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萬國兵前草木風

更不須說,這人多次拒絕了陸謙招攬。陸謙先前都好奇——這廝這麼倔強,把自己‘捧’的這麼高大上,日後相見的時候他怎的好意思?

可是,關勝終究是個人物,戰死於沙場之中也就罷了,竟然是如此死法,倒是叫人感嘆。

最後來了這麼一出,他身上是徹底打上了趙宋忠臣的標籤了。

然後很坑了劉豫一把,給他貼上了二五仔的名頭。本身陸謙還有意讓他暫理開封府事,現在卻也是不提了。把人召回益都就是。

暫時沉默一陣,對劉豫更好。

此一遭事兒,叫劉豫不僅死了個得力兄弟,自己仕途聲名亦重重受挫,變得不好來。劉豫一門可謂是恨煞了關勝!

可是關勝之死卻也沒有得到他所效忠的趙宋王朝的褒獎。

那江陵絲毫的反應也無,似乎不知道東京城被攻破,劉豫、李藝盡數投降,一應高層中有人落荒而逃,有人屈膝投降,真正殉死的只有蒲東關勝一個。

無有追封,無有敘功。

這原因顯而易見,就在於關大刀臨死前的一番話麼,叫江陵城選擇了沉沒。

能怎麼去評價呢?他們能怎麼辦呢,他們也很絕望啊。

你若是讚揚他,就等於間接認同了他所說的那些話。認同當今官家是昏君,當朝的重臣是無德無才奴顏婢膝的朽木奸佞,你還想不想活了?

朝堂上的大佬們纔不會爲個武夫去自抽嘴巴呢,關羽只是統治者拿來用的一招牌,可不是真鬼神。

想想那元祐黨人碑,他們“自己人”下起毒手都刻骨銘心,多少元老重臣落地悽慘,那豈會顧惜一區區武夫?

趙佶聽聞了關勝事跡,兀自半點悲痛也無。反是隻恨沒早早一道旨意砍殺了他。更是恨起了關羽,恨自己恁地大方,竟把他一路自侯而公,自公而王。卻是由關勝聯想到了關羽!

梁山軍一干人聞之江陵的動靜後,盡是心寒。隨在軍中的秦明、徐寧、索超、花榮、宣贊、黃信等舊日宋室軍將,一個個皆大爲關勝所感不值得。

趙宋這朝廷忒不是東西。

宣政司的吳用聽聞關勝事跡,卻是若深山之中看到了寶石,兩眼精光直放!

還有甚個能比關勝身前身後事更能叫宋軍氣沮,叫宋室人心渙散的呢?

不知曉金陵城外的西軍,聽聞了關勝事跡後,一個個還能存有幾分拼死效忠之心……

陸謙很快就收到了吳用的上疏,不可否認,鬼聰明用對了地兒的吳用,着實不賴。這宣傳陪着諜報司的傳播,儼然就是對趙宋的一記重拳。

到此時候,陸謙是再也不爲關勝的死而感到可惜了。這關勝是死了,可卻比活着投降梁山軍,更能爲陸謙帶來好處。

意想不到啊!

洛陽城內,趙宋的旗幟一樣被投到了城下,大批的梁山軍正魚貫而入。

一樣的意想不到啊,西京的鎮撫司翟興竟也不戰而降,歸順了梁山軍,以至於洛陽城門大開。副留守張愨大驚之下欲走不及,只好引親兵趕赴皇宮閉門,據之奮起抵抗,卻是以卵擊石。絕境之中,其親兵反亂,將之擒拿,綁送梁山軍。

但肅王趙樞卻早早的逃入關中,因爲梁山軍大軍殺奔京畿,張愨就將趙樞自洛陽皇城移到了城西宜輝門外的上陽宮。那洛陽城一旦有變,趙樞立刻就被侍從親衛帶上了馬,直奔虢州去了。

虢州就是後世的靈寶,與河洛之間還隔着一三門峽。從虢州再向西去華州,史進的老家,便就會經過潼關了,那相隔不遠的黃河,便是風陵渡。

史大郎此時正引着楊春陳兵於此,與黃河南岸的宋軍隔河對峙。此外,郝思文亦引兵陳於蒲州城內,其城西五里偏北之處便是蒲津橋。

早在戰國時候,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初作“河橋”於蒲津;其後西魏、隋、唐等,皆在此連舟爲浮樑,仍號“河橋”。唐始稱蒲津橋,《唐六典》天下河橋有三,此其一。

盛唐時期,唐玄宗在位。蒲津橋是從首都長安通往黃河以東的交通樞紐,河東的鹽、鐵等等又是長安不可或缺的物資,蒲津橋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起來,連蒲州城也跟着沾了光,成爲全國六大雄城之一。如是,唐玄宗下令將竹索浮橋改建成鐵索浮橋。

據記載,蒲津橋的用鐵總量佔當時全國年產量的近五分之四。大名鼎鼎的黃河鐵牛便在於此。

只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世道變遷,盛衰無常。唐朝過後,隨着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東移,政治中心始終處在東部,長安城逐漸衰落。失去了交通要道地位的蒲津橋也日變得清冷,但此時此刻,這蒲津橋終究是勾動河東與關中的要道。地理位置兀自重要!

