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常山軍火燒連營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趙雲突然想起了這句古詩。

孩子們安頓的地點,位於珠江口的一個無名小島上,一排排的房屋早就修好了。

趙家人充分顯示出曾在真定的訓練有素,各個環節有條不紊。經過家族內部的自糾,特別是看見了幾個人頭懸掛在番禺城頭,一個個趙家人又規規矩矩。

想起麋竺說的有關黃巾要針對趙家的話,趙雲不禁沉思起來。

大漢邊境地區和來自少數民族的騷亂,自孝光武帝取得統治以來就一直有的。馬援的故事,應當算是有名的了。他在西羌、南越乃至最後死於五溪蠻的征程中。

相對來說,前三朝的情況基本上是安定少事。轉折和過渡出現在孝和帝以後。七、八十年間,爆發了大小百餘次的農民起義。折算下來,這是無年不有的節奏。

總的來看,騷亂的起點,要從孝安帝即位以後算起。他在位時的騷亂,主要發生在羌、鮮卑、烏桓、南匈奴,以及交州等邊疆地帶的少數民族地區,世紀羌戰,是其中的重頭。

孝安帝永初五年的一份詔書裡說:“寇賊縱橫,夷狄猾夏,戎事不息。”

孝順帝時的騷亂,在內地呈現出大面積失控的態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江淮地區,這是華夏曆史上一個具有傳統性質的騷亂多發生地帶。

如果說少數民族地區的騷亂,多少會含有一些民族性的動亂因素,以漢人爲主的地區騷亂,則顯示出更爲直接單純的生存境遇與壓力。

騷亂具有某種質變性質,當始於孝桓帝登基前後。長期的邊境鏖戰,使大漢帝國陷入了消耗戰的泥淖,耗資巨大,疲於應付,就如一個人的身體,疲乏的身體病痛多。

有些時候趙雲想來,其實也真不咋怪靈帝,他上任的時候就是一個兒皇帝。及至後來掌權,權利的蛋糕被瓜分得只剩下可憐的一小塊。

劉宏不得已,和其下人宦官結合,對抗日益強大的世家豪門,從而有了黨錮之禍。他敢殺人,卻不敢隨意立名目。後來發現收效甚微,不得不開始賣官鬻爵。

桓帝時的騷亂,已不再只是集中出現於邊境或江淮等傳統騷亂多發生地區,而是幾乎遍佈了整個大漢管轄範圍,包括屬於中央主控區的河南尹、冀州。

此時的騷亂還涌現出一個特殊現象,每一個人自立名號,或稱王或稱皇。

“安順以後,風威稍薄,寇攘寖橫,緣隙而生。剽人盜邑者不闋時月,假署皇王者蓋以十數。或託驗神道,或矯妄冕服。”

這是一個充滿預示的政治信號。

到“黃巾起義”爆發,就響起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震天口號。

這種沿襲不斷的騷亂,彷彿一股洪流順勢而下,水量越來越大,水勢越來越猛,已經沒有人可以阻擋它的肆意奔流。

到靈帝接手帝位時,帝國面臨的騷亂似乎已常態化了。不過,若從史籍記載的情況來看,跟之前相比,情形反倒有種平緩下來的跡象。

持續逾半個世紀的羌戰,終於在靈帝即位前後暫時平息。刺史黃忠的到任,宣告着長期以來的羌人和義從羌的叛亂結束。即便有零星事件,護羌校尉夏育就可以擺平。

他們幾兄弟所把持的西涼,從武威郡始至玉門關止,如同一塊鐵板。

鮮卑族最強有力的領袖檀石槐也在光和四年死去,真定公趙孟的北征,讓北方胡虜的威脅不再。這些對當局來說當然都是能讓人鬆口氣的好消息。

至於境內的各地騷亂,旋起旋滅,前仆後繼,誰也不指望能在一時之間將其斬草除根。

當一種的感覺瀰漫時,崔寔有句話叫“習亂安危,逸不自睹。”,“黃巾起義”爆發了。

這本身就是一場內戰,無論是其人數規模,還是對抗激烈程度,都足以說明這一點。

按說張角和趙雲之間,還是有一定的交情。

道門在交州、三苗、朱崖洲、夷洲、呂宋洲的傳播,沒有帶上太平道。

然而這與趙雲沒有一毛錢的關係,其他分支不帶他們玩兒。

不過本家也不是吃素的,目前儘管沒有成編制的軍隊,家裡的部曲隨時都能聚齊一萬多人。何況真定如今發達了,哪一家沒有幾十上百個部曲?

