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再次開科舉

見完琉球衆人,羅大綱提出準備啓程趕往福鍵。佔領了福州,如今整個福鍵都歸了聖國,羅大綱建議將水師駐地從廈門移往福州。

馮雲山想起曰本的黑船事件,便對羅大綱說起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讓羅大綱速速趕回福鍵,準備率領甲五師出征赴曰本,差不多與佩裡同時趕往曰本,爲聖國爭奪利益。

同時,又讓他轉告乙五師,準備搶佔浙茳的舟山羣島,控制長江的入海口,雖然不能將上嗨控制封鎖起來,但至少是一種威懾,壓縮洋人在上嗨和寧波兩處港口的貿易總量,迫使洋人慢慢地,將與華貿易從上嗨再轉移回廣州和廈門這邊來。

另外,馮雲山又跟羅大綱交代,準備等從美國訂購的軍艦一到,便重新組建一支新的海上水師,到時可能會從甲五師中抽調一半的人手到新水師中。因此,回去後,讓羅大綱在琉球和福健等地招募些水師,補足人手,做好準備。

送走了羅大綱,馮雲山猛地想起一件事情來。

手頭上的人才太過缺少了。早在視察韶州府時,便想着要重新開次科舉,但一忙起來,便拖延至今。

趁現在左右無事,馮雲山便將醫教部副部長許祥光叫來,商議聖國進行第二次科舉事宜。

這次,馮雲山不再親自兼任主考,而是任命許祥光爲主考官,新投降不久的原糊南布政使、現任聖國中央銀行副行長的徐有壬,出任副主考官,另外,馮雲山又抽調黃埔軍校的常務副校長李善蘭也任副主考官,三人一同主持聖國的第二次科舉考試。另外,內務部負責協助張羅和佈置考場。

此次科舉,雖然比較匆忙,但馮雲山要求通過《南方日報》,儘早宣傳,對科舉之事廣而告之,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前來參加。並且,隨着聖國勢力範圍的擴大,治下的人口越來越多,再加上聖國越來越得到治下百姓的認可,相信願意參加科舉,前來投效的讀書人,會越來越多。

……

正月二十五日這,天氣還有些寒冷。由於戰亂,長江水面上,船隻出奇的少。

一艘從武昌開往荊州府的客船,孤零零地逆流而上,行駛在渾濁的江面。

船艙裡,裹了裹身上有些單薄而破舊的棉襖,李賢發了個抖,摸摸額頭,似乎又有些燒起來了,不由重重地嘆了口氣。

李賢是菏北邯鄲人士,自幼聰慧,十三歲變考取了秀才,十七歲便成爲大清的舉人,但可惜從此運道就沒了,連續三次赴京會試均名落孫山。自此,李賢斷了科舉而仕的念頭,變賣了過世的父母遺留下來的兩畝田產,狼藉江湖。

兩年前,李賢無意中看了本洋人編譯的物理書籍,甚覺有趣,一時興趣大起,搜尋西洋書籍鑽研起來,竟然對西洋的所爲科學自然很是精通起來,同時,李賢也深感滿清朝廷的腐朽不堪,更是斷了仕途的念頭。

本來在武昌城中做了半年私塾先生,誰知道長江下游的太平軍準備進攻武昌,李賢跟隨主家急急忙忙地逃了出來,最近想起荊州府還有一遠房親戚在,便搭上去往荊州的客船,誰知道半路竟然惹上風寒,發起病來。

幸好主家對他還不錯,派了名傭人熬了些薑湯,總算好了些。

“李先生,要我說,你還是別去荊州府找什麼遠房親戚了,如今四處戰亂,聽說,南邊的聖國,也在攻打荊州府,不如跟隨我們一道前往嶽州府。如今嶽州府是聖國的地盤,比較安穩。”一名高顴骨的馬臉中年漢子看見李賢那副可憐模樣,不禁勸道。

“多謝東家好意!只是,李某在嶽州府一無親戚,二無朋友,去作甚?李某還是先到荊州府看看情況再說吧。”李賢拒絕了主家的好意,他志不在做家庭私塾。

那主家見他拒絕,也不再多勸。

一日後,很快便到了嶽州城外碼頭。

客船在嶽州城西碼頭停留大半日,船家要採買蔬菜肉食米糧等吃食,而主家一家到了嶽州便下了客船,李賢感覺病好了,便下船來,一邊送送主家,一邊想看看嶽州的人文風景,特別是那岳陽樓,是必定要去走走的。

別了主角,李賢擡頭一看,岳陽樓已經看在眼裡。李賢急忙進了嶽州城西門,上了西城牆,便來到岳陽樓下。

剛想進樓,卻發現一樓大門處,一羣人圍在那裡,四根大柱的當中兩根柱子上,分別貼着兩份告示。

李賢可顧不得這些,他急於上樓,剛想推開人羣進去,卻被告知,必須要仔細地看過告示,才被允許登樓。

李賢一看,大門裡面,還真有數名身着淺綠色軍服的士兵,手持牌刀而立。

李賢苦笑不得,還有這樣奇怪的要求?

