常歲寧與王長史,王嶽,及姚冉三人一同往外書房去。

王嶽和王長史說笑着宴上之事,姚冉行在常歲寧身側,一如既往地少言。

姚冉性子沉靜,骨子裡不喜喧鬧,但每逢正宴或要緊場合,她皆會跟在常歲寧身側,甚少缺席,姚冉知道,這是大人對她的器重程度的體現。

於常歲寧而言,她既要姚冉做她的眼睛,代她行事,那麼她便一定要給足姚冉器重,纔好讓底下的人重視姚冉的聲音。

而姚冉也未曾辜負她,這一年來,姚冉的成長與進取亦是江都的縮影,同江都一樣,姚冉也在快速地脫胎換骨。

說話間,常歲寧先笑着看了姚冉,再看向王嶽與王長史,道:“這半載以來,多虧有諸位在,我才能安心在外,江都纔能有今時之穩固向上景象。”

王嶽忙道:“我等皆是按照大人的先行足跡行路而已,此乃大人之功,下僚們豈敢冒領?”

有他開此頭,王長史自然也跟着附和。

“這樣一條路,非是一人能走得出來的,必是江都上下同心同力之果。”常歲寧毫不謙虛地含笑道:“此乃吾等之功。”

王長史捋着鬍鬚笑道:“是也,是也。”

王嶽也笑起來。

幾人說笑着,來到外書房前,心情極好,加上席上飲了幾盞酒的王嶽,看着前方這座寬敞的書房,心中忽又生出感慨。

刺史府上這麼大一個攤子,幕僚自然遠不止他與觀臨,但這座書房裡,平日裡坐着的除了冉女史外,只有他與觀臨,以及在旁打下手的駱澤。

那些幕僚文吏們,皆在前衙,人數已日漸增添近百人之多,按照大人和長史的示意,他們大致分作七處,對應分管處理江都七曹事務,因各司事務繁重程度不同,如今負責司戶的人數依舊最多。

這前衙七處,在刺史府中,被稱作前七堂。

經過前期的忙亂適應之後,如今的江都刺史府,已能做到職務分明,上下有序。

平日裡江都及轄內各縣事務,多由前七堂先行篩選處理,簡易事務統一彙總,緊要事務則單獨挑揀出來,一併送至外書房中,交由“錢甚”與王嶽覈定糾駁,最後由姚冉與王長史過目後,才能分發執行下去。

故而這座外書房,是爲刺史府實打實的機要決策之地,尋常人等皆不可入。

王嶽私心裡覺着,這座書房,在整個江都城中,大抵是類似朝中三省的存在了。

而隨着大人升任淮南道節度使,他們這座書房的含金量,日後大約可居於淮南道之首了……

這是何等責任,又是何等榮光?

想他原本仕途艱難,性子更如老母親鍋裡燉着的爛面瓜一團,也就是佔了來得早的便宜,否則此時來投,至多也只有進前七堂做事的資格而已。

想到這裡,王嶽忍不住又感性了,暗自決定務必更加勤奮用心做事,以報刺史大人知遇重用之恩。

內心動容而激盪的王嶽,在走進書房時,眼中不禁浮現些許淚光,遂拿衣袖攢了攢。

這一幕恰落在起身向常歲寧施禮的駱觀臨眼中:“……”

王望山又在抹眼淚了——自大人昨日回府後,這已是他看到的第四次了。

王長史前腳剛跟着踏進書房,便有人來傳話,說是前七堂那邊請他去一趟,有事要請示。

王長史向常歲寧一禮,便與傳話者一同離開了。

“錢先生可用過午食了?”常歲寧在主位上坐下之際,隨口向駱觀臨關切問道。

“回大人,已用過了。”駱觀臨的態度不冷不熱,但“不冷”已是莫大進步了。

人多的宴席,他註定是沒辦法參與的,但是每每常歲寧還總要讓人請他,有時還親自來請,譬如昨日。

昨日自絲織坊晚歸的母親問起時,他說常歲寧此舉不過是面子工夫,他爲此嗤之以鼻,而下一刻,母親的手指便刺他之以鼻——

母親邊狠戳他的鼻樑額頭,邊罵他“糊塗東西”:【面子工夫怎麼了?刺史大人何等日理萬機,肯爲你花心思做面子,這是你的福氣!難道非要大人明着冷落你,叫底下人也跟着輕視你,你這身又硬又臭的骨頭才能舒坦?】

……底下的人倒的確不敢輕視他,但因爲他每每拒絕之故,久而久之,刺史府上暗中便開始有傳聞,說他不單樣貌鋒利,性子也十分倨傲孤僻,很不易相處——雖然這也是事實。

不過如此一來,倒叫人愈發高看神化他的能力了……長得醜,脾氣又爛,還能得刺史大人如此看重,那得多有本領?

