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以尾搖狗

安頓好須氏父子,信陵君將張輒和仲嶽先生等召集到堂上,瞭解大梁城內情況,商議進一步行動。

被召來的人不多,只在几案上挑了一豆小燈,幾人圍着几案而坐。與曹先生敘過禮後,由仲嶽先生髮起話題:“願先生但言家中事。”

曹先生不像在車上只擇要點談,而是仔細回憶了一下,從頭說起:“臣奉靳先生命,星夜往大梁。”

仲嶽打斷道:“靳先生何言往入樑中?”

曹先生道:“首言君上自出城以來,雖迭經風險,幸而無恙,惟少糧耳。車騎駕乘,存於圃田,尚無憂也。君上身掌十萬之衆,周圍有衆五千,中有武卒千人。復於囿中得武卒散卒二千餘,願得二三百先生相助,以領其部。”

仲嶽道:“所言甚當。願繼之。”

曹先生道:“臣揀陰暗少人之處,爬城入大梁……”

仲嶽先生又打斷道:“先生見城上巡哨如何?”

曹先生道:“城上巡哨甚繁。臣上城時幾與巡哨相遇。”

仲嶽先生點點頭,示意繼續。曹先生道:“大梁城內已禁絕。臣陰潛入府……”

仲嶽先生又道:“府中守備若何?”

曹先生道:“臣繞行東城,其處陰僻,又近府。下城未幾,即至府前。乃以暗記叩之,故未驚動。”

仲嶽先生依舊點頭,示意繼續。曹先生道:“時值夜半,家老已眠,乃被衣而出,迎入寮中,備細問之。臣乃以靳先生之言相告。家老言,聞朝中議以大梁尉出城,替回君上,何君上仍在軍中,抑大梁尉有失乎?臣言,大梁尉已至營中,惟於途見啓封失陷,心悸神動,不能自持。至於替回君上,則未聞也。”

信陵君看了張輒一眼,張輒即道:“大梁尉誠持符來,言接君上歸,而自與秦人相接。君上不忍數萬魏民,一旦入秦罟中;又值大梁尉欠安,乃揀擇精卒,遣其老弱,身督部伍,親冒鋒鏑。”

曹先生敬禮道:“此非臣所知也。——家老道,既有變故,不得不另定他計。所需糧秣可於信陵支取,府中亦無餘糧;便支圃田之糧,亦無不可。臣言,已支圃田米矣。家老道,惟再遣三百門客出城,頗費思量。臨陣應敵,非智勇兼備,膽大心細者不辦。而此等之士,皆有職司。況於戰時,何可令三百精壯結隊出城?臣言,聞君上與議,願遣使往韓請兵,當隨出城。家老乃命臣安歇,自往安排。次日探得使韓者,中大夫須賈也;且大夫身往府中,願助君上。老家乃遣薛公等,往議於大夫。不意大夫多方推卻,執意不從。薛公等歸,言與家老,乃知大夫出府後,即往魏相府中相談。堅辭之事,或與魏相有涉。情急事迫,不及有他。大夫道,將與魏相道辭於大梁門外,即出西門……”

仲嶽先生又打斷道:“大夫所言?”

曹先生想了想,道:“薛公道,乃大夫所言。但有使命,道辭於大梁門,亦其常也。”

仲嶽先生問道:“大夫何言?”

曹先生道:“但聞諸薛公,其實不知。”

仲嶽先生示意自己問完了,曹先生續道:“聞中大夫將道辭於大梁門而出西門,臣等遂謀以乘西門打開,中大夫出城之機,一擁出城。乃於夜間與諸子議定,次日裝扮畢,即聚於大梁門。”

仲嶽先生道:“大梁禁絕,何能有衆聚?”

曹先生道:“但有家有室者,可以禁絕,無家無業者,何能禁之?”

仲嶽先生道:“數百之衆,寧無爲軍卒所驅散?”

曹先生道:“一則大梁門道辭,乃大典也,故許人蔘禮;二則,各門武卒,自有相識者,稍加關通,即無事矣。”

仲嶽先生道:“西門衛蓋亦爲所託?”

曹先生道:“然也。若無託故,焉得一擊而倒。”

衆人皆大笑起來。

曹先生道:“出門不過五里,城上所見不實時,吾等即以實告於大夫。大夫言,但見薛公,已知其實。不意薛公思得此計,亦奇也。相與甚歡。後至樑西驛,大夫道:城中寧無追躡者,盍拒止之!臣等請之。大夫道:可持吾節,言已爲所救,當不辱使命,還歸大梁。吾等遂選身便體捷者五人,留樑西驛以爲交通。吾等入囿中營時,五人六騎歸。所言已達,恐無憑恃,以追躡者六騎爲證。”

張輒道:“所留者,敢聶氏五子乎?”

曹先生道:“然也,先生何知?”

張輒道:“聶氏五子焉肯交言,追躡者又豈能贈馬。必也其盜馬而歸也!”

曹先生愣了一愣,道:“或如先生所言。”

張輒也示意繼續。曹先生道:“吾等入軍營,先見靳先生……”

仲嶽先生道:“營中無人通報,自行入營乎?”

曹先生似也恍然,道:“並無巡哨、禁衛等衆……似只一營,武卒四散,各據火而坐臥。營中有旗鼓車,車下即三公子及靳先生等衆。”

仲嶽先生道:“衆等衆人及車騎,直驅入營,而無阻礙?”

