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投桃報李

球場上。

皇家颯露紫隊雖然攻勢很猛,但在防守上明顯就不如忽雷豹隊。秦家不僅攻勢了得,防守更是滴水不漏。

秦家忽雷豹隊現在是超級聯賽的明星隊伍,擁有很多名氣極高的球員,他們的場上也確實表現優秀,各種過人的個人技術加上默契的團隊配合,越打便越壓了颯露紫一頭。

李世民本以爲颯露紫是他親自指導的隊伍,球員又是以禁軍飛騎中的優秀騎兵軍官組成,應當能穩壓秦家球隊的,結果卻打不贏。

“爲何秦家球隊這麼厲害?”李世民問。

“因爲贏球有獎勵!”

“就這?”

“這已經足夠了,良好的激勵制度,效果是極好的。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得有好的經濟基礎,比如他們在聯賽上每進一球,球手能得十貫賞錢,傳球的能得五貫,其它球員也有得三貫,而守門員每撲出一球,也能得十貫。另外,平時訓練等,表現好也有獎勵,各種獎勵還有許多。這是很費錢的,若沒錢,難以維持這高昂的鬥志。”

這就好比打仗一樣,一支軍隊強不強,首先得看有沒有錢,爲何朝廷選府兵,得首選中戶以上,還得先看財力再看強健,最後看多丁,就是因爲府兵要自備裝備,所有有錢的中上戶之家才能保證他們的裝備精良。

再其次纔看身體素質,最後選多丁則是選那些沒有後顧之憂的,畢竟若是獨子,上戰場肯定更多顧慮。

而朝廷這邊,也要有錢,長矛硬弩鐵甲糧草這些都是要朝廷供應的,更別說攻城器械等的打造,哪樣不耗費錢糧?

秦琅在講武堂上過幾課,每次都是強調糧草後勤的重要性。

一場仗,其實在開打之前,你就得保證有七成以上的勝算才能開打,否則就是冒險。除非是別人來打你,不得不應戰,否則的話不要輕啓戰端,不打無準備之仗。

打仗打的就是綜合國力,尤其是那種國戰,就更比拼整體實力了,沒點實力,最好別輕易挑釁。

否則後果難以承受。

李世民是個有雄心壯志的皇帝,但現在有個喜歡開口閉口談錢的女婿,所以也漸漸對錢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要打仗,要滅樑師都,要滅突厥,甚至要恢復漢之西域,再收拾東北之高句麗,恢復遼東,這些長遠而偉大的目標都離不開錢。

所以現在李世民也不再受李靖的誘惑了,打仗打仗,沒有充足的錢打什麼仗,人家漢武帝時,有文景兩代的積累,府庫充盈,結果打匈奴都打的空虛了,最後各種搜刮,才勉強撐下來。

最後晚年不得不下罪已詔,李世民羨慕漢武的功績,但不想跟漢武一樣狼狽,所以他得比漢武準備更充足。

秦琅經常跟他說要立目標。

所以李世民反覆思慮後,定下的目標是三年滅樑師都,五年滅東突厥,八年後打通西域,十年並吐谷渾,十五年內幹掉高句麗,二十年後他要站在泰山之巔,封天禪地,要跟秦皇漢武一樣,傲立世間,向上天奏報他的偉大功績。

爲了這個目標,他在努力着。

他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堅持建立了北衙六軍,堅持搞禁苑御訓武官,都是爲了這些目標而準備着。

最近李世民很認真的在研究着五姓七家,因爲兵法雲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嘛。然後越研究,他越震驚了。

得益於三司的高效能幹,李世民面前的情報還是很精準的。

長安東西二市加上現在的平康坊北市,大大小小的鋪面居然有萬餘家,大小三百六十餘行,行行都有行首行規,但細細探究,就會發現,這些商行,其實都是掌握在那些世家豪強手裡的。

