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

長孫無忌不耐煩地說:“魏夫子一向喜歡唱高調,那麼以夫子之見這件事就這樣了,任憑那些人掀起滔天巨浪,我們全當做沒有聽見。”魏徵說:“那些人之所以把話說的那麼大聲,就是爲了讓你聽見。如果大家都沒有聽見他們說這些還有什麼意義呢?”此言一出,讓長孫無忌頓時有了靈感,說:“按照魏夫子的意思,只要咱們不予理會,他們就會自動停止喧囂。”魏徵說:“其實有一些議論未必就不是好事,我們既不能完全不理會這種聲音,也不能被這種聲音牽着鼻子走。”在之後的日子裡,政事堂每一天都有相關的報告送來,高士廉說:“這件事還是應該讓陛下知道。”長孫無忌說:“我覺得沒這個必要吧!隨便一件什麼事情都要驚擾到陛下,還要我們這些人做什麼呢?”高士廉說:“你說的固然沒錯,但議論如此之多,而陛下還矇在鼓裡,我們這些人豈不是有了矇蔽聖聽的嫌疑。”

於是大家決定帶着相關的記錄去見皇帝,皇上一臉愁容坐在那裡,昏黃的燈光之下,他顯得非常的疲憊。這個時候在場的羣臣不忍心把這些事情告訴他,可是一至此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是不妥的。高士蓮上前拱手說:“陛下,大赦頒佈之後,市面上多有議論。”皇上說:“是不是百姓渴望大赦,如同大旱之時,衆人渴望甘霖一樣呢?”魏徵說:“苛政如秦始皇,一旦頒佈大赦,百姓必然會歡欣鼓舞。如果是漢文帝頒佈大赦,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百姓非但不會感激,反而會多有抱怨。”皇上一臉疑惑說:“這是爲何呢?”魏徵說:“因爲秦始皇實行苛政,用法嚴酷,很多安分守己的人因爲一時之不慎而被處以非常嚴重之刑罰。漢文帝施行仁政,頒佈大赦會有很多奸邪之人有機會逃避懲罰。”皇上點點頭說:“朕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不知道此次大赦頒佈之後,上皇的病情能不能好轉?”

現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皇上能夠清楚的聽到空氣流動的聲音,以及外面蟬鳴的聲音。長孫無忌說:“陛下,不管怎麼樣,這件事已經做了,你千萬不要想太多。”不說這話還好,一聽這話皇上更加覺得之前頒佈大赦實在是太過於草率。不久之後有御醫過來說:“陛下,上皇的病情日益沉重,恐怕要做好萬一的準備了。”一聽這話,皇上頓時感覺一塊石頭壓在了胸口,咳了幾聲,竟然有鮮血從嘴裡流了出來。衆人被嚇了一跳,長孫無忌趕緊說:“陛下,爲江山社稷考慮,請務必保重龍體。”皇上說:“朕以爲經過這一場風波之後,上皇的病情即使不見好轉,也不至於加重,爲什麼御醫會把這樣的話帶給朕呢?”而此時御醫已經被嚇得渾身發抖,皇上說:“你退下吧!朕知道該怎麼做了?”御醫退了下去,主人一看這個情形也不宜再說什麼了,於是只有長孫無忌留下,其他人都走了。

皇上把長孫無忌叫到跟前,說:“你替朕去一趟大安宮,看一看上皇現在究竟怎麼樣?如果他要囑咐後事,你要馬上派人告訴朕。”長孫無忌答應着出去了,這個時候皇上感覺自己體內無力,以至於連手臂都擡不起來。他癱坐在那裡很長時間,整個人處於一種放空的狀態。這個時候太監拿着毯子蓋在了他的身上,說:“陛下,上天一定會被陛下的孝心所感動,上皇的病情一定會有所好轉。”皇上說:“這次恐怕要天不遂人願了。”太監說:“就算是庶人遇到這樣的事情也要顧及妻兒不能放縱自己的心情,何況是天子呢?孔子也說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希望陛下節哀順變,唯有如此纔可以把上皇身後的事情處理妥當,從而避免被後世的人們所議論。”皇上說:“你說的對,庶人尚且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要說天子了。”

