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東非之謀

第697章 東非之謀

(前文中蒙巴薩和巴加莫約寫亂了,現已改正。)

蒙巴薩此時雖然是阿曼帝國的地盤,但是隨着東西方貿易的發展,列強們越來越多地往來,即便是印度洋的霸主賽義德大帝也感到了力不從心。

雖然他用幾年時間便重造了艦隊,並且在軍事實力上更上了一層樓,但是奧地利一方的大炮鉅艦卻成爲了賽義德大帝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奧地利帝國佔據了坦桑尼亞,英國人在亞丁灣兩岸反覆折騰已經是司馬昭之心昭然若揭。

英國在亞丁灣南部唆使索馬里地區的遊牧部落反抗阿曼帝國,在北部直接佔領了亞丁城(亞丁港)。

歷史上的阿曼帝國對索馬里人的背叛沒啥反應,甚至還送去了自己的祝福。

不過此時由於和奧地利帝國的乳香、沒藥生意,讓阿曼帝國的商人堅決反對索馬里獨立,當地的農場主更怕就此失去了市場和土地。

於是乎賽義德大帝打算來一場杯酒釋兵權,而索馬里的酋長們想來一把荊軻刺秦王。

之後雙方都宣佈對方是“幀煮”的敵人,而自己是被迫進行反擊。

索馬里的遊牧部隊燒燬了阿曼人種植的農田,而後者則是派艦隊對其沿海地區進行掃蕩幾乎摧毀了沿途所有的港口。

前者的目的是逼後者離開,而後者的目的則是警告英國人不要插手。此時亞丁城裡只有幾百英軍,最有價值的是個煤炭倉庫。

看到外面耀武揚威的阿曼帝國軍艦,亞丁城裡的英軍自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所以全都縮在了城裡,並且禁止任何人出港以免刺激到對方某根敏感的神經。

很明顯雙方的第一輪交鋒是阿曼帝國贏了,因爲他們的目的達到了,索馬里的那些遊牧部落除了激起了對方商人階層的憤怒,損毀了一些農田什麼都沒得到。

接下來便是殘酷的陸上戰爭,阿勒·哈爾迪作爲阿曼帝國爲數不多的陸軍人才,他從小接受英國教官的訓練自覺哪怕是遇到法軍也能有一戰之力。

(當時普遍認爲法國陸軍纔是世界上最強的。)

阿勒·哈爾迪這次帶來了8000名士兵,以及五千峰的物資,目的地是索馬里部落聯盟的大本營哈爾格薩。

剛登陸不久雙方的部隊便不期而遇了,作爲西印度洋的霸主阿曼帝國顯現出了自己應有的實力。

在人數劣勢的情況下對索馬里的遊牧民進行了單方面的吊打,最後阿曼帝國僅僅以59人的代價,便消滅對方300多人,俘虜兩千多人,還有一千多峰的物資和金銀財寶。

(峰指一峰駱駝。)

首戰告捷之後阿勒·哈爾迪一路勢如破竹打到了哈爾格薩城下,在大炮的轟擊下不到半天這座城市就投降了。

但是戰爭卻並未結束,索馬里的遊牧部落充分利用自己的強項開始襲擊阿曼帝國的補給隊。

最後阿曼人只能被迫放棄內陸的城市退守沿海地區,索馬里人的日子也不好過他們的生存空間被急劇壓縮。

同時失去了與阿曼商人的貿易線路讓他們的日子變得無比艱難,只能依靠和阿比西尼亞人的貿易勉強度日。

這在外人看來不過是阿曼帝國的內戰而已,賽義德向英國人宣示了自己在西印度洋的霸權。

但這對於已經佔領了亞丁港的英國人來說毫無意義,因爲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至於索馬里人究竟能不能成功,能不能獲得自由這並不重要

