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連下五城

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代郡,當城。

燕將卿秦、樂乘,統領七萬精銳,兵臨城下。

身爲代郡東部門戶的當城,此時已經被團團圍困,哪怕求援士卒都無法突圍。

卿秦全身盔甲,手持青銅劍立於戰車上,在刀盾兵護衛下,緩緩朝着城門處靠近。

城牆上面,稀稀落落的趙國守軍,看着漫無邊無際的燕軍,臉色都有些發白。

卿秦抵達城下,當即喝令戰車停住。

他傲立於戰車之上,厲聲喝道:“天兵已至,當城被我軍圍得水泄不通,爾等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守城趙將聞言,當即迴應道:“趙王有令:若我等能夠守城三日,縱然最終開城投降,家小亦不會遭受牽連。”

“若守城不足三日就被攻克,家中妻小都會被治罪。”

“末將自不敢妄自抵擋天兵,然爲了家中妻小性命,也只能拼死抵擋三日。”

“若將軍垂憐,可否暫緩攻城?”

“待三日時限過去,末將定然大開城門,將當城完整無缺的交到將軍手中。”

卿秦聞言,卻是有些猶豫了。

三日時間雖不算長,然而七萬精銳每日消耗,卻也不是小數目。

最爲重要的是,卿秦並不能確信,三日後當城守將是否會開城納降。

真要能夠兵不血刃拿下當城,也算是首戰獲勝,絕對能夠極大鼓舞燕軍士氣。

念及於此,卿秦當即喝道:“本將亦非不近人情之輩,給你三日時間,也未嘗不可。”

“然三日過後,爾等若仍拒絕投降,城破之時,當城雞犬不留!”

趙將聞言大喜,急忙唯唯道:“當城兵微將寡,又豈敢欺瞞將軍。”

“只要三日時限過去,末將必然親自開城納降。”

就這樣,卿秦率領燕軍退去,等待三日後兵不血刃拿下當城。

正在整頓後軍的樂乘得到消息,卻是急忙面見卿秦。

“將軍,我軍初至,氣勢正盛,當城守軍又不算多,一鼓作氣足以將其攻下。”

“如今與其相約三日之期,豈非消磨我軍銳氣?”

“若三日後趙將不開城投降,又當如何!”

卿秦聞言,也是心中微沉。

他乃燕相慄腹親近之人,統兵才能根本比不上樂間、樂乘二兄弟。

卿秦只想到以全城人性命做威脅,讓趙將不敢食言。

他卻沒想到,如今燕國以傾國之力攻趙,銳氣正盛,幾乎擁有摧枯拉朽之勢。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雖說燕軍只在當城停留三日,卻也能夠極大消磨燕軍銳氣。

卿秦心中雖暗自後悔,卻也極好臉面,當即不悅的說道:“王上以傾國之力攻趙,並非想要得到變成廢墟的趙國領土。”

“若能兵不血刃奪取趙國城池,不僅能夠避免與趙國百姓結下深仇大恨,亦可爲日後統治這些城池打下基礎。”

“與這些相比,登上區區三日,何足道哉?”

樂乘聞言,當即怒火攻心,拂袖而去。

回到自己營帳的樂乘,對左右憤憤說道:“此戰尚且沒有分出勝負,那卿秦就以獲勝者身份自居,如此輕敵大意,豈是爲將之道!”

與此同時,燕相慄腹亦是統帥四十萬燕軍,浩浩蕩蕩殺奔趙國腹地。

慄腹由陽城出發,趙軍見燕軍勢大,要麼開城納降,要麼望風而逃。以至數日之內,燕軍連下望都、慶都、中人、新處、安險五城。

自此,寇水以東城池,皆被燕國納入囊中。

燕軍主帥營帳。

慄腹端坐主位之上,衆多燕將分立兩策,所有人臉上都帶着笑容。

“相國連下五城,趙人惶恐不可抵擋,真是天大功勞,可喜可賀啊。”

有燕將出言,言語中極盡討好之意。

如今慄腹統兵四十萬,若能攻下趙國,其成就甚至要超過燕國名將樂毅。

正是爲此,這些燕將才會極力討好慄腹。

慄腹滿面春風。

不過仍舊正色道:“趙國乃四戰之地,百姓早已習慣戰爭,不可輕辱。”

“我等初戰獲勝,亦是因爲趙國倉促應戰,尚未將大軍集結完畢罷了。”

“況且廉頗乃當世名將,我等雖獲勝一時,卻也不可輕敵大意。”

此次燕趙之戰,關係着雙方國運。

慄腹乃是這場戰爭的發起者,勝則騰飛九天,名垂千古。

若此戰失利,慄腹則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哪怕不爲燕國利益着想,慄腹也必須謹慎萬分,穩紮穩打攻下燕國大部分領土。

燕國諸將聞言,臉上也都露出凝重之色。

趙國自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就以驍勇善戰著稱,此前燕趙兩國也爆發過數次戰爭。

可惜的是,雙方每次爆發戰爭,都以燕國失敗告終。

對於趙人的驍勇善戰,這些燕國將領也都記憶深刻,不敢小覷。

若非趙國經歷長平大敗,成年男子幾乎死傷殆盡,這些燕將也絕對不會同意,燕國以傾國之力伐趙。

只不過,仍舊有人說道:“相國無需太過憂慮。”

“昔日相國前往邯鄲,也看到趙國境內多爲老弱婦孺,如今連克五城,城內壯年幾乎沒有。”

“如此趙國,又怎能與我大燕爭鋒?”