“待今日晚間,我單獨爲先生設宴,還望先生務必賞光。”常歲寧笑着說。

“大人事忙,也不必特意爲某設宴。”駱觀臨一副“某不是計較之人”的淡然姿態。

“再忙也總要吃飯的嘛。”常歲寧說着,擡手翻開了書案上姚冉備好的事務彙總,邊道:“今日便有勞二位先生同我詳說一說諸事進展了。”

駱觀臨還未來得及應聲,王嶽已經開始清嗓子了,並拿起了手邊準備好的冊子。

王嶽同時笑着朝好友看過去,用眼神傳達意圖——多給他一點機會吧,他可是要長留在大人身側的!

駱觀臨便沉默下來。

接下來多是王嶽和姚冉在說,但常歲寧偶爾還是會向駱觀臨詢問幾句。

如此談了一個多時辰,進了申時之後,喜兒來送茶點。

常歲寧飲了半盞茶,忽有人來傳話,經阿稚稟到她跟前:“女郎,前面有人登門求見,據說姓鄭,自稱與女郎早有約定,此行是赴約而來。”

常歲寧反應了一下,眼睛頓時亮起,連忙趕去相見。

見她去得匆忙,驚喜之色溢於言表,王嶽不禁道:“這貴客什麼來歷,竟叫大人如此看重?姓鄭……老錢,你可知是何人?”

聽王嶽嗓子都有些沙啞了,駱觀臨乜他一眼:“喝你的茶,做你的事吧。”

沒他王望山不打聽的。

駱觀臨面上不做搭理議論,心中卻也在暗自思忖,提到鄭姓,自然免不了會想到天下第一大鄭姓,滎陽鄭氏……

鄭氏去年險遭滅族,之後僥倖保得一線生機,免罪的族人卻也皆被盡數驅逐出了滎陽,據聞如今多在四處尋求出路……今次來客,莫非與這個鄭姓有關?

常歲寧快步來到了前廳。

等候在此的來人身着灰布長衫,短鬚看起來在來之前特意修剪過,形容素樸,氣質儒雅沉定。

聽得廳外的行禮聲,他忙轉身看來,擡手施禮:“常刺史——” “鄭先生。”常歲寧走到他面前,擡手扶起他的手臂,笑着道:“先生終於記起去年的滎陽之約了。”

鄭潮擡首間,也露出笑意:“勞刺史大人還記得在下。”

“觀滄先生如此大才,怎能不惦念。”常歲寧擡手引着鄭潮落座說話,邊道:“一年未見,先生清減了。”

鄭潮口中寒暄着,落座下來,這間隙他也打量了常歲寧一番,一年間,她又長高了些,節度使官袍華服加身,叫她眉眼間的氣勢愈發無從斂藏了。

鄭潮在心底暗歎一聲,滎陽一見時,他便知這女娃絕非池中物,但對方短短一載間的成就,卻依舊出乎他的意料。

他一路往江都城而來,走了多久,便聽了多久有關她的傳聞與功績。

待進了淮南道,那些聲音便更是喧囂,如此一人,實乃世所罕見。

二人坐下喝茶說話,常歲寧便閒談着問起鄭潮這一年來的見聞,又道:“我在江都也偶然能聽到先生的消息,先生遊歷四方,無私授學,所到之處,上下無不折服稱頌先生之德。”

這位鄭先生此一年的努力沒有白費,說了鍍了層金也不爲過。

聽得此一句“上下無不折服先生之德”,鄭潮笑着道:“哪裡哪裡……”