除了索馬里,讓阿曼帝國更加頭疼的是北方沙特第二帝國的崛起。雖然此時內志只有不到二十萬人,但是對於擴張領土卻非常狂熱。

內志的前任統治者伊本·舒耐特是個狂熱的宗教分子,儘管他四處開戰,攻城略地,但是賽義德卻並沒有將其視爲對手。

而新任國王費薩爾卻選擇了懷柔政策整合地方力量,同時開始廣泛地聯姻,並且不斷巴結英國人。

這給了賽義德莫大的壓力,他甚至考慮過直接派大軍滅了內志,但那名義上還是奧斯曼人的地盤。

首先這樣做會得罪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其次也是最關鍵的問題是內志太窮了。

此時的沙特並不是那個富得流油的國家,1846年整個內志地區的稅收不到十萬英鎊,人口不到二十萬,主要產業是養羊,薅羊毛。

再加上地廣人稀,擅長打游擊戰,賽義德怕內志會是第二個索馬里。此

此外法國人和葡萄牙人也在東非地區出沒得越來越頻繁,蒙巴薩這個會下金蛋的母雞阿曼帝國恐怕早晚會保不住。

賽義德想了許久最後想出來的辦法是,將其一半的主權當成嫁妝送給奧地利帝國,由兩國共同經營。

如此一來來自蒙巴薩的收入將下降一半,但是卻獲得了長期保障。

賽義德想的是不錯,但實際上按照歐洲的習慣蒙巴薩最多算是弗里德里希大公的私人財產而非奧地利帝國的。

然而這份文書最後卻交到了弗蘭茨的手裡,他當然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不過老實說弗蘭茨不太看得上蒙巴薩那塊小地方,畢竟它的港口規模有限上限太低。

而無論是巴加莫約,還是達累斯薩拉姆,最終的目的都是取代蒙巴薩此時的地位。

還有這份看似對方血虧的禮品,實際上又暗藏殺機。因爲奧地利帝國一旦接受了這份禮物,那就等於替阿曼帝國扛下了與列強周旋的重擔。

不過弗蘭茨並不在乎,因爲蒙巴薩對他來說實在不值一提,所以他會保持蒙巴薩自由貿易港的地位,弗蘭茨並不會因爲這一點小小的誘惑就一步踏進火坑裡。

小小安撫下惴惴不安的盟友也是應該的,所以弗蘭茨決定勉爲其難代弗里德里希收下。

所有權是弗里德里希的,經營權是弗蘭茨的,五五分賬也算公平。

其實這種天降橫財對於一般大貴族來說根本把持不住,不過作爲奧地利帝國最富有的家族成員之一,這筆錢也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弗里德里希對這筆錢的處理是將其直接劃到海軍軍費之中,這一點弗蘭茨非常贊同。

海軍元帥自己花錢造軍艦,佩服,佩服。

弗蘭茨還給賽義德寫了封信,告訴這位盟友該如何擺脫困境。

那便是“多生孩子,多種地。”

儘管這在很多人眼中是一句沒頭沒腦的話,然而在賽義德眼中卻是金玉良言。

實際上阿曼帝國人口太少了,其中還有三分之二的奴隸。

如果阿曼帝國能直接向索馬里移民三十萬人,那還需要害怕遊牧部落的威脅嗎?直接把敵人趕盡殺絕便可以高枕無憂了。

同樣來自內志和列強的威脅也是如此,一切的恐懼都來自於人口的不足。然後作爲回禮,奧地利帝國將支持阿曼帝國殖民馬拉維王國。

——

馬拉維王國的大湖區是此時東非地區最富庶的區域之一,但是爲了將阿曼帝國牢牢綁在自己的戰車上,這點代價還是值得的。

此時的奧地利帝國還沒有一個足夠保衛自己殖民地的海軍力量,所以哪怕是虛與委蛇也要和這個西印度洋的霸主搞好關係。

巴加莫約,藉助季風和洋流的優勢,一艘艘滿載着達利特勞工的船隻到來,再運走劍麻、獸皮、叢林肉、糧食這種坦桑尼亞地區多到沒人要的貨物。

雖然奧地利帝國的殖民地禁止食用叢林肉,但是口味獨特的食物可是印度王公們的最愛。

神秘的叢林肉配上秘製的咖喱,再來一碗香濃的恆河水,這便是印度王公們奢侈又糜爛的生活。

此外由於突然的戰亂導致印度次大陸上物價飛漲,這其中漲得最厲害的便是糧食,原因無他,因爲這是硬通貨。

再加上四面八方趕來的英國援軍都需要大量補給,所以今年印度的糧食價格比阿曼帝國和阿比西尼亞地區還高。

隨着大批勞工的到來,坦桑尼亞地區農作物的產量將會進一步提高。未來五年之內將會完成對濱海地區和原來七國遺址的開發,然後向內陸挺進。

不過坦桑尼亞總督區和印度之間的這種貿易沒法持續太久,因爲雙方資源重疊十分嚴重,但好在可以南洋地區,及遠東地區形成互補。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引進了超過八萬名勞工,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成績了。