正月的月亮仍就是冷的,高懸於夜空之中,顯得孤單無助,特別是在颳風的夜晚,月亮更有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皇上下意識的拉緊了身上的毯子,說:“天子如同日月被天下人所仰視,善惡都在衆人的視線之中,所以作爲天子怎麼能不謹慎呢?”這個時候皇后待在大安宮,長孫無忌的出現讓她感到安心。他深深的知道自己不受上皇待見,於是來到皇后身邊說:“上皇有沒有囑咐過後事。”皇后白了他一眼說:“如此重大的事情,當然要交代給皇帝,怎麼能跟婦人說呢?”長孫無忌說:“你怎麼能這麼說話呢?當年秦國的宣政太后、漢朝的呂后和竇太后以及後來的王政君,隋朝的獨孤皇后,這些人都可以成爲主宰天下的人,皇上百年之後,自然是要你出來主持局面的……”一聽這話皇后面色發白,目光之中顯現能噴出火來,說:“我一直把你當做皇帝駕前的忠臣,沒想到你已經在盤算着他身後的事了。”

長孫無忌說:“這麼想有什麼不對嗎?人就是應該未雨綢繆。房先生雖然年事已高,可他看上去仍舊精神矍鑠,風采不減當年,皇上對他的重視也沒有減少的跡象,可能終貞觀一朝,房先生都不會失去尚書左僕射一職。”皇后說:“你知道嗎?就算是你期盼的事情發生了,房先生也不會失去尚書左僕射的位置。”長孫無忌說:“我不要這個位置,只要環境合適,我憑藉太尉一職就可以主宰沉浮。”長孫無忌如此顯露自己的雄心讓皇后非常的不安,長孫無忌說:“你也不用太擔心,我只是隨口那麼一說而已,皇上看上去生龍活虎,怎麼可能驟然離開人世呢?”犯忌諱的話一句接着一句,皇后心裡想找機會一定要皇帝把長孫無忌的職務全部免除。在這個時候,裡屋傳來了上皇咳嗽的聲音。皇后走進去,直接上皇已經坐了起來,目光直直的看着那扇門。

皇后說:“父親,你感覺身上怎麼樣?”上皇說:“昨天服用了御醫新進上來的藥物之後感覺好多了,真打算出去透透氣。”皇后說:“夜深了,外面風大,出去恐怕對你的龍體不利。”上皇說:“那你陪朕說說話,這感覺心裡悶得慌。”皇后說:“父親要說什麼儘管說,我在這裡聽着。”上皇說:“朕知道自己來日無多了,你知道朕爲什麼還要強撐着一口氣不願意離開人世嗎?”一聽這話皇后瞬間緊張起來,說:“父親,房先生是唐朝的青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樑。要是斬斷了這一根大唐江山的棟樑,必定使得天下震動……”上皇說:“之前朕說要斬房喬,這是朕的不對,找機會你給他說一聲,就說是朕錯了,希望他能夠好好輔佐二郎,保唐朝太平。”

一聽這話皇后非常的激動,眼睛裡閃着淚花,上皇說:“真仔細的想,過了房喬並沒有做錯什麼,當時兩強相爭,房喬在二郎的麾下效力,大唐的萬里疆土大部分都是二郎率軍打下來的,朕當時拘泥於古制,沒有立二郎爲皇嗣,現在追悔莫及。”皇后心裡非常的清楚,上皇未必真的這麼想,果然上皇緊接着就說:“希望朕在百年之後,二郎仍能夠安排人去建成緣起的墳上祭祀,不要讓他們成了孤魂野鬼。”話音一落上皇泣不成聲,皇后說:“放心吧!這些事情皇上一定會安排人去做的。”上皇接着說:“朕之所以強撐着一口氣不願意離開人世,最重要的是邊境上即將發生戰事,希望這一次官軍能夠旗開得勝。”皇后說:“李靖將軍善於用兵天下皆知,這一次必定能夠把慕容伏允打的丟盔棄甲、望風而逃。”上皇鄭重其事的說:“把慕容伏允打跑是不夠的,而是應該將他生擒,在長安斬首。”

皇后說:“那也有可能,頡利可汗不就被俘虜了嗎?”上皇說:“想當年朕也曾經躍馬疆場,現如今垂垂老矣!”皇后說:“父親,你一定會康復的,到時候可以安排你去圍獵。”上皇說:“之前皇帝幾次邀請朕去圍獵,朕都拒絕了,因爲只要看到弓箭,朕就想起了玄武門之役,一天之內朕就死了兩個兒子十一個孫子,敬君宏是真的愛將也在這一天遇難,朕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一天對朕來說真是太殘酷了。”皇后說:“父親,你還是休息吧!”上皇突然說:“這些俱往矣!正擔心的是百年之後人們會怎麼評價朕這個開國皇帝呢?他們會不會覺得朕非常的昏聵?連治家都做不到,如何能平天下呢?”皇后說:“不管怎麼樣,父親還天下太平建立大唐,這是無論如何也抹不掉的,相信千秋萬代之後,人們還是在傳頌父親的功德。”上皇說:“只可惜朕的皇后走的太早,要不然朕何至於落得今天這步田地。”

