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急功近利

第613章 急功近利

翌日朝議。

和以往每一次朝議一樣,不到凌晨,文武百官便已匯聚於宮門之外,伴隨着鐘聲的響起,百官有序進宮,又一日朝議開啓。

自昭武四年年中,大恆鐵騎南下,平定僞明,天下一統之後,朝堂的存在,儼然隨着天下秩序的恢復,飛速的褪下以往的尷尬地位,逐步恢復了毋庸置疑的中樞位置。

天子一向信奉的,便是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故而,如今朝堂中樞地位的確定,權利的擴大,大政府的雛形已現,但隨之而來的,便是愈發龐大的義務。

而這個義務,在天子的威權之下,已然是毋庸置疑的使命,莫說違逆,哪怕只是懈怠者,也是嚴苛至極的懲處。

前明時期,肆意逍遙了近兩百年的文官士紳們,與天子徹底撕破臉皮後,所謂逍遙寬容,已然徹底的一去不復返。

一次次反抗,換來的,便是天子直接掀桌子的雷霆打擊,人頭滾滾。

至現如今,肆意揮舞的屠刀,儼然直接將文人士紳們數百年的安逸徹底破碎,新秩序下,又一個歷史週期開始,至少在這昭武一朝,文人士紳,也要開始做牛做馬。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亦是如此。

日益增加的權利,帶來的,便是百廢待興的無窮政事。

朝堂上下,儼然在天子的強壓之下,成了一臺前所未有的高效率機器,擬定政策,實施政策,貫徹政策,監督政策。

在這臺機器之中,上至天子,下至從九品小官,沒有人能夠停歇,也沒人能懈怠。

朝議近一個時辰,從官學體系,到稅務體系,再至災情工程情況,及江南各省之情等等幾個常態化的議題後,便是一國之軍政大事,如草原行事,西南西北之形勢,海疆之形勢,市舶司之建設等等。

這一切議定結束,纔是朝堂各部,常規化的工作彙報,直到這一點結束,一場朝議,才接近尾聲。

以往只是常規議事的朝議,在如今的大恆,儼然成了徹徹底底的軍政中樞議事決策中心。

而就在這朝議瀕臨結束之際,洪承疇的一奏,頓時就在這即將結束的朝議上,再次掀起了一場波瀾。

文武百官各抒己見,接連上奏。

以往朝堂拖沓不絕的行爲風氣,在這昭武朝的朝堂上,儼然已經蕩然無存,提議而出,那就商議可行與否,可行,那就由所屬部門擬定章程,再經朝堂議定,天子審覈,通過後,便開始實施。

而遷徙災民到遼省這個提議,事實上,早在昭武三年遼省賦稅震驚朝堂後,便常有官員提出此議,關於此議的章程計劃,戶部也早已不知道擬定了多少封。

只不過,以往限於國內形勢,此決議一直擱淺。

如今再提,且還是工部尚書,內閣閣臣洪承疇提出,此議,那自然是值得深思了。

經歷天子多年調教清洗的朝堂文武百官,堪用之才能,自然是足夠的,爭論商議約莫半個多時辰,種種利弊,皆是在這朝堂上分析得一清二楚。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顯而易見。

朝議通過,接下來,就是走流程,準備實施了。

而作爲提議者的洪承疇,自然是不負衆望的扛起了遷徙之策這天大的黑鍋。

從陝西,山東,北直隸數省之地,遷徙百姓至遼省戍邊。

而第一批遷徙對象,也很快便定了下來,從陝西米脂,鳳翔等災情嚴重之地,約莫十萬百姓,遷徙至遼高官春府安置。

故而,原本統管工程賑災之事的洪承疇,又多了一項統管職責,及遷徙之策。

若在明末,如此一項事關數百萬百姓的大策,朝堂中樞,恐怕扯皮幾年,最終也只是不了了之。

而現在,在這昭武帝治下,在這大政府雛形已現的時代,效率,已然成爲必須。

從朝堂決議,定下遷徙之策,在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各部門,各級官僚,乃至相應物資,軍隊預案,前期準備,皆已全部到位。

