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暫回大梁

次日起牀,三人在逆旅內吃了早餐,算了房米燈錢。掌櫃的已經僱下一隻船。三人上了船,說好船錢,船伕撐竿搖櫓,小船沿渦水駛入鴻溝,向上遊的大梁而去。

三人就在前甲板上或坐或站,欣賞(觀察)兩岸風光。約一個時辰後,進入啓封地界。

這裡與剛纔走過的地方明顯不同的是,岸邊的房舍多了,相應地也就修起了堤岸,和平野上自然的緩坡有了明顯區別;同時修建了碼頭。秦軍的防禦重點就放在碼頭上,河中的船隻,只要不靠岸,一般不會受到盤查。

隨着船行漸進啓封中心,空氣也越來越污濁,甚至可以明顯地嗅出濃重的腐臭之氣。當船行經過第一座橋時,發現了一個奇特的情形:一排排秦卒脫得赤條條,兩三人一組,相互往對方身上潑水。由於人數過多,張輒等可以肯定,這不是對有過失士兵的懲罰。於是跑到船後問船伕道:“秦人意欲何爲?”

船伕看了,搖頭道:“是爲秦人,行爲乖張,如此寒冷,還澆冷水,怕不要凍死人。”

張輒道:“可稍近岸。”

船伕把船往邊靠了靠。岸邊相互潑水的秦卒發現了,有的停下來,有的市場叫道:“遠去,遠去!”

張輒高聲叫道:“天寒,兄等不避寒,反澆冷水何爲?”

秦兵們鬨笑起來,有人道:“汝中土人何知!澆冷水,擦令熱,一日不覺冷。”

另外一些人道:“休得靠近,遠去,遠去!”

船伕急忙把船劃遠了。張輒還在念叨:“澆冷水,擦令熱,一日不覺冷。”

越靠近啓封中心,船隻越多,船行越慢,這倒方便了三人觀察秦人的動靜。

河道兩邊都停靠着兩艘大船,像一扇門,控制了河道的進出,大船上有持弩荷戟的秦卒。

張輒復問船伕道:“如此大船,何人所造?”

船伕看了道:“是爲戰船,常人何能造,必王也。”

張輒道:“尉氏境中,有能造此否?”

船伕道:“吾等小舟,猶可賴以鄉里。如此大舟,非千萬人莫成,需大江大湖,集起衆人,方得建造。”

張輒道:“父等曾見否?”

船伕道:“鄉里行遠船者,於楚見之。楚猶有更大者,號曰王舟。高比城樓。”

張輒終於看到來啓封糶糧的鄉里,便指問道:“汝鄉之糧,亦糶於啓封者乎?”

船伕道:“吾鄉里糶糧,多以舟載,此以車載,必近地也。鄉里農家少至啓封,多有商者入鄉收之。一石二石,不足一舟,亦難知行情,或遇盜賊,性命亦無,故多糶於商者。”

張輒道:“如父者闖蕩江湖,亦廣見識矣。”

船伕道:“若家有薄田,亦不爲此也。少時離家,喪命者數矣,老則歸鄉,家業俱無,但得一舟,爲衣食之寄。”

張輒道:“往大梁者亦衆矣?”

船伕道:“汝見河中舟楫往來,多往大梁。客往大梁何爲?”

張輒指了指前甲板,道:“但隨衆友闖蕩,覓一線生意。其實難知也。父知何可貿易者乎?”

船伕道:“汝觀啓封,駐軍十萬,吃喝服用,無不盡天下之財,但得其一,可致富也。”

張輒道:“鄉里間有因之而富者乎?”

船伕道:“餘糧者,燒窯者,女織者,價皆高,雖難曰富,小有興也。聞者皆不精美,惟以粗大得用爲度。是則與尋常不同。”

張輒點頭稱讚道:“父言甚精當。微父言,小子幾誤,而以精美者爲務也。”

船伕十分得意,哈哈大笑起來,對張輒道:“先生亦非常人,當來興家致富。”

張輒道:“父何以知之?”

船伕道:“吾閱人多矣,如先生之可親可近者,幾希矣。和氣生財,先生必能生財也。”

張輒道:“小子若得承父之言,必當酬報!父之鄉里,頗有醫否?”

船伕道:“醫者原有,盡爲所徵也。”

張輒詫異道:“爲誰所徵?”

船伕道:“聞道盡入啓封矣。秦人西來,水土不服,多病者。加以天寒,而衣食不給,故盡徵醫者爲治。”

張輒向岸上掃視,並沒有發現秦軍有兵力減少的跡象,他們還是很嚴謹地在橋的兩端守禦,一輛輛裝滿貨物的車從橋上依次通過。他也的確看到了車上裝的不都是糧食,還有陶器和布匹。

在視力可及的地方,送糧送貨的車乘絡繹不絕,他似乎還看到了熟悉的身影,他向那個方向再看,人太多,看不甚清。他覺得,好像是芒寅的身影。難道這位失蹤已久的芒府大子,竟然出現在啓封?

船過啓封中心區時間其實不長,目力所及也只有兩岸狹窄的範圍。往空中望去,天色灰濛濛的,十分低沉和壓抑,而極度的腐臭味也越來越濃烈,幾乎讓人窒息。

三人都忍不住掩鼻。船伕道:“十萬之衆,吃喝事大,屎尿事也大。秦俗無圊,屙屎隨地挖坑,坑無處可挖,故臭氣熏天。”邊說邊加快了搖櫓的節奏,小船快速駛過集鎮中心,空氣才慢慢好起來。

張輒心想:“處此惡氣之中,秦人得無病乎,盍不疾退!”他實在難以想象,一個人怎麼能長期生活在如此污濁的環境中!

