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章 奴隸、破產

老李頭叫嚷道,“日子還過不過了?哪有天天買羊肉吃的,金貴着呢,咱們這地裡糧食,都府才一百錢一石,一畝地也就一兩石產量,這買斤羊肉就沒了。再吃,敗家咧!”

今天這十斤羊肉花了一千五百錢,外加羊雜又費了三百錢,前後去了一千八,這可是十八石糧的錢啊,想想就心痛呢。

要不是如今日子好過了,誰捨得這樣吃?

吃上一次就夠了,哪還能總吃。

“家裡的奴隸,有魚頭湯吃,不用記着他們。”

李家有十幾個奴隸,都是李公佐打仗時分賞的,他按上面的要求,把一些島蕃拿去換了些新羅、百句麗、突厥、倭國、崑崙、南蠻等奴隸,這些奴隸有老有少,對李家來說,是一筆很重要的財產。

平時要協助李家墾田種地,養殖牲畜家禽,還要做家裡的雜事,事情很多。反正有幹不完的活,田裡的,家裡的。

正是有這些人的幫助,李家的這麼多田才能勉強種的過來,李老頭對這些蠻奴,自然是瞧不起的,一羣連人話都說不好的奴隸,經常偷懶耍滑,只有靠鞭子才能管束的了。

老李頭以前窮怕了,所以如今雖然也算是家大業大,但對這些奴隸還不如對家裡的馬騾好,對家裡的馬騾老李寶貝似的,不僅搭了很寬敞舒適的圈棚,而且還天天要喂夜草。呂宋天熱蚊蟲多,老李還天天一落黑,就要在牛棚外燒辣蓼草驅蚊。

但對於家裡的奴隸們,老李就比較苛刻了,平時一天兩頓都是稀的,也不會有什麼菜,隔三差五能吃頓魚湯什麼的,就算開恩了。住的也簡單,挨着牛棚邊的茅草棚的通鋪,就是奴隸們的住處了。

只有在農忙的時候,老李頭纔會給奴隸們吃乾的,偶爾能反吃剩下的魚骨頭、肉骨頭啥留給他們燉鍋骨頭湯,都算不錯了。

他始終覺得這些蠻奴不可靠,但家裡也確實離不開這些人,否則那麼多田地種不過來。卻又總嫌棄他們吃的多。

“阿大,這次我在府城受訓,聽到上面頒的新令了,是專門關於奴隸的。魏公出教,針對奴隸,做了新規。”

呂宋都督府出臺了奴隸法案,跟之前朝廷出臺的租佃法案類似,租佃法案是保護佃戶的,把原來不入籍貫的部曲佃戶入籍,使他們脫離完全附庸地主豪強的困境,也正式成了大唐的子民。

而如今呂宋出臺的奴隸法案,則是把奴隸也正式納入戶籍,並賦予他們人權,這樣做的目的是因爲呂宋受到朝廷的移民限制之後,沒法再如一開始計劃的那樣,大量從中原移居漢人。

所以呂宋如今只能是一邊想辦法爭取移民落戶,一邊引入大陸的人過來僱傭工作,另一方面則是加大了奴隸的使用比例。

從耕種到採礦,從城市到碼頭,從工坊到運輸,各方面都不得不加大了奴隸的使用量,但奴隸數量的不斷增多,也就帶來了奴隸地位、管理等問題。

爲了緩和階級矛盾,保持呂宋穩定,秦琅親自主持修訂了這部呂宋奴隸法案。

所有奴隸入戶籍登記,任何人包括奴隸主都不得不經審判殺死、傷害、虐待奴隸,不得在奴隸生病時拋棄他們等。

殺害、傷害奴隸,與殺害、傷害良人同罪,沒有減罪。

相比之下,原大唐律法規定,奴婢有罪,其主不請官司而殺者,杖一百,無罪而殺者,徒一年。

這懲罰就非常輕,無故殺害,也不過勞動改造一年而已。

秦琅強調奴隸保護,奴隸的買賣、轉讓等必須有嚴格的官府登記手續,每一次的交易,都必須是買賣方和官府一式三份契約,同時規定奴隸買賣得繳納契稅百分之五,交易稅百分之十。

奴隸主有責任保護好奴隸,奴隸死亡必須報官,經官府檢查記錄,就如同耕牛死亡後必須報官檢查一樣,得確定死亡原因,如果不是病死的,就得調查清楚原因,若是被殺害等,就要立案查處。

如果是病死,在檢查認定後,由奴隸主人斂埋,再到官府報備。

大唐對奴隸的地位的認定是,律比畜產,但秦琅對奴隸地位加以提高了不少。

比如他規定,奴隸可以擁有財產權,並規定了在呂宋範圍內,所有奴隸主必須得爲自己的奴隸提供最低的衣食住宿生活保障,以及還得給最低的勞動報酬,這個勞動報酬的最低標準,確實是非常非常低,但秦琅還是堅持設立了。

