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

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

第二日寅時,韓丹準時開始練習武道。早朝後,韓丹讓掌印副管事太監張公公通傳上書房各位輔政、專政大臣,午膳後,在上書房議政,並讓尚膳房爲他們準備午膳。這可謂是大燕權力決策中心的第一次集體亮相,當然,上書房的大臣們只能是參謀提供策略,決定權還是在韓丹的手裡。

午膳後,韓丹來到上書房,已有太監提前通知了衆位大臣。待韓丹到得上書房殿門前時,首席輔政大臣徐光地率領其餘的輔政及專政大臣跪地拜道:“恭迎皇上。”,韓丹回道:“衆卿平身,都進去吧。”,隨即帶各大臣走入了大殿。

上書房內,韓丹坐於龍椅上說道:“衆臣工都坐下吧。”,衆人領旨後,徐光地及次席輔政大臣劉春來和張仲秋坐於下首,軍機處專政大臣李定軍,財務處專政大臣錢來喜,科教處專政大臣成進學,民務處專政大臣宋維名,建設處專政大臣詹士城分坐於兩排。

見各位大臣都坐下後,韓丹讓掌印副管事太監張公公安排小太監爲大家上茶。韓丹將昨日留中的關於反映士紳田土的奏摺傳給各位輔政,專政大臣閱知,待衆人看過後,他問道:“各位臣工,不知有何看法?”。

民務專政大臣宋維名思慮片刻奏道:“啓稟陛下,自古以來都是天下士紳土地多,百姓地少。士紳因爲不納稅,許多交不起田稅的百姓就將自家的田土賣給他們,或者掛到士紳的名下,就不向朝廷上稅了。”。

徐光地接着道:“皇上,據臣所知,將自家的田土掛在士紳名下的百姓,雖說不向朝廷上繳田稅,卻要向士紳繳納田土所產出之物,若遇產出無幾之時,還需繳納銀兩,許多百姓因此失去了田土,家破人亡。”。

次席輔政大臣劉春來也奏道:“陛下,這種現象主要源自於士紳乃是朝廷的權貴階層,有些是開國功臣之後,有些是對朝廷,對社稷有功的朝臣,也有歷任辭官的大臣,歷年來朝廷對他們的封賞中也有土地,所以士紳組成複雜,龐大,又加上免稅的政策,就導致了有田土的越多越不上稅,田土很多變成了荒蕪,百姓卻無田可耕耘。”。

韓丹聞言說道:“天下的士紳越來越富,不斷壓榨百姓,又不向朝廷上稅,還搶朝廷的稅收,使國庫虧空。國家越來越積弱,百姓民不聊生,就會揭竿而起。若是王朝更替,這些百姓就會形成新的士紳階級,對窮苦百姓和國家產生新的剝削和掠奪,又會重複不斷的造反,形成循環。這就是階級鬥爭,有田土產業和無田土產業的循環無盡得鬥爭。不知衆位臣工以爲何?”。

徐光地及各位輔政,專政大臣聽聞後都是深感震撼,不料陛下看得這麼深遠,說得如此透徹,皆是跪拜在地上誠心稟道:“陛下聖明,洞若燭火,臣等聞聽後如醍醐灌頂。”,徐光地奏道:“按皇上所言,這就是一個沒有解決的辦法啊?若是減少士紳們的土地,讓士紳納稅,他們也不會同意,強行施行也會反抗朝廷。若是不理會,任由百姓窮苦下去,就會有人帶頭揭竿而起,也是不行的。”,其餘輔政及專政大臣也是一籌莫展,想不出解決的辦法。

韓丹見他們愁眉苦臉的樣子,隨即說道:“對朕來說,無論是誰造反,都會被朕所殲滅,朕也會活的比誰都更長久,關鍵是殲滅了叛亂的士紳和起義的亂民後,還會出現新的士紳或者亂民起義,只要這田土和納稅的問題沒有解決,就會不斷重複出現。這也是朕讓你們商量並提出策略的原因,需理出一個既能限制士紳田土增多不納稅又能顧全士紳特權,還能兼顧百姓有田種,能解決溫飽的政策。”。

次席輔政大臣張仲秋說道:“不知陛下說的這個兼顧的政策是個什麼內容?”,韓丹說道:“天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士紳之所以不同於百姓,是權貴,就是因爲他們有特權,感覺高人一等。這個兼顧之法,即要限制士紳的土地兼併,讓他們如實向朝廷登記田土數量,還需繳納一定的田稅,又要體現出他們的特權,最後還要確保農民有田種,可溫飽,還能有多餘的糧食上繳朝廷。”。

在坐的各位大臣聽得有所悟,點點頭又搖搖頭,好似明白又好似不明白,徐光地問道:“陛下,針對士紳階層怎麼樣體現他們的特權,又怎麼能讓他們如實的登記田土數量,並按規定繳納田稅呢?百姓的賦稅又怎麼收取才能確保能滿足溫飽呢?”。

韓丹說道:“徐大人問得好,你記一下。首先民務處宋維名大人會同戶部擬定一個重新丈量全國田土和統計戶籍人口的方案來由上書房會商經朕審批後下發,爲確保統計出的田土和人口數量的真實,朕會傳旨天下,各官府也要進行通告宣傳。