上皇主動提到了自己的身後之事,這讓皇后始料未及。但是他把上皇說的每一句話都記了下來,之後如實的告訴了皇帝。隨着上皇的病情逐漸穩定下來,皇上也把越來越多的精力集中到國事上了。這一天魏徵被請到御前,皇上說:“最近朕一直在閱讀周和齊留下來的記載,對於周齊末代天子朕有了非常多的興趣。”魏徵仔細的聽着,皇上說:“你說說看周天元皇帝和齊後主哪一個好一些呢?”魏徵說:“陛下,這兩個沒有好的。”皇上說:“在這二者當中,哪一個更加拙劣一些呢?”魏徵捋着鬍鬚說:“二者都是出了名的昏君,齊後主非常的懦弱,周天元皇帝非常的驕傲和暴虐,但是天元皇帝仍然非常具有威嚴,相比之下是齊後主更差一些。”

皇上說:“你覺得驕傲和暴虐比懦弱更好嗎?”魏徵說:“陛下可曾聽老子這樣說過?太上有之,其次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毀之。最好的天子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存在,卻不知道他做過什麼,其次是天下的人都讚美他,知道他做過很多好事,其次是天下人都畏懼他,最差的是天子有任何威嚴,被大家羣起而詆譭之。”皇上說:“天子推行善政而讓天下大治,天下百姓都稱讚他,這是可以理解的。爲什麼百姓都不知道做過些什麼的天子?反而比被百姓稱讚的天子還要好一些呢?”魏徵說:“被百姓稱讚了天子,是因爲它具有天子的聖德。之所以最好的天子百姓只是知道他,卻不怎麼讚美他,天下大治,大家不覺得這是天子的功勞,而是覺得事情本來就該是這樣。可見這位天子雖然造福百姓,卻並不居功。”皇上說:“這樣的天子,朕是望塵莫及。”魏徵說:“天子之勞在於用人,如果能夠使賢能的人得到相應的位置,作爲天子,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之後房喬又被請到御前,爲上皇停止逼迫皇帝殺掉房喬,逐漸的房喬也開始活動了。看見房喬一臉憔悴,皇上頓時萌生了歉意,說:“都是朕不好,這些日子讓你受委屈了。”房喬一下子不知道該說什麼,舌頭像是打了結半天沒有說出一個字來。皇上說:“之前朕見了魏夫子,希望他能夠評價一下週朝的天元皇帝和齊後主之間的優劣。”房喬說:“魏夫子的回答一定是相比之下,齊後主更加拙劣。”皇上點點頭說:“你也是這樣認爲的嗎?”房喬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想當然的認爲懦弱的人就是善良的人,而強悍的人必定是惡人。這是因爲人們經常看到強悍的人在作惡,而懦弱的人常常是被禍害的可憐人,今天很多人大概已經不能理解凡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的道理。”皇上說:“說的更加透徹了。”

房喬說:“陛下覺得什麼叫做善?什麼叫做惡呢?”皇上說:“作惡叫做惡,行善叫做善。”房喬說:“陛下說的沒有錯,這無論是作惡還是行善都是需要本錢的,比方說一個人想要欺負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必須在體力或者智力上有優勢,否則是沒有辦法作惡的。反過來行善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沒有把憑藉一己之力維持生活的體面,不怎麼可能有餘力去幫助別人呢?在臣看來,所謂惡,就是隻要條件具備就不拒絕作惡,同樣只要條件具備就拒絕行善,反之就是善了。一個懦弱的人,或者說一個在生活當中總是被人欺負的人,其實更容易變成一個惡人。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人總是被惡毒的對待,怎麼能指望他善良的對待別人呢?”皇上說:“如此說來,人越富有,越尊貴,越善良了?”

房喬說:“當人不是這樣,許多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許多看起來很複雜的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比方說衡量一個人的善惡其實是很複雜的,因爲同樣一個人有可能行,善也有可能作惡,只要這個人還活着,結論就不容易下,所以我們纔有蓋棺定論的說法,就是一個人在死後纔可以有一個完整的結論。話雖如此,有很多人在離開人世之後仍舊爭議不斷,因爲後來的人們沒有辦法給他們一個能夠被絕大多數人所接受的評價。”皇上聽的在那裡用力的撓着頭皮,說:“你們這些讀書人就是如此了,把原本簡單的事情說得雲山霧罩。”房喬笑着說:“同樣是富貴之人,有的人樂善好施,有的人爲富不仁。就算是尊貴如天子,有的人非常的暴虐,而有的人則非常的仁慈。”皇上說:“你覺得是什麼決定一個人的善惡呢?”房喬說:“天性和經歷。”

