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東江內亂

滿清朝廷的效率要比大明朝廷高得多。

大明朝廷派出查驗首級驗證王業泰功勞的朝廷使者還在往旅順的海船上,皇太極對付王業泰的特使庫爾纏已經到了鎮江堡,從鎮江海岸往東南百十里便是皮島。

隨行只有十餘人,其中赫然有一個漢人,名叫劉興賢。

劉興賢和已經戰死的劉興祚、還在東江的劉興治是兄弟,原本都是投降後金的漢人,後來叛了後金逃奔了東江。

在剛剛不久的後金入侵大明中,主管東江軍一協的劉興祚和兄弟劉興賢受袁崇煥召喚帶兵進關增援,在和八旗兵的戰鬥中劉興祚陣亡,劉興賢卻被俘虜。

皇太極沒有殺劉興賢,而是準備以劉興賢招降還在東江的劉興治,達到禍亂東江的目的,而庫爾纏則是此次計劃的執行者。

庫爾纏和劉興祚兄弟向來交好,又不顧皇太極的惱怒給被殺的劉興祚收斂屍體,所以劉興賢對庫爾纏很是信任感激。

“多謝庫爾纏兄弟,要不是您,恐怕我早被大汗殺了。”劉興賢感激的對庫爾纏道,“可是我大哥死於八旗兵之手,五弟他未必肯歸降大金。”

劉興治弟兄五人,劉興賢排行老四,劉興治則排老五,現在是劉興治統領劉興祚在皮島的部下。

“令兄之死我很遺憾,但戰場上刀槍無眼誰都無法避免。不過興賢兄,現在你應該看到了明國的虛弱了吧,我八旗雄兵深入明國境內數百里,直逼明國都城,攻城掠地,搶了無數糧食財富,掠了十多萬漢人,而明國軍隊卻拿我八旗兵毫無辦法。

明國朝廷從上到下早就腐朽不堪,而我金國卻如日中升,大金滅明乃是大勢所趨。你們漢人有句俗話,良禽擇木而棲,你們兄弟又何必吊死在明國這棵樹上?

大汗已經許諾,只要劉興治以皮島投降大金,大汗會以皮島之衆組建漢軍一旗,以他爲固山額真,豈不是要比在明國當一個參將在島上吃魚蝦好得多?”庫爾纏苦口婆心勸道。

劉興賢則苦笑:“道理是這個道理,可是我五弟怎麼想我卻無法保證。”

庫爾纏微微一笑:“放心,會有辦法的。”

庫爾纏命劉興賢寫了兩封書信,讓兩個隨從分別拿了,分別乘船前往皮島。

劉興賢問爲何要寫兩封信,庫爾纏笑道是爲防萬一,海上風浪很大,只派一路信使不保險。

事實證明,庫爾纏的“擔心”很有道理,兩路信使先後到了皮島,一路找到了劉興治把信送上,另一路卻不知所蹤。

“你說我四哥還活着?大哥呢?”看到劉興賢的信,劉興治大喜,一把揪住使者的衣襟問道。

“將軍看了信就知道了。”使者苦笑道。

劉興治連忙一把撕開信封,確實是哥哥劉興賢的筆跡,仔細看過後沉吟不語。

“庫爾纏將軍就在對岸,令兄劉興賢也在,庫爾纏將軍說了,您若不信可以親自過海見他。”

劉興治揮揮手命人把使者送出,無力的坐在椅子上,心中一片茫然。

他不懷疑信的真假,卻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按說大哥劉興祚死於後金人之手,他應該痛恨金人,可對劉興治這種人來說,親人的仇恨遠比不上自己的利益重要。

想不明白如何是好,劉興治讓人喊來三哥劉興基商議,劉家親兄弟五個,二哥劉興樑死在金州,大哥劉興祚又死在關內,劉興賢被俘,能商量的就只有三哥劉興基了。

劉興基體弱有病,所以雖然年齡比劉興治長,卻是以劉興治爲首。

看過劉興賢的信後,劉興基也拿不定主意。

大家好不容易從大金逃到了大明,難道還能再回大金嗎?若是如此,當初的逃亡還有何意義?