此次統計的田土按實際擁有的數量進行統計登記造冊,包括掛在士紳名下的土地,以後每戶擁有的田土數量就以此次統計的數量爲準。以後不得無故有田土增減,不得私下進行田土的買賣,不得再將田土掛在他人名下。

有違者立即一律嚴辦,百姓充軍,士紳抄家查封,男丁爲奴,女子充入教坊司,田產等一律充入內庫以作今後的賞賜之用,爲確保沒有田土的隱瞞情況,設置監督舉報措施,抄沒的田土拿出二成用於獎勵給經覈實舉報無誤的舉報者。

另外,爲體現士紳的特權,就是將掛在士紳名下的田土,作爲新增的田土也進行統計入士紳戶下,今後以此統計數量劃歸士紳實有產權,士紳需開始繳納田土稅,按所擁有的田土數量產出的二成上繳,各級官府不得截流剋扣,百姓按田土產出的三成上繳,無田者不繳稅,若遇災害年,按照災害的層次和產出以此遞減或者免除稅收,士紳不繳田土稅者一律抄家查封,田土歸皇室內庫收回,作爲以後的賞賜之用。

新的田土賦稅律法規定:有在朝廷爲官者,三品以上者田土免稅,四品至六品官員者田土稅繳納半成,七品至九品官員者田土稅繳納一成,官員致仕回鄉養老後,按退下來時的官職品級繳納田土稅。有爲朝廷犧牲捐軀者,免稅五十年。

此外,凡是服兵役入軍者,按軍隊士卒名冊,服兵役期間,家裡的田土免稅,戰死者免稅五十年,無田者按一人賜予一畝田土,家中無人者根據其自願發放安家費五百兩銀子。凡中進士者,家中田土只需繳納半成,中狀元,榜眼,探花三甲者免稅,中進士者沒有田土者,朝廷按戶籍人口賜予田土,一人賜予一畝。

田土擁有者死亡或是家族破滅者,田土沒有了戶主的一律收歸內庫。今後朝廷每一百年統計一次天下的田土數量及戶籍人口數。”,韓丹說完後喝了口茶,而徐光地等輔政,專政大臣則仍是還在震驚與回味之中。

半響後,徐光地恭敬的說道:“陛下聖明,思慮深遠,臣等不及。按陛下此策,想來天下的士紳也不會產生很強的牴觸情緒,會接受此政策,按規定繳納田土稅。”。

次席輔政大臣劉春來也奏報道:“皇上的這些舉措充分體現了士紳們的特權,天下士紳者大多都是爲官者,或是族中有人做官,或者是回鄉養老的致仕官員,這是對他們大大有利的。士紳是不會拒絕的。”。

張仲秋也說道:“陛下此舉也會受到朝廷百官的擁護的,這充分說明了皇上對於大臣的關懷,突出了作爲朝廷官員的優越性,朝廷上下都會貫徹陛下的新田土稅法。”。

科教專政大臣成進學也敬佩的奏道:“而且也大大鼓勵了天下的讀書人,士子們讀書就是爲朝廷效力,光宗耀祖,中了進士,家中可以免稅或減稅,無田者朝廷還賜予田土,解決了讀書人的後顧之憂,陛下必得天下讀書人的擁護和敬仰,也會推動新的田土稅法的施行。”。

軍機專政大臣李定軍也說道:“陛下解決了軍隊士卒們的後顧之憂,安定好了士卒們的家事和後事,他們也會對陛下感恩戴德,更會忠於陛下,勇猛作戰,聽從陛下的指揮。”。

財務專政大臣錢來喜也恭維着跪倒在地道:“皇上真是聖明之君啊,此舉得天下人擁護,又可擴充國庫,臣第一個就佩服得五體投地,堅決擁護陛下的英明決策。”。

衆位大臣紛紛看了他一眼,暗道馬屁精,其餘幾個大臣都是趕緊表態支持擁護陛下的決策。

韓丹見此,隨即說道:“這個事不急,慢慢來,你們會同戶部等相關部衙擬定一個摺子,再詳細的完善下,待朕審議決定後再通傳天下,先進行田土丈量統計和戶籍的統計,一定要細緻,田土數量要精確完整,戶籍人口也要統計準確,寧肯多花些時間,形成一個詳細的數據,這份差事做好,就可以田土數量的精確來繪製一份詳細的大燕地圖了。做好了基礎工作,纔好實施新的田土稅法。”。

上書房衆臣聞言後皆跪下言道:“臣等遵旨,必不負陛下所託,盡心辦好這份差事。”,韓丹聽後點了點頭。

時間過得很快,已是近酉時了,他見天色也不早了,隨即道:“今天就先這樣,你們先整理今日的奏摺,一會兒還要送到養心殿去,然後早點回府休息,也要多注意身體,今後可是還有得你們忙的。”,衆人隨即起身恭送皇上離去。

上書房的第一次議政會議就這樣結束了。韓丹回到養心殿,白蝶衣已是安排尚膳房御廚做好了晚膳,讓張公公送了過來。韓丹用完膳食後,上書房的奏摺就送了過來,他就接着批閱起了奏摺,有宮女爲他送來了參茶。

快批完奏摺時,海公公來請陛下翻牌子,誰讓韓丹才三個妃子,也沒有什麼翻的,想了想,今晚就去蝶衣那裡吧…

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六章 易筋經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十三章 冀州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十二章 離京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十一章 歲末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十三章 冀州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十二章 離京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六章 易筋經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十一章 歲末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十二章 離京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