皇上捋着鬍鬚說:“你能看出一個人天性如何嗎?”房喬說:“孔子曾經說過,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說人的天性是非常接近的,而人的風俗習慣卻因地域而各有不同,不同風俗底下長起來的人也有鮮明的區別。所以大多數人往往很難看到一個人的天性,而只能看到他的經歷。”皇上說:“你說的這種東西,朕可能一生都弄不明白。”房喬說:“陛下不明白,臣其實也不明白,之所以能夠說出來這麼多,不過是鸚鵡學舌而已。人的天性或許接近於道,一個人只有在獨處的環境下靜坐,一點點放下個人經歷對自己的影響,在內心處於一片澄明的情況下還可以看到看到自己的天性,那種感覺應該就像透過一線天,看到光明。天性原本是非常潔淨的,只是人們在各自的旅途中把它弄髒了而已。”皇上說:“這麼說未必對,在叢林當中,那些動物未必像人一樣,因爲他們各自不同的經歷而受到多少影響,爲什麼不同的動物看起來性情也是如此的不同呢?”

房喬笑着說:“世間生物的形態是不斷跟着環境發生變化的,人是如此,其他的生靈也是如此,人會受到自己經歷的影響,其它生靈也是如此。陛下一定見過截斷的樹木,裡面有年輪,通過這些紋路能夠判斷哪一年的雨水比較多,哪一年雨水比較少。連樹木都是如此,何況是叢林當中的動物呢?”皇上說:“你說的天性到底是什麼呢?”房喬說:“也許就是清晨穿過一線天的陽光,那種潔淨那種明朗,強名之越曰道,字之曰大。”一聽這話皇上雙目放光,說:“真不知道這些日子房先生都想了些什麼,如果朕再不召見你,你是不是就要悟到了?”房喬說:“臣是紅塵中人,只怕有生之年不能悟道了。”

皇上說:“朕答應你,百年之後一定讓你入住太廟,讓你得到歷代天子的祭祀,這樣就算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能夠得到源源不斷的供養。”面對皇上的好意,房喬自然不能拒絕。但他心裡想的是自己身爲一代名臣,百年之後一定會有源源不斷的人來到他的墳前祭祀,怎麼會斷了供養呢?相反如果是被供在太廟裡,李唐總有一天會被推倒,到那個時候自己就要跟着遭殃了。皇上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說:“你在想什麼?是不是不想讓自己的排位留在太廟裡?”房喬說:“臣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臣只是覺得這件事來的太突然,沒有心理準備。”皇上說:“朕不僅要讓你陪祀太廟,還要讓你陪葬在朕的身邊。”皇上的這一番盛情,讓房喬感動了。從古至今,謀臣在皇帝功成名就之後,都會變成他的心腹大患。而房喬一旦沒有遭遇兔死有狗烹的悲劇,反而一直呆在尚書左僕射的位置上,皇上對他的信任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更加難得的是,皇后與他非親非故,總能夠在關鍵的時候出手,保護他支持他。作爲臣子到了這個地步,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相比之下,長孫無忌的感受就不同了。他對自己的評價很高,卻礙於外戚的身份而被皇后猜忌,而這個對他不放心的皇后不是別人,卻是他的妹妹。魏徵雖然得到了皇帝前所未有的信任,但他並不滿足於現狀。他不同於房喬,作爲尚書左僕射房喬有實實在在的成績擺在那裡,而魏徵就不同了,他的貢獻主要是給皇帝進言,一旦時過境遷,那些事情不再被人們提起,他的那些諫言,同樣也會隨之消失在塵埃之中。出於這樣的憂慮,魏徵有了私心。每次給皇帝上書都會留下備份,希望將來有一天可以將這些諫言結集成冊流傳後世。這一天黃昏,一陣陣西風吹來,我躲在一棵樹底下,與一僧一道談論佛法,只見那位道人不停的揮動着拂塵。

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第十七回魏夫子獻計宜秋宮觀音婢生子承乾殿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第74回草原雄鷹落地京兆皇帝罷相震動天威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280虞世南因病謝紅塵高士廉進位右僕射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301焉蓍立功得賞三城荊王元景復請封禪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200高昌新中藏壯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第30回築臺求雨祈福避災反躬罪己噩夢不止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禮文武兼用力興大唐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第93回袁天罡曉言人間事苗山風入幕賓王宅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第五回觀音婢力齊兄弟心 李二郎奇謀定大計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302陳倉縣尉杖殺魯寧櫟陽縣丞請止遊獵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