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孤注一擲

第173章 孤注一擲

奧斯曼,伊斯坦布爾。

大薩拉基里奧皇宮,這座宮殿又被稱爲“大炮之門”,給人感覺確實氣派非凡。只是現在奧斯曼的國力,已經讓梅特涅心中生不起半點恐懼。

曾經的歐洲人將奧斯曼帝國視爲“上帝之鞭”,又因歷代蘇丹的殘暴,每一位來此的大使都會先留下遺囑。

奧地利格拉茨大教堂有一幅名爲《上帝降災》的壁畫,形象地說明了對當時哈布斯堡統治下的人們而言,奧斯曼人的進攻是和黑死病、蝗蟲過境一樣的大災難。

只不過這個奪取君士坦丁堡,兩次圍攻維也納的古老帝國,此時他的守衛者們見到梅特涅時雙眼卻充滿了恐懼。

奧斯曼人雖然經常給歐洲人起諢號來羞辱他們,但是由於俄國人的出現,一種深深的恐懼根植於奧斯曼人的心中,就連負責接待梅特涅的官員,手臂也忍不住顫抖。

這種恐懼的直接來源於停泊在港口的奧地利艦隊,爲了給梅特涅充門面,奧地利將那些已經超過使用年限的巨大戰列艦都開了過來。

碼頭上已經擠滿了好事的人羣,這是他們從未見過的一支龐大艦隊,除了那些風帆鉅艦之外,還有很多沒有帆漿的怪船。

此時的奧斯曼海軍只剩下一些輕型炮艦充門面,根本就不敢阻攔奧地利的艦隊。

梅特涅應該算是造訪伊斯坦布爾的西方官員中,官銜最高的了。

大薩拉基里奧皇宮,梅特涅的造訪讓麥吉德有些意外。

之前五國會議沒有達成一致,僅僅是草擬了一份提案交給了奧斯曼帝國政府,要求他們停止與埃及方面的和談。

麥吉德覺得英國已經被逼出手了,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就沒必要和埃及人談下去了。

於是路走到一半的埃及使者,又匆匆趕了回去。

麥吉德是一個沉迷享樂的人,他覺得外部危機已經解除,就開始和自己的妃子們在花廳取樂。

被打擾的他,覺得十分不爽,年輕的蘇丹似乎打算,將奧地利的使者先晾一晾,殺殺他的銳氣。

麥吉德新任命的大維齊爾是穆斯塔法·雷斯特,他曾經是一名外交官,當然知道梅特涅是個什麼級別的人物,急忙提醒道。

“偉大的蘇丹,梅特涅是奧地利的首相。”

“那又怎麼樣?”麥吉德有些不屑地說道,在他的心中對於英國的實力有一種盲目的自信。

“這位梅特涅首相,號稱歐洲宰相,他建立構架維持幾十年的和平。而且他已經很久沒有離開過奧地利了,這樣厲害的人物,蘇丹您還需要見一見的。”

“真掃興,讓他下午來吧,我先睡個午覺。”

穆斯塔法·雷斯特看到蘇丹這種態度,真是很難將眼前傲慢而又沉迷享樂的年輕人,和那個前幾天銳意改革的君主聯繫在一起。

其實麥吉德想要改革是真的,沉迷享樂也是真的。

他骨子裡覺得奧斯曼帝國,代代明君,遠超西方,不過是民衆愚不可及,所以才落後於西方。

尤其是花廳御詔之後,那些西方人對他的讚美,更是讓他看不起那些愚蠢的西方人。自己不過是略施小計,就把那些西方人騙得團團轉,真是可笑。

雖然麥吉德覺得有英國人出兵已經高枕無憂了,但是穆斯塔法·雷斯特很清楚,所謂的五國提案,根本就是一張廢紙。

列強們利益分歧巨大,沒有達成一致,英國人準備在倫敦再次召開五國會議,但是法國沒有接到邀請,而奧地利的首相大人居然出現在了伊斯坦布爾,再加上俄國的使臣一再重申俄國對海峽的獨佔權。

穆斯塔法·雷斯特便對倫敦會議的前景感到擔憂了,其實他的擔心是正確的,帕麥斯頓試圖撇開法國人,拉上普、奧、俄四國先制裁埃及。

畢竟俄國想要出兵西奈半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新上任的蘇丹親英態度明顯,只要加以誘導奧斯曼撕毀和俄國之間的協議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最主要的是俄國並不會和英國搶生意,但法國人不同,他們擁有僅次於英國的工業能力和貿易體量。

而且埃及的利益和法國高度捆綁在一起,就算英國想策反都無從下手。

歷史上,帕麥斯頓對維也納會議的結果不滿,又在倫敦召開了五國會議,這次將法國丟在一邊,作廢了之前維也納會議達成的協議,直接對埃及進行武力威脅,甚至率領俄、奧艦隊去威懾埃及。之後埃及不得不接受了“和平”,英國大獲全勝。