不久後,他看見巡哨的魏卒和魏國了瞭望臺,以及一陣團團濃煙。船伕道:“啓封與樑相敵,然皆大開四門,故於界上時起煙火,以示無事。若見彼軍至,則煙火不起,戰事即起。”

張輒道:“難得如此燒柴!”

船伕道:“日一車柴,絕不敢少。”

至午,船至大梁城下。三人棄舟登岸,跟在人羣后面,並未經過特別盤查就進了城。

南城緊靠王城,而王城的南邊就是魏公子府。三人很自然地往公子府拐了進去,迅即被一羣武卒喝止道:“王城禁地,不得擅入!”

張輒等只靠停下。張輒道:“吾等自華陽歸,公子有信投於府中,願讓行!”

領頭的似乎是個卒伯,看了一眼張輒,道:“可有節符?”

張輒道:“公子命捎口信,閤府之人皆識,並無節符。”

那名卒伯指了兩名武卒道:“汝二人引先生往公子府,試往見之!汝二先生請稍留,若公子府人出,自然無礙。”三人連忙應喏。

兩名武卒帶着張輒直往魏公子府,門前叩叫,出來一人,一眼見是張輒,立即驚叫一聲:“張先生!”

張輒點頭道:“正是微庶!”

那人急忙跑進門去,少時家老急急迎出來見禮,張輒道:“猶有二先生在城門邊,願往迎之。”家老急請一名家臣去迎,還對兩名武卒道:“是吾家先生!”從懷中掏出幾枚銅錢塞到武卒手中。一名家臣隨着武卒去到城門邊,將那兩名門客也迎回來。一時間,“公子遣三先生歸府”傳遍全府。

家老將三人迎入府中,先不問話,就命廚下燒湯,給三位先生洗浴。將三人讓到一間暖閣內,奉上清酒、果品。少時人報湯成,三人即往浴室,相互幫助着,美美地搓了個澡。家老取來乾淨的衣服,內外換好。在外近一個月,未曾如此清爽。

沐浴更衣已畢,童子將三人引至堂上,家老和衆多家臣正在堂上等待。兩下見過禮,家老問起營中之事。張輒一一回答,藺、範兩位先生作了補充;張輒並問起大梁之事,家老也一一做了回答。

家老道:“前者有呂伯持節來歸,調府中金錢幾二千金,府爲之空。”

張輒道:“華陽之衆,皆感君上及家老之德,得保首級。此金乃華陽十日糧也。”座中響起一片驚歎之聲。

家老也嘆道:“窮其府庫,只得十日之食,戰之費可謂甚矣。今府庫已罄,又將奈何?”

張輒道:“乃往信陵支調,以供華陽也。”

座中又是一片驚歎之聲。

張輒道:“大梁城防與魏秦和議,於戰和關係甚巨。家老其有所聞?”

家老道:“蓋有所得,盡告於呂伯。其事蓋出於貴人,口風甚緊嚴,臣下少得而聞也。”

張輒道:“臣等爲君上所遣,乃探於啓封。不敢久留,即當回報。”

家老道:“但得一餐而已。可少慰久望之心。”

正說之間,忽報魏相府遣人至。家老連忙迎出來。來人道:“聞公子遣使自華陽來歸,魏相喜不自勝,本意上門拜訪,奈事務所纏,願請三先生至府一敘!”

家老道:“三先生身負重任,餐後即回。此軍務也,不敢淹留,改日登府告罪!”

來人道:“相有緊要,事涉啓封,公子必有欲知之者。若得其便,願即往!”

家老見說“事涉啓封”,恐是和議之事,遂上堂告知張輒。張輒道:“君上欲知和議甚切,魏相其主議者,回之不便,願往見。”

家老於是出來,告以“稍俟便至”,把相府來人請走了。

張輒等三人和衆家臣商議了片刻,乃決定由家老陪同,前往魏相府。

魏相府也設在王宮內。四人走了不多遠,就到了魏相府。門人通報進去,魏相家老魏正迎接出來,見是張輒,連忙行禮,口稱“見過張先生!”

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344章 神蹟第32章 陷城(三)第64章 布衣第6章 囿中第34章 又見屍身第56章 計謀第23章 大梁門衛第52章 私議第77章 聚兵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85章 軍市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13章 計糧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64章 布衣第46章 入國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6章 囿中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85章 軍市第245章 入韓第173章 夜議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293章 韓援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52章 賈匏第209章 乘其隙第63章 商賈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35章 打探第234章 旦夕評第78章 帳議第357章 管祭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298章 離華陽第50章 防民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17章 奸細第155章 共其利第170章 遠迎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294章 陰謀第213章 贈劍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94章 陰謀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243章 伐兵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145章 曾季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26章 傭車第78章 帳議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79章 掌兵第338章 祭壇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29章 降服(三)第168章 夜襲第99章 義士曹包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222章 善後第13章 芒家父子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29章 草舍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56章 計謀第31章 陷城(二)第58章 藍田玉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96章 隻言片語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244章 慰功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164章 失散第46章 入國第275章 和議第138章 席次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81章 換防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55章 共其利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173章 夜議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35章 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