要知道加利福尼亞殖民地到日本的航線上,商船是西印度洋地區的七倍,但也僅僅向加利福尼亞本土引進了五萬名勞工,其中還有近兩萬人死於非命。

幕府出售的勞工價格十分便宜,但是運費真心不低,所以這一次在加利福尼亞的損失不能算小。

說回坦桑尼亞殖民地,隨着達利特勞工的進一步增加,和殖民地政府以“黑”制“黑”政策的出臺。

坦桑尼亞地區的黑叔叔和小動物可算是遭到了滅頂之災,有歐洲學者評價殖民地時期的印度人只幹活不吃肉,其實除了一部分素食主義者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吃不起肉。

而坦桑尼亞殖民地對於這些達利特勞工的態度是接近散養狀態,再加上非洲大草原上滿地亂跑的小動物。

這就導致了一次坦桑尼亞自然生態的浩劫,達利特人對小動物的屠殺效率可比土著黑人高多了幾乎到了光盤行動的程度。

那些本來就失去了部族庇護的土著更是遭到了滅頂之災,但也解決了一直困擾殖民地的黑人流民問題。

否則殖民地民衆每一次外出都要僱傭安布雷拉士兵,這樣不僅僅是浪費,同時也是在體現着地方官員的無能。

然後便是基建問題,否則每次雨季都是一次洗牌,隨機重整道路,或者是抹平農田,幾條大河每年都會隨機改道,在大平原上自由地徜徉。

不過很快就有更討厭的消息傳到了維也納,東非內陸地區出了一位草原王者,自稱“三百萬東班圖人的王”準備起兵東征。

而目的地剛好是奧地利帝國的坦桑尼亞殖民地,弗蘭茨倒不是覺得對方真能弄出來幾百萬土著來打自己。

但這是歷史完全不存在的事件就讓弗蘭茨很惱火,他不知道自己去滅了這支部落之後會不會又出現什麼更奇怪的事情。

不過這件事還是要重視一下的,三百萬自然不可能,但是理論上部衆二三十萬還應該是有的,然後再除去一半不能打的老弱婦孺,再除去一半後勤和管理人員。

七八萬,這已經是奧地利帝國在非洲面臨的最大挑戰了。

之前雖然遭遇過人數更多的國家,但是原始的農耕文明的動員能力遠遠不如遊牧民族,畢竟後者可以全民皆兵。

弗蘭茨覺得增兵五千就算很尊重對方了,另一方面那些達利特勞工突然和恩戈尼王國開戰的原因找到了。

是一名傳教士藉着治病救人的機會,趁機向達利特勞工傳教,然後隨便挑了個假想敵,結果就引發了一場戰爭。

(這便是濫用宗教力量引發的惡果之一,恩戈尼是個土著王國沒什麼,如果哪天這幫人突然去打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呢?)

治病救人可是傳教的利器,傳教士們的必備技能之一。無論在什麼時代生命和健康都是無比重要的東西,即便是到了今天人們依然對其趨之若鶩。

尤其是像瘧疾這種在當時看來無藥可醫的絕症,受助者和圍觀者都能感受到極大地震撼。

還有更加直觀的便是手術,其中白內障手術更是被人當成是神術。

西方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例白內障手術在1745年,不過這個時代的白內障手術對受術者和施術者都有着嚴格的要求,畢竟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做眼部手術可不是一般人能辦到的,最低得是個名將水平。