可這一次五國協議壓根沒有達成,法國人沒收到邀請。而俄國人對於英國反對他們的海峽霸權耿耿於懷,更是在和奧地利達成一致之後,不準備賣英國人面子。

奧地利也出於自身利益考量,沒有選擇做帕麥斯頓的小弟,而是打算爲自己爭取利益,也沒有理由接受帕麥斯頓的命令,去參加什麼倫敦會議,更不會派艦隊替英國人打仗。

多國艦隊沒有出現,只有一支孤零零的英國艦隊。歷史上正是由於多國艦隊的出現,讓阿里放棄了自己瘋狂的計劃,因爲他無法和整個西方世界爲敵。

但此時一支僅有八艘戰艦的英國艦隊,居然敢炮轟貝魯特,阿里立刻派出了他那支擁有28艘主力艦的強大艦隊。

他相信在岸炮和強大艦隊的夾擊之下,沒有一艘英國船能離開貝魯特的海岸。

攻擊英國艦隊,在默罕默德·阿里心中只是下策而已,他最希望的還是能和奧斯曼和談。

起初馬哈茂德二世之死傳到埃及,讓默罕默德·阿里欣喜若狂,高呼“安拉有眼”。

因爲在他心中,奧斯曼帝國從開戰之後就一直節節敗退,重金打造的海軍叛變了,寄予厚望的新軍被打散了,現在就連蘇丹本人都死了,奧斯曼似乎只能選擇投降了。

可是預想中的大崩潰沒有發生,也沒有大批奧斯曼人投降響應阿里“大阿拉伯帝國”的號召。

之後新上任的蘇丹更是昏招迭出,居然在這個時候提什麼改革。可事情的發展再次讓阿里大跌眼鏡,奧斯曼平民踊躍參軍,就連一直按兵不動的英、俄都開始了行動。

這讓阿里不得不孤注一擲,他很清楚如果不把這些列強打疼,他們是不會聽自己說話的。

(本章完)

第854章 倔強的法蘭西第968章 奏樂第98章 餅乾 麪條 通心粉第605章 乘風破浪第680章 單兵裝備第955章 法蘭西的傳統藝能第340章 各奔前程第411章 蟲豸第438章 榮軍院第233章 投名狀第305章 分贓第112章 海軍陸戰隊第654章 教皇國第139章 天方夜談(下)第617章 哦,金子!第835章 人口大國第1033章 談判重啓第886章 突變第843章 拖字訣第112章 海軍陸戰隊第557章 還擊【加更】第5章 組建德意志關稅同盟的二三嘗試(下)第979章 深信不疑第480章 農學家第440章 這是早飯還是晚飯第822章 出兵?出錢!第562章 法國之行第36章 金邊往事第1067章 《波河條約》第148章 來自中美洲的邀請(下)第341章 來自巴伐利亞(2)第24章 入盟之後第763章 廢除《穀物法》彼得遺詔(免費,省事兒,順路方便聽書的書第970章 提前開香檳第650章 一次嘗試性援助第699章 佈局第306章 美國人千瘡百孔的後花園第554章 又一次失敗第512章 燜聲發大財第180章 不務正業的塔莉婭第838章 最後的觀衆第716章 鄰家有女第501章 移民問題第525章 埃斯孔迪多村之戰(下)第340章 各奔前程第439章 “世外桃源”第752章 波蘭復國軍的征途第237章 另有其人【加更1000字】第601章 “暗殺”(上)番外 那章別訂閱。第133章 放火燒山第1049章 一次憤怒的起義第464章 愛第474章 第一次加裡曼丹戰爭(下)第411章 蟲豸第383章 傲慢與偏見第852章 參謀總部第966章 上一課?第210章 捷報(上)第636章 錄取通知書第1017章 薩爾堡之戰(上)第192章 下馬威第653章 獨佔歐胡島第658章 搭臺唱戲第881章 科蘇特先生第613章 戰爭結束第226章 和解第80章 亞歷山大的任務第431章 海上殺機第141章 交易第834章 移花接木第780章 統計第263章 拿破崙的遺產第921章 重建羅馬(上)關於小說中出現沙特王國的解釋。第863章 衝鋒第1073章 官員任命第496章 躁動的歐洲第435章 還我直布羅陀真是抱歉,最近寫的太爛了。第953章 開戰日第648章 匹夫一怒第540章 北美宋襄公第797章 歐洲經濟增長第二快的國家第259章 總統競選(下)第175章 貝魯特海戰(下)第411章 蟲豸第191章 猶太人要建國第56章 爛地雞肋第887章 逃亡第227章 終章第380章 基佐倒臺第202章 好消息第858章 撒丁王國參戰第161章 用魔法打敗魔法第879章 皮爾瓦克斯咖啡館第396章 小城小事第467章 家庭宴會第975章 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