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遣唐使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沒有月落,也不聞烏啼,江邊的楓樹倒是有,只是沒有漁火相對,也沒有對愁而難眠的旅人。

姑蘇城遠在千里之外,寒山寺幽藏霧隱之嵐。

更不是夜半。

聽到鐘聲的人更不在客船。

夏鴻升只是突然想起來了這麼一首詩,在聽見了晨鐘綿綿傳響的時候。

鐘聲幽幽沉沉的緩緩盪開,漸次傳遍了整個涇陽書院。

不多時,山間初晨的靜謐就不見了。

樓中傳出種種響動,混雜在了一起,一個個衣着白衫的學子信步走進了校園。

這一幕令夏鴻升感到恍惚,好似自己穿越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時光匆匆,又站在了當初自己的校園。

晨跑,涇陽書院早上學子們必須參加的一項活動。

跑步之後纔是食堂開門的時間。

學子們早上都起來的很是積極,大約是不想錯過書院裡的早餐。

新穎,豐盛,便宜又實惠,且極其美味。

一日三餐,每一頓都有諸般不同的東西,自己端上餐盤,去挑選自己想要吃的東西,吃完之後自己動手起將餐盤碗筷清洗乾淨,然後放到回收的位置,無一人可以例外。就是書院的教席——哦,不,在涇陽書院稱作先生或老師——也不例外,每噸也是同學子們一樣,自己拿着餐盤去挑選想吃的東西,然後自己清洗,他們在食堂裡面的,唯一的特權,大概就只有這些先生們可以不必付出那幾文銅板,免費來吃了。

學子們對於先生尤爲尊敬,不只是因爲他們是先生,他們懂得那許多神奇的,匪夷所思的知識。也在於涇陽書院的先生不似其他地方的先生,那麼威嚴,那麼不可靠近。他們雖然也嚴厲,但是在課下,卻又更像是朋友,少了份威嚴,多了份親近。

才短短的幾天,學子們就已經深深的眷戀了這所處處都是新奇的書院。

老實說,夏鴻升排的課很多。每班學生每天至少四個大課,也就是八節。好在涇陽書院並不封閉,中午和晚上,亦或是沒課的時候,就可以出去轉轉。距離涇陽書院不遠,步行也只消一盞茶的功夫,便是涇陽集。夏鴻升早有謀劃打算,涇陽集就算是涇陽書院的“大學城”了。

課不排多不行,這些學子們沒有系統的學科基礎,一切都是從頭開始,即便如此,四年過去夏鴻升也不知道他們能不能達到後世裡面初、高中畢業的水平呢。好在,古人的學習是可以持續一生的事情,而一生的時間,總足夠他們沿着夏鴻升指出的道路去深究了。

夏鴻升十分享受如今鸞州書院的氛圍,尤其是看見學子們懷抱着不同的書本步履匆匆的在不同的教室之間奔走時候的樣子,亦或是拿着課程表尋找自己這節課在哪個教室的時候——涇陽書院學子們的班級沒有固定的教室,某一科目在某一個教室,該上這課的時候學子們就抱着書過去——就不由的想起自己的那四年時光,頓覺親切無比。

“屬下拜見將……山長!”夏鴻升正無限遐思的時候,一個聲音從後面傳來過來。夏鴻升回頭一看,卻是書院的門衛。

涇陽書院的門衛不簡單——都是從大唐刀鋒裡面挑出來的!

“恩?怎麼?”見門外過來找自己,夏鴻升有些意外,於是問道。

那個門衛行了一禮,答道:“陛下派了人來,要召見山長過去。如今禁衛正在門衛室候着。”

夏鴻升點了點頭,知道這是又有事情,心說一聲,得,再見了今日的好天氣。

隨門衛到了門衛室,見了宮中禁衛,問了幾句,便隨着禁衛一道離開了書院,往長安而去。

賴於水泥大道的平坦和暢通,不足一個時辰之後,夏鴻升便已然出現在了宮門之前了。

進入皇宮,得知皇帝在兩儀殿,徑自到了兩儀殿,通傳之後進去,發現只有李世民一個人了,想來,其他的大臣已經討論完了之後離去了。

“臣拜見陛下,不知陛下傳召微臣,有何吩咐。”夏鴻升問道。

李世民擡了擡手,王德便過去將一張黃娟拿了過來,下來走到了夏鴻升跟前。

夏鴻升帶着疑惑從王德手中接過來黃娟,低頭一看,入眼的先是一句“東天皇敬白西皇帝”,於是一下子沒控制住:“臥槽!”