陸謙都捨不得天成橋被毀,那又如何捨得蒲津橋被毀?修補一座鐵索浮橋可是要勞神費力的。

對面的宋軍得知梁山軍意思後,也不敢輕易毀橋,以免激怒了對面。

這京畿之戰,簡直比河北之戰都要來的順利。許是宋室的遷移已經叫這兒的軍兵官民都信心盡失了吧,總之,梁山軍近乎是行進的姿態,掃蕩了開封、應天、河洛、鄭州、滑州、潁昌、汝州、陳州、潁州等地。

李綱之父,京西南路安撫使李夔,退至南陽。

梁山軍那一連串的降官和俘虜中,除了趙鼎陸謙是有着深刻印象,其他人等,一概只做尋常。

而後者若不是大意了,也已經逃出城去了。

這人倒是沒給梁山軍造成多大的麻煩和損失,可卻叫周春來丟了個大人。後者已經被任爲壽州兵馬使。淮南戰事,叫本來諸多地方的兵馬使匯聚了一處,那空餘出的職位,就只能叫二三流人物去充任了。

毫無疑問,周春來就是這般的人。武藝尋常,可勝在經驗豐富。

但是在趙鼎手中,經驗豐富的周春來栽了。若不是兵馬副使趙安來的即使,他都要被俘了。

趙鼎聽聞到戰事興起,便知曉潁州必然不保也。如是,先派遣兵馬在邊境處抵擋,自然是當不足壽州的兵馬,遂假做意志消沉,閉州城死守。

周春來得知消息後,心情大暢,直以爲此戰無憂也。再向前行進,路遇潁州地方大戶的犒軍,大意之下遭了趙鼎的道。因爲這些人就是趙鼎所派,假做地方大戶前來犒軍。

一頓暢快的吃喝後,前軍兩千人過半變成了軟腳蝦。趙鼎趁機揮兵搶殺過來,如不是壽州兵馬副使趙安引後續兵馬來的快捷,周春來恐都要不好。

可即便如此也是有夠丟人。周春來是周大明的弟弟,不是親的,只因爲同姓,投緣,且都是當初陸謙親衛隊之人,如是認了兄弟。後者也一樣武藝普通的很,可卻是陸謙左右的心腹之一。後者與唐伍,是早在水泊時候,就隨在陸謙左右的老人了。

一計不成,趙鼎拔腿就逃。他並非迂腐之人,眼見勢頭不妙,再苦守州城,豈不是坐以待斃?但叫趙鼎意想不到的是,潁州地方豪強的膽量會如此之大。梁山軍都還沒抵到,他們就先起了反,以至於人被困在了州衙,被隨後趕到的壽州兵,甕中捉鱉。

事實就是,短短的半個月,梁山軍不僅相繼奪取了東京、西京,奪取了後世周口以北的大半個中原省土地,也叫江陵城內的趙官家心驚肉跳,唯恐梁山軍打破南陽,奪了襄陽,江陵可就慘了。

如是,樑方平被火速召集回援,荊湖南路便就教給了劉仲武部。

這是一冒險之舉。劉仲武部只剛是建軍,如何就能抵擋的住洞庭湖之悍匪?但是相比之下鐘相與王慶,那北面的梁山軍無疑更是緊要。

陳州、潁州、潁昌皆失,梁山軍由此便可從兩個方向攻取襄陽。

其一是直線南下,從郾城幾乎一條直線,直抵達信陽,但沿途卻並非坦蕩,有山巒溪流相阻,而後需破開信陽,進取武陽關【武勝關】等,破三關,能殺入安陸孝感,而後向西威脅江陵。只是其與江陵之間依舊隔着不少山巒河流。並非最佳的進取之地。

現在可不是後世。相差了九百年,地理態勢亦相差甚多。

其二就是走南陽。此亦是最主要之通道。南襄盆地自古便是連同荊襄與中原腹地之要道。可南陽不好打,稍後的襄陽更是難破。鐵打的襄陽可不是說笑!