歷代朝廷抑商重農,但實際上這強大的工商勢力,依然是很強的,尤其是士族手裡掌握着很強一部份,還有一大部份則是在關隴貴族們手裡,現在興起的北市,則是在秦琅爲首的山東將門爲主。

李世民發現,不論是關隴貴族還是山東士族又或是山東軍貴,或者是其它士族豪強們,個個都很有錢。

這些人既是大地主,又經商販貨貿易,上次朝廷一禁囤銅錢,結果長安的房價立馬就漲了一倍,全是這些人買買買,連帶着長安周邊的田價都漲了五成。

放貸的全是這些傢伙,他們都在狂撈。

這讓李世民很不爽。

相比起他發給貴族官員們的俸祿啊賞賜啊,與他們撈錢相比,真是不值一提。

李世民搞清楚這些後,羨慕啊,妒忌啊。

憑什麼你們這樣撈錢?

所以李世民現在很注重內坊,因爲內坊賺的錢是他的錢,不用經過戶部和宰相們。

可內坊纔剛插手了幾個行業,結果以五姓七家爲首的士族就會紛紛跳出來,大義凜然的說什麼君子不言利,天子更不當與民爭利,朝廷也不行。

李世民對這些話心裡是十分反感的,但這些傢伙人數太多,所以他也得小心翼翼的。

現在他才發現,秦琅這傢伙幹起來來就要狂放的多。

而且他總能找到一些很刁鑽的角度強勢出擊,或是偷偷進入,可很快就能帶來決定性的改變。

這傢伙不但能賺錢,關係是還能很強力的打壓他看不爽的那些人。

李世民甚至好幾次都後悔不該把秦琅罷相時,還連他的轉運使之職也給免了的。

這傢伙賺錢的本事,比戴胄可是強太多了。

現在李世民就喜歡跟進秦琅,秦琅搞什麼,他先讓內坊跟上,然後讓朝廷轉運司也跟上。

比如秦琅賣糖,李世民馬上無恥的讓內坊建個糖倉,從秦琅這裡要指標搶白糖,轉運司也跟着在常平倉建糖倉,也要搶一塊份額。

本質上,其實都是在搶秦琅的錢。

雖然搶多了有些不太好意思,可秦琅的錢好搶啊,這女婿還總是沒啥怨言,十分配合。李世民現在都搶上癮了,秦琅搞出啥好東西,他便馬上想跟進。

這嘉德典當的模式非常不錯,他於是也準備讓內坊上馬典當行,開遍全國,甚至想讓轉運司也用國庫的錢跟進開店。

對於這種不要臉的老丈人,秦琅也無可奈何,當然表面上是無可奈何,實際上他並不怎麼反對,皇帝跟進,其實是一種表態支持,反正他向來信奉的是不怕競爭。

市場這麼大,還怕競爭?

競爭不怕,就怕別人吃獨食,或者掀桌子。

現在皇帝端着盤子也加入餐桌上,秦琅在旁邊吃的才安穩。

至於什麼工商乃是賤業這些話,其實也只是對外說說而已,事實上貴族士人又沒哪個親自去站櫃檯迎客待客的,大家都是在幕後操縱,臺前自然有許多管事掌櫃們,甚至有些人乾脆就是讓親戚出面,他們名面上沾都不沾一下,但這不妨礙他們實際控制的事實,也不妨礙他們每年一車車收錢的事實。

秦琅喜歡抱團合夥,這樣有事大家一起扛,有錢大家一起賺,還能迅速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擴大收益。而李世民恰相反,他的內坊是啥最賺錢,他就往哪插一腳,但他只管獨資。