雖有誇大,但也的確是這麼一回事。

因他廣濟天下寒門文人士子,在民間的確有了些好聲名,所到之處,那些權貴勢力,或文人們便多予他禮待,或出於真心結交,或出於借他拉攏人心……

此爲“上下無不折服”中的“上”。

至於“下”麼,這亂世中,則多虧了外甥借他的“武德”傍身了。

外甥給他的不單是“武德”,還有他保持清高無私的資本,讓他從不接受旁人的資助贈給,反倒還能時常資助他人,於是名聲德行愈發厚重……

只是這“資本”,如今卻斷裂了。

想到這裡,鄭潮心底嘆息苦澀。

約四五個月前,令安的資助忽然縮水,再隔一月,愈發微薄,同起初的財大氣粗相比,好似從一座金山,變成了兩串銅板。

一併送來的還有令安的來信,信中,令安慚愧地表示:【軍中開支甚大,璟漸貧,已無力奉養舅父】

這對鄭潮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這孩子,積蓄既然不多,之前倒是早說明白,他也好省着點花啊!看先前給錢那架勢,他還以爲花不完呢!

外甥的“斷供”,讓鄭潮從錢財自由,到過於自由,自由到錢財已不願再受困於他的荷包內。

俗話說,由奢入儉難,更何況他本就是世家子出身,委屈冷眼雖然受過,但缺錢的苦,他一日也沒真正嚐到過。

起初,鄭潮還有勒一勒褲腰忍一忍,且作苦修的想法,但他很快發現不是那回事。

車馬吃住都用銀子,他不單要養活自己,還要養活外甥贈他的那些“武德”……一羣暗中保護他的護衛。

從前他未曾在意,缺錢後才發現,那些人個個能吃得很,吃得他汗流浹背,心神不寧。

他開始試圖接受途中“知己”們的贈予,但令人心寒的是,他之前不受他人贈給的美名已經傳開了,衆人漸漸覺得贈他金銀,是對他的一種折辱,於是再無人敢提……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好歹還願意請他做客吃飯。

但也不是每天都有人請的,於是鄭潮的遊歷狀態,很快從拮据惡化成了貧瘠。

若非如此,他也不能這麼快下定決心來江都投奔常歲寧。

聊到後面,常歲寧示意喜兒退了下去換茶。

隨着喜兒退出去,廳內其他下人也會意地無聲退下。

“於滎陽分別時,鄭先生提起過,欲尋可安天下之人,不知如今先生心中可有人選了?”常歲寧拿請教的語氣詢問。

鄭潮不置可否地一聲嘆息,好一會兒,才道:“據在下看來,如今勢力分裂嚴重,倒只有益州榮王府,稍顯歸心之勢……”

他不避諱地道:“這一路來,許多人私下同我提起過榮王之德,我也在益州附近停留過……據我親眼所見,時下的確有許多有識之士聚往益州,而榮王亦不曾拒之門外。”

常歲寧對此心知肚明,不單是有識之士,許多勢力和官員見勢暗中也已有偏向榮王的跡象,欲扶持榮王“撥亂反正”,重振李氏江山。

拋開其它不提,論起歸心,李家人的身份,在這亂局中,總有着無可替代的優勢。

故而,有件事,她也是時候認真考慮一二了。

面對鄭潮對益州榮王府現狀的敘說,常歲寧未發表看法,只問道:“先生既已接近益州,必然也是被榮王仁名吸引,既如此,爲何過而未入?依先生之聲名學識,若主動前往,必得榮王禮待重用。”

鄭潮笑嘆一聲:“實不相瞞,投入榮王門下,鄭某也的確曾有過這般心思。”

常歲寧靜等着他往下說。

“但我想了又想,到底未能下定決心……”鄭潮微微搖頭,思忖着道:“此一載來,可謂先見世道之疾苦,再見大局之分裂,而後所見,卻是自身之小我。”

他道:“鄭某毫無大志,並不嚮往廟堂之高,功名利祿於我實如浮雲……”