可是,眼下劉家兄弟在皮島的地位很是尷尬。雖然劉興治代替劉興祚掌管西協軍隊,但劉興治並不是朝廷任命的將領,而只要朝廷一道旨意,就能夠把兵權從劉興治手中剝奪。

而名義上的皮島主將陳繼盛卻對劉家兄弟很是不滿,對劉家兄弟很是排擠,故在皮島二人過的並不好。

投降後金,兩個人不太想,可繼續這樣下去地位很快便會不保,二人很有些無所適從。

就在這個時候,名義上管理皮島的副將陳繼盛正在看一封書信,一封繳獲的書信。他的手下在島上巡邏時抓住一個可疑之人,從他身上搜出這封書信。

看過書信,陳繼盛的臉色頓時沉重起來,信竟然是原本應該已經戰去的劉興賢寫給劉興治的,信中說劉興賢和劉興祚都還活着,皇太極不僅沒殺二人,反而委以重用,勸說劉興治也帶軍投降大金。

“好賊子,如此反覆無常!”陳繼盛大怒,就要點兵捉拿劉興治,仔細想想又猶豫了,因爲劉興治手中實力不差,特別是數百女真兵更是驍勇善戰。而陳繼盛自己雖然名義上主管東江,上面有新任總兵王業泰在,他卻沒有處置劉興治的權力。一旦因爲捉拿劉興治使得皮島大亂,他承擔不了這個責任。

仔細想過之後,陳繼盛決定給新任總兵王業泰寫信,把事情詳細告訴他,並建議王業泰以朝廷調動的名義拿下劉興治。

因爲陳有時的事情,陳繼盛對新任總兵王業泰的作爲十分不滿,懷疑王業泰有剝奪東江諸將兵權的意圖,故數月來一直不肯前往旅順拜見新任總兵,可現在出了這麼大事,他也只能給王業泰寫信了。

寫好書信,命人立刻乘船前往旅順,然而陳繼盛便靜靜的等待着王業泰的處理辦法。

陳繼盛並不知道,他派出的信使剛剛離開皮島,消息已經傳入了劉興治的耳中。

前面說過,東江軍的管理混亂得很,劉家兄弟在皮島是外來戶,憂患意識很重,爲了能夠在皮島立足,以種種手段和島上其他將領拉關係,海收買了不少陳繼盛身邊的人,耳目很是靈敏。

聞聽陳繼盛要對付自己,劉興治大驚,終於拿定主意,要先下手爲強!

第80章 東江商隊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176章,戰前(第二更)第109章 錦州第177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8章 坑人第174章 吏考(第二章)第80章 東江商隊第172章 議復遼陽第24章 出城援救滿桂第145章 議封侯、李彥直的決定第118章 兵抵鴨綠江第142章 開心大笑的王業泰第132章 謹慎的戰鬥第54章 建制第138章 尾聲第114章 朝廷議增援第69章 李彥直入幕第28章 救出滿桂第113章 祖大壽的憂慮(第三更)第83章 大連灣第35章 朝堂上第9章 賭資第146章 方正化的見聞第165章 李邦華的要求第39章 謠言第56章 建奴攻來第158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72章 東江內亂第141章 徹底肅清第48章 糧餉的問題第174章 吏考(第二章)第36章 遭人陷害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131章 王業泰決定增援大淩河第35章 朝堂上第13章 神機營,周遇吉第114章 朝廷議增援第75章 使其內亂(第一更)第155章 大封賞第78章 佔據皮島第129章 曠世之功第107章 遼民迴歸第71章 鑄炮和陰謀第32章 囂張跋扈第154章 募兵和封侯第148章 苦心孤詣皇太極第172章 議復遼陽第17章 激勵士氣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179章 誰都指望不上第134章 血戰大淩河(六千多字更新)第110章 皇太極的野望第160章 封你爲冠軍侯如何第59章 鼓舞士氣(新書求收藏)第14章 選拔第10章 賺大了第76章 腳踩兩隻船(第二更)第144章 監軍第133章 抵達大淩河城外第98章 廣鹿島第54章 建制第179章 誰都指望不上第85章 合作(第二更)第122章 虛實第60章 攻防(求收藏求推薦)第12章 見上司第128章 大獲全勝,兩軍會師第18章 好的裝備纔有強大戰鬥力第48章 糧餉的問題第171章 彈劾王業泰第66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177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74章第14章 選拔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87章 奇怪的石頭城第104章 這個冬天有些忙第107章 遼民迴歸第115章 中計第51章 平定叛亂第147章 瀋陽城下箭如雨第56章 建奴攻來第145章 議封侯、李彥直的決定第82章 凌遲處死第113章 祖大壽的憂慮(第三更)第5章 情債第128章 大獲全勝,兩軍會師第1章 小爺生來愛折騰第123章 急行軍,進入遼陽腹地第172章 議復遼陽第61章 擊退第一次攻城第20章 奪回遵化第42章 行軍即是訓練第79章 定東江第6章 一幫寄生蟲第160章 封你爲冠軍侯如何第27章 狙擊奴酋第27章 狙擊奴酋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