好在奧地利方面開發出了笑氣麻醉,同時由於消毒殺菌概念的引入,再加上在殖民地地區的大量經驗積累,讓手術的成功率和術後的存活率都得到了大大增加。

巨大的震撼和反差很容易讓人頂禮膜拜,即便是不信鬼神的人也會產生強烈的好奇,然後在無法找到論據反駁的情況下一步步沉淪。

另外不得不說黑人土著的戰鬥力是真不夠看,連殖民地那種三流軍隊都能將此時這個坦桑尼亞境內最大的恩戈尼王國擊敗。

達累斯薩拉姆港經過幾個月的改造就可以使用了,其實就是加了一些棧橋,然後將漁村的碼頭擴建了一下。

但是憑藉天然的地理優勢,這裡已經成了一座吞吐量不弱於蒙巴薩的中型港口了。

等改造徹底完成之後,達累斯薩拉姆會成爲繼索法拉之後的東非第二大港口。

此時的索法拉是葡萄牙人在東非最重要的據點,可以停泊一百艘以上的大型船隻。

除了農業之外,弗蘭茨還派了一羣地質專家來,他們的任務就是找出坦桑尼亞地區的重要礦脈。

畢竟想要讓本土居民移民非洲,僅僅是靠種地可是不行的,他們想要的是黃金、白銀、鑽石。

而坦桑尼亞剛好滿足這些條件,除此之外它還有後世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石油,以及一種價格不輸鑽石的寶石——坦桑石。

不過農業是一切的基礎,此外在海軍強大之前不好好種地可不行。

明天寫點別的,東非這塊感覺沒啥人看。

(本章完)

第300章 禮物第294章 反擊第580章 拆牆第525章 埃斯孔迪多村之戰(下)第1032章 約翰羅素下臺第123章 擦肩而過第501章 移民問題第174章 貝魯特海戰(上)第41章 一萬顆橡膠樹的種子第1057章 人道主義第426章 混亂第558章 始料未及第286章 俾斯麥的擔憂第596章 意料之外的援兵第726章 老爺不在第295章 普魯士人的前途第1099章 新邦聯第40章 沉重的“愛”(加更)第1017章 薩爾堡之戰(上)第64章 兇手第669章 在東方第326章 騙子or瘋子?第293章 天算不如我算第823章 英國人也害怕第472章 第一次加裡曼丹之戰(中)第880章 民族之歌第989章 海軍就不要和陸軍打陸戰第44章 阿拉莫的全明星守軍第543章 重逢第878章 匈牙利第1060章 帕桑!更新時間調整第1009章 霰彈親王第509章 少年意氣(俄版)第1069章 辭舊迎新第825章 共有殖民地第1099章 新邦聯第565章 吊打第64章 兇手第370章 聖誕夜【加更1000字】第391章 災疫擴散(下)第408章 試點教育(N)第425章 風景這邊還好第123章 擦肩而過第650章 一次嘗試性援助第93章 A計劃作廢第488章 “宰肥羊”第317章 “銀行家”們的反擊(上)第703章 沙皇的新協議第506章 “應許之地”第174章 貝魯特海戰(上)第487章 大匈牙利第962章 虛張聲勢第965章 例行公事第37章 吃回扣第781章 難辦的事兒第804章 命運的齒輪第446章 巴黎之夜第157章 蒸汽輪機第613章 戰爭結束第958章 寸步難行第876章 鷸蚌相爭第668章 走私貿易第832章 1847年經濟危機(下)第373章 列日要塞第43章 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第947章 十成第836章 收束的命運第579章 晚宴第1093章 跳樑小醜第580章 拆牆第904章 羅馬王第803章 消耗戰第219章 霸權第463章 人如草芥第208章 梅開二度第328章 共同的敵人第151章 勇者不孤單(爲經常投票的書友們加羣是被封禁了第381章 盧森堡協議(上)第956章 走爲上第626章 瑞士的寒冬第369章 合縱連橫(下)第770章 英國人的以工代賑由於某些不可抗力,今天回不了家。第721章 想錯了第673章 “帕麥斯頓”迴歸第24章 入盟之後請假,好像陽了。第1075章 掀桌子第1082章 聖光下的罪孽第250章 與虎謀皮的惡龍第775章 貴客來訪第100章 第二次投資第1103章 最好的防禦便是進攻第1003章 天下英雄第154章 死上加死(上)第404章 暗流涌動(下)第413章 撒幣第660章 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