“此番,相國定能統帥我燕軍大破趙國,獲得不世功勳。”

其餘燕將聞言,也都醒悟過來,紛紛附和。

開戰之前,這些將領還有些擔憂,此番攻趙會受到激烈抵抗。

不過見識到趙國境內,成年男子的確極其稀少以後,這些燕將才放下心來。

慄腹雖然微微頷首,不過心中仍舊沒有徹底放鬆警惕。

他開口道:“此番我等攻下的五城,除了望都以外,餘者皆爲小城。”

“就連望都,亦是無險可守,能夠輕易拿下,並不能說明什麼。”

慄腹環顧諸將,臉色凝重的說道:“不過接下來,可能就會有場硬仗要打了。”

諸將聞言,臉色也都變得嚴肅起來。

燕國奪去了寇水以東的趙國城池,若想繼續西進,就必須攻下顧邑。

顧邑可不比其他,乃是趙國重城。

顧邑不僅城郭高大、人口衆多,其地形更是依山傍水,易守難攻。

顧邑趙國守軍,亦不在少數。

最爲重要的是,慄腹已經得到消息,顧邑守將乃趙國王長孫趙嘉。

第二百七十八章 秋耕第五十五章 奔趙第二百二十三章 蒙恬第兩百零二章 秦王嬴政第二百零九章 餡餅第一百九十章 父子(下)第三十五章 浮橋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血未涼第二百零五章 老將斬甘羅(上)第九十八章 汝可知罪第二百五十五章 欲殺之第二百零七章 妥協第兩百零四章 謀十萬秦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謀國者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言北伐第四十三章 廉頗反第一百一十七章 敢爲天下先第二百七十九章 秦國大疫第二百一十五章 蒙武之死第一百七十二章 赤字財政第二百七十五章 如食吾肺腑第二百五十三章 翻臉第一百四十二章 請伐魏第六十九章 倒影湖第二百五十七章 擊築者第一百五十章 漫山遍野第二百五十五章 欲殺之第九十一章 平岐君第兩百章 長平第二章 李牧第一百章 無計可施第一百六十八章 希望第一百零一章 土軍要塞第二十章 女卒(感謝書友‘幻羽呀’的盟主打賞)第一百三十章 初見第一百六十五章 資本擴張的雛形(二合一)第三十六章 滹沱河畔第二百四十七章 替義士壯行第一百二十一章 獻策第九十九章 借汝一物第三十九章 怪責第二百六十九章 暫緩進兵第二十章 女卒(感謝書友‘幻羽呀’的盟主打賞)第二百零一章 太子丹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得麟兒第六十七章 初獻策第八十章 勸諫第九十章 受封十五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二百三十五章 驚疑第一百章 無計可施第一百八十九章 父子(上)第一百四十章 難以抉擇第一百七十八章 拔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蒙恬當斬第一百九十九章 擄韓相第七十九章 兩年第二百二十四章 仇人相見第十七章 投降第五十三章 掛印離去第六十四章 徹底毀掉第十六章 連下五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書信第二百三十九章 缺糧第二十六章 燃燒吧 (感謝書友‘鍾馗小號號’的盟主打賞)第二百一十七章 書信第二十七章 生擒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襲第一百七十五章 使伐魏第一百七十三章 岐山花苑第三十六章 滹沱河畔第二百四十章 退兵第一百八十一章 舉薦第九章 舉薦第一百五十三章 起風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嘉死,趙不足懼也第一百三十二章 抉擇第二十六章 燃燒吧 (感謝書友‘鍾馗小號號’的盟主打賞)第二百八十六章 毒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初露鋒芒第二百六十九章 暫緩進兵第一百七十七章 諡號第二百零九章 餡餅第一百五十四章 血未涼第二百六十四章 盡殺之第八十四章 永結盟好第二章 李牧第五十章 大捷第二百八十七章 震怒第二百八十九章 主帥人選第二百二十七章 清算第二百七十九章 秦國大疫第一百一十二章 破寨第一百九十八章 自取之第二百八十七章 震怒第一百零二章 城門口第一百零八章 滅了它二百八十二章 炊煙第二百五十五章 欲殺之第二百六十七章 斬使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