用的都是他小金庫裡的錢,然後賺的自然也都是歸他小金庫。

至於轉運司的賺錢模式,更簡單,和買。

啥賺錢了,朝廷就過來要點份額,實質就是分錢。

不給好處費,那就出政策限制你。

這套規則其實都是秦琅制訂的,現在也依然沿用,本質就是仗着強權收保護費一樣。當然,轉運司耍流氓賺來的錢,秦琅還是用之於民的。

常平倉的鹽糧茶酒糖絹瓷等各倉這些緊俏物資倒賣賺的錢,除留一些做爲本錢外,其餘的則是要用來積儲糧食的。遇糧價低時,適當擡高價格買入存儲入倉,以備災荒之年。等到災荒糧價高時,再適量降低價格開倉放糧平抑糧價。

正因爲和買制搶來的錢,最後用到了百姓身上,所以這條新法倒也還是得以實行。

畢竟錢又沒有進入皇帝的內庫,更沒用到皇帝奢靡享受上去。

更何況,隨着這和和買法出現,秦琅還上奏請求廢除了原先擾民的高利貸公廨錢。

這也是當初能夠通過這和買新法的關鍵之一。

公廨錢這種強迫別人高利借貸的做法,雖填補了衙門的開支缺口,但確實做法很惡劣。

老丈人皇帝和女婿國公一邊看球,一邊在那裡私下商議半天,爭論許久,最後還是達成了一個協議。

秦琅幫皇帝在內坊下,建立錢莊和典當行,至於名字,就叫皇家錢莊和內坊典當,皇家錢莊和內坊典當由秦琅幫忙修訂規章條例,培育掌櫃夥計等,李世民的要求也簡單,三年內,全國十五道三百餘州起碼要每州建立一家典當行和錢莊,如長安洛陽等地,周邊的人口大城也要建。

當然,這一切也都是有回報的,回報就是皇帝允許東宮也開始進入錢莊行業,經營錢莊業務了,並允許以東宮爲主導,秦琅等合夥經營。

協議談成,李世民卻又突然提出,說讓秦琅幫內坊也建個紙墨坊和印書坊、書店,明擺着,皇帝故意留了一手,想要再添個搭頭,也想從眼下最火熱的這個行業裡插一腳賺一筆。

對皇帝這種不要臉的行爲,秦琅能說什麼。

自然只能苦笑着應下,皇帝也想賺這錢,那也攔不了。

只是這專利費卻沒法收皇帝的,最後在秦琅的堅持下,讓皇帝答應出三千文錢,盧家他們出三千貫,皇帝內坊出三千錢,這就是區別。

但不收吧,秦琅覺得這更壞規矩,所以象徵性也還是要收一點的。

就這三千錢,李世民還不想給,臣子敢收皇帝的錢?但秦琅說不是收皇帝的錢,是收內坊的錢,不一樣。

“三郎啊,前些天你送進宮的那香水,很不錯啊。”

秦琅一聽,皇帝也太貪得無厭了,於是趕緊顧左右而言他,就是不接話。

李世民呵呵一笑。

“你慌什麼,朕又沒說要。”

李世民本來是想要的,但看這樣子,也就暫時不提。

“朕看你小子也是忠心耿耿,這樣吧,朕追贈你曾祖爲齊州刺史、上柱國,歷城縣公,你那妾侍爲你生的庶長子也要滿百日了吧,朕便特賜此子承襲歷城縣公爵位。”

秦琅動容。

這可不簡單啊,秦琅曾祖秦方太,原是北齊廣寧王府記室,一個不大的小官,皇帝卻追贈縣公爵位,這算起來,其實是追贈三代了,秦琅父秦瓊現在是齊國公平章事,還在,用不着追贈。祖父秦愛,先前已經追贈爲濟南郡公,瀛州都督、刺史、上柱國了。

這次再追贈秦方太,這就是追贈三代。

要知道,大唐追贈官員祖上,一般五品以上並有爵者方會追贈一代,而三品以上甚至得是宰相以及有公侯爵位者,方追贈兩代。

至於追贈三代,那就是少之有少,必須得是宰相王公,且是有大功勳者纔有可能追贈三代。

之前秦琅爺倆都封公拜相,都也只追封到了秦愛,現在追贈三代了。

秦琅心裡暗暗估摸着,難道是因爲皇帝想要賞賜他的庶長子?