無奈之下,跟隨衆人一起,擡頭望向告示,左邊卻是一份《南方日報》的通知告示版面,上面內容卻是宣稱聖國即將在二月初五舉行第二次開科取仕,天下所有士子,均可到聖國的廣州、桂林、長沙、南昌、福州這五城,參加由聖王王府組織的開科取仕。並且,只要通過現場初試,考生的所有盤纏費用和吃住,都由聖王王府承擔。

這,還真是個美事。不過,李賢本就已經斷絕了科舉仕途之心,就算參加,也考不上,又何必理會呢?

李賢搖搖頭,再看向右邊的柱子上,卻是一份開科取仕的告示。

上面卻是寫着,廣大士子不惟門第,無論出身,自由投考,擇優錄取。並且,本次科舉,分爲國學和西洋學兩類。

李賢見到西洋學,倒是勾起了幾分興趣。再往下仔細一看,國學,還是一如既往的經義、時務論策、史書、八股文等。而西洋學,卻還分爲數項種類,物理,化學,算術,天文氣象地理,機械,軍事,金融,醫學等等,還列舉了參考書籍:《博物新編》。

旁人看不懂,可李賢最近兩年鑽研西洋諸學,可謂是正好對上。

《博物新編》?這不正是自己去年無意中得到,爲之着迷不已的那本書嗎?

他頓時渾身一顫:這不正好是爲自己量身打造的麼?國學自己考不上,這西洋學,卻正好可以試試。

一瞬間,原本平靜如水的他,立刻心潮澎湃。李賢急着再往下看,具體的報考方法:

自行至嶽州城內的府學中報名,填寫報名表,經過現場考覈初試合格者,由府學出資,提供盤纏,送至省城長沙,進行終試。

顧不得去登那勞什子岳陽樓,李賢問明府學所在的位置,急衝衝的擠開衆人,往府學跑去。

第1127章 朕賜你斬立決第1253章 大鍊鋼鐵(上)第1285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請求第380章 首次見傅善祥第1190章 縱兵三日833章 橡膠種植園746章 加爾各答之戰(中)第434章 俘虜佩裡第373章 琉球王覲見第414章 上嗨城陷入絕境964章 倫敦紡織行業遭遇的衝擊第465章 親去芸南(謝諸神賞)第235章 春夢耶?酒後洞房第388章 沒銅就買洋人的第239章 計劃攻打湘軍老巢第570章 步騎激戰第400 章 他們有何資格封賞本王965章 議會廣場工人起義第156章 與法國的交易818章 同歸於盡的瘋子第509章 攻佔寧波(聖王的原點)第670章 沙皇的更替第646章 洪秀全最後的瘋狂第325章 五金鋪生意火爆第229章 定點拔除賊首第1036章 宣戰佈告第657章 被供奉長生牌942章? 願世代永爲附屬國歲歲納貢第377章 佩裡的打算第474章 李鴻章走黴運第1060章 對印政策第1333章 英國陸軍參戰(感謝無敵大燈泡的打賞!)第1230章 富國強兵第433章 夜襲第四十九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上)第446章 肅順求洋人出兵第614章 得知北京消息的咸豐最後一次噴血第261章 傅善祥讀報紙772章 日本長崎的唐人坊第1052章 絕望的坎貝爾第326章 壟斷的南洋公司想不發財都難第381章 堅守武昌的曾國藩第324章 南記五金鋪(下)817章 西馬的擔憂886章 我家睦仁七歲了(打賞個月票吧)第515章 咸豐的中元節第322章 南記五金鋪(上)第九十七章 發戰爭的橫財第117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五)第531章 海路出征第845章 禁菸和興煙不矛盾902章 應對808章 劉阿生之死第1083章 這樣的回答你是否滿意第463章 軍艦下水及海戰利器774章 日本風雲(二)第1224章 劉長佑的怪胎兒子第366章 得手芸南銅礦第648章 程學啓和丁汝昌第208章 攻佔高雷瓊(上)第661章 浩大的工程第1138章 普魯士國王的請求第661章 浩大的工程第1343章 帝國的幾大階層第385章 武昌大捷讓咸豐欣喜若狂第529章 聖國的軍艦也不少了第1173章 歐洲籠罩着戰爭陰雲750章 繳獲第186章 左宗棠的短處第1306章 鐵路超過一萬八千公里902章 應對第678章 洪災來臨第三十五章 江華王氏兄弟(下)第1224章 劉長佑的怪胎兒子第五十二章 通緝令原來就是“畫個圈圈詛咒你”第167章 義軍的分崩離析(上)第119章 攻奪廣州城(二)900章 做噯爾蘭的文章909章 條件第1134章 還我日不落帝國898章 印度的新消息第604章 北京城內兵荒馬亂(謝謝週五不喝酒的打賞!)第1045章 差不多隻剩下加爾各答了(求訂閱)第十七章 佔領道州(上)第122章 攻奪廣州城(五)第306章 剷除蝗災(祝大家新年快樂!)第500章 悲慘的胡以晄第268章 悲催的天京百姓第231章 叛亂頭目,全部處決第461章 被謠言煩惱的曾國藩1237章 引起歐洲顫慄的黃禍第229章 定點拔除賊首第1215章 忠心耿耿的曾觀瀾第544章 清將衆生相第233章 程嶺南進城第621 章 袁甲三與張樂行第298章 蒸汽機鼓風攻城第537章 既生國藩,何生雲山(感謝諸神和小法師賞)第1145章 兄弟相煎第294章 太平天國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