曹先生道:“然也。”

信陵君道:“何軍紀弛緩若此也!”

曹先生道:“臣前言之於君上,此卒也,非部非伍,則樑尉公子以私帑所募,十錢一卒,乃得二千餘,皆家中破落,無容之處者。”

仲嶽先生道:“十錢一卒?亦有應募者乎?”

信陵君接口道:“大梁武卒五軍,皆紹吳子餘緒,精選強壯者,而復其家。其有猥劣,不持家事者,往往破落,艱於生計。然不料至此也。大梁五軍十偏,各驛、府、司在役戍守者,已去一偏;從芒氏而在城外者三偏,今已失其一也。城中尚餘六偏,樑尉府欲復以三偏出城,守王城者一軍二偏,故芒氏袖手,諸將旁觀,皆不與樑尉氏兵卒也。樑尉氏無奈,以得以錢募之,乃得卒二校有奇,官吏不足,械惟隨身,糧秣不至,遂至狼狽。”

衆人聞此言,嘆息良久,皆道尉氏心狠,而芒氏手毒。仲嶽先生道:“非若此,芒氏焉得向華陽?此卒也,成不足戰,散足爲亂,芒氏勢同騎虎,不但難以御使,且恐將反噬。故君上一呼,而欣然來歸。”

曹先生道:“吾等入營,與諸公子及司、伯、長等相見畢,靳先生言,君上憫衆人進退兩難,身陷絕境,乃令吾等相援,拔衆人出險境,共赴華陽。芒氏猶言,需待將軍之令而後可。後經中大夫居中調解,甚言此卒疲散難成,非君上不能爲也。乃無他言。吾等入營,或有相識者,輾轉相告,俱言信陵君門客親來地救拔,吾等亦宣言,君上已得華陽,糧秣、軍器無算,可以恃之。稍稍振之。吾等乃以年長老成,爲衆所孚者,皆代什伍長,乃至伴長、卒伯,諸客乃依請而副之、參之、督之。旆旗、金鼓、釜鼎皆無,乃復於囿中求貸,稍稍成伍。不敢稍留,遂率而來,經一日,至南關。”

曹先生一氣說完到接管軍營的過程,衆人沒有插話,但從話中可以想見這支部隊殘破的情形,甚至他們自己都已經沒有了任何靈魂。

良久,仲嶽先生道:“君上自引三營武卒,其中營現在城中,餘二營各二百五十人,皆什伍長之精銳者,如其領之,可以成軍。”

信陵君道:“以將整頓之事,盡付於大梁尉。如其託於晉大夫,亦在所請。”

張輒道:“吾觀晉大夫已畫營於華陽城外,當將此卒付於君上。願君上勿辭。”

仲嶽先生道:“先生所言是也。五營已定於城外,必也護衛君上。況有芒氏二公子在焉,非君上孰能令之。”

信陵君道:“以諸君所見,當何以置之?”

仲嶽先生道:“樑尉公子自輔佐大梁尉,芒氏公子當君上之副。此千名精銳,盡芒將軍所揀擇,以芒公子等領之,一則盡芒氏之忠,二則順芒氏之情。如其有事,乃令芒氏通之,必能成也。”

張輒道:“先生之論非是。芒氏,客卿也,於魏氏素無根基。所領武卒,不過承王命也,焉得有私。縱芒氏領其軍,焉得爲順。二也,芒氏雖領將軍,一令不發,一籌莫展,外製於相,內製於將,尚有何謀?今者,乃以芒氏公子爲卿士,舉事諮之可也。但有定計,傳於芒氏,將軍定然之而不違也。是吾得以城外令於城內矣。以芒氏領營,是用其短也;爲卿士,乃得其道。”

仲嶽先生擊膝道:“先生此言是也。吾且聞之於韓不申,王命魏相托於將軍,令客某名段子幹者著其功。如能就而畫之,必能以外製內,求內外之安也。破秦必也!”

信陵君尚未聽聞,問道:“段子幹者,何人也?”

仲嶽先生道:“是言焉不詳。不妨就芒氏而問之,必得其情矣。”

信陵君道:“君何得之?”

仲嶽先生道:“曏者,張先生、韓不申與車右先生同車,車右先生嘗諮於韓不申,韓人段子幹何出身也,而王欲用之,而命著以軍功。”

張輒道:“有是也,而所言不詳。似疑其非韓人也,實魏舊臣段幹氏之苗裔。”

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70章 遠迎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77章 點軍第55章 段子幹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7章 圃田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68章 城北驛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97章 月下清談第29章 降服(三)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122章 豕三第147章 尉氏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51章 棄民第17章 奸細第30章 陷城第122章 豕三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74章 將相和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38章 列陣(一)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182章 爭武卒第10章 麻三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270章 賞罰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30章 陷城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295章 示警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263章 密議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66章 濮陽呂氏第71章 吹臺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54章 賣王第19章 邂逅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308章 救暴鳶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67章 交酒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20章 行刺第230章 司勝第91章 美酒美姬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37章 軍市第61章 席議第105章 夜談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60章 餱糧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137章 軍市第292章 書名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93章 故地重遊第270章 賞罰第113章 計糧第366章 寧治第238章 議兵第90章 整頓軍務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94章 陰謀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86章 尉府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238章 議兵第113章 計糧第49章 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