設立的初衷,就是要給奴隸財產財,並允許他們在攢夠了錢財後自贖其身。

贖身後的奴隸便爲自由民。

奴隸入籍,有專門的賤籍管理,不論官私奴隸,可放免也可自贖,奴隸在法律上屬於特殊動產,可以買賣轉讓,但又受到嚴格的保護。

買賣必須得在官府登記備案,還得繳納契稅、交易稅,死亡也必須得由官府檢查後出具死亡報告書。

良賤不婚這一條呂宋沒有打破,良人和奴隸不許通婚,但呂宋府也規定,奴隸主有責任爲奴隸當色配婚。

良人不許納奴隸爲妾,但與奴隸生的孩子,承認爲庶出。

而奴隸與奴隸婚配後所生的孩子,也仍視爲奴隸主的特殊動產。

而另一方面,秦琅又規定,呂宋都督府不得將犯罪的呂宋漢人或其家眷籍漢爲奴,也禁止呂宋的漢人因欠債等賣身爲奴抵債。

秦琅針對這種債務問題,推出的解決辦法是個人破產條例,當債務人無力償還債務時,將全部財產讓與債權人分配,然後就不再承擔債務。

這也是爲了緩解債務導致的一些社會矛盾,特別是對一些底層百姓起到一個保護作用,這種個人破產法,其實最早出現在西方的古羅馬,但在中國歷史上,卻從沒有這種觀念。

人死債不消,父債子償,賣兒賣女抵債,甚至賣身爲奴抵債,反正當債務無法償還的時候,債主會想盡辦法收回自己的利益。

在中國古代,債務,尤其是高利貸,導致大量的債務人最後無力償還,最後不得變賣一切財產,甚至最後把家人和自己都變成了奴隸來償債,尤其是在一些災荒之時,這種情況格外的突出,也十分容易加劇社會矛盾危機。

所以秦琅在奴隸法案中,特別就加入了這幾條,禁止因債務把良人變成奴隸,雖然他暫時只把這個良人的範圍限制在漢人這個羣體中,但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改變。

個人破產條例,是劃時代的。

其出發點,與奴隸保護法案一樣,其實都是爲了給呂宋的未來社會,劃一條最低的紅線,避免最爛的事情出現。

奴隸雖然說地位低下,但歷史上中外各國,奴隸起義的事情也是層出不窮,甚至動搖一個強大帝國的事情也很多。

對秦琅來說,蓄奴和役奴是現階段呂宋不可避免的情況,但也必須得給奴隸一些希望,得給他們一條向上的通道。

哪怕這條通道會比較狹窄,但必須得是通的,不能把奴隸困在一個暗無天日的糞坑裡毫無希望,否則這種事情無法持續長久,最後會被反噬。

給奴隸保護、給奴隸財產權,都是爲了讓奴隸保留這樣一個向上爬出去的機會,哪怕希望渺茫,但總還是希望不是,在那黑暗的日子裡,有希望有光就還有奔頭。

就好比有恆產者方有恆心這句話一樣,有希望的奴隸,纔好管理。

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

光靠鞭子和刀,是管理不好的,也無法利益最大化的。

就好比秦琅在自己名下的莊園或礦場、作坊等率先實行按勞計件給酬的制度一樣,在保底的工作任務外,超過任務的勞動成果,按件計酬,額外給予計件工錢,哪怕這個工錢其實是通過精密計算的,很努力之下,能獲得的報酬也非常低微,但是,你如果認真努力的去幹,你確實還是能得到一份額外的工錢的,努力積攢,那便有可能爲自己贖身,雖然這很難。

但起碼偶爾能爲自己購買到一些想要的東西,哪怕是一雙鞋子或一塊肉?

這就好比在監獄裡的犯人一樣,通過勞動賺點小錢,也能買點菸或酒或是生活用品。

本質上來說,還是呂宋現在地大人少,人力寶貴,所以就算是奴隸,也得重視保護,不能輕易禍禍。

而且秦琅做爲穿越者,也始終認爲給予基本的人權,其實反而能釋放出奴隸的生產力,更能緩解社會階級的矛盾。

不過對於老李頭來說,兒子說的這些,讓他覺得不可思議。

“爲啥?魏公咋還這麼關心這些賤奴呢,他們是奴隸,就跟豬狗一樣了,又不是人。”

不是人,這基本上是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對於奴隸的看法,他們就是財產,跟牲畜一樣。

其實李公佐也不太理解魏公新出的這個法規,但他對秦琅有無比的崇拜信任,覺得既然是魏公的命令,那自然就得遵守,魏公總有他的理由的。

所以一邊吃着涼麪,他一邊也正式跟父親和兄弟等說了以後得善待奴隸的事項,他這些奴隸不是買來的,是賞賜和換來的,所以當初是免於交契稅和交易稅的,但是若是奴隸死亡上面也是要調查的,若查出是被殺害或虐待等,他們也是得擔責任被嚴懲的。

“我們家這十幾個奴隸老少皆有,青壯的這些,我打算先給他們配對成婚。”