“恩?”李世民幸虧聽不懂夏鴻升說的是什麼意思,但是也能看得出來夏鴻升的吃驚,於是問道:“夏卿這是怎麼”

“陛下,日本人來了?!”夏鴻升張口道:“趕緊抓人啊!”

“夏卿這是又說的甚子胡話?甚麼日本人,抓誰?”李世民更是一頭霧水了。

夏鴻升這才反應過來,於是說道:“陛下,這,有倭國人到了咱們大唐?”

李世民這才點了點頭,說道:“倭國遣唐之使者一行人兩百五十餘人,八月自山東上岸,昨日到了長安。今日朕見了倭國使節,這是其使者呈上的國書。”

遣唐使!

從公元七世紀初起,至公元九世紀末爲止,中間兩百多年的時間裡,日本爲了學習中國的文化,爲了學習借鑑唐朝先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正可以用一句後世裡一個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的話來概括,那就是:通過這種交往,日本“恰如嬰兒追求母**般地貪婪地吸收了中國的先進文明,於是從野蠻階段,用極快的速度,不久即進入了文明階段。”

在遣隋使和遣唐使從中國汲取了大量的文化的基礎上,日本只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從奴隸制到中央集權的封建制的轉變。貞觀十九年,也就是公元的六四五年,日本進行了“大化改新”,以唐朝律令制度爲藍本,從經濟到政治方面進行了改革,向中國隋唐政治經濟體制學習,成爲了古代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完善了日本的統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國家發展方向。

若非是瘋狂而貪婪的汲取了大量的中國文化,日本怎麼可能只用了十餘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中央集權?

這幫東瀛白眼狼!

夏鴻升很是氣惱。(未完待續。)

第八十五章 初入弘文館第324章 苦肉計第106章 喬遷新居第625章 開眼看世界第818章 螳臂當車第762章 老鬼第1231章 三種新主糧第690章 試飛第1135章 病重難醫第319章 縱火長安城第972章 情勢不同了第558章 道士做軍醫第129章 煤爐子第1082章 多開幾場第279章 接走月仙第982章 帝王心思第1156章 香囊第416章 軍歌嘹亮第1203章 海戰在即第1204章 大功成矣第693章 飛到你面前第331章 溫情一刻第480章 黑貓白貓第447章 彈劾第926章 關於蒸汽的討論第282章 扒房子第六十二章 詩會上的呼喊第294章 爲我驚呼第931章 敢不效死力?第108章 信鴿第888章第1034章 波斯之計第634章第537章 裝醉第三十三章 找上門來第531章 步步緊逼第712章 “人人感應”第248章 嫂嫂的想法第912章 成書《千金方》第149章 人像素描第970章 喜上眉梢與遠道而來的書信第612章 大唐未來的糧倉第1210章 推銷第948章 軍抵鄯州第749章 海軍陸戰隊,成立!第974章 先榨乾他!第541章 找個會做船的第八十八章 野外燒烤第243章 眼熟的身影第448章 報社股東聚會第394章 鸞州事端第573章 紅葫蘆比紅十字好!第573章 紅葫蘆比紅十字好!第683章 棉花種子第一章 一夢入貞觀第268章 夏鴻升的大願景第788章 歷史換了時空第1230章 貞觀帝師第934章 失敗是成功之母第1187章 女校一定要搞第955章 進軍校深造吧!第1140章 股東年會第911章 也想修路第1153章 行會相聚第548章 勸說墨者第1037章 心領神會第379章 做出一個軍樂團!第684章 棉紡織機第686章 熱氣球做成了第990章 阿爾罕封官第990章 阿爾罕封官第九十九章 初入軍營第313章 希臘火第421章 好自爲之,莫要作死第287章 陸渾古人來第1009章 奇襲平壤第685章 找墨家幫忙第263章 漢王掠人第461章 王玄策與中亞暢想第995章 天心人意第896章 到底什麼意思?!第548章 勸說墨者第970章 喜上眉梢與遠道而來的書信第684章 棉紡織機第394章 鸞州事端第1223章 可怕的夏鴻升第860章 願掏腰包第695章 熱氣球的軍用價值第858章 公益第307章 皇帝給配的保鏢第664章 煙花第六十三章 被出風頭了……第661章 來書院過年吧第301章 評書第236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1067章 談妥了第1135章 病重難醫第105章 來自屈突通的喬遷賀禮第492章 改造道教第948章 軍抵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