後者位於京西南路最南端,峴山山脈北麓、漢水南岸,從襄陽城出發沿漢水而下可直達長江,其地理位置尤爲重要。

秦嶺——淮河分界線不但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且一起組成了抵禦北方政權侵略的天然屏障。黃河在冬天會結冰,軍隊可以藉此越過黃河南下進攻,但淮河卻是中國緯度最高的不冰封之河流,自然可阻止不善水軍的北方軍隊。

正史上的宋金戰爭,金軍雖初期勢如破竹,當推進到秦嶺——淮河線時也停下了腳步。

然而從地輿圖上可以看出,秦嶺和淮河並不是連接在一起的,中間有個缺口,而襄陽就坐落在這個缺口上,由此在古代中國,始終是戰略中心。

只從軍事角度看,它正好處於南襄盆地南端的十字路口,南北貫通,要經過這裡;東西貫通,也要經過這裡。四周的各條道路,都匯聚於此,繞不過去。只要這個口一堵住,整個交通線便都在你的控制之下。襄陽就如同一口濃痰噎在對手的喉嚨裡,讓他鬱悶到吐血。

是以,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它的重要性,人所共知。

當然,現下的襄陽城護城河還沒有後世的寬大。須知道,後世襄陽護城河寬達一百八十米的寬度,最寬處足有半里長短,着實驚人。那根本就是一條大河。

如今襄陽城圍九里三百步,於州城中只算普通,護城河僅只十丈,更多是因其北鄰漢水。因何而異。然如此城池,卻並不意味着它就容易拿下。

第五百四十九章 渡江!第三百三十一章 國恨家仇第四百五十章 智商碾壓的爽感第九百六十五章 我可憐的孩子第十八章 是水滸而非金瓶【求收藏,求推薦】第八百零七章 永世鎮壓,不得翻身【求訂閱】第四百五十九章 罪惡【求訂閱】第七十二章 在劫難逃!【求收藏】第九百一十章 前路在哪裡?第九十一章 真好漢第七百六十八章 二哥厲害第三百四十二章 梁山泊的胡作非爲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叫我等立此大功【第四更,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九章 敢請妹夫教我【求訂閱】第一百九十八章 亂軍當中走呼延第十八章 是水滸而非金瓶【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七十一章 糊了董平一臉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萬王之王,世界之王第六百九十五章 燕雲(十八)第七百八十八章 御駕親征【求訂閱】第八百七十八章 來客第四百八十一章 兵賊【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二章 此時不殺,更待何時?第二百二十六章 陸謙在此恭候太尉多時也(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三章 沒羽箭呈威【求訂閱】第九百八十三章 當年老臣,物是人非第四十七章 說講【求收藏,求推薦】第六百九十八章 燕雲(二十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高麗也,豬羊也【求訂閱】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個人在演戲第七百零三章 燕雲(二十六)第三百四十一章 心懷大志宋公明【求訂閱】第八百二十二章 給我徹查!第五百三十六章 何以去栽培摩尼教?第四十九章 破寨【求收藏】第八百七十六章 皇命難違啊第四百八十七章 將軍且容我去說張憲第九百五十章 準備第六百七十五章 先禮後兵第九百六十三章 人造‘英雄’第九十九章 兄長是官,小弟是賊第五百三十九章 對南,對北第六百零一章 坑誰也不會坑老丈人不是?第五百二十七章 英雄氣短後記 6第二十五章 清河縣【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四十七章 摘宋江的果子【求收藏】第八百五十四章 賣了祖宗也好第七百零二章 燕雲(二十五)第五百九十九章 人的貪婪第八百二十八章 將軍高義!第五百七十一章 西夏兵的追求第七百五十七章 受鄙視的寶光大和尚第七百七十八章 不想當元帥的將軍不是好的將軍第四百零八章 張俊奇遇記第六百三十九章 靠譜!第四百一十二章 軍情彙總【求訂閱】第七百二十四章 “和平”演變第七百九十一章 歷史小白【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三章 人心在變【求訂閱】第四十四章 朱貴兄弟,你手中有幾人能拼殺的?【求收藏】第七百七十五章 待宰豬羊第八百六十二章 婚事第八十六章 把它掰回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鬥將第三百零七章 陸謙的戰爭藝術【求訂閱】第八十三章 財路第四百二十六章 斬孽徒文恭呈威,傳信報契丹內訌【求訂閱】第九百五十三章 抱緊大腿第六百一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四十一章 一把交椅【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章 豹子頭第一百五十章 老奸巨猾張叔夜【求訂閱】第九百五十八章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第三百三十四章 東溪村上遇舊人第七十二章 在劫難逃!【求收藏】第七百四十八章 太平盛世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意料之中的事情第一千零三章 中國人的傲慢將殺死他自己第八百零一章 不當爲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強人遍地是(求訂閱)第七百四十六章 滿朝的文武百官都被驚呆了第八百零五章 橫掃【求訂閱】第八十九章 做夢都能樂出聲第一百六十二章 說虎將,山寨添新人第二百七十章 一切介休矣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學無術陸大王第二百九十章 陽光下的泡沫【求訂閱】第九百六十一章 該怎麼辦?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花錢如流水第三百四十一章 是龍是蛇【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 噴的有理有據,噴的有水平第六百五十五章 廣納後宮,開枝散葉第四百九十章 將軍爲何還不縱火?第四十八章 三雄入夥【求收藏】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一羣可憐的笨蛋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功未立人先倒的轟天雷【1/3,求訂閱】第十章 食人禽獸【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六十五章 哭聲一片【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八章 貪生怕死童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