“男多女少。”老李頭道。而且他原本是有點私心的,想讓那幾個年輕能生養的女婢,服侍三個兒子,這樣也能爲老李家多繁衍人丁,反正寧遠屯堡裡好多人這樣做。

甚至有些跟老李一樣的老傢伙,也不客氣的霸佔一兩個女婢。老李頭倒沒這想法,家裡就這幾個人,讓給兒子就好。

所以平時他對這幾個女婢看的很嚴,不讓男奴輕易靠近他們。

家族要壯大,總得人丁興旺才行,在這個遠離家鄉的地方,又沒有宗族可依,所以老李認爲這些卑賤的女奴給三個兒子做屋裡人,幫着生些兒女纔好。

現在卻說要配給奴隸,這不便宜那些賤奴了?

老李頭公開跟大家說了自己的打算。

結果李公佐卻沒這等心思,新婚燕爾的,妻子有孕在身,他哪會去想這些,倒是老大和老三似乎有些心思的樣子,但又不好說。

李公佐道,“阿大,這些奴婢連句漢話都說不清楚咧。”

“我的想法還是給他們配婚,不足的咱們可以跟別家換,等他們配婚後,咱們再把地劃分給他們種······”李公佐也想學秦琅,一對婚配的男女奴隸,再給他們搭上一兩個老小奴隸,湊成一家,或是一個生產組,然後給他們劃分二三十畝或是多少地,每個組負責一片,分開生產勞作,甚至可以學秦琅,按田地平時的肥瘦產出,設定相應田租,奴隸交夠田租後,還有剩餘的可以自留,或者再分成,這樣就能刺激他們有更高的積極性,不用做什麼都要一指一點。

當然,這些奴隸平時各自生活,各種各的地,但李家的自留地,屬於公地,他們都得協助耕作管理,甚至家裡有什麼事,他們也得出力。

“他們是奴隸?又不是佃戶,咱還收租?”

“魏公既然都這樣做,那說明這樣做有好處,咱們也試試不就知道了,再說了,奴隸婚配後,以後也能再生兒育女,長大了不也值錢,就跟牛馬產崽一樣啊。”

“都分出去過,那家裡事誰做?”

“老的小的平時可以來家裡做事服侍啊,或是輪着來,或是怎麼着,總之都能兩不耽誤的。”

老李頭覺得兒子的想法有些讓他吃不消,而他更想不明白爲何魏公要這樣搞。但自從老家大西北的鹽州來到這呂宋,在這寧遠安家落戶,甚至如今家裡總共有了一千來畝地後,老家頭心中還是始終很相信魏公的。

第98章 牛叔第331章 懷化郡王第1171章 指點第217章 夜奔第953章 帝婿出京第1319章 唐皇重色偷兒媳第868章 阿奼第1190章 秦騎士團歸來第1023章 十三道金牌第85章 猛將廟第96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091章 跳牆第368章 土皇帝第641章 不抑兼併第622章 開疆第615章 裂土分封第1375章 繼承者第502章 亡國禍水第1287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1088章 困獸第1051章 齊忠武王第1096章 滅國第373章 楊貴妃第96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213章 桃色陷阱第841章 旗手第974章 收拾亂局第877章 夜叉第648章 倭奴第790章 折騰第616章 跪下叫爺爺第550章 交易第1375章 繼承者第1120章 遼東建安第795章 武帝城第165章 妖僧法雅和辯機第933章 紫面天王第1352章 削奪王爵第290章 犒賞第1095章 絕殺第1467章 安排後事第1447章 天下長安第309章 裝完逼還想跑?第274章 財神爺第1089章 狂怒第616章 跪下叫爺爺第497章 先斬後奏第1218章 大凶第984章 謝氏第58章 長樂郡馬第897章 血盾金獅秦家人第1077章 問罪第324章 氏族志第665章 東宮第31章 勝者爲王第950章 另立朝廷第723章 遍地是黃金第579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887章 寧缺勿濫第542章 積石山下第1461章 時機第1302章 秦家麒麟兒第786章 刀劍犁地第126章 登基御極第1379章 尚父第739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第1204章 今日始稱孤道寡第1218章 大凶第1293章 封后立儲更年號第69章 烽煙驚長安第797章 血怒第148章 一出好戲第731章 死豬不怕開水燙第931章 上兵伐謀第92章 心狠手辣第871章 父子共鎮半邊天第1344章 捆綁第349章 都護府、單于臺第628章 風雪歸長安第1431章 皆大歡喜第285章 貞第1277章 廟號聖祖、萬世不祧第545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620章 門閥第1469章 名門氣派第940章 太子休妻第1469章 名門氣派第322章 投桃報李第51章 削爵奪職第696章 奉旨拿人第40章 父子皆封公第1302章 秦家麒麟兒第159章 一時裝逼一時爽第910章 鎮海軍使第522章 大意失荊州第751章 程咬金第878章 阿斗第926章 齊人之福第1086章 雷動第1266章 李世民的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