越是有錢的人,越是對自己的財產看得重,相信肯定有一番龍爭虎鬥。

結果要是不出乎意料,訓練有素的各家面對烏合之衆,再加上自家的補給各方面完善,勝利不說百分百也差不離。

趙雲所料不差,黃巾要來真定的消息,他們還沒到常山國,就已經被各家探知。

總共十多萬黃巾軍,從癭陶、楊氏、下曲陽出發,浩浩蕩蕩。可惜都是步兵,一天走走停停,還不到二十里路。

上次田權帶着田家人從洨水逆流而上,脫出了黃巾的包圍圈,不管黃龍基於什麼角度想隱瞞,當張角問起的時候,還是知道了具體情況。

如今儘管漢庭開始發力,中原地區仍舊形勢一片大好。特別是在鉅鹿一帶,經安平到涿郡,幾乎都把常山包圍在裡面,他自然有底氣打這一仗。

按說,楊氏離着常山最近,可是先到達邊境的卻是癭陶這一支軍隊,畢竟這裡挨着鉅鹿更近,兵士的戰鬥力也比楊氏與下曲陽強。

高邑是離癭陶最近的常山下轄縣,遙想一百六十年前,孝光武帝劉秀就在高邑的千秋亭稱帝,是爲東漢的龍興之地,本身就有不少兵力在此。

蒙山鄉候趙仲親率真定部衆馳援千秋亭,所幸天色已晚,五萬多黃巾號稱二十萬,正擁擠在兩郡交界之地五成陌。

其時冬小麥已然收割,田地裡到處都是一簇簇的麥秸稈。

趙仲心生一計,星夜命軍士一人一捆,子夜時分,大軍突然包圍了黃巾。

所有的麥秸稈全部拋向黃巾營地,隨後又命大力士投擲火油罐,火箭齊發,整個黃巾頓時處於火海之中。

是役,五萬三千多黃巾全軍覆沒,一個都沒跑掉,燒死殺死近五千,其餘全部俘虜。後世稱之爲五成陌之戰,被認爲是黃巾由盛轉衰的標誌。

緊接着,蒙山鄉候馬不停蹄,於次日巳時趕往平棘邊境,三萬黃巾只有幾十人逃脫,其餘全部都在騎兵的追擊下或死或降。

這還沒完,第三天戌時,趙家部曲從真定東南耿鄉亭出發,亥時許包圍黃巾餘部兩萬多人。這裡本身就是趙家的主場,所有賊衆無一人漏網。

消息傳來,天下譁然,民衆莫不稱趙家是大漢的擎天柱。

先有真定公威震鮮卑,朱崖侯全取交州、三苗、朱崖;後有蒙山鄉候扭轉冀州局勢,青州刺史趙風馬踏連營,不斷肅清膠東半島上的黃巾。

據說靈帝知道後,又是好幾宿都沒睡覺,派左豐親臨冀州。

一方面自然是監督盧植,威逼其即刻向張角部發起進攻。

另一方面,不無防備真定趙家之意,生怕常山軍出界。

一時之間,冀州世家紛紛組織部曲參戰。

(。)

第74章 可憐的萬年第37章 你的武器是槍?第128章 劍舞選才第197章 送別時趙雲踏歌第26章 伏牛山事畢第190章 三苗先要內裡鬥第40章 不一樣的張家第31章 黃旭病因第102章 奧特曼打小怪獸?第9章 五溪蠻出山種地第93章 城門之戰第152章 孔融的野望第157章 爲祈福左慈現身第78章 袁熙迷情遭暴打第226章 越國後裔來助戰第133章 連敗數人,千鈞一髮第150章 燕趙書院開學禮成第70章 宋家大宗師,疑惑孟德第249章 千帆競渡抵朱崖第186章 桑氏部族的災難第159章 徐聞縣令秦彩虹第6章 牛人歸心第44章 京城震動第49章 交惡袁家第176章 根兀部落命運第33章 海洋貿易第97章 皆大歡喜第3章 舉起刀殺盡不服第37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16章 滅隱門如日中天第116章 濱海隱士—華佗師父第248章 截龍脈道家顯威第177章 萬族大會第82章 江夏蠻巫師?第125章 雲見過義姐第202章 黃承彥前來助興第239章 左慈于吉觀龍氣第7章 黑手端倪第48章 收泰山賊第113章 動武還是講道理第147章 書院架構第177章 惠太守船上見聞第30章 路遇餓虎第84章 李彥劍指宋家主第16章 滅隱門如日中天第54章 檀石槐安排身後事第2章 戰!第173章 又見霹靂炮第243章 漢末版一國兩制第252章 私兵蠻兵子弟兵第86章 趙子龍鬧哪般?第12章 汝南陳到第45章 倒黴第104章 攻防戰開始第85章 《師說》問世第53章 桂陽趙範第60章 交鋒太學,厚臉皮神功第195章 男武之死第96章 降周泰收蔣欽第106章 以佛教對道教?第105章 委屈荀妮第18章 保俘虜仁義趙滿第147章 情況有變第133章 劃時代秘密武器亮相第5章 先天之助,北冥神功第141章 趙狐迴歸第48章 閻王不好見,小鬼更難纏第164章 暫時的寧靜第250章 島上漢人是一家第160章 趙風的手段第137章 親自接待第8章 廷議受阻第91章 沉寂桑乾縣令第122章 槍神論武第113章 動武還是講道理第30章 叛軍改向,劍指西域第77章 我們公子看上是你們的福氣第7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17章 生擒何顒第198章 袁紹再敗第107章 焦急的黃雀第177章 袁軍初敗第34章 大宗師!第106章 腰纏十萬貫,攜美過揚州第59章 靈帝回京第54章 滿城風雨第99章 好奇心害死貓第191章 十面埋伏誅頭人第82章 進退維谷的何進第177章 袁軍初敗第123章 田元皓走馬上任第146章 兵過大遼河第22章 預定一個皇子老師第254章 滅晁家大宗師成第44章 大哥現身第62章 一觸即發第3章 血戰!第207章 蟒口脫身出山谷第133章 劃時代秘密武器亮相第82章 江夏蠻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