這話旁人說來,常歲寧或要掂量一二,但由鄭潮說來,她卻毫不懷疑——鄭潮若果真有投身權力場的慾望,在鄭家勢大時,他有的是機會。

所以她雖盼着鄭潮前來,卻並不擔心鄭潮會被人拐了去。

相反,她早已料到鄭潮會來,這份篤信,源於她手握“寶器”——這份“寶器”,之於鄭潮,是堪比麻袋的存在。

“至於匡扶‘明主’……似乎並不差鄭某一人。”鄭潮自嘲而坦誠地道:“且權勢爭鬥,非我所喜,亦非我所擅。”

想昔日他應對族中那些虛僞面孔,亦或是與他意見不合者,他便通常以發瘋消沉的方式來應對……若到了榮王府,那麼多謀士勾心鬥角,他只怕自己會隨地發瘋,那場面恐怕不美。

所以,他做了個從心的決定——來江都吧。

第356章 “全麻宴”(打滾求月票第76章 人均飯桶513.第509章 貧道來遲(求月票)第51章 一定要本人來嗎519.第515章 無我常歲寧之名第297章 我不會食言第98章 驃騎大將軍府常歲寧(月底求月票)第181章 失蹤第411章 可敢與某正面一戰?第12章 歸京第445章 揚帆凱旋521.今日無更勿等第428章 我喜我生,獨丁斯時(新年快樂)第269章 可敢賭一賭(求月票)503.第499章 人可以走,命得留下第70章 她怎麼能這麼瘋第476章 漢水畔夜見常節使(元宵快樂)第286章 萬人空巷(求月票)第80章 別讓她跑了第205章 交情深到什麼地步(補更)第267章 寧遠將軍(求月票)第301章 要不要一同試一試?第337章 刺史府不養閒人(月底求月票)548.第542章 想磕一個(求月票)第153章 求聖人成全第210章 接阿兄回家第65章 只會惹是生非的蛀蟲第439章 可否單獨一敘?第54章 入寺第240章 陣前相認第99章 作廢(iwannacola打賞加更第335章 克主 旺主(求月票)第117章 外室爹第431章 偷狗賊元祥(求月票)第279章 迎敵!(三更大章,含桃酥與四喜丶563.第557章 很擅長活命第295章 榴火,快來第492章 記的究竟是哪門子仇?第318章 有孕514.第510章 最上等的風水533.第528章 你妒忌大郎507.第503章 絕不坐以待斃第130章 此魚非彼魚第198章 來得剛剛好556.第550章 輕率自大的資本第250章 還有鴻門宴嗎?(求月票)第114章 自證第1章 魂歸故土第443章 去問段真宜吧第451章 全部的真相(含書友iampetty打賞加更第53章 見女帝(二更合一)請假一天,勿等539.第534章 敢欺中原無主第136章 是值得藏私的秘密嗎第489章 道理要用刀來講第26章 忽現異象第452章 璟漸貧,無力奉養第413章 江都常歲寧,前來討教(大章求月票第4章 贈品潦草請假一天,勿等第22章 秀才周頂(加更)第123章 讓人知道常歲寧是誰第464章 我不能沒有你(春節快樂!)531.第526章 可爲天下主第259章 《太傅發瘋日常》第285章 何妨大度一些?第101章 最足的誠意第33章 阿爹取之不竭第409章 給他們一些像樣的震撼第26章 忽現異象第146章 是福是禍第30章 怕是愛慘了他第447章 封賞旨意第247章 陽光甚好,正當趕路(大章含補更,第472章 讓我看看你的刀(求月票)第391章 “守好” “守富”554.第548章 崔六郎他罪不至死515.第511章 怎麼又活了?(求月票)第89章 她想做多大的官?(過年好!)第325章 好大的口氣!第86章 她沒想做官第324章 喜歡哪個樣式的麻袋?第48章 腦袋很圓(感謝 春花秋月85 的打賞)第91章 她就這點兒愛好第278章 她自會守好(求月票)第151章 淨身房操刀管事轉世(求月票)第92章 大郎君來看您了502.第498章 我有一個條件第425章 嚇傻了嗎?(年底求月票)第312章 她缺德的很明顯嗎?(求月票)534.第529章 洛陽城破第223章 願嫁第51章 一定要本人來嗎第426章 雅,大雅啊503.第499章 人可以走,命得留下第393章 離奇荒誕的猜想564.第558章 自己定下的規矩第120章 跌落神壇(求月票)第116章 虎第161章 相當炸裂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