秦琅的庶長子在兩個多月前出身,秦瓊給孫子取名秦俊,雖說是妾侍所出庶子,但畢竟是長子,同時也是秦瓊的長孫。

李世民這個時候追贈秦方太歷城縣公的爵位,便可順理成章的再特賜秦俊襲爵。

秦方太的歷城縣公和秦愛的濟南郡公,都是虛爵,與秦瓊爺倆的實封爵相差很大,但好歹也是個爵。

濟南郡公爵位已經讓秦瓊庶四子秦理襲爵,現在這個歷城縣公讓秦琅兒子秦俊襲也順理成章。

但還是比較突出的,還沒滿百天呢,就得個縣公,哪怕是虛封,也畢竟是個高爵啊。

“陛下,臣替犬子謝天恩,不敢受封。”

給曾祖的追贈是極大的榮耀,秦方太的墓碑可以改立了,但兒子纔剛出生,哪怕是襲他曾祖的這個爵,也顯得太驚人了。

“賞了就領,你好好替朕辦事就是了,再怎麼說,這孩子以後也要喊麗質一聲孃的,要喊朕一聲外祖父的。”

秦琅瞧了瞧旁邊依着長孫皇后在看馬球的麗質,才五歲,不由的頭大。

第1章 離玄武門之變只有三天了第1301章 暴君第743章 老少狐狸的交易第892章 北伐第278章 秦王破陣樂第387章 神仙打架,老武遭殃第354章 三刀定塞北第524章 公主的復仇第1331章 程大牛二第1371章 心腹大患第1069章 刀牆碎斷吐蕃夢第1082章劍南十三軍第1382章 定策第268章 長安北市第1342章 霸主第926章 齊人之福第661章 秦懷良爲何發笑?第56章 做個孤臣第57章 崔舅脫靴第197章 血濺州衙第1266章 李世民的殺意第933章 紫面天王第1159章 正陽門下第75章 一筆舊賬第1032章 奸相第358章 搶功第339章 歸來第532章 繼續奏樂接着舞第838章 背水而戰第522章 大意失荊州第799章 六萬刺客第43章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第656章 魚龍舞第12章 武裝囚徒第1089章 狂怒第1293章 封后立儲更年號第646章 南蠻第818章 援兵不至第1478章 王儲第494章 趁人之危第660章 祥瑞現世封泰山第962章 私生之子第706章 秦家八鐗第768章 爲,爲所欲爲第1230章 李世民的補償第1104章 金銀島第1406章 龍港第226章 血豆腐第409章 一網打盡第1063章 偷雞不着蝕把米第1039章 罪名朋黨坐罪當死第768章 爲,爲所欲爲第219章 秦大善人第569章 各取所需第647章 日出處天子致書日落處天子第889章第234章 點鹽成金第630章 太子跑馬第324章 氏族志第18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1329章 金殿宣詔第1239章 寶泉第1447章 天下長安第16章 風流藪澤平康坊第305章 河東獅吼第13章 弒君者第1101章 一人勝過十萬兵第458章 牛刀殺雞第861章 臨危受命第1055章 鬆州詐雞局中局第956章 南國浮華第514章 心火第389章 武二娘子入東宮?第47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1379章 尚父第181章 破殼而出第1395章 終成惡龍第1108章 美麗新世界第359章 隱患第131章 秦家新品第1435章 滇越東輝第625章 攝司空第113章 孤親守長安(第十五連更,求訂閱!)第506章 渾水摸魚第1176章 小別勝新婚第923章 海南假日第562章 屠城三日第980章 祁連山下埋伏兵第343章 雪中行第1143章 去意已決第776章 先禮後兵第247章 翰林學士第237章 面首第32章 共赴黃泉第182章 紅拂女的好奇第671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53章 魏徵認證:昏君第1067章 紅旗半卷出轅門第334章 三郎出塞第350章 破鼓亂人捶