當然,這也得益於以往不少官員常諫言遷徙之策,工部戶部也早爲此必然到來的大策做了準備。

種種計劃預案,早已擬定,如今只稍作修改審覈,便可拿來即用。

如此,自昭武五年初冬,又一項將影響天下,乃至於未來的國之大策,亦是隨之上馬。

高負荷運轉的大恆統治機器,又再一次添上了一個天大的負擔,但在軍事強權的鎮壓之下,一切,皆按照着既定的軌道緩緩前行着。

天子的雄心壯志,早已爲文武百官所知,天子的肆意妄爲,急功近利,似乎也愈發體現得淋漓盡致。

雄主急功近利……

如此之景,縱觀青史,似乎已經訴說得一清二楚。

但滿朝文武,卻也無人敢言。

天子強權之下,用無數血腥,鑄就了一個不容違逆的高效統治秩序,將天下從混亂歸於安寧,但………也將言道,壓制到了一個歷史的最低點。

對這一切,天子似乎依舊一無所知,也依舊乾綱獨斷的我行我素。

相比外朝的人心難測,內宮之中,人心反倒是簡單透徹得多。

爲天子家奴,是堪用也好,不堪用也罷,家奴爲主人的這個心思,也必然要佔據首位,這也無關於情願與否,宦官的宿命,便是如此。

從天子旨意下達,不過短短一天時間,天子家宴,便已準備就緒。

天子尚還在外朝就國事與朝臣將帥商議,內宮之中,這場準備就緒的天子家宴,儼然已經在內宮之中掀起了滔天的波瀾。

大恆繼明制,後宮妃嬪制度,自然也是按明而來,後宮無主,又無太后坐鎮,除了天子外,自然是以各大貴妃爲主。

但貴妃品級雖高,卻也非只有一個,而後宮之中,能得封號者,又皆是誕下了皇子皇女者。

在後位空懸,儲君未定的情況下,有一個很是明顯的一個問題。

那就是,後宮的權利,雖來源品級,但最爲重要的兩樣未定,嚴格而言,誕下了皇子的嬪妃貴人們,皆是母憑子貴,皆是在同一起跑線,在大局未定之前,誰也不虛誰!

後宮的大太監,以前的王五也好,如今的二德子也罷,在此混亂之中,自然是誰都不敢得罪,精明圓滑得很。

如此,後宮這錯綜複雜的局勢,縱使是天子,也是頭大得很,一向都是隻要不觸及底線,便眼不見爲淨。

在這般局勢之下,先是天子攜四個年齡稍大的皇子出遊,又是天子欲帶皇子巡視天下……

種種勁爆消息牽動着後宮各個妃嬪貴人的心,如今,這場意義明顯不尋常的天子家宴又毫無徵兆的開啓……

……

(本章完)

第184章 犯者……斬之!第491章 仁與苛第646章 一切皆在京城東城區。第226章 那就再給遼鎮一次機會吧第520章 如何逃?怎麼逃?第124章 壓迫與束縛第437章 捷報第464章 真正的東風!(3400)第385章 祖宗之土,不可尺寸與人!第238章 輿論風向第658章 草原第623章 大恆的商業第632章 孤家寡人第340章 密謀第594章 社學第319章 不可阻攔,放其撤退!第365章 成王敗寇 (上)第293章 那就遺臭萬年吧!第151章 歷史的重演與不同。第664章 錯綜複雜第679章 突如其來的念頭第108章 國公相邀第545章 火藥桶第40章 消息第66章 突破第667章 和碩特部的抉擇!第21章 山匪第632章 孤家寡人第220章 莽古爾泰的明悟第228章 沒有其他選擇……第429章 內閣閒議第475章 分封之念第619章 北疆第92章 未來謀算第559章 身死!第58章 戰後第9章 樁功三境圓滿第208章 遼鎮堪用否?第64章 藏經閣第259章 透風交底第520章 如何逃?怎麼逃?第549章 狂風暴雨!第536章 軍議第478章 公平與平衡第23章 戰後第287章 戰爭主導權第115章 王陽明手稿第545章 火藥桶第53章 碰撞第6章 技能進階第462章 孤家寡人 (3500+)第6章 技能進階第699章 六朝何事,只爲門戶私計。第463章 寧波財稅 (3000+)第72章 街面上第84章 事態演變第427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107章 膽大包天第133章 黨爭再起第42章 找上門第75章 選擇第17章 成長第299章 攻守轉換第579章 沒有存在的意義第547章 風起澎湖第220章 莽古爾泰的明悟第166章 規劃第627章 黑第324章 娶妻生子第137章 朱由檢第450章 天下反應 (3000)第228章 沒有其他選擇……第168章 人心第453章 馭民統治!第656章 流通循環第364章 入宮!第25章 蠻牛勁第213章 願爲將軍效死!第739章 三軍易動,錢糧難行。第618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647章 都城第500章 前朝的官第266章 東風已起第560章 流星般耀眼!第573章 第五百七十九 廷推的無視!第151章 歷史的重演與不同。第741章 爭第264章 太后第382章 武淵閣第52章 大戰將臨第688章 笑話第554章 內憂之重!第563章 漁翁?第366章 成王敗寇 (中)第715章 禁忌第304章 蒙古叩邊第650章 貨幣第277章 深宮婦人第223章 態勢的變化第733章 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